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西充:「童伴媽媽」呵護留守兒童健康

2020-12-18 封面新聞

衡歡 封面新聞記者 蘇定偉

實習生陳恩鳳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7月7日,伴著淅淅瀝瀝的小雨,封面新聞記者來到西充縣觀音庵社區「童伴之家」,只見寬敞明亮的室內各類書籍、玩具應有盡有,牆上的「作品展」貼著孩子們稚嫩的的書寫、繪畫作品,「成長欄」裝點著各個孩子的照片,記錄他們的成長點滴,室外則擺放著滑梯、鞦韆、蹺蹺板……10餘名兒童在「童伴媽媽」袁莉梅的帶領下讀古詩、做手工、繪畫等,一片其樂融融。

「童伴媽媽的定位不是替代父母,而是通過她們督促父母落實監護責任。」據共青團西充縣委副書記李微介紹,「童伴之家」由該團縣委組織建立,每個「童伴之家」設有一名「童伴媽媽」,旨在通過童伴媽媽的陪伴,彌補留守兒童普遍存在的情感缺失等問題。童伴媽媽的基本職責包括排查留守兒童基本情況;定期走訪、陪伴,輔導功課;督促父母履行監護職責;為留守兒童爭取各項保障等。

「曾經我也是一個留守兒童,現在我已經是5歲孩子的媽媽了,我能深深體會到這些留守孩子們的感受。」袁莉梅說,在看到「童伴媽媽」的招募後,她馬上報了名,經過初選、社區居民公開票選和公示後,在6月15日這一天,她正式成為了該社區26個留守孩子的「袁媽媽」。

「袁媽媽,快看!我的毛毛蟲做好了。」6歲的劉夢琪拿著剛用黏土做好的「毛毛蟲」跑來。對劉夢琪來說,「童伴之家」和「童伴媽媽」對她和弟弟的生活帶來了不少欣喜和變化。劉夢琪和弟弟劉梓琪的父母常年在廣州工作,每年幾乎只有春節才能回家,奶奶袁文珍獨自一人照顧著兩姐弟。「兩個娃娃都很喜歡袁媽媽,天天都想過來耍。有時我忙不過來,也會把他們送到童伴之家來,在這裡我很放心。」袁文珍說,社區裡不少留守兒童的爺爺奶奶都和自己一樣文化程度不高,不能輔導孩子的學習,「童伴媽媽」在作業輔導方面也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作為孩子們的『袁媽媽』,我不僅要陪伴他們,給他們帶來快樂,更重要的是做孩子和父母之間連接親情的紐帶。」袁莉梅還通過微信建立了該社區留守兒童家長群,不時在群裡發布孩子學習、玩耍等視頻,讓家長們能及時了解孩子的近況,同時也讓孩子感覺父母一直在關注著自己,拉近孩子與父母之間的距離。

據了解,西充縣「童伴之家」項目將在全縣逐步展開,截至目前,該縣鳳鳴鎮雙龍橋村、大全鎮黃龍場村等15個村(社區)已成功設立「童伴之家」,15名「童伴媽媽」用愛心呵護留守兒童健康成長,搭建起留守兒童與父母之間的感情橋梁。

