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忽視的兒童安全用藥

2020-12-23 中國網財經

  開欄的話

  安全用藥常識與每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保障公眾用藥安全離不開科普宣傳。為增強公眾安全用藥意識,持續、廣泛普及藥品安全知識,山東省藥品監督管理局與大眾日報聯合推出「安全用藥 關注民生」專欄,內容包括兒童安全用藥、家庭病用藥、科學服用中藥、用藥誤區等,寄望通過這些安全用藥知識,提高公眾安全用藥意識和自我保護能力。

  兒童有其自身的獨特性,在藥物的吸收、代謝、排洩等方面與成人存在很大不同。而目前,大多數用於兒科的藥物都缺少兒童使用藥物劑量、安全性及有效性等相關信息以及兒童專用劑型,這些都增加了患兒的用藥風險。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和原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起的「兒童安全用藥調查」結果顯示,我國兒童不合理用藥比例高達12%—23%,90%的藥品沒有兒童劑型。由此可見,普及兒童安全用藥知識刻不容緩。本期重點介紹兒童安全用藥原則及指導、兒童用藥後不適的應對措施、常備家庭小藥箱的重要性以及合理儲存藥物等知識,以期促進兒童合理安全用藥。

  家長要記得「六個原則」

  原則1:仔細閱讀說明書

  用藥前,家長應仔細閱讀說明書,對症使用藥品。不給錯藥,不擅自給兒童服用成人藥。請監護人之外的人員給藥時,提前寫清用藥時間和給藥劑量。

  原則2:用法用量要精準

  用藥時,家長應嚴遵醫囑或說明書上的使用時間、使用方法、頻率、次數和用量等,如醫囑與說明書不一致時,請再次找醫生確認。儘量避免超出說明書規定的劑量用藥,因為一旦超出劑量,可能會引發藥物中毒,而劑量過小則難以發揮藥物療效。對於1歲以下的兒童來說,最好以液體製劑藥物為主,這樣既能保證用量精準,兒童也更易於接受。

  原則3:儘量不混合用藥,不要把多種藥物混合在一起服用

  混合用藥對於劑量難以掌握,可能導致用藥過量,而且還可能降低藥物的療效、發生相互作用,甚至引發潛在的不良反應等。

  原則4:由醫生指導用藥

  服用藥物最忌諱的是未經醫生確認,就擅自服用。即使是類似的症狀,前後病因也可能大相逕庭。在實際用藥過程中,嚴格遵照醫囑,才能保證藥物發揮最大療效,同時把藥物副作用降到最低限度。

  原則5:合理使用抗菌藥物

  對於健康兒童來說,病毒感染及隱性菌血症可以自限性,但也可以發展為嚴重的感染病灶。一般情況良好的患兒可以門診就診,並不建議家長經驗性抗菌藥物治療,應進行疾病的評估後聽從醫生建議決定是否需要應用抗菌藥物。只有確認是細菌感染的情況,才考慮使用抗菌藥物。由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症狀,如感冒、發熱、咳嗽等,不應使用抗菌藥物。

  原則6:藥歸原處

  藥品的儲存地點要確保兒童無法觸及。用藥後,要確認藥品放回原處並安全儲存。兒童用藥品應與成人用藥品分開儲藏,以免讓兒童誤食。

  「三個指導」很重要

  一是退熱藥用藥指導

  發熱是兒童最常見的疾病表現之一,普通感冒、病毒感染或者是細菌性的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氣管炎等,都會引起發熱。如果兒童體溫不超過38.5℃,應選擇物理降溫(如溫水浴、退熱貼、冰敷等)方法。當體溫超過38.5℃時應在醫生指導下採用藥物退熱,常用布洛芬、對乙醯氨基酚等緩解不適症狀。需注意避免包被過多,並適當多飲水以利於機體散熱。

