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留守娃的「童伴媽媽」

2020-12-18 人民政協網

現在,有著兩個孩子的她,又和留守兒童有了密不可分的聯繫,她成了全村留守兒童的「童伴媽媽」。

小時候,唐清英的學習成績很差,放學後經常被老師留堂直到天黑。她希望父母能陪伴在身邊,然而,在電話中,「那些想讓爸爸媽媽安慰自己的話,卻從來都沒有開過口。」

因為有過留守的經歷,唐清英生下孩子後,和丈夫放棄了原本在浙江的工作,回到江西省賴塘村的老家開了家小店,陪伴孩子成長。

2018年5月,唐清英當上了「童伴媽媽」,開始為村裡的留守兒童服務。

開始並不順利,第一次入戶走訪時,她被狗追著跑;第一次在下雨天的家訪路上,她摔了一身泥;第一次同時面對這麼多孩子,她有點不知所措。

也正因為這些「第一次」,她一點一點地走進了孩子們的心裡。

村裡有了「童伴之家」後,很多孩子來玩玩具、做遊戲。一段時間後,孩子們似乎玩膩了,唐清英耐心地詢問孩子們的想法,再結合童伴媽媽培訓中學到的知識,制訂活動方案。

知道女孩子喜歡跳舞,她上網下載視頻,一遍遍地自學,然後再教給她們;知道男孩子喜歡打球,她又擼起袖子,和少年們一起揮灑汗水……她用一片真心,換來了孩子們的敞開心扉。

有一次,她發現,有孩子在院子裡用粉筆歪歪扭扭地寫了一句話:「童伴之家,我們的家;童伴媽媽,我們的媽媽。」簡單的話語如一股熱流撞進她的心裡,「那一刻,所有的辛苦都值得。」

2019年春節期間,唐清英組織了一次親子主題活動,幫助孩子和回鄉的父母增進感情。她準備了一些親子遊戲,孩子們進行才藝表演,這是村裡「童伴之家」開放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一次活動,每一個家長、孩子都特別開心。

活動結束後,唐清英疲憊地癱坐在椅子上,嗓子已經啞了,但心裡卻充滿了溫暖和成就感。

「童伴媽媽」李前梅:「愛的感染和傳遞從來無需多言」

李前梅到五年級教室宣傳安全常識

李前梅兩歲時,父母外出打工。「我那乾癟瘦小的童年,父母常年缺位。」

成為貴州省綏陽縣蘿柏村的「童伴媽媽」後,李前梅下定決心要幫助孩子們。

然而,工作起來並不容易,剛開始,她甚至被誤解為「人販子」。

李前梅毫不氣餒。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她會向村委會報告,村委會解決不了的,她就向民政局上報,為孩子們解決困難。漸漸地,她完成了轄區內兒童信息建檔工作,還和家長籤訂了安全協議和監護責任書。

每次開放「童伴之家」活動之前,李前梅會與孩子們商量,將一些性格比較內向、偏激、孤僻的孩子帶動起來,鼓勵他們融入這個「家」,感受溫暖。

漫長的童年,孩子們要學會和同齡人友好相處。李前梅想到一個辦法:發動孩子們成為小小志願者。她找到當地初高中成績比較好、性格活潑開朗的學生,輔導孩子們的功課,和孩子們一起玩耍。同齡人之間的交流更加親密,「童伴之家」的孩子們會經常和志願者說一些悄悄話。不少假期返鄉的大學生和學校老師也紛紛加入了志願者隊伍。

「留守兒童們並不是都羞於表達,總有一些膽子特別大,帶動性很強的孩子。因此,傾聽他們的想法尤為重要。」李前梅說,「我對孩子們保持尊重,並願意傾聽。」

村裡有一個叫小蕭的孩子,父母離婚。這孩子膽子特別大,不太聽話,喜歡調皮搗蛋。

最開始,小蕭不願意開口叫李前梅為「童伴媽媽」,後來才隨著了解慢慢加深,李前梅才知道,孩子心裡一直糾結於母親的離開。她和孩子交心並鼓勵其努力學習,慢慢地,孩子變得樂觀開朗起來,成為了小小志願者。

每當遇到一些新的困境兒童,「童伴之家」的小小志願者們都樂意提供幫助。李前梅問孩子們怕不怕髒,孩子們回答:「我們不怕髒,因為當初『媽媽』就是這麼照顧我們的,我們也可以這樣去照顧別人。」

