近日,兩位天才橫空出世。
昆明一位小學六年級學生陳某,完成了一項碩博研究生才有可能完成的科研項目。
《C10orf67在結腸癌發生發展中的功能與機制》
不僅研究方向艱澀難懂,普通成年人望塵莫及。
而且小學生從對科研項目的一無所知到遊刃有餘只用了短短5天的時間。
無論是領悟的速度,還是融會貫通的能力,都堪稱「奇蹟」。
小學生也因此獲得了全國青少年科技創新三等獎。
消息一經曝光,全網譁然。
這種級別的項目,需要足夠的學科知識儲備,需要閱讀大量的英文文獻,
需要一個高精尖的實驗室,以及實驗操作技能和數據處理能力。
一個小學生怎麼可能獨立完成?
果不其然。
小學生的父親和母親都是科研人員,所從事的研究課題正好與小學生的得獎選題密切相關。
廣大網友唏噓不已:
「這哪是神童,分明是父母背後操刀的作品。」
迫於輿論的壓力,大賽組委會介入調查並發布處理結果:
項目研究報告的專業程度超出了作者的認知水平和寫作能力,項目研究報告不可能由作者本人獨立撰寫。
因此決定撤銷該項目獎項,收回獎牌和證書。
小學生的父親隨後發表道歉聲明:
「受家庭環境的影響,孩子自幼對科研有濃厚的興趣。
是在老師,父母,和研究生的共同指導下,掌握了該項目的基礎概念和研究方法。
是我過度參與了孩子書文本材料的編撰過程,使用了大量生物醫學專業術語,給廣大媒體造成了困惑和誤解。」
一個過度參與,害了孩子也害了自己。
想起教育學家蒙臺梭利曾說過一句話:
在幼兒生理和心理的發展過程中,成人始終像「一個擁有驚人力量的巨人站在邊上,等著猛撲過去並把它壓倒。」
深以為然。
父母想要給孩子戴上「天才」的光環,為孩子鋪就一條康莊大道。
想要孩子靠著父母的便利優勢,坐上「直升機」,騰空而起。
卻從沒有想過,把孩子放在「風口浪尖」上,摔下來會更疼。
另一位「天才少女」更為驚人。
岑怡諾,年僅14,一腦袋的頭銜。
各個都閃爍著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光芒。
而最讓人頭皮炸裂的是:
她,一天能寫300首詞牌,2000首詩,15000字小說。
平均43秒一首詩,一個人一個月的作詩量比得上整個盛唐。
網友戲稱:
「李白秀口一吐,才半個盛唐。
岑怡諾秀口一吐,上下五千年都兜不住。」
面對網友的嘲諷和質疑,岑父為女兒打抱不平:
「2000首的數量是真實的,狀態好的情況下2500首,3000首也不一定。」
岑父為女兒越賣力地洗地,網友們越努力地力證。
網友們扒出岑怡諾的詩,群嘲:「形似神俗,毫無意境。」
岑父狡辯:「我沒有說詞有多精湛多好,作詩是比打字速度。」
網友們扒出岑怡諾演講的視頻,驚呼:
「妥妥地成功學傳銷。」
岑父不服:「她師承創業大師姬劍晶,她的老師就是這樣教的。」
我很想用範冰冰的名言為岑怡諾發聲:
「你經得住多大的詆毀,就經得住多大的讚美。」
然而,網友繼續爆料,岑怡諾所謂的頭銜,詩集,都是假的!
