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走了 把「砂鍋」精神留給建築學子

2020-12-15 中國新聞網

  他走了 把「砂鍋」精神留給建築學子

  2013年12月劉先覺於家中 叢婕攝

  留聲機

  他是著名的「中國建築四傑」楊廷寶、梁思成、劉敦楨、童寯共同的學生;他是我國建築學科第一部研究生樣板教材《現代建築理論》的主編;他出版了約30部著作、譯著,發表論文百餘篇……

  他就是我國著名建築教育家、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劉先覺。前不久,他因病逝世,享年88歲。

  「建築四傑」共同的弟子

  劉先覺祖籍安徽肥東,1931年出生於福建福州,1953 年畢業於南京工學院(現東南大學)建築系。大學期間,他先後受教於建築學家楊廷寶、劉敦楨、童寯。本科畢業後,劉先覺被保送到清華大學讀研,成為建築教育家、建築學家梁思成的學生。

  上學時,劉先覺非常好學,因為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建築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齊康給他取了個外號叫「砂鍋」。

  梁思成的開拓精神對劉先覺影響很大。梁思成每周都會召集弟子去家裡開研討會。有時候,梁思成的夫人林徽因也會加入討論,她還常拿出點心、花生、瓜子跟大家分享。

  劉先覺生前曾回憶過一件有關劉敦楨的往事。有一次,劉敦楨讓學生站在遠處,判斷一座廟的建造年代。大家七嘴八舌地猜了一番,有的說是明代的,有的說是遼代的。

  「聽罷,劉先生說:『那是現代的,是仿造品。判斷建築的年代,不能靠猜,必須找到證據!』」 生前劉先覺常說,劉敦楨的治學態度對自己的影響很深。

  編寫著作助力澳門申遺

  劉先覺先後學習了英語、德語、日語、俄語等語言,尤以英語最佳。建築學著作《建築美學》的英文原版晦澀難懂,憑著過硬的英文功底,他把這本書翻譯成通俗易懂的漢語讀物。

  多年的閱讀習慣,也為他的寫作功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上世紀80年代初,國內某家出版社從國內選了十位著名建築史專家,請他們寫一套關於國外大建築家的書籍。該出版社請劉先覺執筆,他欣然答應,並選擇了自己最推崇的建築大師密斯·凡德羅,這本書在出版後深受業界好評。

  2000年,澳門特別行政區準備將「澳門歷史城區」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特區文化局希望與劉先覺合作編寫一本關於澳門建築文化遺產的專著作為申報材料。而後3年,劉先覺團隊通過查閱大量資料完成了這項寫作任務。

  此外,應國內某出版社邀請,劉先覺將自己上課的講義,編寫成名為《外國建築簡史》的教科書。這本書現在被很多高校建築系選用,還被評為國家精品教材。

  嚴謹態度感染一代代人

  劉先覺先後帶了約80位博士和碩士,其中許多人成為業界翹楚。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副院長葛明是劉先覺的學生,他向科技日報記者回憶道:「劉先覺教授不求聞達也不求富貴。他一直過著清貧的生活,熱愛祖國、提攜後輩。」

  「劉老師常常為學生量身打造培養方案,只要我們有需要,他就會耐心地並且毫無保留地把知識傳授給我們。」葛明說,「劉老師是我們做學問的榜樣。」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周琦回憶道,1989年,劉先覺要求自己拍攝匯文書院(今金陵中學)。「劉老師把我帶到那裡,向我講解拍攝的注意事項,然後讓我單獨前去拍攝。光第一個建築,劉老師就讓我拍了8次。」周琦說,在這個看似單調而枯燥的過程中,周琦收益頗豐。以後再拍攝類似的東西,自己就駕輕就熟了。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副教授汪曉茜也是劉先覺的學生。在劉先覺編寫《外國建築簡史》期間,作為他的助手,汪曉茜真正感受到了他的認真勁兒。為了確保圖片質量,劉先覺請汪曉茜把圖片編輯的事情都做了:把五六百張照片按大小、高度、方向一一排列好,加上準確的圖片說明,印成冊子寄給出版社。