「愛的感染和傳遞從來無需多言,就像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李前梅說。

「童伴媽媽」張蓉:「張媽媽一定會幫你實現願望!」

張蓉在「童伴之家」組織主題活動

2016年春,張蓉成為四川省南江縣碓盤村的「童伴媽媽」。

有一次入戶走訪,她看到一個在樹林裡玩泥巴的孤單身影,到家和奶奶聊天才知道,這孩子8歲半了,患有先天性疾病,尋醫看病花光了積蓄也沒有好轉,家裡一直沒有錢給孩子上戶口,孩子也沒能上學,父母為了還債,都出門打工去了。

張蓉問孩子:「你有什麼願望嗎?」

這位叫做小琳的孩子膽怯地說:「我想去上學。」

聽到這小小的心願,張蓉心如刀割,安慰道:「孩子,別擔心,張媽媽一定會幫你實現願望!」

身為「童伴媽媽」,張蓉要做的是連結當地政府部門、共青團、婦聯等多方資源幫孩子們解決問題。

在她多次聯絡與溝通後,小琳父母回到家,張蓉陪同他們找相關部門上好了戶口,爭取到了低保,又聯繫學校,讓孩子順利入學。接著,張蓉又和村兩委協助家長去當地殘聯辦理了二級殘疾證,可以享受國家發放的護理補貼。孩子的心願慢慢地實現了,心情也漸漸變好了。

2017年12月,在童伴媽媽項目省級合作夥伴共青團四川省委的安排下,張蓉帶著小琳和她的媽媽到華西醫院做了全面檢查。孩子第一次看了3D電影,第一次品嘗肯德基,還參觀了大學校園,參加了共青團四川省委第十四次代表大會的主題活動。

小琳非常喜歡「童伴之家」,每個開放日都不缺席。張蓉帶領她和小夥伴們一起跳繩、打桌球、摺紙花、講故事、下跳棋,讓她找到了自信,臉上隨時都有甜甜的笑容。

小琳的故事僅是個案。這3年,張蓉家訪了1258人次。全村有23名困境兒童、4名殘疾兒童、19名單親兒童、85名留守兒童。期間,她幫助兩名輟學兒童返校,協助25名兒童辦理新農合,協助12名兒童辦理戶籍登記;為5名兒童辦理大病救助,為43人申辦低保;申請連結幫扶資金1.5萬元。共青團南江縣委兩次安排張蓉做授課老師,培訓了40名「愛心媽媽」;她還應邀向涼山彝族自治州的「童伴媽媽」分享了經驗和心得。

「項目實施的3年,是孩子轉變最快的3年。」張蓉說,「叛逆的少年懂事了,主動為癱瘓的爺爺奶奶上山砍柴;厭學的孩子喜歡上了讀書,發誓要考上大學;性格孤僻內向的孩子終於敢和夥伴們一起上臺表演節目……用愛陪伴、用心引導,孩子一定會們健康快樂地成長。」

(應受訪者要求,本文兒童均用化名。中國基金會供圖。)

