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年高考滿分作文點評:《舍茂林而得明月 》《學會捨棄 》

2020-08-10 語文夢工場

考場真題 甩掉顧慮挑擔子

(2012全國大綱卷)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於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從學校回家幫著媽媽幹農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濘,我挑著一擔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沒幾步,就心跳加速,雙腿發抖,擔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裡。

媽媽在田裡插秧,看到我的窘態,大聲地喊:「孩子,外衣脫了,鞋子脫了,再試試!」

我脫了外衣和鞋襪,捲起褲腳,重新挑起擔子。咦,一下子就覺得腳底下穩當了,擔子輕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媽媽跟前。

媽媽說:「你不是沒能力挑這個擔子,你是擔心摔倒,弄髒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脫掉外衣和鞋襪,就甩掉了多餘的顧慮。」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範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思路點撥

1.做事情要甩掉顧慮,集中精力

材料中媽媽的點撥很重要,「甩掉多餘的顧慮」,集中注意力才能把事情做好。在現實生活中,做一件事可能會有很多的顧慮,它們或是來自外在物質的束縛,或是源自精神層面,比如情感傾向、欲望、責任等,我們可以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點,對「做事情要甩掉顧慮,集中精力」作具體論述。

2.舍與得

材料中「我」捨棄的是對於幹活來說無關緊要的東西,是鞋襪之類的物質層面的東西,得到的卻是沒有顧慮的輕鬆心態,以及完成挑擔子任務的成就感。因此我們可以寫「舍與得」之間的辯證關係。

3.給自己減壓

由「脫掉外衣和鞋襪」,我們還可以延伸到「給自己減壓」的層面進行寫作。在如今的現實生活中,人們普遍面臨著來自學習、生活、工作等各方面的壓力。我們在寫作中,可以緊密聯繫這些社會現實,論述「只有甩掉束縛自己手腳的心理包袱,才能大踏步向前」、「適當地給自己減壓的必要性」等主題。

舍茂林而得明月

一考生

人生,總是需要藉助外物,讓平淡的生活變得有滋有味,豐富多彩。但人生不是一個魔袋,它不能裝下所有。因此我們需要放下,需要學會放棄那些不太重要的東西,從而使自己輕裝上陣,在人生的漫漫長路上走得更遠、更輕鬆、更精彩。

學會放下心中多餘的欲望。每個人活在世上都有欲望,但是若欲望太多、太雜,便會擾亂人們的心,使人失去理性的思考,辨不清方向,從而誤入歧途。婆羅門雙手持花獻佛,佛曰:「放下。」他便放下了手中的花。佛又曰:「放下。」婆羅門疑道:「我手裡已無花可放,您還要我放下什麼呢?」佛曰:「放下你的雜念,放下你的欲望。」佛家追求六根清淨、無欲無求,因此他們才不會受到世俗的幹擾和誘惑,才能看清世俗,才能領悟真諦。放下多餘的欲望,我們會發現自己心如明鏡,不會再感到迷惘,也不會受到外界的侵擾。放下多餘的欲望,一心一意去做每件事。

學會放下顧慮。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也許之前經歷的一些事,會使我們心有餘悸,在以後的生活中,如果再遇到同樣的事,便無法自由地施展,無法做到最好。這時,顧慮就像一根根細若無形的蠶絲,裹住你的手足,讓你無法施展全部力量。心中的顧慮會讓你在潛意識中逃避,讓你對它心生退意,讓你無法攻破這道難關。放下顧慮,就像鬆開了縛在身上的繩索一樣,讓自己能以最充沛的精力奔向終點。

學會放下不必要的事物。福爾摩斯曾說過:「人的大腦是有限的,你不可能裝下所有的知識,因此你必須挑出你所需要的,把對你不重要的忘掉,這樣才能使你的大腦得到完全利用。」我們的大腦中總是夾雜著許多對自己毫無用處的東西,它們佔著部分空間卻不起任何作用,因此我們需要果斷地忘掉它們,學會把空間留給有益於我們的知識。這樣既能使大腦得到完全利用,又能讓我們在處理問題時加快速度,如此一舉兩得,豈不妙哉!