  兒童的器官生理功能及對藥物代謝的情形與成人有很大不同,因此儘量使用專門的兒童劑型和用量。

  二是止咳藥用藥指導

  咳嗽是兒童清理呼吸道黏液的自然機制,吃鎮咳藥抑制咳嗽,反而讓呼吸道內的積痰難以排出,繼發感染。研究也證實了鎮咳藥對6歲以下兒童無效,還可能引起嚴重的藥物副作用。因此不建議家長給6歲以下(尤其是2歲以下)的兒童服用鎮咳藥,但可以在醫生指導下使用化痰藥,緩解不適。

  三是止瀉補液藥用藥指導

  兒童腹瀉時,在流失水分的同時還有各種礦物質也隨之流失,持續腹瀉更會引發脫水,從而導致水電解質失衡。因此,防止脫水是治療兒童腹瀉的關鍵之一。嚴重脫水需要靜脈補液者,應及時至醫院就診。如果是輕微的腹瀉,沒有發熱、脫水等情況,兒童精神充沛,食慾良好,可以喝一些口服補液鹽、米湯加鹽溶液、糖鹽水等。對於輕、中度脫水,最初4小時內口服補液鹽用量為:體重×75mL。

  這樣應對用藥後「三不適」

  胃腸反應

  無論是口服藥物還是靜脈注射,都可能引起胃腸的不良反應,導致兒童出現噁心、嘔吐、食慾減退等胃部不適。應對措施:服藥期間避免喝含糖量高的飲料、果汁等;飲食宜清淡易消化,減輕腸胃負擔。

  頭暈

  有的感冒藥中含有偽麻黃鹼成分,可能會引發血管收縮,血壓、血糖、眼壓增高等副作用,使兒童出現頭暈的症狀。應對措施:減少高強度的運動,讓兒童放鬆身體,同時給兒童喝溫水,加速藥物的代謝,從而緩解不適。

  多汗

  退熱藥的作用是通過調低體溫中樞的溫度設定點來達到退燒目的,當體溫中樞將溫度設定點降低時,人體就會接收到信號,減少產熱並增加散熱。而散熱需經過皮膚蒸發水分、排尿等生理過程,所以使用退熱藥後出汗較多,屬於正常現象。應對措施:兒童在服藥後大量出汗時,家長可以用汗巾、紗布等及時拭乾皮膚表層的汗液,同時給兒童喝適量的溫水,補充身體水分,緩解出汗後的口乾症狀。

  常備小藥箱不可少

  常備藥品

  退熱藥:兒童發燒時,需要關注其體徵表現和舒適度,腋溫超過38.5°C或有表現出明顯不適時可使用布洛芬或對乙醯氨基酚。

  皮膚類藥物:兒童皮膚嬌嫩敏感,容易受到刺激和損傷,導致長尿布疹、溼疹、凍瘡等,需要塗皮膚類藥物來緩解。

  抗過敏藥物:兒童容易出現食物過敏、過敏性鼻炎等,這時抗過敏藥物就能派上用場。

  其他藥品:碘伏、口服補液鹽等。

  常備醫用器材:體溫計、消毒紗布、繃帶、棉籤、鑷子等。

  合理儲存和處理藥品

  專櫃存放:家裡的藥品應統一放置在小藥箱裡,並將小藥箱放在兒童接觸不到的地方,以免兒童誤服。

  分類儲存:內服藥和外用藥應分開儲存;已拆封的藥品不要放在同一個容器中,以免藥品之間「串味」或產生化學作用;外觀相似的藥品應做好標記,避免誤服。

  按性狀儲存:未開封的液體製劑儘量在有效期內使用,也可放在冰箱中冷藏,但要避免凍結;開封後的糖漿劑等口服製劑因為含有糖分,容易滋生細菌,應儘快在標註有效期內使用或處理;被稀釋的液體製劑,放在冰箱內也應儘快使用。片劑(瓶裝)、膠囊類藥品開封後放入藥箱在陰涼處保存;軟膏等外用藥則要密封好,放在陰涼處儲存。栓劑開封後儘快使用,剩餘的放冰箱冷藏,如果藥品變軟,則不能再使用。

