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教女神麻姑乃「壽仙」,顏真卿和董其昌以一楷一行紀念她
在我國道教的神仙體系中,長壽之神分為男女兩性,男性神就是鼎鼎大名的彭祖,而女性神就是麻姑,人稱「壽仙」。關於麻姑的神話來源是很早的,傳說有很多。有一個傳說在我國東部地區有一個姓王的人,學識淵博,擔任過朝廷命官,後來開始專心修煉,得道成了神仙。他的妹妹就是麻姑,長得非常漂亮,而且也成了神仙。
-
圈粉無數的畫壇真宗師,董其昌的書畫藝術
董其昌擅畫山水,師法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
-
明代書法天才董其昌行書作品《秋聲賦》堪稱董其昌將韻、法、意...
2020-12-21 05:51:18 來源: 深夜一隻豬 舉報 明代書法天才董其昌行書作品
-
【精品推薦】董其昌解角圖
董其昌擅於山水畫,師法於董源、巨然、黃公望、倪瓚,筆致清秀中和,恬靜疏曠;用墨明潔雋朗,溫敦淡蕩;青綠設色,古樸典雅。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畫作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的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
-
草書不是行書簡化後連筆而成,董其昌以血的經驗告訴你事實
這足以證明草書書寫的難度之大。就算很多書法理論很紮實的人,到了寫草書的時候也是捉襟見肘。董其昌就是典型。前段時間,網絡上對董其昌的草書,很多書法家發表了自己的真實看法。網絡上一時火熱,而且最終得出的結論,大同小異,那就是:董其昌的草書確實被抬得過高了,與其行書和行楷比,簡直不是同一級別。相對於董其昌的行書來說,其草書有點業餘。
-
著名青年女書法家楊芸熙,行書《蒙惠帖》欣賞,承襲古帖的好書法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聲明:本文由清雅閣原創發布,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 謝!對於書法家年輕的書法家的出鏡率是非常低的,其一是年輕的書法家確實比較少,其二是年輕的書法家對書法技術還沒得到大眾的認可。所以導致了年輕書法家的稀缺,但是這並不影響書法年輕人在書畫藝術領域的發展。今天我們帶來的一位90後的美女書法家楊芸熙,她在書畫方面的造詣非常的高深,可比肩大家。
-
文彭行書七言聯與董其昌行書四言聯
董其昌「行書四言聯」。 董其昌「行書四言聯」。讓我們欣喜的是,《中國楹聯法書精品集》中文彭與董其昌的兩副楹聯,被專家公認為世間現存最早的楹聯墨跡珍品。 文彭「行書七言聯」:滿庭詩景飄紅葉,繞砌琴聲滴暗泉。蕭燕翼先生說:文彭的「行書七言聯」,應是我國存世最早的楹聯墨跡,書寫得體體有法度,咄咄逼其父,為文彭的真跡,十分珍貴難得。文彭長州(今蘇州)人,為明代「吳門四家」文徵明長子,生於1498年,卒於1573年。
-
董其昌《吳來儀公墓志銘》及《濬路馬湖記》創作年代考
董其昌擅畫山水,以佛家禪宗喻畫,倡「南北宗」論,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兼有「顏骨趙姿」之美。其畫及畫論對明末清初畫壇影響甚大。書法出入晉唐,自成一格,能詩文。《桐城耆舊傳》卷四有《吳司馬廷尉傳》,對吳用先的履歷有較為詳細的記載。通伯藏有此卷後,又延請譚宗浚、于蔭霖、吳汝綸、劉澤源等賞鑑並觀跋。是卷曾經清末民初學者馬其昶(1855-1930)及近代書法家、篆刻家、金石收藏家張祖翼(1849-1917)鑑藏。
-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董其昌行書《小園賦》卷
據《明史》記載, 董其昌「天才俊逸, 少負重名」。他通禪理、精鑑藏、工詩文、擅書畫, 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書畫作品和以題跋匯集為主要形式的理論著述, 是明朝晚期最傑出、影響最大的書畫家。他的繪畫「集宋、元諸家之長, 行以己意, 瀟灑生動」, 被尊為「松江派」泰鬥。
