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總覺得照片沒我本人好看?」 心理學效應告訴你:如何增加...

2020-12-20 寶寶知道

宋婷婷Vivian:

首席催眠師,首席心理諮詢師,世界500強公司特邀心理諮詢顧問;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國家認證家庭治療師;資深親子、婚姻、家庭關係諮詢專家;

當我們看到自己的照片時,總有一種神奇的陌生感:覺得這很像自己,但總有什麼地方不對。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你總會覺得自己的照片,沒有自己本人好看呢?但如果把相同的照片拿給別人看,別人會說,照的挺像你的,挺好看的呀!

是照相水平的問題嗎?是別人故意在安慰你嗎?都不是!其實在其中起作用的,是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原理:曝光效應!

一、什麼是「曝光效應」?

「曝光效應」是說,我們會偏愛自己熟悉的事物。而「曝光效應」在人際交往吸引力的研究發現,我們見到某個人、或者某張面孔的次數越多,就越覺得這個人,這張面孔招人喜愛。

心理學家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來說明「曝光效應」。在一個學期開始時,研究者讓大學女生在某些課堂上,分別出現15次、10次和5次。這些女生,從來不和教室裡的其他人交談,只是坐在那裡。在學期末,讓該課堂真正的學生,看這些女生的照片。並且,詢問他們覺得「哪些女生更有吸引力」。結果,出現次數越多的女生,被判斷為越有吸引力。

二、如何用「曝光效應」來解釋

「照片 vs. 本人」?

人們對於自己形象的認識和熟悉,通常有2種方法:看照片和照鏡子。而相對於「看照片」來講,「照鏡子」的機會更多。也就是說,人們更熟悉的是「鏡子當中的自己」,而不是「照片當中的自己」。而「鏡子中的自己」是鏡像投射,是左右臉互換的。

每一個人的臉,都不是左右完全對稱的。當你看多了鏡子中的「鏡像自己」的時候,根據「曝光效應」,你自然就會更加喜歡左右臉互換過的自己了。而當你再看到照片中真實的自己的時候,雖然說不出來為什麼,但是你總會覺得不滿意。因為,左右臉的微小區別,造成了「真實自己」和「鏡像自己」的不同。當你認為「鏡像自己」是熟悉的時候,就會認為她比「真實自己」好看。也就是永遠都覺得「照片沒有本人」好看!

但是對於你的周圍人來講,他們熟悉的,就是真實的你的臉。而照片中的你,和他們所熟悉的你,是一樣的。同樣根據「曝光原理」,照片符合他們所熟悉的形象,所以他們會說「照片像你本人,挺好看的呀」!

三、如何善用「曝光效應」

來改善人際關係?

▍1)當對方對你的態度,是積極、或者中性的時候,那要多多增加曝光。

比如:你想追一個男孩,他從一開始似乎對你感覺不多,那麼多找機會在他眼前晃悠。增加他對你的熟悉度,越熟悉的,就越有機會喜歡。

▍2)當對方對你的態度,是消極的時候,千萬不要企圖運用「曝光效應」來扭轉。

比如:還是上面的例子,你想追一個男孩,但如果他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了不耐煩、甚至是厭惡。那還是節約些你寶貴的時間吧,畢竟,人的第一印象在頭7秒中就生成了,並且很難扭轉。

▍3)避免過度曝光

適度的曝光是可以產生積極的「曝光效應」的,而過度的曝光,會讓人產生厭煩。特別是單調地、高強度的重複曝光。比如,之前飽受diss的「螞蜂窩」的廣告,在15秒內,品牌名出現了6次,被很多網友評論為「煩死人了」、「噁心」等等。其實,就是因為曝光太過,而且單調、高強度的重複。

那麼,最後,讓我們來解決一下文章開頭提出的問題:照片總是沒有本人好看,怎麼辦?很簡單,用一下每個手機裡面都有的「鏡像功能」就好啦。把你的照片,鏡像一下,讓照片左右互調,這樣你就看著熟悉和舒服了。畢竟,「悅納自我」是一種很美妙的感覺!

但是,想要擺脫焦慮、憤怒、抑鬱的負面情緒,學會接納情緒,接納自我是一門需要修煉的功課。我們可以先從自己開始改變,通過專業的訓練和指導,覺察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建立情緒的耐受性和敏感度,成為「管理情緒」的主人。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宋婷婷Vivian)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

