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禎四年,董其昌77歲行書作品《小園賦》

2020-12-11 漢府古文化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董其昌行書《小園賦》卷為國家二級品。紙本, 縱27、橫249釐米。書錄了《小園賦》全文, 共736字。卷尾有書者跋:「義興吳光祿丞澈如, 寄餘佳紙索書。數日風雨如晦, 泓穎久廢, 朝來始見霽色, 偶然欲書為竟, 此卷頗得破方為圓削繁為簡之意。辛未九月既望, 其昌」。

下鈐方形印二:「董其昌印」 (白文) 、「玄宰」 (朱文) 。辛未年在董其昌的一生中出現過兩次, 即隆慶五年 (1571年) 和崇禎4四年 (1631年) 。隆慶五年, 17歲的董其昌參加了松江府學會試, 知府衷貞吉以董其昌書法不佳, 取為第二名。深受刺激的董其昌自此發奮鑽研書法, 且終生不移。這段令其刻骨銘心的經歷, 記錄在他的《畫禪室隨筆》中:「吾學書在十七歲時。先是, 吾家仲子伯長名傳緒, 與餘同試於郡, 郡守江西衷洪溪以餘書拙, 置第二, 自是始發憤臨池矣。」

崇禎四年, 77歲的董其昌應召由江南赴京「掌詹事府事」。這時他精力依然充沛, 創作頻頻。「春。一月初, 董其昌楷書《孝經》迎春。此春, 行書蘇軾《花褪殘紅》詞。夏。四月, 其昌遊臨平, 過黃鶴山, 觸景生情, 繪山水軸並題詩紀念王蒙。此月, 又楷書《太上感應篇》。五月, 小楷《樂志論》等。夏至日, 跋春初楷書《孝經》冊。

六月十五日, 董其昌草書李商隱七律二首, 運筆轉折頓挫, 神採勃勃。是夏, 遊宜興, 為吳正志作《山水》。所寫《賀曹大中丞召對敘冊》, 楷法遒勁, 且有醇古樸茂之姿。秋。七月三日, 其昌行書晉、唐名家詩。六日, 臨《淳化閣帖》第十。八月十五日, 仿元人筆法作《山水》小幅。九月, 遊金壇, 跋于氏珍藏趙孟臨《黃庭經》, 於趙書之瀟灑輕脫備加嘆服。冬。十一月二十九日, 其昌書《李司勳告身冊》, 並跋。此月, 以臨平道中繪《山水》贈友人。應召北上掌詹事府事, 舟次揚州, 得漢硯, 遂試毫仿智永筆意續書《千文》冊, 並書溫庭筠《蘭塘詞》。十二月八日, 泊舟常州, 題無名氏《雲間高會圖》, 自慶能享高壽。」

自上述不難推斷, 行書《小園賦》卷當為崇禎四年 (1631年) 董其昌77歲時的作品。根據跋文可以勾勒出該手卷問世時的大致情形。崇禎四年九月, 秋風秋雨連續數日, 讓人沒了心情。農曆十六日, 風停雨歇, 天空放晴。久未動筆的董其昌書興驟起, 揮毫為寄紙索書的義興吳澈如書寫了這篇《小園賦》。