放下,看上去是一種捨棄,實際上卻是一種獲得。我們放下了對自己不重要的東西,卻得到了更貴重、更有價值的寶物。正如我們坐在茂密的樹林中,夜間,我們只有走出樹林才能感受到皎潔的月光,才能欣賞到月光下萬物的靜謐之美!

名師點評

文章論述了舍與得的關係,有很強的思辨性。作者論述了學會放棄多餘的欲望、顧慮、不必要的事物,卻收穫了更多,最終得出了「放下,看上去是一種捨棄,實際上卻是一種收穫」的結論。在論述過程中,作者用到的材料有佛教故事,有俗語,有福爾摩斯的名言,典型鮮明;語言方面,夾敘夾議,娓娓道來,極富文採。文章末尾將舍與得以茂林、明月為喻,富有詩意,既照應題目,又升華了主題。

學會捨棄

一考生

鳴蟬奮力地甩掉了外殼,因而獲得了高空自由的歌唱;壁虎勇敢地掙斷了尾巴,因而在危難中保全了它弱小的生命;算盤若填滿自己的空位,變得座無虛席,將喪失自己的運算功能。對那些不該擁有的東西,我們應該捨棄。

現實生活是複雜的,而我們的承受力有限。如果大腦是一個倉庫,不管倉庫多大,一種東西充斥其中時,另一種東西定然無法進入。比如讀書,當我們痴醉於金庸、古龍、梁羽生的刀光劍影中,我們又怎能專注於複雜的幾何方陣,怎能用心於浩繁的英語單詞呢?想讀的和該讀的,你必須在兩者間作出選擇。

人的一生中有很多事情需要作出類似的選擇。捨棄應該捨去的,你便是智者;捨棄不該捨去的,你就是愚夫。世界文豪高爾基在他的房間失火時,沒有顧及財產、衣物,甚至沒有顧及生命,卻從火中救出了幾箱書。捨棄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財富,守住了那些啟迪心智的真正的財富。而有些人,終生抱著「人為財死」的信條,追逐著金光閃閃的財寶。為了庸俗的追求,他們捨棄了人格和道德,捨棄了人性中的真善美。錯誤的捨棄,使他們的一生齷齪卑鄙。

正確的捨棄,往往需要青松秋菊般的高尚風格。據說安徽桐城有一條「六尺巷」,原本是張、葉兩家爭執之地。張家主人乃當朝宰相,張老夫人致信給他。他回信卻說「千裡家書只為牆壁,讓他三尺又何妨,長城萬裡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於是張家讓出三尺。葉家深感慚愧,也讓出三尺,便成了「六尺巷」。那位宰相捨棄了自己面子上的威嚴,以寬仁禮讓的胸襟,大度能容的氣概,化幹戈為玉帛,止爭鬥於未起。如果不是有超出常人的高風亮節,怎會作出如此的捨棄?

正確的捨棄,不會像隨手扔掉廢紙團那樣輕而易舉,它還需要勇氣、決心和果敢。趙武靈王廢除舊制,提倡胡服騎射時,許多人阻撓,但他堅決果敢,最終創下名垂青史的千秋偉業。捨棄的過程是艱難的,尤其在忍痛割愛的時候。西蜀道上馬嵬坡前,唐明皇賜死楊玉環,用一個貴妃的死換得半壁江山的暫時安寧,也算是值得的。可是,「宛轉娥眉馬前死」、「回看血淚相和流」,偏偏「君王掩面救不得」。此景此情,怎麼不讓人肝腸寸斷,痛不欲生呢?