出版她著作的出版社,聞所未聞。
捐贈給抗疫志願者的「清麗琅舒緩液」是爸爸公司的產品。
記者證是爸爸的一個海外朋友授予的。
她不是真正的「天賦異稟」,而是被父親處心積慮包裝而成的「天才少女」。
洋洋得意的作品一夜間成為眾人的笑柄。
失落的是父親,受傷最深的卻是孩子。
北野武曾說過:
「打敗對手最妙的方法就是毫無意義地一個勁誇獎他,毀掉一個藝人不需要槍炮子彈,只需要愚蠢的觀眾。」
因此,毀掉一個孩子最高明的方法,就是讓他以「天才」自居。
岑怡諾小小年紀就有出口成章的才華,有面對千人演講自如不怯場的風採,假以時日,也必定會綻放光彩。
但岑父卻在孩子本該積攢實力的年紀,過分宣揚孩子的優勢,過分誇大孩子的成績,使孩子在自己的急功近利中,錯失了另一個自我。
俗話說:爬得越高,摔得越疼。
父母把孩子捧得越高,孩子摔得越是遍體鱗傷。
曾經得到的鮮花和掌聲,也會變成狠狠的諷刺。
三年前,河南一名年僅10歲的女孩張易文,名噪一時。
她沒有參加過一天正規義務教育,卻成為了當地年紀最小的大學生。
把她當作自己的教學實驗的父親,也因此一舉成名。
然而,小學年紀就被強行塞進成人世界的張易文,與周圍的一切都格格不入。
她膽小,孤獨,總是需要舍友形影不離地照顧她。
她聽不懂同學們討論的成人話題,無法回應同學們的話題,更無法融入同學們的圈子。
她沒有經過12年的正規教育,有很多的知識漏洞,大學的課程也讓她格外吃力。
10歲上大學的神童光環成了她近乎羞辱的「榮耀」。
孤獨無助,和重重壓力,讓她無所適從,幾近崩潰。
她想退學讀初一,父親不準,她怒斥父親:
「你毀了我的人生。」
想讓女兒20歲博士畢業搞科研,最終成了父親一個人的臆想。
如今,大專畢業的張易文,求職無門,只好回到父親的私塾做助教。
想起作家桐華曾說過一句話:
「有人將惡意藏在誇讚下,也有人將苦心掩在罵聲中。」
張易文的父親一心想把女兒培養成「天才」,想讓女兒在他人的豔羨和稱讚下榮耀一生。
卻從未想過什麼是「浮光一現」、「泯然眾人矣」。
好心變成了傷害。
網上流傳一句話:
面對敵人,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連上場的機會都沒有。
同樣的,想要孩子真正的出類拔萃,就必須要讓他有足夠的積蓄沉澱。
過早地鋒芒畢露,是內耗。
真正的一鳴驚人,是厚積薄發。
我們想讓孩子少吃點苦,想讓孩子少走一點彎路,想讓孩子站在父母的肩膀上,贏在起跑線上。
這本無可厚非。
錯就錯在,心太急了。
忽略了才華之所以橫溢,是因為厚積薄發。
最近,李子柒背後的男人火了。
他在李子柒的粉絲只有1萬的時候,和李子柒達成了合作,
給了李子柒大量的微博流量扶持,使李子柒一躍成為頗有名氣的微博博主。
但他卻在李子柒風頭正起的時候,拒絕了一大波想要合作的廣告商。
「不賺小錢、不賺快錢,不賺短期影響大格局的錢。」
他希望李子柒專心打磨自己的作品,全身心投入自己的視頻製作,把自己的品牌價值做到無可替代。
事實正如我們今天所看到的那樣。
李子柒成了中國文化輸出的代表,更被作為正能量的榜樣寫入小學生試卷。
不得不說,這個男人真的很牛。
他沒有被眼前的利益蒙蔽,而是沉住氣,讓李子柒慢慢沉澱,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同時也為自己創造了最大的價值。
中國有句老話: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所謂東風,就是等待一個合適的機會,成熟的時機,大展才華。
其實,每個孩子的成長成才,都是一個厚積薄發的過程。
我們只有讓孩子的根莖足夠茁壯,孩子才能破土而出,瘋狂生長。
真正的一鳴驚人,都是蟄伏已久。
實力沒有攢夠,就是毒藥。
為人父母,一定要時刻保持清醒和克制,用時間和耐心去打磨孩子的本事。
靜水流深,孩子才會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