相關焦點

  • 留守兒童有了「童伴媽媽」
    新華社成都7月20日電題:留守兒童有了「童伴媽媽」  新華社記者陳健  正值暑期,走進四川省射洪市金華鎮西山坪村「童伴之家」,屋裡是擺滿各類圖書的書架,一面牆上是孩子們筆觸稚嫩的畫作,屋外是滑梯、鞦韆和一個小小的舞臺。幾個孩子正圍坐在屋裡畫畫、做作業。
  • 「童伴媽媽」5年惠及農村留守兒童近50萬
    近日,由中國扶貧基金會「童伴媽媽」項目獲得「2020年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示範項目」的立項,申請資金150萬元,在江西羅霄山片區等地開展了「童伴媽媽」兒童安全保護承接社會服務試點工作。據了解,「童伴媽媽」項目由中國扶貧基金會於2015年底發起,主要關愛留守兒童,通過「一個人、一個家、一條紐帶」的模式,以「童伴媽媽」為抓手,以「童伴之家」為平臺,以縣級橫向聯動機制為保障,建立留守兒童監護網絡,保障留守兒童權益,探索農村留守兒童福利保障的途徑。
  • 四川西充:「童伴媽媽」呵護留守兒童健康
    「童伴媽媽的定位不是替代父母,而是通過她們督促父母落實監護責任。」據共青團西充縣委副書記李微介紹,「童伴之家」由該團縣委組織建立,每個「童伴之家」設有一名「童伴媽媽」,旨在通過童伴媽媽的陪伴,彌補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情感缺失等問題。童伴媽媽的基本職責包括排查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定期走訪、陪伴,輔導功課;督促父母履行監護職責;為留守兒童爭取各項保障等。
  • 做好兒童安全保護工作「童伴媽媽」們在行動
    2020年9月,中國扶貧基金會「童伴媽媽」項目獲得「2020年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示範項目「的立項,在江西和湖北開展"童伴媽媽"兒童安全保護承接社會服務試點項目。該項目聚焦兒童安全,針對「性侵、校園欺凌、意外風險、兒童心理」等多項兒童保護相關問題,「童伴媽媽」們通過開展入戶走訪、社區活動等服務,提高鄉村兒童、尤其是留守困境兒童的安全防護意識及其家長的兒童安全保護意識。同時,輔以兒童閱讀、美育的方式,寓教於樂,促進兒童綜合能力的發展。未來,「童伴媽媽」們還將繼續著重關注留守兒童保護領域,探索多元保護新機制,致力於有效解決鄉村兒童,特別是留守兒童成長需求。
  • 「童伴媽媽」項目惠及樂平10村2000餘留守兒童
    ……日前,記者走訪我市部分「童伴之家」活動場所,了解了「童伴媽媽」項目的運行情況,感受到該項目對呵護好留守兒童確是一項非常好的關愛方式,值得廣泛借鑑推廣。▲有了童伴媽媽的陪伴,孩子們露出開心的笑容 據了解,「童伴媽媽」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發起的留守兒童關愛項目,通過「一個人、一個家、一條紐帶」的模式,即在貧困村聘請一名兒童守護專員——「童伴媽媽」,依託當地資源完善一個兒童活動場所——「童伴之家」,組建一支兒童關愛志願者隊伍,形成一條紐帶,共同為農村留守、困境兒童開展關愛服務活動,建立留守兒童監護網絡,探索有效的留守兒童問題解決方法
  • 1.14億元保障讓331位童伴媽媽放心守護留守兒童
    參加本次培訓的300多位「童伴媽媽」分別來自黑龍江、湖南、廣西、四川、廣東、上海等全國15個省/直轄市、40餘個地市、50餘個區縣,培訓內容包括「童心港灣」建設管理、疫情期間自我防護以及兒童心理建設、防拐防侵害等知識。培訓考核後,300多位「童伴媽媽」將分散到全國各地為近2萬名留守兒童提供關懷服務。
  • 四川大英:「童伴媽媽」為留守兒童營造愛的港灣
    看到玉玉抱著一隻肥貓玩耍,「童伴媽媽」任林趕緊制止,讓她去洗手。一旁的奶奶呵呵笑著,坦言自己平常忙於農活,帶孩子沒這麼細心。「童伴媽媽」的角色出自共青團組織在村級層面常態化開展的關愛留守兒童項目「童心港灣」。
  • 廣安消防助力童伴計劃 護航留守兒童安全過冬
    12月6日清晨,一輛滿載消防滅火救援器材裝備的搶險救援車開進了嶽池縣白廟鎮大龍山村「童伴之家」。早已等候多時的孩子們歡呼雀躍,鄉村的沉寂被他們稚嫩的聲音打破了……這是「消防宣傳走進童伴之家 安全知識溫暖留守兒童」主題宣教活動現場的一幕畫面。
  • 四川遂寧「童伴媽媽」:用關愛為留守兒童點亮心靈的「燈」
    對於今年10歲的王凌可來說,「童伴之家」為她的生活帶來了不少變化與驚喜。王凌可的父母在深圳打工,每年幾乎只有過年時才能回家,平日裡她就和外婆一起生活在西山坪村。「爸爸媽媽在外面工作,是為了賺錢讓我上更好的學校,但我還是很想他們。」懂事的王凌可並不埋怨父母,但偶爾仍會感覺孤單。  「我很喜歡『童伴之家』,周末和假期我就到這裡看書、耍遊戲,還交了很多朋友。」
  • 世界兒童日:兒童安全保護 「童伴媽媽」在行動
    在今年9月,中國扶貧基金會「童伴媽媽」項目獲得「2020年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示範項目」的立項,在江西羅霄山片區和湖北項目區開展「童伴媽媽」兒童安全保護承接社會服務試點項目。項目聚焦兒童安全保護議題,圍繞與兒童保護相關的四個方面——「性侵、校園欺凌、意外風險、兒童心理」,通過入戶、小組、社區活動,提高鄉村兒童、尤其是留守困境兒童的安全防護意識及其家長的兒童安全保護意識。項目申請資金150萬元,並得到阿里巴巴公益寶貝、三峽集團、西門子家電的配套資金支持。
