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傷害,叫「為你好」

2021-03-03 看電影雜誌


 

2018年6月20日,19歲女孩奕奕跳樓自殺

 

2018年6月13日,18歲職高學生跳崖自殺

 

2017年6月13日,18歲考生小斯跳江自殺

在中國,每年至少有10萬青少年自殺身亡。算下來,每分鐘有2人死於自殺,還有8人自殺未遂。

縱身躍下,自此告別人間

北京大學兒童青少年心理衛生研究所發布《中學生自殺現象調查分析報告》,數據顯示:平均每5個中學生就有1人想過自殺,比上個世紀的自殺率提高了60%

有一個孩子的遺書讓人心悸,他這樣寫道:

「這不是寫給我的家人的,反正以他們的思維,他們的角度與立場,我也跟他們說不清。我的屍體,不用埋了。要麼燒了,要麼扔了,別把我拿回去。心煩!」

 

究竟對父母有多深仇恨,才讓一位少年對人間如此絕望。

 

最近有部熱播臺劇,講述了教育高壓狀態下的親情關係。此外,它還涉及了科幻元素,因此被稱為臺灣版[黑鏡]。它就是——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On Children

(1080P資源已出)

電視劇取材於吳曉樂作家的同名小說,引人注意的是,小說的副標題是「被考試綁架的家庭故事」

小說作者吳曉樂,擔任家教期間,親眼目睹了太多因考試而扭曲的親子關係,於是她執筆寫下這些故事,還原了一幕幕血淋淋的教育現場。

本劇導演是陳慧翎,執導過偶像劇[下一站,幸福]、[那年,雨不停國]和愛情片[我的男友和狗],電視劇版[左耳]也出自她手。

以愛情偶像為主

拍攝[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期間,陳慧翎宮頸癌復發,接受化療後繼續拍攝,總共耗時3年,實乃嘔心瀝血之作。

「因為很多孩子和父母都在受苦,我特別想把這件事一針見血地講完。」

她將其中的5篇故事改編為[媽媽的遙控器][貓的孩子][茉莉的最後一天][必須過動][孔雀]五個單元,每單元2集,全劇一共10集。

五個單元的海報,風格陰森詭異

目前已播出6集,豆瓣8.0,甚至有人把它譽為「華語第一神劇」

這部華語神劇,每個中國媽媽都該看。

劇中的母親和孩子,都被殘酷的升學考試制度逼瘋了。

有的母親,操縱孩子的一生。

為了讓孩子好好讀書,考上名牌大學,她用一款神奇遙控器控制了他的一生。

修改成績單?那我就讓你重過這一天。

一天過了三遍

小小年紀就早戀?那我就讓她忘了你。

無處不在的母親

有的母親,羨慕別人家的孩子。

看看親戚家的孩子:紐約大學,北大法律系,臺北醫學院。憑什麼人家成績那麼好,你就那麼差?

兒子成績差,老公不回家,連屋頂都漏水,家具都要蒙上一層防水布。正所謂「屋漏偏逢連夜雨,船遲又遇打頭風」。

 怒目圓瞪的母親

母親將全部希望都寄托在兒子身上,連午飯上都用紫菜拼出「加油」的字樣。

這飯菜誰還能吃下去

有的母親,悔恨當初的決定。

曾留美讀研的她,經常把一句話掛在嘴邊:「要不是生了你,我早就當上教授了。「

在她看來,養孩子這件事和當教授相比,投資回報率要更高才行。於是,她強迫自己的孩子做到最好。

偷看閒書,直接撕掉

其實撕碎了孩子的心

考試考砸,跪下認罪

體罰對女兒造成極大傷害


如此重壓之下,孩子也瘋了。看到他們的樣子,你就會明白一切。

他嚇得瑟瑟發抖

蜷縮成嬰兒狀態

她哭得梨花帶雨

心中只有痛苦,別無其他

小小年紀,卻承擔了巨大憂傷。

此外,劇中的,是貫穿始終的重要意象。夢中的大海,杯裡的熱湯,池裡的血水,屋裡的漏雨,都是孩子怨念的累積。

寓意深刻的故事,暗黑色調的畫面,舒緩悠揚的配樂,給予本劇詩一樣的美感,悲傷宛若流水般在人的心田遊走,心痛如刀割。

 