  保留原包裝:藥品未用完前,儘量保存原包裝,包括包裝袋/盒裡面的乾燥劑、藥棉、說明書、有效期等相關資料。

  注意儲存條件:一般而言,除了一些特殊藥品外,絕大部分藥品都需要常溫、避光,且在適宜的溼度環境中保存。以溫度為例,「常溫」指10℃—30℃,「陰涼乾燥處」指不超過20℃的乾燥地方,「冷藏」是指放在2℃—10℃的冰箱中貯藏,「避光」指避免陽光直接照射,「適宜的溼度環境」指相對溼度35%—75%。

  定期檢查:每隔3個月,檢查一遍家庭藥箱,如果藥品出現變質、潮解、黴變或過期等現象,則需要及時更換相應的新藥品。

  正確處理藥品:確認兒童不能打開待處理藥品的包裝,並將廢棄藥品放置到藥品回收處。

  這些服藥禁忌你知道嗎

  避免誤用藥品:給兒童用藥前仔細閱讀說明書和核對藥品,以免拿錯藥、用錯藥。

  避免交替或聯合使用退熱藥:推薦只用單一退熱藥,不建議交替或聯合用藥。這不僅是因為沒有證據證明交替或聯合使用退熱藥對緩解兒童不適有用,而且還可能增加用錯藥、用過量的風險,引起潛在的藥品副作用。

  不擅自換藥或停藥:給兒童使用藥品必須嚴格遵照醫囑持續用藥,擅自換藥可能引發嚴重後果,過早停藥可能無法徹底清除病菌,導致疾病復發。

  不用果汁或奶送服藥品:果汁中含有果酸,可能會降低藥效,除非經醫生確認可以用果汁送服,否則不要用果汁送服藥品。家長可以用白開水送服,這不僅可以避免不良反應,而且也有利於藥品吸收。也有些藥不宜用水服用,比如止咳糖漿,直接服用最佳。

  不強行餵藥:強行餵藥可能增加兒童對藥品的抗拒,如果藥水不幸嗆進兒童的氣道,不僅會引起劇烈的咳嗽,還可能導致吸入性肺炎。針對餵藥困難的情況,家長可以藉助藥匙、滴管、餵藥器等輔助工具,或用遊戲和獎勵的方式讓兒童配合吃藥。

  (審核/田月潔 圖片來自網絡)

(責任編輯:羅伯特)