相關焦點

  • 北京藝術博物館藏董其昌行書《小園賦》卷
    據《明史》記載, 董其昌「天才俊逸, 少負重名」。他通禪理、精鑑藏、工詩文、擅書畫, 一生創作了大量的書畫作品和以題跋匯集為主要形式的理論著述, 是明朝晚期最傑出、影響最大的書畫家。他的繪畫「集宋、元諸家之長, 行以己意, 瀟灑生動」, 被尊為「松江派」泰鬥。
  • 文彭行書七言聯與董其昌行書四言聯
    董其昌「行書四言聯」。 董其昌「行書四言聯」。   董其昌「行書四言聯」:群居閉口,獨坐防心。此副楹聯與文彭的「行書七言聯」相比,雖然在時間上要晚半個世紀,但董其昌是明清以來影響最大的一代著名書畫家,他的書風筆意安閒溫和,清新秀麗,自成一體,影響深遠,直至清代中期,康熙(玄燁)、乾隆(弘曆)都以董書為宗法。
  • 明代書法天才董其昌行書作品《秋聲賦》堪稱董其昌將韻、法、意...
    2020-12-21 05:51:18 來源: 深夜一隻豬 舉報   明代書法天才董其昌行書作品
  • 廣東省博物館藏董其昌書畫作品摭談
    上文已言及「董其昌傳世書法作品以行書最多」,在粵博所藏董書中,行書作品亦佔了絕大多數,其中堪稱精品的有行書《秋興賦》卷、行書《閒窗論畫》冊、行書《臨右軍天賜帖並東坡書簡》冊、行書《吳敬庵金孺人墓志銘》冊、行書《杜甫七絕詩》軸等。此外,行草書《杜甫詩》冊、行草書《歐陽修鵯鵊詞》卷等亦甚為難得。
  • 董其昌書法欣賞,行書白羽扇賦書法作品,看人品
    白羽扇賦是董其昌晚年書寫的佳作,當時已經78歲高齡。但是書法丁點不受年齡影響,他的書法灑脫自如,筆畫園勁秀逸,用筆精緻,字裡行間的布局勻稱,工整。用墨也是講究的。董其昌,他雖是進士出身,但是卻將精力全部用於書畫上面。《白羽扇賦》是他晚年的行書作品,正是他一生鑽研熱愛書法的成就的體現,很好地顯示了他晚成熟年的書法風格。
  • 董其昌落款及鈐印特點
    書法作品落「玄宰」款的特殊情況:1.上海博物館藏《行書雜書卷》,落款「玄宰」。2.上海博物館藏《行書節錄孫過庭書譜卷》,落款「玄宰書」和「玄宰識」。3.1618/1619年作《書畫圖冊八開》,對題書法部分,落款「玄宰」。4.1627年73歲作《臨米芾瀟湘圖卷》,落款「思翁識」;1636年82歲為其兒子董祖京所作《細瑣宋法山水圖卷》,落款「思翁」。
  • 草書不是行書簡化後連筆而成,董其昌以血的經驗告訴你事實
    董其昌就是典型。前段時間,網絡上對董其昌的草書,很多書法家發表了自己的真實看法。網絡上一時火熱,而且最終得出的結論,大同小異,那就是:董其昌的草書確實被抬得過高了,與其行書和行楷比,簡直不是同一級別。相對於董其昌的行書來說,其草書有點業餘。
  • 董其昌《吳來儀公墓志銘》及《濬路馬湖記》創作年代考
    文物出版社《中國法書全集14(明3)》中對《濬路馬湖記》的創作年代定為崇禎四年(1631年)後。而上文有言及,《吳來義公墓志銘》創作於天啟五年(1625年)左右。此卷未署年款,據文中內容及董氏所具官職判斷,應書於崇禎四年(1631)董氏七十七歲之後不久。」,可知其以董其昌的官職判定創作年代。《濬路馬湖記》卷中,董其昌的官職自書如下:「賜進士出身,資政大夫,南京禮部尚書,前禮部左侍郎兼詹事府少詹事,掌南京翰林院事,實錄副總裁,經筵講官。」
  • 董其昌書法大觀
    《畫史繪要》評價道:「董其昌山水樹石,煙雲流潤,神氣俱足,而出於儒雅之筆,風流蘊藉,為本朝第一。」董其昌走上書法藝術的道路,源自一個偶然的機遇,17歲在松江府會考時書法不好,考官將本名列第一的他改為第二,此時的董其昌深受刺激,遂發憤用功自成名家。董其昌自己回憶說:「郡守江西衷洪溪以餘書拙置第二,自是始發憤臨池矣。
  • 孫煒:《董其昌傳》結束了沒有一部董其昌個人傳記的歷史
    董其昌的拍賣作品在市場上炙手可熱,他針對中國傳統文人畫創作所提出的"南北宗"論對後世影響很大,成為之後近300餘年文人畫創作的主要指導思想。
  • 董其昌交遊好友朱敬韜為何許人也?
    瀋陽故宮博物院所藏董其昌書法作品《行書東方朔答客難並自書詩》卷尾即書寫此詩,詩前題:『朱雲來太常園中八月梅花大開,詩以表異。』落款戊辰年(一六二八)八月,是年董其昌七十四歲,此卷書寫灑脫奇秀,遊刃有餘,輕靈多變,是董其昌晚年作品。但跋中所提朱雲來是何人?和董其昌又有什麼交集呢?
