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不必要的包袱和累贅,才能把更多更有價值的事物請進生活中來。
什麼都不扔,就是持家有道,會過日子嗎?不是的。你什麼都捨不得扔,還談什麼生活。
扔的過程,其實是進行選擇,學會捨棄的過程。扔掉不必要的包袱和累贅,才能把更多更有價值的事物請進生活中來。這是一種生活智慧。
學會斷舍離,就是學會捨棄不必要的一切,真正的認識自己。
什麼都捨不得扔,只會積累一堆看似有用的垃圾。
打開你的衣櫃看一看,裡面是不是被塞得滿滿當當的?但其中,真正合身的、入時的、你常穿的,又有多少件呢?
它們也許都沒有壞,所以在想要扔掉它們的時候,你總覺得它們還是有用的。
要讓物為你所用,而不是你為物所累
真正得到使用的東西才有價值。
要成為生活的主人,就是要學會篩選,學會安排,也學會捨棄。
懂得清理,才能擁有輕裝上陣的生活態度。
就像一個人去登山徒步,背包裡能帶的東西是有限的,所以我們會選擇儘量輕便實用的東西。帶得太多,只會讓自己腳步沉重。
不再適合的東西再喜歡也要放手。這樣,你身處其中,會得到更多的舒適感和幸福感,會感受到活力和希望。生活變得簡單了,卻更有質量。
俗話說:有舍才有得。什麼都想得到的人,最終什麼都得不到。
清理掉一些家裡用不上的東西,換回一個舒適整潔的居家環境,讓每次回到家的感覺更美好。
清理掉一些無用的社交,讓每段關係都脈絡分明,再好好維護,讓情感世界更堅定更有溫度。
清理掉一些心頭雜念,讓自己輕裝上陣地面對生活,每天保持身心愉悅,過好當下的每分每秒。
畢竟,過去回不去,將來還未來,只有當下,才是我們能把握住的。
該扔的時候果斷地扔,這也是一種魄力。別讓生活負重前行。
賈平凹說過:「會活的人,或者是取得成功的人,其實都懂得兩個字,那就是'捨得'。不捨不得,小舍小得,大舍大得。」
能舍之人,才能獲得。
與人相處的智慧,也在於此。一味索取會令人生厭,甘願舍予,才會有所回報。
人生一世,苦也一程,樂也一程,何不舍下煩惱,留白三寸,迎接未知的生活?世間一切為我所用,終非我所有,不可貪痴太深,命裡有時終須有,命裡無時莫強求。世間最珍貴的不是「得不到」和「已失去」,而是現在能把握的幸福。做一個食煙火的平凡人,擁抱屬於自己的生活,放下煩惱,拾起從容,才是人間自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