-
中國實力派書法家-高東之
中國實力派書法家-高東之
-
董其昌行書《跋王獻之保母帖》高清大圖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松江華亭人,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諡文敏。世稱「董香光」、「董文敏」、「董華亭」,在明末以書畫名重海內。
-
明代大書法家王覺斯,行書古詩疊翠,筆精韻古雋秀完美,冠絕古今
如果喜歡我們的內容,敬請關注、點讚、收藏、分享、轉發。您的每一次參與都是我們創作優質內容的強大動力。申明:本文由清雅閣書畫原創首發頭條,圖文版權歸清雅閣所有;如有轉載請註明出處,致謝!行書只要求豎成行,可用烏絲欄形式,寫行書決不會打方格來寫。不過其行氣不是每個字的中心都呈垂直線,而是有波浪的變化,然上下貫氣,左右顧盼呼應。草書--小草章法與行書相近,大草的章法錯落跌宕,疏密,大小,大起大落,其整篇與行是由氣勢貫之。其章法線條若「飛鳥入林,驚蛇入草」,其布白若飛花散雪,驚濤駭浪。就一字而言本來向左傾斜的,就要有返顧右邊的勢頭,就是雖傾而穩。
-
崇禎四年,董其昌77歲行書作品《小園賦》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董其昌行書《小園賦》卷為國家二級品。紙本, 縱27、橫249釐米。書錄了《小園賦》全文, 共736字。卷尾有書者跋:「義興吳光祿丞澈如, 寄餘佳紙索書。數日風雨如晦, 泓穎久廢, 朝來始見霽色, 偶然欲書為竟, 此卷頗得破方為圓削繁為簡之意。
-
書法史上小人物,寂寂無名200多年!沒有啟功推薦,少有人知道
書法,古代是文人的「雅玩」之物,居廟堂之高,難以進尋常百姓家!今人趕上一個好時代,加上科技發達,讓更多人能夠欣賞到這種傳統文化之美。高清藝術微噴的技術成熟,讓過去難得一見的碑拓複製品、字帖得以普及,讓大家一飽眼福!
-
董其昌的書法究竟好在哪裡?專家:這字有仙氣兒,一般人看不出來
董其昌《酒德頌》行書長卷他就是董其昌。董其昌在書法史上名氣極大,他跟王鐸齊名,也跟趙子昂齊名,還跟文徵明齊名,他的書法普通人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是在專業書法家眼中,卻是絕世的佳作!他專家說他的書法有仙氣兒,一般人看不出來!如果說虞世南得王羲之秀逸,歐陽詢得王羲之險絕,褚遂良得王羲之多變,張旭得王羲之狂氣的話,那麼董其昌則是得到了王羲之的散淡之氣,有人說董其昌的書法有「仙氣兒」,就是指的這種清逸之氣。
-
看看有沒有你認識的?
幼時為童養媳,因不堪虐待流落崖州(治所在今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居約40年,向黎族婦女學習棉紡織技藝並有改進,總結出「錯紗、配色、綜線、挈花」的織造技術。元朝元貞年間(1295~1297年),返回故鄉,教鄉人改進紡織工具,製造擀、彈、紡、織等專用機具,織成各種花紋的棉織品。後人譽之為「衣被天下」的「女紡織技術家」。卒後瓊、滬兩地鄉民均立祠奉祀。
-
王羲之的《蘭亭序》筆法精湛,董其昌曾說:此帖章法古今第一!
說到王羲之,大家就會想到他是一位書法大師,他的書法作品被歷代書法家臨摹研究,尤其是他所寫《蘭亭序》,筆法精湛,被後人稱為「天下第一行書」,是行書的典範之作。那麼《蘭亭序》究竟有什麼魅力,讓後人對此帖推崇備至呢?
-
為什麼歷代書法家都愛抄經書?寫經體和書法家心境有什麼關係?
資料顯示,目前所能見到的八大山人最早書跡為34歲時所繪《傳綮寫生冊》,有楷、隸、行、章草四體,在這裡楷書乃明顯循歐陽詢墨跡,法度森嚴。康熙十三年,僧友黃安平為其畫《個山小像》,八大山人在上自題6處,篆、隸、楷、行、草五體俱全,在這裡研究者們認為,八大行書宗董其昌,楷則效法黃庭堅。此外,現藏上海博物館的《行書劉伶酒德頌卷》乃仿黃山谷書,劍拔弩張,方筆出鋒,功力深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