不是每一株苗都能長成參天大樹,不是每一朵花都能結出豐碩的果實,生活要求我們必須學會捨棄。算盤要想具有運算功能,必須捨棄多餘的算珠。你嚮往山居的清靜,就必須捨棄都市的繁華;你仰慕奮鬥者的成功,就必須捨棄安逸閒散的生活;你希望走遍千山萬水,就必須捨棄鄉土鄉音的溫馨與柔美。

我們應該學會捨棄。

名師點評

文章先是將正確的捨棄與錯誤的捨棄相對比,從而擺明作者的態度,進而圍繞「正確的捨棄」,對其所需要的「高尚風格」、「勇氣」加以闡述,抓住論述對象的特點,並結合事例分析,透徹明了。

相關焦點

  • 2020年高考滿分作文範文:學會捨棄
    人們常說得作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高考,其實這話一點兒也不誇張,作文在高考語文佔分高達60,超過了整個語文總分的三分之一,因此大家不得引起重視,把握每一次寫作文的機會。【篇一】高考滿分作文範文:學會捨棄
  • 高考滿分作文範文欣賞800議論文
    高考中滿分作文也非常多,如果想要作文成績提高,還要多讀一些滿分作文,燕博園小編整理了關於高考滿分作文範文欣賞800議論文,來看一下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和陳建新輔導書裡的作文相近?浙江寫作學會回應
    《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文章稱,隨著2020年高考閱卷工作的結束,《作文新天地》編輯部聯合浙江省寫作學會,將對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考場作文,如滿分作文、高分作文、存在典型問題的作文等,進行持續關注,並在《教學月刊》公眾號率先推出「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的系列稿件。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背後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8月初,由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的《教學月刊》社的同名公眾號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 在這篇文章之前,浙江省寫作學會副會長、浙江省高考語文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陳建新披露了評分經過,並作了點評。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的背後:一評時僅得39分
    但面對看似無垠的未來天空,我想循卡爾維諾「樹上的男爵」的生活好過過早地振翮……」 8月初,由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的《教學月刊》社的同名公眾號上,發表了一篇題為《生活在樹上》的2020年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在這篇文章之前,浙江省寫作學會副會長、浙江省高考語文作文閱卷大組組長、浙江大學人文學院副教授陳建新披露了評分經過,並作了點評。
  • 高考滿分作文之殤——劍走偏鋒還是屠龍之技?
    《莊子·列禦寇》裡有這麼一則寓言,有一個姓朱的人散盡了家中錢財,花費三年時間學會了宰殺龍的本領,然而最後才發現習得的技能卻毫無用處。高考作文由於分值較大成為考生必爭之地,每年都會出現一些不太常見的文體或者堆砌辭藻的現象。為了能夠「拿高分」、「多得分」,部分考生的這種做法究竟是劍走偏鋒還是「屠龍之技」?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和「陳建新輔導書裡的作文相近」
    2日,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主辦的《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刊出一篇今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並配發閱卷組長陳建新的點評。第一位閱卷老師給《生活在樹上》打的是39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這篇滿分作文迅速引起熱議。
  • 歷年高考英語滿分作文(北京卷第一節)
    歷年高考英語滿分作文(北京卷第一節) 2016-01-22 10:26 來源:滬江高考網 作者:
  • 高考滿分作文被舉報!孩子說「不說人話的作文才能得高分」