國內外諸多電影,同樣刻畫了考試重壓之下的眾生相。

在華語電影[青春派]中,居然的母親辭了工作,搬到學校對面,24小時監督居然的一言一行。

沒想到,居然為了一個女孩,高考慘敗。居然的母親,拉長個臉,苦口婆心地講起了人生哲理,正是全中國千千萬萬母親的縮影。

「你要連個大學都考不上,你這輩子就完了!」

在巨大壓力前,四人齊聲罵出「去它的高考」,道出了多少高三考生的心聲。

多年壓力終於釋放

和中國式唾罵教育不同,在日本電影[墊底辣妹]中,沙耶加的母親做出了最佳示範。

就算考試考砸了,她也沒有大聲責罵,而是耐心教導,循循善誘。為了重燃希望,母親還帶女兒參觀其心儀學校。

不急不緩,娓娓道來

後來,原本成績倒數的高中生工藤沙耶加,在母親、老師和閨蜜的鼓勵下,歷經重重困難,終於考上了夢寐以求的慶應大學。

同樣是備考,有人憑藉實力,也有人投機取巧。

泰國電影[天才槍手],在富二代同學的金錢誘惑下,天才少女開啟了考場作弊生涯。一場場驚心動魄的作弊秀在考場接連上演。

節奏感十足,宛如武俠片

好景不長,老師很快發現了他們的秘密。

被校長訓斥後,古板懦弱的父親無法理解女兒的苦衷,只有嚴厲粗暴的審問。其實,年幼的女兒需要的是長輩的指點,而不是指指點點。

和女兒對峙的父親

有的家長不理解,但更多家長試圖鋌而走險,放手一搏。

在電影[畢業會考]中,父親羅密歐將希望全部寄托在女兒艾麗莎身上,希望女兒可以出國讀書。可是,一場意外擾亂了父親的計劃。

為了讓女兒順利出國讀書,父親不惜賄賂官員,買通閱卷老師,還語重心長地告訴女兒自己的真實想法。

「一考定終身」的淫威下,大多數父母和孩子亂了方向,慌了陣腳,成為考試升學制度的犧牲品。

 

本劇中,有一句話似曾相識:

「媽媽是為你好。只有媽媽才會一輩子陪在你身邊,你一定會感謝我的。」

 

父母在等孩子道謝,可孩子卻用一生等你道歉。

前陣子陷入輿論漩渦的朱雨辰母親,正是中國式母親的典型。

每天早上4點起床為兒子熬製梨湯,每次都要熬一個半小時,還要求朱雨辰必須全部喝完。數十年如一日,她堅持了幾十年。

母親為兒子精心購買的食材

此外,70歲的媽媽還要跟著40歲兒子進組,無論是高級公寓還是普通民宅,母親攜帶電磁爐,為兒子備好一日三餐。

這樣的母親,令人膽寒。

 

在中國,有一種考試叫作「高考」,有一種關心叫作為你好」,有一種傷害叫作「媽媽的愛」

正如本劇名字所示,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而是他(她)自己

一個孩子失敗也好,成功也罷,選擇權都在他手中,他應該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過完一生。

正如劇中那句點睛臺詞:「生命是我們自己的,它長什麼樣子,都應該是我們自己負責。怪罪給其他人,太懦弱了。為自己的不勇敢找藉口,我辦不到。」

轟轟烈烈,抑或平平淡淡,只有嘗過了才不枉來人間一遭。

 

父母要反思,是不是把孩子當做自己的附屬品,沒有賦予他們獨立完整的人格;同時,孩子也要反思,有沒有及時有效地和父母溝通,訴說心願。

 