相關焦點

  • 為啥照鏡子覺得自己更好看?看完答案扎心了,網友:我不管我不信
    在照鏡子的時候,很多人都會覺得:我的天,這麼俊俏的人兒是哪家的?有心理專家稱:照鏡子時候看到的自己,大概比真實長相好看30%。有時候就算是相同的打扮,你也會覺得鏡子裡的自己比照片中的更好看。但是你的朋友看到照片,並不覺得照片中的你沒有真人好看。也就是說,只有你會覺得有差別。所以鏡子裡的自己會被美化30%是真的嗎?
  • 為什麼你總會被領導,被商家套路?心理學拆屋效應告訴你答案
    老爸:「你這個敗家子,我可沒錢給你去賠」我:「我知道呀,所以我就把對方的車給砸了,車主讓我賠200萬」老爸:「天呀,這麼多, 200萬我怎麼賠的起,我們還是斷絕父子關係吧」我:「老爸,跟你開玩笑的呢,其實,是我高考考了200分,我現在以這樣的方式告訴你,你是不是會好受點?」
  • 為什麼你會覺得照片中的自己很醜?
    每次一看到自己的照片是不是都會想說:「這照片裡的人是我麼,怎麼這麼醜!」這也許也是眾多攝影師所鬱悶的事情,當給客戶拍完照片後,自己覺得照片拍的還不錯,但客戶卻感到糟糕至極,這是為什麼呢?攝影師Duncan David在TED上做了一個簡短的演講,罪魁禍首竟然是曝光效應!
  • 不一樣的心理學:多看效應,激發興趣、讓人喜歡,牢記這兩個字
    生活中的100個心理學效應|第25篇:多看效應字數|2525字 閱讀4分鐘分類|心理學關鍵詞|被人喜歡、培養好的人際關係、激發興趣愛好記者:電影好看嗎?漫迷:太震撼了!記者:300多一張的電影票,你覺得貴嗎?漫迷:我覺得還好,其實我買了兩張票,和我約好的小夥伴沒來,票我也沒退,就把包放在了座位上。
  • 你本人比照片還好看!
    男同學猶豫良久,僵持半天終於拗不過導員的強硬掏出一張照片出來。女導員看過微微一愣,紅著臉問道:「你,為什麼有我的照片……?」男同學: 「這還問?因為你照片比本人好看唄。」 這本是個段子不過仔細想想比起ps技術還不那麼發達的從前現在還真的鮮有本人比照片還好看的例子 不過小旭子身邊倒有個例外
  • 怎麼巧妙運用心理學效應,讓她主動給你照片?
    總覺得自己最近沒有特別好看的照片,我想發,但是總覺得對自己不滿意,覺得自己沒有自拍到特別好看的,現場臨時自拍,好像怎麼找角度都找不到。所以這時候,女人可能會拒絕你。 那麼第三個心理因素就是不夠自信。女性總是會對自己各種挑挑揀揀,明明已經很完美了,總覺得自己這裡還不夠,那裡還不夠。
  • 投射效應:教育孩子,切忌「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沒想到李女士不但沒有幫助孩子舒緩情緒,反而管制的越來越嚴苛。這讓孩子的心理受到了極大的傷害,也就更沒有心思學習了。李女士的這種「不要你覺得,只要我覺得」的行為,恰恰是由於投射效應的心理在作祟。家長在不了解真實情況的時候,單方面的把自己的猜測強加給孩子,並因此進行自以為明智的教育。不但不會取得進展,反而會對孩子產生不利的影響。
  • 為什麼鏡子裡的你比照片好看?哪一個才是真實的你呢?
    但是大家應該都會發現鏡子裡的樣子總會比照片裡的樣子好看一些,而照片裡的樣子總是感覺有些不像自己,說難聽點,就是有些醜了。但是我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照片裡的醜樣才是真實的自己,鏡子裡的都是美化和虛假的。真的是這樣嗎?其實這也未必。今天就來聊聊,為什麼鏡子裡的你和照片裡的你長得不一樣?那麼到底哪個才是你最真實的樣子呢?
  • 「你一邊說愛我,一邊卻操縱我」:警惕心理學中的煤氣燈效應
    操控者會一直傳達一個信息:「只有我能幫助你,只有我是愛你的。」煤氣燈操縱是一種極其危險且難以識別的情感虐待和操控,因為它會削弱你的自信,幹擾你的判斷意識,嚴重的時候甚至難以逃離這種操控。為什麼父母會選擇這樣的方式去對待自己的孩子?原因可能有以下3點:1.他們想讓你變成他們理想中的客體操控者用日常生活中不斷的信息滲透,例如:辱罵、貶低或情感綁架等,讓你覺得如果你還不改變,那麼你就是一個不知感恩、不識好歹的人,從而把你打造成他們所期望的樣子。
  • 鏡子裡和照片裡的,哪個才是真實的我? 鏡子裡的我好看,還是照片裡...
    跟我有相似情況的應該不少,當然有些是反過來的——拍照好看,照鏡子醜。無論哪一種,實則就一個情況,照片中的、鏡子裡的、別人眼中的你都有出入,甚至出入還比較大。於是,網上鋪天蓋地便有了以下這樣的問題:鏡子裡和照片裡的,哪個才是真實的我?鏡子裡的我好看,還是照片裡的我好看?別人看到的我,是鏡子裡的我還是照片裡的我?
  • 女同事新買的耳墜,拍照片問我好不好看,我覺得太好看了
    1.女同事新買的耳墜,拍照片問我好不好看,我覺得太好看了2.女朋友今天穿的俏皮可愛,還是這樣的裝扮適合她,平時穿得太老成了3.公司新來的女同事,真的好漂亮好有氣質,好想讓讓她做我的女朋友11.讓你們在我面前秀恩愛?12.歌都出來了。13.你那是滅火器嗎14.寶貝,你玩著手機開車,沒發現撞到了什麼15.不逼自己一把,真不知道自己潛力有多大!