    在我看來,這種不說人話的作文得滿分,某種程度上危害程度甚至會超過高考頂替,因為它涉及的人數更多,潛在的危害更廣。兒子:高考得滿分的作文應該很少吧,為什麼說它涉及的人數更多?小愛媽媽:因為滿分作文代表了一種方向呀。2001年有篇用文言文寫的高考滿分作文《赤兔之死》,結果後面幾年高考就出現了很多篇用文言文寫的高考作文,關鍵是畫虎不成反類犬,不文不白、不古不今的酸腐文風實在讓人受不了。
  • 歷年高考英語滿分作文(北京卷第二節)
    歷年高考英語滿分作文(北京卷第二節) 2016-01-22 10:29 來源:滬江高考網 作者:
  • 我來寫高考作文|名師點評澎湃「高考作文」,這篇差點得滿分
    編者按:高考首日,澎湃評論推出「我來寫高考作文」策劃,讓媒體人、大學老師、分析員等不同的人試寫今年的高考作文。今天,我們請到上海市某示範性高中語文高級教師蘇紫,站在語文老師的專業角度對這些作文「批閱評分」。
  • 各省市歷年高考滿分作文(2)
    各省市歷年高考滿分作文:需要電子版的私信回覆:10141添加我!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被指有內幕,「這是誣陷」
    說明解釋了「滿分作文」發布和刪稿的原因:為了推動浙江省高中語文教學特別是作文教學工作,給中學作文教學提供範例,省寫作學會與《教學月刊》商定,由學會參加閱卷的老師在高考閱卷工作結束以後,向《教學月刊》提供10篇高分作文,並附點評。月刊社編輯部本來打算在9月號刊登這些作文,為了預熱,於上月底先在公眾號上發表了其中的一篇作文和點評,引發極大的網絡反響。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和閱卷組長出版的「輔導書裡的作文相近」?
    2日,浙江外國語學院主管、主辦的《教學月刊》微信公眾號刊出一篇今年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並配發閱卷組長陳建新的點評。第一位閱卷老師給《生活在樹上》打的是39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這篇滿分作文迅速引起熱議。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引爭議!把閱卷老師唬住就能得滿分?
    ,得到了浙江省2020年高考的作文滿分! 8月2日,微信公眾號「教學月刊」發布文章稱,作文《生活在樹上》,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這彰顯了高考作文閱卷的嚴謹與科學。
  • 揭秘浙江高考滿分作文の背後涉嫌利益鏈
    他有多個重要身份加持,既是高考作文閱卷組組長,又是浙江大學中文系副教授,還是省寫作學會的副會長。但在8月8日,他被一名湖北武漢退休媒體人李未熟,實名舉報了。,這是得滿分的「暗號」?>簡言之,浙江這篇高考滿分作文,背後可能涉嫌這樣的利益鏈條。
  • 刷屏的高考滿分作文,為啥被刪了
    標題為《生活在樹上》的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引發人們熱議。4日,浙江省教育考試院一位工作人員告訴澎湃新聞,針對前述引發熱議的高考滿分作文,他們正在了解情況中。有專家稱該作文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的廢話;也有專家稱其堆砌、辭不配位;還有網友稱其晦澀難懂。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組長評高考滿分作文」相關稿件披露了前述浙江省高考滿分作文。
  • 浙江高考滿分作文《生活在樹上》出爐,馬伯庸等名家鋒利點評
    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教授點評文章稱「老到和晦澀同在,思維的深刻與穩當俱備。」,第一位閱卷老師只給了39分,但後面兩位老師都給了55分的高分,最終作文審查組判為滿分。在前述文章中,浙江省高考作文閱卷大組組長陳建新教授對該滿分作文點評稱,「它的每一句話都圍繞著個人的人生理想和家庭社會的期待之間的落差和錯位論說,文章從頭到尾邏輯嚴謹,說理到位,沒有多餘的廢話,所有的引證也並非為了充門面或填充字數。」
  • 高考語文:歷年滿分1000字作文精選10篇,借鑑學習,寫作拿高分!
    高考語文:歷年滿分1000字作文精選10篇,借鑑學習,寫作拿高分!眾所周知,語文考試中作文是最重要的一部分,佔據了語文學科50%的分值,尤其是在進入高中階段以後,語文考試便只有閱讀和作文寫作兩部分內容了,可想而知作文不過關,語文學科註定難得高分。那麼進入高中階段,高分作文應該怎樣去學習呢?
  • 高考滿分作文 高考作文精選語段
    高考滿分作文 高考作文精選語段如何寫出一篇優秀的高考作文?高考滿分作文都有哪些特色?下文有途網小編給大家整理了高考滿分作文範文及一些優秀的高考作文精選語段,考生們在寫作文時可以參考借鑑!高考滿分作文佳作賞析一步一個腳印的走下去,以前的自己越來越渺小,視線的模糊,是遠方的路在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