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婷婷Vivian:
首席催眠師,首席心理諮詢師,世界500強公司特邀心理諮詢顧問;國家認證心理諮詢師;國家認證家庭治療師;資深親子、婚姻、家庭關係諮詢專家;
當我們看到自己的照片時,總有一種神奇的陌生感:覺得這很像自己,但總有什麼地方不對。這是為什麼呢?
為什麼你總會覺得自己的照片,沒有自己本人好看呢?但如果把相同的照片拿給別人看,別人會說,照的挺像你的,挺好看的呀!
是照相水平的問題嗎?是別人故意在安慰你嗎?都不是!其實在其中起作用的,是一個著名的心理學原理:曝光效應!
一、什麼是「曝光效應」?
「曝光效應」是說,我們會偏愛自己熟悉的事物。而「曝光效應」在人際交往吸引力的研究發現,我們見到某個人、或者某張面孔的次數越多,就越覺得這個人,這張面孔招人喜愛。
心理學家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來說明「曝光效應」。在一個學期開始時,研究者讓大學女生在某些課堂上,分別出現15次、10次和5次。這些女生,從來不和教室裡的其他人交談,只是坐在那裡。在學期末,讓該課堂真正的學生,看這些女生的照片。並且,詢問他們覺得「哪些女生更有吸引力」。結果,出現次數越多的女生,被判斷為越有吸引力。
二、如何用「曝光效應」來解釋
「照片 vs. 本人」?
人們對於自己形象的認識和熟悉,通常有2種方法:看照片和照鏡子。而相對於「看照片」來講,「照鏡子」的機會更多。也就是說,人們更熟悉的是「鏡子當中的自己」,而不是「照片當中的自己」。而「鏡子中的自己」是鏡像投射,是左右臉互換的。
每一個人的臉,都不是左右完全對稱的。當你看多了鏡子中的「鏡像自己」的時候,根據「曝光效應」,你自然就會更加喜歡左右臉互換過的自己了。而當你再看到照片中真實的自己的時候,雖然說不出來為什麼,但是你總會覺得不滿意。因為,左右臉的微小區別,造成了「真實自己」和「鏡像自己」的不同。當你認為「鏡像自己」是熟悉的時候,就會認為她比「真實自己」好看。也就是永遠都覺得「照片沒有本人」好看!
但是對於你的周圍人來講,他們熟悉的,就是真實的你的臉。而照片中的你,和他們所熟悉的你,是一樣的。同樣根據「曝光原理」,照片符合他們所熟悉的形象,所以他們會說「照片像你本人,挺好看的呀」!
三、如何善用「曝光效應」
來改善人際關係?
▍1)當對方對你的態度,是積極、或者中性的時候,那要多多增加曝光。
比如:你想追一個男孩,他從一開始似乎對你感覺不多,那麼多找機會在他眼前晃悠。增加他對你的熟悉度,越熟悉的,就越有機會喜歡。
▍2)當對方對你的態度,是消極的時候,千萬不要企圖運用「曝光效應」來扭轉。
比如:還是上面的例子,你想追一個男孩,但如果他從一開始就表現出了不耐煩、甚至是厭惡。那還是節約些你寶貴的時間吧,畢竟,人的第一印象在頭7秒中就生成了,並且很難扭轉。
▍3)避免過度曝光
適度的曝光是可以產生積極的「曝光效應」的,而過度的曝光,會讓人產生厭煩。特別是單調地、高強度的重複曝光。比如,之前飽受diss的「螞蜂窩」的廣告,在15秒內,品牌名出現了6次,被很多網友評論為「煩死人了」、「噁心」等等。其實,就是因為曝光太過,而且單調、高強度的重複。
那麼,最後,讓我們來解決一下文章開頭提出的問題:照片總是沒有本人好看,怎麼辦?很簡單,用一下每個手機裡面都有的「鏡像功能」就好啦。把你的照片,鏡像一下,讓照片左右互調,這樣你就看著熟悉和舒服了。畢竟,「悅納自我」是一種很美妙的感覺!
但是,想要擺脫焦慮、憤怒、抑鬱的負面情緒,學會接納情緒,接納自我是一門需要修煉的功課。我們可以先從自己開始改變,通過專業的訓練和指導,覺察和調整自己的情緒,建立情緒的耐受性和敏感度,成為「管理情緒」的主人。
(本文來自:百度寶寶知道 宋婷婷Vivian)
————————
世界很複雜,百度更懂你
關注 寶寶知道 帳號,了解備孕、懷孕、育兒更多精彩內容:專家直播、日刊知識、胎教電臺、兒童故事、動畫片,還有寶媽們最愛的社區圈子!寶寶知道與千萬媽媽在一起,科學孕育,為愛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