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藝術博物館藏董其昌行書《小園賦》卷為國家二級品。紙本, 縱27、橫249釐米。書錄了《小園賦》全文, 共736字。卷尾有書者跋:「義興吳光祿丞澈如, 寄餘佳紙索書。數日風雨如晦, 泓穎久廢, 朝來始見霽色, 偶然欲書為竟, 此卷頗得破方為圓削繁為簡之意。辛未九月既望, 其昌」。
下鈐方形印二:「董其昌印」 (白文) 、「玄宰」 (朱文) 。辛未年在董其昌的一生中出現過兩次, 即隆慶五年 (1571年) 和崇禎4四年 (1631年) 。隆慶五年, 17歲的董其昌參加了松江府學會試, 知府衷貞吉以董其昌書法不佳, 取為第二名。深受刺激的董其昌自此發奮鑽研書法, 且終生不移。這段令其刻骨銘心的經歷, 記錄在他的《畫禪室隨筆》中:「吾學書在十七歲時。先是, 吾家仲子伯長名傳緒, 與餘同試於郡, 郡守江西衷洪溪以餘書拙, 置第二, 自是始發憤臨池矣。」
崇禎四年, 77歲的董其昌應召由江南赴京「掌詹事府事」。這時他精力依然充沛, 創作頻頻。「春。一月初, 董其昌楷書《孝經》迎春。此春, 行書蘇軾《花褪殘紅》詞。夏。四月, 其昌遊臨平, 過黃鶴山, 觸景生情, 繪山水軸並題詩紀念王蒙。此月, 又楷書《太上感應篇》。五月, 小楷《樂志論》等。夏至日, 跋春初楷書《孝經》冊。
六月十五日, 董其昌草書李商隱七律二首, 運筆轉折頓挫, 神採勃勃。是夏, 遊宜興, 為吳正志作《山水》。所寫《賀曹大中丞召對敘冊》, 楷法遒勁, 且有醇古樸茂之姿。秋。七月三日, 其昌行書晉、唐名家詩。六日, 臨《淳化閣帖》第十。八月十五日, 仿元人筆法作《山水》小幅。九月, 遊金壇, 跋于氏珍藏趙孟臨《黃庭經》, 於趙書之瀟灑輕脫備加嘆服。冬。十一月二十九日, 其昌書《李司勳告身冊》, 並跋。此月, 以臨平道中繪《山水》贈友人。應召北上掌詹事府事, 舟次揚州, 得漢硯, 遂試毫仿智永筆意續書《千文》冊, 並書溫庭筠《蘭塘詞》。十二月八日, 泊舟常州, 題無名氏《雲間高會圖》, 自慶能享高壽。」
自上述不難推斷, 行書《小園賦》卷當為崇禎四年 (1631年) 董其昌77歲時的作品。根據跋文可以勾勒出該手卷問世時的大致情形。崇禎四年九月, 秋風秋雨連續數日, 讓人沒了心情。農曆十六日, 風停雨歇, 天空放晴。久未動筆的董其昌書興驟起, 揮毫為寄紙索書的義興吳澈如書寫了這篇《小園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