  • 「童伴之家」讓留守兒童快樂過暑假
    8月19日下午,在廣安區官盛鎮羊角村「童伴之家」,村裡的留守兒童在「童伴媽媽」梁小想的陪伴下,快樂地下棋、看書、玩耍。 據介紹,共青團廣安區委在8個村實施「童伴計劃」項目,為留守兒童建起溫暖的「大家庭」。
  • 讓留守時光更精彩!衡陽市啟動「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
    華聲在線11月11日訊(湖南日報·華聲在線記者 成俊峰 通訊員 李英姿)11月11日,衡陽市啟動「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該市計劃用3至5年時間,在全市創建108所農村守兒童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培養1000名合格的專兼職藝術教育老師,培育10000名以上留守兒童各類藝術愛好者,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加良好的藝術教育環境。
  • 瀘州「童伴媽媽」 撐起143名留守娃的成長路(圖)
    但身為教師的張新明卻仍在忙碌,因為她不僅是一名教師,還是143名留守孩子的「媽媽」。至2016年應聘為瀘州市敘永縣落卜鎮紅星村的「童伴媽媽」以來,張新明一心撲在該村143名留守兒童身上,疏導心理、輔導功課、管理檔案……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
  • 敘永90後「童伴媽媽」獲評「全國優秀共青團員」
    人民網成都5月5日電 共青團中央日前授予全國295名同志2018年度「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稱號,四川省有19名同志獲此殊榮,敘永縣後山鎮三鬥米村的90後「童伴媽媽」陳敏榜上有名,成全市唯一獲此殊榮的青年。 2015年12月,中國扶貧基金會和共青團四川省委共同發起留守兒童關愛項目「童伴計劃」。
  • 衡陽啟動「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
    衡陽日報11月12日訊(記者唐海強)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和「要關心留守兒童」等系列重要論述精神,11月11日,全市「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
  • 湖南衡陽「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啟動
    11月11日,湖南省衡陽市啟動「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該市計劃用3至5年時間,創建百所以上的農村留守兒童藝術素養教育特色學校,組織一支千名以上的專兼職文化體育藝術教育「衡陽群眾」義務支教隊伍,培養萬名以上的留守兒童藝術興趣愛好者,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加良好的藝術教育環境。
  • 中國扶貧基金會在鄂正式啟動「童伴媽媽」項目
    近日,中國扶貧基金會在湖北省新增崇陽縣、大冶市等10個縣(市)開展「童伴媽媽」項目,每個縣(市)選擇10個農村留守兒童和困境兒童較多的村具體實施項目。中國扶貧基金會對湖北省第一批申報的6個縣(市)的「童伴媽媽」項目縣級民政部門相關負責人、60個項目村選聘的60位「童伴媽媽」開展了為期一周的視頻培訓,正式啟動實施湖北省2020年「童伴媽媽」項目。
  • 不僅是啟航學校,祁東所有留守兒童都將「藝術童伴」
    祁東縣融媒體中心12月1日訊(記者:周俊霖 陳方志)1日,記者從祁東縣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工作部署會議上獲悉,我縣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創建25所以上的農村留守兒童藝術素養教育特色學校,著力打造「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切實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
  • 世界兒童日|「童伴媽媽」兒童安全保護紀實錄
    「童伴媽媽」兒童安全保護承接社會服務試點項目今年9月,「童伴媽媽」項目獲得「2020年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示範項目「的立項,在江西羅霄山片區和湖北項目區開展"童伴媽媽"兒童安全保護承接社會服務試點項目。
  • 隆德縣留守兒童有了「鄉村媽媽」
    每天下午一放學,王昊就拉著妹妹前往社區黨群活動中心,那裡有位年輕的「鄉村媽媽」在等他們。  出校門走兩三分鐘,不用過馬路就到了「鄉村媽媽」所在的竹林社區「愛心驛站」,兄妹倆按照桌上貼的姓名卡找到座位,坐下就開始寫作業。這裡的40多個孩子和他們兄妹倆一樣都在上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