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6月20日,19歲女孩奕奕跳樓自殺。
2018年6月13日,18歲職高學生跳崖自殺。
2017年6月13日,18歲考生小斯跳江自殺。
在中國,每年至少有10萬青少年自殺身亡。算下來,每分鐘有2人死於自殺,還有8人自殺未遂。
縱身躍下,自此告別人間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研究所發布《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平均每5個中學生就有1人想過自殺,比上個世紀的自殺率提高了60%。
有一個孩子的遺書讓人心悸,他這樣寫道:
「這不是寫給我的家人的,反正以他們的思維,他們的角度與立場,我也跟他們說不清。我的屍體,不用埋了。要麼燒了,要麼扔了,別把我拿回去。心煩!」
究竟對父母有多深仇恨,才讓一位少年對人間如此絕望。
最近有部熱播臺劇,講述了教育高壓狀態下的親情關係。此外,它還涉及了科幻元素,因此被稱為臺灣版[黑鏡]。它就是——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On Children
(1080P資源已出)
電視劇取材於吳曉樂作家的同名小說,引人注意的是,小說的副標題是「被考試綁架的家庭故事」。
小說作者吳曉樂,擔任家教期間,親眼目睹了太多因考試而扭曲的親子關係,於是她執筆寫下這些故事,還原了一幕幕血淋淋的教育現場。
本劇導演是陳慧翎,執導過偶像劇[下一站,幸福]、[那年,雨不停國]和愛情片[我的男友和狗],電視劇版[左耳]也出自她手。
以愛情偶像為主
拍攝[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期間,陳慧翎宮頸癌復發,接受化療後繼續拍攝,總共耗時3年,實乃嘔心瀝血之作。
「因為很多孩子和父母都在受苦,我特別想把這件事一針見血地講完。」
她將其中的5篇故事改編為[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必須過動]和[孔雀]五個單元,每單元2集,全劇一共10集。
五個單元的海報,風格陰森詭異
目前已播出6集,豆瓣8.0,甚至有人把它譽為「華語第一神劇」。
這部華語神劇,每個中國媽媽都該看。
▼
劇中的母親和孩子,都被殘酷的升學考試制度逼瘋了。
有的母親,操縱孩子的一生。
為了讓孩子好好讀書,考上名牌大學,她用一款神奇遙控器控制了他的一生。
修改成績單?那我就讓你重過這一天。
一天過了三遍
小小年紀就早戀?那我就讓她忘了你。
無處不在的母親
有的母親,羨慕別人家的孩子。
看看親戚家的孩子:紐約大學,北大法律系,臺北醫學院。憑什麼人家成績那麼好,你就那麼差?
兒子成績差,老公不回家,連屋頂都漏水,家具都要蒙上一層防水布。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怒目圓瞪的母親
母親將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兒子身上,連午飯上都用紫菜拼出「加油」的字樣。
這飯菜誰還能吃下去
有的母親,悔恨當初的決定。
曾留美讀研的她,經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要不是生了你,我早就當上教授了。「
在她看來,養孩子這件事和當教授相比,投資回報率要更高才行。於是,她強迫自己的孩子做到最好。
偷看閒書,直接撕掉
其實撕碎了孩子的心
考試考砸,跪下認罪
體罰對女兒造成極大傷害
如此重壓之下,孩子也瘋了。看到他們的樣子,你就會明白一切。
他嚇得瑟瑟發抖
蜷縮成嬰兒狀態