  作為劉先覺長期的學術助手,葛明被這位長者的嚴謹態度所深深感染。「每寫完一篇文章,劉老師都要逐字逐句地念一遍,他給學生改稿子就像職業編輯一樣專業。」葛明說。

  通訊員 唐 瑭 本報記者 張 曄

相關焦點

  • 星光丨中國「建築四傑」共同的弟子 ——劉先覺:同事眼中的「砂鍋...
    他先後受教於中國「建築四傑」楊廷寶、梁思成、劉敦楨、童寯,又將畢生所學傳授給自己的弟子,帶出近80位博士後、博士和碩士,桃李遍布海內外。他是我國建築學科第一部研究生樣板教材《現代建築理論》的主編,一生出版著作、譯著30部……專注學術60多年,他一直耕耘不輟。
  • 如何選取優質砂鍋 砂鍋煎藥注意事項
    有句古話說的好「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是古人留給我們的經驗之談。不管做任何事情,找到最正確的方法工具,才能達到預期效果。而同樣,我們都知道,在煎煮中藥的時候,最好是選用砂鍋作為煎煮器皿。那我們要如何選取優質砂鍋,使用保存又有哪些注意事項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下吧。
  • 葫蘆島:南票區砂鍋屯金代石塔
    砂鍋屯金代石塔位於遼寧省葫蘆島市南票區砂鍋屯鄉砂鍋屯村東面的一堆巨石之上。該塔建於金代泰和六年(公元1206年),是南票區的三座金代古塔之一,也被認為是當地的一座風水塔。而另外的版本傳說則是遼金時期,砂鍋屯這個地方在當時叫三虎屯,很多風水術士都說這裡將會出現三位皇帝。於是朝廷為了防範於未然,便於泰和六年修建了這座風水塔予以鎮壓。至今當地仍有「鞭打龍頭,塔壓鳳翅」的傳說。不管傳說的情況如何,砂鍋屯石塔都是古人留給我們寶貴文物,讓我們可以從中感悟歷史的雲煙。
  • 偉大的科學家霍金走了,他留給世人哪些名言金句?
    作為偉大的科學巨星,霍金先生不僅留給人類探究宇宙科學的奧秘、留給世人不朽的著作《時間簡史》,也給世人留下了許多不朽的名言金句。他的名言金句有哪些呢?他的名言金句非常多,飽含哲理,富有智慧,啟迪人生。不要在精神上和身體上都殘疾——2011年5月紐約時報採訪。關於不完美世界:如果沒有不完美,你或我都不會存在——2010年探索頻道關於保持樂觀:如果生活不再有趣,生活將是悲慘的——2004年12月紐約時報採訪(歡迎大家來閱讀我的文章,我們每天會分享不一樣的新鮮內容,如果我的文章對你有幫助,請您關注我們的百家號,大家有什麼寶貴意見,請在文章下面評論哦。)
  • 校慶特輯|西聯教室,無數曲師大學子熱淚盈眶的精神家園
    青磚灰瓦 古韻古香65周歲的曲園徐徐向我們走來在泛黃的青春記憶中總有一個難以忘卻的名字西聯教室無數曲園學子的精神家園十年樹木,而今六十餘載風風雨雨過後,小樹苗已然參天,為數不清的學子遮擋起炎炎烈日,帶來奕奕清涼。西聯是一段歷史,是憶往追思的寄託,更是曲園學子沉澱心靈,凝練心境的所在。往屆的校友們回母校探望,第一要去的,是西聯;剛入校的學子們,一定要看的,也是西聯。
  • 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離世,他設計了羅浮宮金字塔
    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1955年,貝聿銘創立了自己的建築師事務所,而他從建築新星成為世界級大師,還得感謝杰奎琳·甘迺迪。1963年,時任美國總統甘迺迪想要建造一座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圖書館,卻在參觀了選址基地一個月後便遇刺身亡,他的遺孀傑奎琳·甘迺迪決定完成亡夫的遺願。
  • 華僑大學建築學院:兩岸青年學子光明之城實體建構體驗營
    、打造組織品牌、光明之城實體建構、海峽兩岸 為了響應國家政策的號召,為國家培育創新型人才,把握青年專業實踐需要,組織和引導青年融入現實社會和生活,促進青年成才,海峽兩岸青年學子光明之城實體建構體驗營以華僑大學建築學院團委為主體,以「實踐教育」為載體,緊密結合兩岸實際情況,以國際化視野培養建築類實踐創新人才。
  • 同心抗「疫 」河北建築工程學院信息學子在行動
    他們是普通人,是身邊人,他們是信息工程學院的學子們,但此時,他們更是我們學習的榜樣!寒假期間,他在志願匯APP上報名參加了河北省志願服務者招募,根據組織分配,在大堡鎮三道溝村配合工作人員進行疫情防控志願服務工作。期間,他跟隨工作人員入戶調查,測量流動人口體溫,與村民輪流到村口防疫檢查站站崗,幫助村委會整理疫情相關電子文件。積極承擔工作,認真完成任務為抗擊疫情貢獻著他的力量。
  • 探索建築的精神,溫州首次主動式建築學術論壇在溫大甌江學院舉行
    這就是主動式建築的真諦。近日,一場主題為「建築的精神」的2019 主動式建築學術論壇(溫州站)在溫州大學甌江學院舉行,國內主動式建築領域的專家、學者、設計師齊聚一堂,共同參與到此次溫州建築行業的學術交流盛會。
