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生活,環境汙染、工作壓力、不科學的生活習慣等,都對於渴望懷孕生產的「準媽媽」們產生著無形的影響。為了生出健康優質的寶寶,孕前檢查和調理成為了「準媽媽」們的必修課。
孕前半年至一年開始調理
中醫認為,在孕前的半年至一年,恰到好處的身體調理,不僅能為新生寶寶一生的體質打下良好的基礎,而且也是年輕媽咪身體「全面整休」的大好時機。 在中醫理論中有陰陽五行的之說,即金木水火土,以五行的特性來說明人體五臟的生理功能。肝屬木、脾屬土、心屬火、肺屬金、腎屬水,五臟在生理上相互聯繫,在病理上相互影響,屬於相生相剋的關係,所以中醫在孕前準備上,非常講究全身性的調理,而不是針對某一個臟器。不過,因為腎、肝、脾的功能對女性的氣血影響最大,因此,這三者為孕前調理的關鍵。
胎兒成長的一切都要依賴於母體,因此準媽媽調理身體是「一人調兩人受益」。比如:媽媽要在受孕前事先把腸胃功能調理好,加強懷孕所需營養物質(葉酸、礦物質、維生素等)的儲備與吸收,這樣才能供給胎兒充足的營養,減少懷孕期間的孕吐,預防早期流產,舒緩妊娠水腫等不適症狀;有些體質的女性,因為先天因素,在受孕上會有些困難,在準備懷孕前必須先調養好身體,以最佳的健康狀況迎接胎兒;長期減肥或有貧血症狀、習慣性流產者,也要特別注意孕前的體質調理。
不同體質不同調理方法
中醫孕前調理因人而異,尤其是因體質而異。
氣虛體質
氣虛體質的人常是形體消瘦或偏胖,說話有氣無力、聲音低沉,容易倦怠、健忘,常常坐著就出汗,稍微活動出汗更多,食慾較差,易感冒,常腹瀉。需要補氣、健脾、益腎。
飲食調理:要達到膳食平衡,飲食多樣,營養豐富。可多吃粳米、糯米、小米、胡蘿蔔、香菇、豆腐、雞肉、青魚、山藥、桂圓、紅棗、蓮子等進行調養。忌食冷飲、大量的生冷蔬菜和水果、肥肉、煎炸食品等。
生活調理: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不可熬夜,如有條件可安排每天1小時午睡,起居有規律,適量運動,每天戶外散步40-60分鐘;避免劇烈及競技性運動;注意及時增減衣物,避免著涼感冒。
血虛體質
血虛體質的人通常是面色蒼白,常有頭暈目眩,嘴唇和指甲顏色較淡;月經量少或閉經,不耐體力勞動,易失眠。需要滋養陰血。
飲食調理:宜食易消化食物,可多吃一些桑葚、荔枝、黑木耳、菠菜、胡蘿蔔、豬肉、牛肝、羊肝、甲魚、枸杞、當歸、紅棗等進行調養。戒菸酒,忌食辛辣腥羶,以免耗傷陰血而影響胎元,此類食品有無鱗魚、辣椒、生薑、蒜等。此外,中醫認為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過多的甘甜之品會阻礙氣血的生成,所以也不要食入過多甜食。
生活調理:中醫認為,陰血不足的人容易出現抑鬱、焦慮的現象,所以保持良好情緒是自我調護的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