別等到曲終人散,陰陽相隔,你才追悔莫及。

可惜為時已晚,只剩下一聲嘆息和一團空氣。

你還看過哪些講述親子關係電影

請到文章末尾評論區留言

與更多影迷分享你的觀影感受

相關焦點

  • 有一種傷害叫「我是為了你好」,有一種謊言叫「我是為了你好」
    有一種傷害,叫「我是為了你好」。有一種謊言,叫「我是為了你好」。人,有很多時候,是自私的動物。他們以自我為中心,自以為是,把自己的觀點、要求,強加在別人身上,並附上一句「我是為了你好,我又不會傷害你」,於是他們可以仗著善良的名義,去欺騙別人,去傷害別人。「我是為了你好」,看似真的是表達自己對別人的關心、愛護,看似表現了自己的善良,實際上,在很多時候,它只是一個自私的謊言。說是為了別人好,為別人著想,實際只是為了自己的開心、自己的滿足。
  • 有一種傷害,叫做「我這是為你好」
    《奇葩說》有一集的論題是「我這是為你好,是扯嗎?」想必這句話大家都深有感觸,可能被父母說過,可能被朋友說過,也有可能自己說過。在我看來,」我這是為你好「這句話的確是在扯淡。原因包括但不限於以下三個。說實話,基本上沒有多少父母是帶著惡意給孩子提意見的,他們是真的想「為你好」,而身處各種迷茫期的我們,也的確需要一些指導意見。可問題是,你們的有太多經驗我都不適用。
  • 在親子關係中,有一種傷害叫「我都是為了你好」
    在親子關係中,有一種傷害叫「我都是為了你好」,多少以愛為藉口的控制,讓人感覺窒息。作家畢淑敏說,孩子的生命,自有他該有的軌跡,該承受的,該經歷的,他都應有完整的體驗。蔣勳在《生活十講》中講,愛應該給對方海闊天空的自由。請就「我都是為了你好」這一為父母者之中普遍存在的現象,談談你的看法。
  • 有一種傷害,叫「我是為你好」
    今天是精讀君陪伴你終身成長的第2274天01關於生活何似:精讀君的終身成長詞典詞條《224:非愛行為》裡提到:以愛的名義,實施非愛行為,比較常見的一種言語就是:「我是為你好。」只要你去讀書,你總會有收穫的。02關於成長何似:精讀君的終身成長詞典詞條《6:量化反饋》:對於個人的自我成長,如果不能相對量化地評估,自我是否成長,成長速度如何,則很難再採取下一個階段的行動。
  • 裝攝像頭只為監控孩子寫作業?有一種傷害,叫「我是為你好」
    ,就好像這位父親下一句要說出來的話就是「我還不是為了你好」了。微博上有個男孩,叫李詩傑,今年才9歲,卻能堅持每天做深蹲、仰臥起坐、伏地挺身各100個。攝像頭下被監視的孩子,忍受著這令人壓抑的過度控制,這種控制傷害了孩子的心理,也影響了孩子的自主學習能力,同時摧毀的還有父母與孩子之間的信任與依賴。有多少父母,還在以關愛為名,行控制之實?
  • 有一種自私,叫「為你好」
    因為有這些人的存在,於是人生的旅途中,我們少走了許多的彎路。因為受益匪淺,所以我們會懷著感恩的心態,希望和這些人長久相處下去,還會給予對方一定的回饋,希望彼此之間,能將情感繼續下去。有一種人,待你好的同時,會站在你的立場上,看你是否能夠接受。
  • 有一種傷害,叫「媽媽都是為你好」
    有多少父母像馬曉曉的媽媽一樣,都喜歡打著為孩子好的名義,去逼迫孩子做他們不喜歡的事情。 媽媽的專制,讓茉莉成長為外人眼中品學兼優的「好學生」,卻是以傷害孩子的心理為代價,最終造成無法挽回的後果。
  • 有一種文化叫你好,有一種語言叫蘇倫!
    「你好,王先生」——情侶們在開啟一段戀情的時候,似乎很愛這樣的配圖文字在朋友圈撒把狗糧。「你好,小天使」——當家庭迎來新生命的時候,人們樂於用這樣一段話來表達內心的欣喜與激動。「你好」,成為了大家與新生事物相遇相知的起點。
  • 有一種傷害叫「我是為你好!」
    我似乎很小的時候就有自殺的衝動,被強行送進區級中學後自殺的念頭越來越強烈了。去年三月下旬,我給老師看手上的傷,對著老師嚎啕大哭:「為什麼我一直都是被丟下的那一個?為什麼我連上個初中都沒有自己的權利?為什麼他們都要求我必須優秀?為什麼……」那是我第一次這樣無所顧及地傾訴自己壓抑很久的情感。
  •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好叫都是為你好