她哭得梨花帶雨
心中只有痛苦,別無其他
小小年紀,卻承擔了巨大憂傷。
此外,劇中的水,是貫穿始終的重要意象。夢中的大海,杯裡的熱湯,池裡的血水,屋裡的漏雨,都是孩子怨念的累積。
寓意深刻的故事,暗黑色調的畫面,舒緩悠揚的配樂,給予本劇詩一樣的美感,悲傷宛若流水般在人的心田遊走,心痛如刀割。
▼
國內外諸多電影,同樣刻畫了考試重壓之下的眾生相。
在華語電影[青春派]中,居然的母親辭了工作,搬到學校對面,24小時監督居然的一言一行。
沒想到,居然為了一個女孩,高考慘敗。居然的母親,拉長個臉,苦口婆心地講起了人生哲理,正是全中國千千萬萬母親的縮影。
「你要連個大學都考不上,你這輩子就完了!」
在巨大壓力前,四人齊聲罵出「去它的高考」,道出了多少高三考生的心聲。
多年壓力終於釋放
和中國式唾罵教育不同,在日本電影[墊底辣妹]中,沙耶加的母親做出了最佳示範。
就算考試考砸了,她也沒有大聲責罵,而是耐心教導,循循善誘。為了重燃希望,母親還帶女兒參觀其心儀學校。
不急不緩,娓娓道來
後來,原本成績倒數的高中生工藤沙耶加,在母親、老師和閨蜜的鼓勵下,歷經重重困難,終於考上了夢寐以求的慶應大學。
同樣是備考,有人憑藉實力,也有人投機取巧。
泰國電影[天才槍手],在富二代同學的金錢誘惑下,天才少女開啟了考場作弊生涯。一場場驚心動魄的作弊秀在考場接連上演。
節奏感十足,宛如武俠片
好景不長,老師很快發現了他們的秘密。
被校長訓斥後,古板懦弱的父親無法理解女兒的苦衷,只有嚴厲粗暴的審問。其實,年幼的女兒需要的是長輩的指點,而不是指指點點。
和女兒對峙的父親
有的家長不理解,但更多家長試圖鋌而走險,放手一搏。
在電影[畢業會考]中,父親羅密歐將希望全部寄托在女兒艾麗莎身上,希望女兒可以出國讀書。可是,一場意外擾亂了父親的計劃。
為了讓女兒順利出國讀書,父親不惜賄賂官員,買通閱卷老師,還語重心長地告訴女兒自己的真實想法。
在「一考定終身」的淫威下,大多數父母和孩子亂了方向,慌了陣腳,成為考試升學制度的犧牲品。
▼
本劇中,有一句話似曾相識:
「媽媽是為你好。只有媽媽才會一輩子陪在你身邊,你一定會感謝我的。」
父母在等孩子道謝,可孩子卻用一生等你道歉。
前陣子陷入輿論漩渦的朱雨辰母親,正是中國式母親的典型。
每天早上4點起床為兒子熬製梨湯,每次都要熬一個半小時,還要求朱雨辰必須全部喝完。數十年如一日,她堅持了幾十年。
母親為兒子精心購買的食材
此外,70歲的媽媽還要跟著40歲兒子進組,無論是高級公寓還是普通民宅,母親攜帶電磁爐,為兒子備好一日三餐。
這樣的母親,令人膽寒。
在中國,有一種考試叫作「高考」,有一種關心叫作「為你好」,有一種傷害叫作「媽媽的愛」。
正如本劇名字所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而是他(她)自己。
一個孩子失敗也好,成功也罷,選擇權都在他手中,他應該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完一生。
正如劇中那句點睛臺詞:「生命是我們自己的,它長什麼樣子,都應該是我們自己負責。怪罪給其他人,太懦弱了。為自己的不勇敢找藉口,我辦不到。」
轟轟烈烈,抑或平平淡淡,只有嘗過了才不枉來人間一遭。
父母要反思,是不是把孩子當做自己的附屬品,沒有賦予他們獨立完整的人格;同時,孩子也要反思,有沒有及時有效地和父母溝通,訴說心願。
別等到曲終人散,陰陽相隔,你才追悔莫及。
可惜為時已晚,只剩下一聲嘆息和一團空氣。
▼
你還看過哪些講述親子關係電影
請到文章末尾評論區留言
與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觀影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