相關焦點

  • 專家提醒:兒童輸液安全不可忽視
    記者就王女士反應的問題採訪了省兒童醫院呼吸心內科安淑華教授。“不論是在露天輸液,還是在家輸液,都是非常錯誤和危險的。”安淑華解釋說,穿刺是一種有創操作,必須符合無菌操作規範,應在符合醫學要求的清潔的環境內進行,在喧鬧的馬路邊穿刺,細菌很容易通過輸液器的排氣孔進入輸液瓶內,汙染藥液,不潔的環境也會引起局部靜脈感染,造成嚴重的健康隱患。
  • 「2020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公布 感冒不可重複用藥
    近日,中國藥學會發布了「2020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提醒公眾學習用藥常識,保證用藥安全。  「2020年公眾十大用藥提示」結合公眾關切的用藥問題,分別從藥品存儲,流感預防,感冒、哺乳期、兒童咳嗽用藥,以及糖尿病、痛風、便秘和腹瀉用藥等十方面進行了提示。
  • 兒童感冒用藥 莫忽視4方面
    感冒是兒童常見病,但家長對於感冒用藥需要非常謹慎,切莫忽視以下4個方面。兒童感冒要對症下藥很多家長發現孩子有惑冒症狀後,就立即拿來感冒藥給孩子服用或者急忙帶孩子去醫院打針、輸液。需要注意的是︰兒童疾病發展變化迅速,如果孩子出現高燒或發熱不退,應該及時就醫,避免拖延後病情更為嚴重,誘發肺炎、支氣管炎等併發症。
  • 關注兒童用藥安全 守護健康快樂童年
    其實,不管是在疫情中還是日常生活裡,孩子們的成長過程總是難免一些小病小痛的困擾,給孩子用藥幾乎是家長們的必修課。但是,卻很少有家長意識到兒童安全用藥的問題。為什麼需要注意兒童用藥安全?兒童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許多臟器、神經系統發育尚未完全,生理功能和生化代謝還未完善,因此對安全用藥的要求更高。用藥有誤輕則延誤病情,重則將給身體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傷,為孩子的一生蒙上陰影。目前,國內市場上大部分藥物都沒有兒童劑型。
  • 兒童用藥不可成人化
    核心提示:藥師們坦言:兒科用藥大部分是把成人用藥分割後使用,只有很少一部分兒科專用藥可以直接服用。因此,藥房每天有兩名細心的藥師專門負責小兒用藥的分割工作,不敢有絲毫馬虎。幼兒用藥一定切忌成人化。
  • 兒童用藥有多難?數據反映的問題可能超乎你想像
    近些年一系列政策(如「一老一小」)擴大了兒童醫保覆蓋面,在藥物方面,兒童醫保用藥比重也逐年上升,佔醫保患者用藥總費用的比例由2013年的3.37%增長到2017年的7.84% ,兒童藥品市場規模不可忽視。基於CHIRA數據*,對14歲以下兒童醫保患者的疾病分布、用藥現狀和醫保基金支付等情況進行回顧性研究。
  • 兒童用藥需謹慎,兒童安全用藥基因檢測非常有必要
    最近央視播出了一則兒童安全用藥的宣傳片,看完以後讓很多人流下了心酸的眼淚,一個5歲的小女孩因為用藥不當變成了聾兒,他的一生將會生活在無聲的世界中。並且國家藥品不良反應監測中心數據顯示,中國兒童用藥不良反應率為12.9%,是成人的兩倍,新生兒用藥不良反應率高達24.4%是成人的4倍,兒童專家也提出,兒童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率這麼高,跟多種因素是有關的,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兒童用藥缺乏,在當前國內的
  • 兒童發燒,如何用藥才安全?
    根據《國家藥監局綜合司關於開展2020年「全國安全用藥月」活動的通知》(藥監綜〔2020〕92號)要求,省藥品監管局定於2020年10月下旬至11月下旬開展廣東省2020年「全國安全用藥月」活動,今年以「安全用藥,戰疫同行」為主題,將舉辦藥品安全知識系列科普等主題活動。
  • 科學育兒|關注兒童用藥安全,呵護寶貝健康成長!
    兒童的藥物效應動力學(PD)以及PK/PD資料嚴重匱乏,很多藥物的耐受性、安全性等均是未知數,因此兒童用藥風險較成人大得多,在用藥過程中要比成人更加謹慎。但目前社會關於兒童藥的科普宣傳仍不足,導致家長對兒童藥概念的認知較淺。
  • 兒童安全用藥|1歲男童打點滴後死亡,兒童安全用藥檢測到底有多重要!