    有一種冷叫媽媽覺得你冷都是為你好網上流傳著一句比較有意思的話:「有一種冷叫做媽媽覺得你冷,有一種好叫做都是為你好」。有一種好叫都是為你好相信所有的父母都很愛自己的孩子,恨不得把自己全部心血都傾注在孩子身上,孩子喜歡吃什麼做什麼,喜歡什麼玩具買什麼。
  • 有一種沉重的愛叫「為你好」,把孩子放在對立面互相折磨
    美其名曰「為你好」。 真的很想要小姑娘和爸爸互換一下身份,也許這樣才能喚醒這位爸爸。 這麼一換角度,我想家長們應該明白問題出在哪兒了吧?
  • 闢謠:有一種「為你好」不是真的為你好,而是偏執型人格障礙
    具有「偏執型人格」的父母,一般會這樣:1、 有一種餓,叫媽媽覺得你餓正如喬英子的海參、燕窩,正如許多不詢問孩子意見完全按自己的想法決定孩子飯量的媽媽們。3、 有一種委屈,叫「為你好」孩子想選自己心儀的專業,父母說:選熱門專業啊!冷門專業以後不好找工作,我都是為你好,聽我的沒錯的。孩子有苦難言。孩子想外出遊玩,多見識見識,父母說:呆在父母身邊多好,方便照顧,我們是為你好,聽點話吧。
  • 有一種暴力叫「我都是為你好」,父母這份深沉的愛究竟有多可怕
    現在,父母口中常說的一句「我都是為你好」,日常生活中開玩笑熱梗。玩笑之餘,細細想想這一句看似包含滿滿愛意的話,究竟給多少孩子帶去痛苦,究竟給孩子帶來多大的心理創傷,這一句話,又怎樣成為孩子心底的噩夢。簡直細思極恐。
  • 有一種好,叫「只對你好」
    答案很簡單:只對你好的人。 因為有些人對你好,是因為他對誰都好,而有些人對你好,是因為懂得你的好,並且只想對你好。 這種獨一無二,唯你專屬的愛,是最珍貴,最美好的存在。 一段關係中,真正讓人心安的,不是愛,而是偏愛;真正令人心定的,不是對你好,而是只對你好。
  • 你好,撒貝寧尼格買提,有一種友情叫sunny組合
    《你好生活 第二季》帶給我們的是不僅是看別人慢生活,更是讓我們貼近了別人的生活,貼近了央視主持人的生活,在一言一語中我們必將有所感悟,在一言一行中我們總能看到別人的閃光點。第二季的《你好生活》常駐嘉賓為尼格買提、#撒貝寧#,小尼的溫暖,撒老師的灑,時不時蹦出的歡聲笑語,都讓一切達到了一個微妙的平衡。在看節目的同時,我們總能感受到小尼和撒老師的深深友情。儘管《你好生活 第二季》沒有特別新穎的遊戲,沒有直接的感官刺激,甚至整個節目有一點像訪談節目,但是在平平淡淡中我們才能看到通通透透的生活。
  • 《情感勒索》:全都是為你好,是父母對子女最大的傷害
    孩子沒有按照父母要求去選擇一個穩定的工作,父母就會想盡一切辦法對子女施壓,哭訴,「你怎麼這麼不省心,我這還不都是為你好。」孩子談婚論嫁,父母們更是不顧兒女喜不喜歡,只要自己沒看好就會橫加阻攔,甚至以死相逼,還口口聲聲:「我這樣,還不全都是為你好。」「全都是為你好」。看上去是寄託了父母對孩子的殷切希望和無限的愛。
  • 有一種情感綁架叫「我是為你好」,它能理直氣壯,剝奪你的選擇權
    是指以己度人,認為自己具有某種特性,他人也一定會有與自己相同的特性,把自己的感情、意志、特性投射到他人身上並強加於人的一種認知障礙。比如,一個心地善良的人會以為別人都是善良的;一個經常算計別人的人就會覺得別人也在算計他等等。它能使我們對其他人的知覺產生失真。
  • 有一種愛的傷害叫「媽媽手」——腱鞘炎
    有一種愛的傷害叫「媽媽手」——腱鞘炎
  • 當家長的「為你好」成為一種傷害
    最近我在看一檔節目,叫《親愛的小課桌》,現在已經飆升為愛奇藝綜藝排名第一的節目了。看來教育問題,不再是個人問題,而是整個社會關注的熱門話題。節目裡有個很特別的媽媽,她說過這樣一段話:「沒有快樂的童年。人就兩段,一段選擇小時候享福,長大吃苦;一段就是你選擇現在學會堅強、強韌、剛毅、抗壓,那你以後長大一定是快樂的。
  • 王一博的車輛被私生安了追蹤器,有一種傷害叫我為你好
    之前就有新聞爆出,今年過年期間,難得回老家和父母團圓的王一博,在家裡也遭受粉絲的圍追堵截。對王一博及其家人造成很大的困擾。我們理智的粉絲很難理解有些粉絲的瘋狂行為,打著我喜歡你的旗號,做著損害他人的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