相關焦點

  • 留守兒童有了「童伴媽媽」
    新華社成都7月20日電題:留守兒童有了「童伴媽媽」  新華社記者陳健  正值暑期,走進四川省射洪市金華鎮西山坪村「童伴之家」,屋裡是擺滿各類圖書的書架,一面牆上是孩子們筆觸稚嫩的畫作,屋外是滑梯、鞦韆和一個小小的舞臺。幾個孩子正圍坐在屋裡畫畫、做作業。
  • 1.14億元保障讓331位童伴媽媽放心守護留守兒童
    12月8日,共青團中央在四川省團校舉行2020年全國「童心港灣」項目培訓班開班儀式,大家保險集團旗下大家財險向來自全國各地的331位「童伴媽媽」志願者捐贈人身意外保險及意外醫療保險,總保額達1.14億元。這是大家保險連續第二年以提供保險呵護的方式參與該項目。
  • 四川大英:「童伴媽媽」為留守兒童營造愛的港灣
    看到玉玉抱著一隻肥貓玩耍,「童伴媽媽」任林趕緊制止,讓她去洗手。一旁的奶奶呵呵笑著,坦言自己平常忙於農活,帶孩子沒這麼細心。「童伴媽媽」的角色出自共青團組織在村級層面常態化開展的關愛留守兒童項目「童心港灣」。
  • 鄉村留守娃的「童伴媽媽」
    現在,有著兩個孩子的她,又和留守兒童有了密不可分的聯繫,她成了全村留守兒童的「童伴媽媽」。小時候,唐清英的學習成績很差,放學後經常被老師留堂直到天黑。她希望父母能陪伴在身邊,然而,在電話中,「那些想讓爸爸媽媽安慰自己的話,卻從來都沒有開過口。」
  • 「童伴媽媽」項目惠及樂平10村2000餘留守兒童
    ……日前,記者走訪我市部分「童伴之家」活動場所,了解了「童伴媽媽」項目的運行情況,感受到該項目對呵護好留守兒童確是一項非常好的關愛方式,值得廣泛借鑑推廣。▲有了童伴媽媽的陪伴,孩子們露出開心的笑容 據了解,「童伴媽媽」是中國扶貧基金會發起的留守兒童關愛項目,通過「一個人、一個家、一條紐帶」的模式,即在貧困村聘請一名兒童守護專員——「童伴媽媽」,依託當地資源完善一個兒童活動場所——「童伴之家」,組建一支兒童關愛志願者隊伍,形成一條紐帶,共同為農村留守、困境兒童開展關愛服務活動,建立留守兒童監護網絡,探索有效的留守兒童問題解決方法
  • 「童伴媽媽」5年惠及農村留守兒童近50萬
    近日,由中國扶貧基金會「童伴媽媽」項目獲得「2020年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示範項目」的立項,申請資金150萬元,在江西羅霄山片區等地開展了「童伴媽媽」兒童安全保護承接社會服務試點工作。據了解,「童伴媽媽」項目由中國扶貧基金會於2015年底發起,主要關愛留守兒童,通過「一個人、一個家、一條紐帶」的模式,以「童伴媽媽」為抓手,以「童伴之家」為平臺,以縣級橫向聯動機制為保障,建立留守兒童監護網絡,保障留守兒童權益,探索農村留守兒童福利保障的途徑。
  • 四川遂寧「童伴媽媽」:用關愛為留守兒童點亮心靈的「燈」
    對於今年10歲的王凌可來說,「童伴之家」為她的生活帶來了不少變化與驚喜。王凌可的父母在深圳打工,每年幾乎只有過年時才能回家,平日裡她就和外婆一起生活在西山坪村。「爸爸媽媽在外面工作,是為了賺錢讓我上更好的學校,但我還是很想他們。」懂事的王凌可並不埋怨父母,但偶爾仍會感覺孤單。  「我很喜歡『童伴之家』,周末和假期我就到這裡看書、耍遊戲,還交了很多朋友。」
  • 「童伴之家」讓留守兒童快樂過暑假
    8月19日下午,在廣安區官盛鎮羊角村「童伴之家」,村裡的留守兒童在「童伴媽媽」梁小想的陪伴下,快樂地下棋、看書、玩耍。 據介紹,共青團廣安區委在8個村實施「童伴計劃」項目,為留守兒童建起溫暖的「大家庭」。
  • 織密兒童安全網絡,培育基層社工隊伍——中國扶貧基金會童伴媽媽...
    圖集 2020年7月29日,中國扶貧基金會童伴媽媽項目黔滇贛鄂皖兒童安全與保護培訓課在線上召開。培訓面向童伴媽媽貴州、江西、湖北、雲南、四川項目區開展,旨在培育一支專業隊伍為農村留守、困境兒童健康成長保駕護航。
  • 做好兒童安全保護工作「童伴媽媽」們在行動
    據統計,我國每年約有5.41萬名0-19歲青少年兒童因傷害而死亡,意外傷害已經是導致我國0-19歲青少年、兒童死亡的首因。這一串些觸目驚心的數字提醒著我們,做好兒童安全保護工作至關重要,尤其是近些年來隨著越來越多的父母選擇外出務工,使得很多兒童成為了留守兒童,而他們的生理及心理健康狀況,已經成為了迫在眉睫需要解決的問題。
  • 全城為留守兒童招募20位「童伴媽媽」 2017凱德「為明天•一起...