    近年來,這樣沉痛的新聞不在少數,兒童安全用藥問題也越來越被大眾所關注。 在我國,每年死於用藥不當的人群中有1/3是嬰幼兒,每年有3萬嬰幼兒因用藥不當導致耳聾,50%以上的嬰幼兒都在超標用藥。如何才能「精準用藥」、「安全用藥」,降低用藥不當對兒童健康的危害?基因解碼專家表示,兒童安全用藥指導基因解碼是行之有效的方式之一,可以為每一個兒童提供「定製化」安全用藥方案。
  • 兒童用藥並不是"掰"就行,常見的5個用藥誤區,讓孩子安全用藥
    但兒童用藥的作用過程和成人用藥的作用過程是不一樣的,兒童正處於發育階段,許多器官組織以及神經系統都還沒有發育成熟,對於很多藥物都極為敏感。不少家長因為對兒童用藥存在一些誤區,導致兒童病情加重、延誤治療等情況屢屢發生,因此,家長們一定要多了解一些兒童用藥的誤區,才可以避免錯誤用藥。
  • 兒童不是「小大人」 ,用藥需留意安全隱患
    人民網北京6月22日電 (曾璇) 孩子是每個家庭關注的重點對象,當孩子生病的時候,不少家長卻在用藥上「犯了難」。長期以來,臨床兒童用藥遵循根據成人標準酌情減量使用的原則,這種用藥習慣已經養成,殊不知,兒童並不是「小大人」,兒童用藥的安全隱患需要留意。
  • 揭央視兒童安全用藥公益廣告內幕
    近日,央視播出首支兒童安全用藥公益片「因藥致聾女孩的無聲訴說」。主人公浠諾用手語講述自己的故事,令千萬媽媽動容。在中國,每年有3萬多兒童因用藥不當致聾。公益片最後號召大家,兒童要用兒童藥,需全社會一起行動。
  • "媽媽,我怕,我的世界太安靜了"看完淚奔:兒童用藥不可不知的常識
    5、感冒通能引起兒童血尿;滴鼻淨(萘甲唑啉)能引起兒童中毒等。(內容出處: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官方網站)藥物的不良反應有哪些?1、過敏反應與劑量多少無關,常不可預測。常表現為皮膚潮紅、發癢、心悸、皮疹、呼吸困難,嚴重者可出現休克或死亡。
  • 用藥安全科普貼已到 快快查收
    第十三屆全國安全用藥月活動正在全國各地陸續開展中日常藥品 家家都有安全用藥 你一定要懂用藥時間怎麼理解?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用藥安全,這十項提示你一定要收好!當兒童有痰咳嗽時,家長應牢記優先「安全祛痰」的原則,使用祛痰藥促進痰液排出,避免同時使用強力鎮咳藥,防止出現痰液難以咳出、阻塞呼吸道的情況。如果是細菌或病毒感染引起的咳嗽,要及時就醫,給予適當的抗感染治療,從源頭上解決問題。
  • 河北啟動「全國安全用藥月」活動,這些用藥常識請記好!
    11月9日,河北省藥監局在全省啟動以「安全用藥、戰疫同行」為主題的2020年「全國安全用藥月」活動。「全國安全用藥月」活動是我國藥品安全領域重要的品牌宣傳活動,自2007年起已連續舉辦13屆。安全、合理用藥有哪些注意事項?又有哪些用藥誤區?今天,讓我們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日本人氣兒童感冒藥被緊急召回,兒童用藥安全亟待重視
    可仍有部分家長選擇"無視"這些信息,一味的標榜國外產品更安全。殊不知,國外產品除了安全風險以外,其本身可能會出現"水土不服"的問題,並不一定適合中國寶寶的體質和需求。因此,家長海淘需謹慎,尤其是兒童藥品、營養品,使用不當後患無窮!
  • 兒童用藥安全_健康中國_中國網
    兒童用藥安全健康中國health.china.com.cn 時間: 2014-03-23  來源: 北京電視臺   近日,全國部分省份相繼被曝出幼兒園變「藥」兒園,違規給幼兒集體餵服「病毒靈」。這起事件也再次引起大家對於兒童用藥的關注。日常生活中,有一些所謂的兒童「萬能藥」,號稱有病沒病都能吃!但其實不然!
  • 媽媽就為了拍段子,把孩子摔得鼻青臉腫:兒童健康安全不可忽視
    媽媽就為了拍段子,把孩子摔得鼻青臉腫:防止未成年家庭傷害不可忽視誰家的媽媽這麼會玩?把孩子當玩具了,但是護理不到位,結果把孩子摔得鼻青臉腫。很多時候,在未成年身上的傷害就發生在我們身邊,看似安全的家庭,其實危機四伏。
  • 兒童什麼時候做安全用藥基因檢測比較好?
    據《2017中國兒童用藥安全現狀報告》數據顯示,每年平均有1500名(0—14歲)兒童因中毒死亡。藥物中毒已成為中國兒童主要傷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