  • 書法家董其昌行書《邵康節無名公傳並程朱贊》有「顏骨趙姿」之美
    董其昌,是明代後期著名的書畫家,不光書法上有建樹,在繪畫上也是翹楚,為「華亭畫派」傑出代表。在書法上有「邢張米董」之稱,繪畫上有南董北米之說。在璀璨的中國書法史上董其昌也是最具影響力的一位書法大家,對前人的法帖日夜臨池並吸收精華,其書風也是和趙孟頫差不多,也是以妍美秀雅為主,飄逸空靈,也是值得我們臨摹學習的書法範本。
  • 康熙臨董其昌行書現身,瀋陽故宮藏清宮珍品在國博展出
    澎湃新聞獲悉,近日,「金玉滿堂——瀋陽故宮典藏清代宮廷珍品」在國家博物館展出,本次展覽是歷年來瀋陽故宮博物院在國內舉辦的文物展覽中文物數量最多、類型最為豐富的一次展覽,是系統展示其館藏清宮藝術珍品的一次大型文物展覽,包括200多件清代宮廷藝術品,既有製作精良的官窯瓷器(御用器、陳設器),又有錦繡華美的衣物帽冠,以及康熙、雍正、乾隆等的書法等,如康熙臨董其昌行書詩軸,詩後署款「臨董其昌」
  • 董其昌行書《跋王獻之保母帖》高清大圖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號思白,松江華亭人,官至南京禮部尚書,諡文敏。世稱「董香光」、「董文敏」、「董華亭」,在明末以書畫名重海內。
  • 董其昌18歲之前字太醜,18歲之後練習書法,影響書壇400年!
    在書壇上有很多書法家並不是自幼練習書法,卻可以在書壇佔有一席之地,其中董其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董其昌在十八歲之前,書法寫得並不好,當時的董其昌參加會考,自認為文筆不錯的他必定奪魁,不曾想開榜之後屈居第二,究其原因:字寫得太差!
  • 董其昌研討會論文摘要(下):重新認識董其昌的書畫史意義
    本文通過對董其昌有紀年的書法理論的探究,發現其47歲前後開始對米書的評價由讚美轉向貶斥,另外,確認了幾乎同一時期將「宋人」「四家」統稱為宋四大家,並對之加以貶斥。筆者推測產生這一變化的原因是編撰《戲鴻堂法書》時(董其昌49歲時)開始將注意點轉向楊凝式書法(48歲時)。如果為了與于玉立的《月儀帖》收藏相抗衡是其轉向楊凝式書法的理由,那麼也可以視作是董其昌的思想受到其收藏和法帖刊行影響的例證。
  • 董其昌的書法究竟好在哪裡?專家:這字有仙氣兒,一般人看不出來
    董其昌《酒德頌》行書長卷他就是董其昌。董其昌在書法史上名氣極大,他跟王鐸齊名,也跟趙子昂齊名,還跟文徵明齊名,他的書法普通人看起來平平無奇,但是在專業書法家眼中,卻是絕世的佳作!董其昌《酒德頌》行書長卷這是一種很高的格調,所以董其昌的書法在有明一代,堪稱不俗!後世之人,沒有人在散淡和清逸一路書風當中超越他!
  • 於國光行書書法作品欣賞——《念奴嬌赤壁懷古》
    《赤壁懷古》是於國光的行書作品,至今天行書在此已經是濫觴,是大家非常喜歡又非常願意學習的,因為它行雲流水般的書寫方式,是任何書法愛好者所接受並樂意學習的,這是大眾化的口味,見怪不怪了,雖然如此,能寫好行書卻不是易事,二千多年來的書法之道上,行書大家多如牛毛,想要超過他們勢必登天還難
  • 董其昌的繪畫之路:是發家致富還是藝術大師?
    明萬曆十七年(1589年),35歲的董其昌考中了進士,從此走上仕途。因為文章和書法俱佳,被選為庶吉士,供職於翰林院,後來還成為皇長子朱常洛的老師,一時間風光無比。董其昌 行書《小赤壁詩》 冊頁(十開) 網絡圖片京城不僅有豐富的圖集文物,而且人才濟濟。幾年間,董其昌結識了很多官場和文壇的名人,閒暇一起交流切磋,探究義理,其書畫也由此正式走進了社會精英的視野。
  • 規模空前的董其昌大展初揭面紗,12月7日上博見
    展覽由「董其昌和他的時代」、「董其昌的藝術成就與超越」及「董其昌的藝術影響和作品辨偽」三個部分組成,在展覽中您將看到:董其昌各階段重要代表書畫,包括傳世所見其最早畫作(35歲《山居圖》扇)至絕筆(82歲《細瑣宋法山水圖》卷),跨度長達48年間的創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