  • 你還敢每天照鏡子嗎?為什麼照鏡子比照相好看,到底哪個才是真的
    歡迎大家來到不朽課堂,我是不朽,今天我們聊聊現代社會最大的未解之謎,鏡子中和照片中哪個才是真正的你,今天出門的時候看了看鏡子,發現自己挺好看的,我到底是鏡子裡的我,還是照片裡的?你是否遇到過給自己或者別人拍照的時候,拍完發現怎麼和平時不一樣,而是很醜?經常看文章說,照鏡子的時候比照相要好看30%,還是說我們照鏡子的時候會自動腦補給自己看。
  • 了解這7個心理學效應,看透你的愛情
    網絡 | 來源彼岸 | 主播你知道嗎,心理學效應除了應用在生活中,也能應用在戀愛裡。今天的壹心理3分鐘心理學就跟大家分享戀愛中常見的心理學效應,聽完,或許你對「戀愛這件小事」會有點啟發~a.吊橋效應——心動不一定是真愛當一個人和另一個人一起走過吊橋,因為提心弔膽地在吊橋上走,而引起的心跳加速,會讓人誤以為是遇見命中注定的另一半而產生的反應。這就是有名的「吊橋效應」。
  • 啟動效應:或將徹底改變人類行為的心理學發現,如果它是真的話
    在一封郵件裡,帕什勒拋出了一個看似溫和無害、實則向對方叫板的問題:「你能不能提出一兩個你覺得特別強有力的目標啟動效應的例子,即便是不怎麼出名的也可以?」言下之意就是,要麼拿出確鑿的證據,要麼就閉嘴。給我看看你覺得確定無疑的證據,然後我來嘗試重複實驗結果。有人指責帕什勒和其他反對啟動效應的人,專門拿漏洞最多的研究開刀,在成功地質疑之後就出來顯擺;帕什勒說這話的目的就是要反駁這種指責。
  • 為什麼照鏡子時覺得自己好看,拍照卻顯得很醜?真相在這裡
    每當遇到自拍,或者別人給自己拍照時,照片裡的自己就會顯得特別"醜",看起來就跟兩個人一樣……WTF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真實的自己在別人眼裡到底長得怎麼樣?這期小魚就告訴你答案啦!照鏡子時覺得自己更好看?認真你就輸了在心理學上,有一種有趣的現象叫做「腦補現象」。
  • 7 個心理學效應,看透你的愛情
    你知道嗎,心理學效應除了應用在生活中,也能應用在戀愛裡。接下來我們具體看一下可以應用在戀愛的那些方面。心理學家將這種現象稱之為「黑暗效應」。有個這樣的案例:有一位男子鍾情於一位女子,但每次約會,他總覺得雙方談話不投機。有一天晚上,他約那位女子到一家光線比較暗的酒吧,結果這次談話融洽投機。從此以後,這位男子將約會的地點都選擇在光線比較暗的酒吧。幾次約會之後,他倆終於決定結下百年之好。
  •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反饋效應」
    心理學:為什麼你的人際交往能力弱,是因為你不懂「反饋效應」!泰戈爾曾說:「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我站在你的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含蓄的感情固然朦朧美麗,但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所以,不要再責怪別人不知道你愛她,多問問自己,你是否曾告訴她你愛她。這就是心理學上著名的反饋效應。
  • 他是傻瓜,就覺得所有人都是傻瓜,這是心理學典型的「投射效應」
    但為什麼漁夫卻覺得國王會來偷,從而寧願通過自虐的方式,來假裝自己身無分文呢?這就是漁夫以己度人,將自己的認知強行扣到了國王的頭上。這是 《天方夜譚》中哈裡發國王的故事。從心理學上看,這是典型的投射效應。
  • 我為什麼要學習心理學?
    也許會想到心理疾病需要治病,想到心理諮詢,想到榮格,想到弗洛伊德,想到讀心術等等…… 01心理學讓我更了解自己其實心理學是研究如何去愛和如何被愛的。心理學是關乎於自己。 我常常聽人說:我做了我想做的一切事情,可是我不知道為什麼還是不開心,我還是覺得不足夠,我的內在有很深的匱乏感,總覺得錢不夠,時間不夠,自己不夠好,總覺得少了什麼。 我之前也總是覺得自己錢不夠,所以我一直都不敢辭職去旅行。其實我之前是有很大的生存焦慮的人,我之前覺得自己的工作很好,非常穩定,相對來說比較滿意的工資,安安穩穩的過日子難道不好嗎?
  • 用心理學告訴你:怎麼樣可以讓自己變好看
    最早創造「拉拉隊效應」這個詞的是電視劇《How I Met Your Mother》裡面的男主巴尼·斯廷森,他在劇中說:拉拉隊的隊員們站在一起時你感覺她們都很辣很漂亮,但是如果你把她們每個人單獨挑出來看,她們每個人都有缺陷,並沒有那麼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