    2017「為明天一起善行」聚焦留守兒童,將邀請志願者參與線下體驗活動,感受留守兒童的內心世界,以行動貢獻自己的一份公益力量,所得善款將用於支持中國扶貧基金會旗下的「童伴計劃」項目,資助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和通江縣的20個村落的凱德「童伴之家」一年的運營,惠及當地所有兒童。「為明天」公益品牌於2005年創立,,目前已有3萬名志願者匯聚於此。
  • 廣安消防助力童伴計劃 護航留守兒童安全過冬
    12月6日清晨,一輛滿載消防滅火救援器材裝備的搶險救援車開進了嶽池縣白廟鎮大龍山村「童伴之家」。早已等候多時的孩子們歡呼雀躍,鄉村的沉寂被他們稚嫩的聲音打破了……這是「消防宣傳走進童伴之家 安全知識溫暖留守兒童」主題宣教活動現場的一幕畫面。
  • 世界兒童日:兒童安全保護 「童伴媽媽」在行動
    中國日報11月20日電 11月20日是世界兒童日。在今年9月,中國扶貧基金會「童伴媽媽」項目獲得「2020年中央財政支持社會組織示範項目」的立項,在江西羅霄山片區和湖北項目區開展「童伴媽媽」兒童安全保護承接社會服務試點項目。
  • 瀘州「童伴媽媽」 撐起143名留守娃的成長路(圖)
    張新明和留守兒童一起遊戲。張新明家訪留守兒童。  四川新聞網瀘州8月2日訊(蘇忠國 文志剛 記者 嶽東)8月的瀘州市敘永縣驕陽似火,許多老師都在享受著快樂的暑假。但身為教師的張新明卻仍在忙碌,因為她不僅是一名教師,還是143名留守孩子的「媽媽」。至2016年應聘為瀘州市敘永縣落卜鎮紅星村的「童伴媽媽」以來,張新明一心撲在該村143名留守兒童身上,疏導心理、輔導功課、管理檔案……為孩子們的健康成長撐起了一片愛的天空。
  • 不僅是啟航學校,祁東所有留守兒童都將「藝術童伴」
    祁東縣融媒體中心12月1日訊(記者:周俊霖 陳方志)1日,記者從祁東縣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工作部署會議上獲悉,我縣力爭用3年左右時間,創建25所以上的農村留守兒童藝術素養教育特色學校,著力打造「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切實加強對農村留守兒童的關愛保護
  • 衡陽啟動「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
    衡陽日報11月12日訊(記者唐海強) 為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和「要關心留守兒童」等系列重要論述精神,11月11日,全市「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
  • 敘永90後「童伴媽媽」獲評「全國優秀共青團員」
    人民網成都5月5日電 共青團中央日前授予全國295名同志2018年度「全國優秀共青團員」稱號,四川省有19名同志獲此殊榮,敘永縣後山鎮三鬥米村的90後「童伴媽媽」陳敏榜上有名,成全市唯一獲此殊榮的青年。 2015年12月,中國扶貧基金會和共青團四川省委共同發起留守兒童關愛項目「童伴計劃」。
  • 「乾爹」「乾媽」呵護四川南部9萬多留守兒童
    李超高興地說:「"乾爹"比我爸爸媽媽還要親,我長大之後,也要做一個像他一樣的好人。」  李超是一名留守兒童,就讀於興盛鄉小學。在他幾個月大的時候父母離家外出打工,以後李超便長年與年邁的爺爺一起生活。如今李超成了小學校長李元生的乾兒子,享受到了「父親」的愛和照管。
  • 共青團「童心港灣」:給留守兒童一個家-中青在線
    在留守兒童安全知識講座上,孟慶甜圍繞我國拐賣、侵犯兒童犯罪嚴峻形勢,結合拐賣、侵犯兒童犯罪組織集團化和職業化、對象低齡化、多樣化等特點,告訴「童伴媽媽」們有哪些可能發生在身邊的犯罪行為,並針對不同年齡、不同情景的留守兒童,講解防控、補救對策。    為了更好地幫助「童伴媽媽」們掌握、教授相關知識,孟慶甜還專門準備了「兒童版」課件,以便她們直接使用。
  • 湖南衡陽「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啟動
    11月11日,湖南省衡陽市啟動「百千萬『藝術童伴』留守兒童關愛工程」。該市計劃用3至5年時間,創建百所以上的農村留守兒童藝術素養教育特色學校,組織一支千名以上的專兼職文化體育藝術教育「衡陽群眾」義務支教隊伍,培養萬名以上的留守兒童藝術興趣愛好者,為留守兒童提供更加良好的藝術教育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