  • 海大兩學子德國當"石匠" 學習歷史建築保護
    據了解,這是本市第一次舉辦派往國外的志願服務項目,兩人將從9月1日起,在德國雷根斯堡開始為期一年的歷史建築保護工作。海大兩名學子通過層層選拔從上百名報名者中脫穎而出,在德期間每人每月將獲得528歐元生活補貼。
  • 建築軟體線上班▐ 建築學子的髮際線保衛戰!
    那生發的閃電告訴我的 我將告訴每一個人 ——沃茲基索德《面朝卓越,春暖花開》      建築學作為公認的三大
  • 打破砂鍋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近義詞有:打破砂鍋問到底,打破砂鍋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賓語;用於探究。 打破砂鍋的詳細解釋: 成語名稱:打破砂鍋(dǎ pò shā guō) 成語釋義:比喻追根究底 成語出處:明·高明《琵琶記·幾言諫父》:「你直待要打破砂鍋,是你招災攬禍。」
  • 「現代建築最後一位大師」走了,他設計了羅浮宮金字塔
    他不受外在標籤的誘惑。他說:「對我而言,建築就是建築。沒有什麼現代建築 、後現代建築、解構主義……我不相信這些,它們如過眼雲煙,而真正留存下來的那一個還是建築本身——各個時代的建築。」他沒有自己著書立說,或者梳理自己的理論體系。
  • 面向兩岸及香港學子的TEAM20建築與規劃新人獎在臺中舉辦
    中新社臺中7月31日電 (記者 劉舒凌 歐陽開宇)第七屆TEAM20建築與規劃新人獎7月31日在臺中逢甲大學舉辦,兩岸及香港31所大專院校建築與城鄉規劃相關科系學生攜103件畢業作品參與獎項競逐和分享、交流。
  • 清華學子自發悼念範敬宜 稱將傳承老院長的精神
    年輕的學子們為了17日的課,鑽進過刊閱覽室閱看塵封的《人民日報》、《經濟日報》,採訪範敬宜工作過的單位,認真領悟《敬宜筆記》、《總編輯手記》,還帶著羨慕之情聽師兄師姐講述範敬宜在清華的故事。  幾日來,新聞學院的師生們以各種方式悼念13日仙逝的範敬宜院長,學習繼承範院長的精神。16日晚,畢業生自發齊聚學院,悼念他們敬愛的範院長。
  • 貝聿銘作品欣賞,看那些他留給人間的傳奇作品
    2019年5月16日,享譽世界的華裔建築大師貝聿銘去世,享年102歲。他被譽為「現代建築的最後大師」,他創立了眾多影響世界的建築名作,他的作品遍布世界各地。我們一起去看看貝老給我們留下的那些經典作品。博物館外牆用白色石灰石以幾何式的方式疊加成伊斯蘭的風格建築,與當地的自然相協調。建築細節上採用典型的伊斯蘭風格幾何圖案和阿拉伯傳統拱形窗,博物館中庭偌大的銀色穹頂之下,150英尺高的玻璃幕牆裝飾四壁,人們可以透過它望見碧海金沙。
  • 李沁為高考學子加油稱幸運會留給努力和堅持的人,網友:千璽加油
    昨天李沁發微博:#高考加油# 幸運會留給努力和堅持的人,祝高三的你們考出好成績,逐夢成功!加油#高考加油# 李沁為高考學子加油!網友紛紛評論:還有十天,高三黨們加油!等你們的好消息 同學們高考加油 堅持就是勝利祝福高三的高考加油 作為大一的我也在努力 哈哈哈 各位旁友們 高考加油 在北大等你菇涼我要高考了您不能祝我考個好成績啊好吧不存在的 我菇涼這麼努力,成績肯定會越來越好,加油 啊啊啊 畢業五年的在此祝高三學子都可以有好成績
  • 今天,無錫把C位留給老師
    走在校園,師生風採長廊裡展示的歷屆全國技能比賽冠軍,分外惹眼。在徐夏民技能大師工作室,黃欽拉著大師的手,詳細詢問工作室團隊結構、培養模式等,聽說學校已連續兩屆在全國大賽中取得最好成績,由衷稱讚。「職業教育同樣可以出人才、出大師!」他勉勵學校踐行辦學宗旨,著力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不斷攀登新的高峰,「期待著你們在國際技能大賽中取得佳績」。
  • 「蔡高中2020屆學子惜別母校」將文明留給母校,將信心留給自己
    三年前的初秋我們步履輕盈歡歡而來,三年後的夏日我們充滿希望盈盈而去……今天,高考在即,留給我們的時間不過短短幾天,親愛的師長前來為我們送行,美好而難忘的高中生涯畫上了一個完美的句號。離校這世界有大雁的南飛、有循環的花期、有碧塘雨荷、有清幽山嵐、也有深情的擁抱和別離,有伸出雙手不忍抽離的傷感,更有背影遠去之後依依不捨追去數裡的目送……三年裡,蔡中教給我們的不僅僅是課本上的知識,更有一種特別的文化與精神
  • 合工大舉行「建築學子」系列獎學金頒獎典禮
    作為喜迎學校70華誕活動之一,日前,合肥工業大學建築與藝術學院在翡翠湖校區逸夫建築藝術館學術報告廳舉行2015年「建築學子」系列獎學金頒獎典禮。校黨委副書記張效英、建築學子基金會理事會部分成員、合肥地區部分校友、該院領導班子及部分教師出席頒獎典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