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完數學作業,咱們再回家。」晚上6時許,西城區富國裡2號樓地下一層的悅享空間裡,剛剛下完英語培訓課的小琪(化名)攤開自己的數學課本,開始寫作業。城市裡,越來越多的共享空間開始出現,有的白領把這裡當作了自己的另一個辦公地點,孩子們把這裡當作寫作業的自習室,老人們則把這裡當作消遣解悶的書房。
資料圖 新華社供圖
出租屋改成自習室
小琪的家住得稍遠,位於東四環外的十裡堡。「六點多出發的話,到家就七點多了,孩子也比較累,所以我就先讓他在這裡寫完作業再回家,直接洗洗就睡了。」在悅享空間裡,有一塊公共區域,被裝扮得如同咖啡館,成排的書架子,五六張桌子還有二十多把椅子。晚上6時許,這裡正是最熱鬧的時候。孩子們有的翻看書架上的書,有的則像小琪一樣,認認真真地寫作業。
「這裡原先是出租屋,後來進行了改造。」工作人員葛文萍告訴記者,他們是一家私人企業,這裡也開辦了幾門培訓課程,所以不少等孩子下課的家長也成了這裡的常客。但是孩子們做作業的這塊公共區域純屬公益性質,大家可以無償坐在這裡看書,或者寫作業。
「有卡座,有書,甚至還有共享充電寶。」不少家長說,在等孩子下課的時候,坐在外面的他們也並不無聊,可以看書,刷手機。
書架上的書吸引了不少的家長和孩子。最初的時候,這些書都是悅享空間自己購置的,後來,也有家長把自家孩子們不要的書也都送過來,現在書架上已經有兩三千本書了。除了孩子們愛看的故事書,也有一些書偏成人化。「因為一些家長也經常來看書,所以我們也適當增加了成人書籍的比例。」
書吧變成了圖書館
從富國裡往南走4公裡的長椿街,還有一個類似的共享空間城市復興書吧。座位區內,有開著電腦依然辦公的白領、家住附近過來看書的老人以及做作業的孩子。
「我忽然想起來了,還有作業要做,就先不看書了。」一個小女孩蹦蹦跳跳地從書架旁跑到旁邊的座位上,熟練地擰開桌子上的小燈,從書包裡翻出作業本開始寫作業。
工作人員小趙是今年6月份到這裡工作的。「這是街道和第三方合作搞的免費書屋,書架子上的書不賣不借。」每天下午,來這裡看書的人便開始多了起來,有時候甚至座無虛席。書架上的書有的還貼有編號,原來,這些書,一部分是西城區第二圖書館的,一部分是書吧自己掏錢添置的。圖書館的書大多是文學類書籍,既有古詩詞,也有一些時下流行的網絡文學,而書吧自己添置的書除了兒童百科類的書籍,也有一些建築、人文社科領域的書。
有住在附近的居民也把這裡當作了自己的圖書館。「有沒有防癌抗癌的書?」「有沒有炒股賺錢的書?」有時候,小趙也會遇到找書看的老年人。看書的人多了,也多了幾張熟面孔。下午四五點的時候,會有一兩個在附近工作的白領把電腦拿過來,將這裡作為自己的辦公室。晚上吃過晚飯,住在附近的兩個老人把這裡當成了自家的書房,認真翻看。
「現在,這樣的地方越來越多了,的確讓我們的生活更加方便。」一位「辦公」的白領如是說。
來源:北京晚報 記者 李環宇
編輯:tf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