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董其昌的交遊好友中,朱敬韜既是他的同鄉友人,也是其中一位與之有書畫唱和往來的同道。

『大遠江南信,先標水部師。名花真瓶見,帝力本無時。香挾湘蘭發,清含塞角吹。仙家慚幻術,官閣動吟思。何事蟬號露,偏欣雀啅枝。金飆從勁厲,玉樹獨華滋。驟訝園丁報,將謀驛使馳。生荑差足擬,離葉未為奇。姑射神如下,孤山鶴也疑。白華宜皙補,黃落失騷悲。積素臨楓岸,飛英墮槿籬。催妝殊早計,起隴異恆期。冷豔心堪許,幽芳眾豈知。冰壺舒夜蕊,黍谷變春姿。調鼎徵天瑞,濡翰共補之。』

以上五言律名為《中秋朱太常園梅花盛開詩以紀異》,出自董其昌《容臺集》,詩中既感嘆梅花盛開時間之異常,也讚美梅花冷豔幽姿。瀋陽故宮博物院所藏董其昌書法作品《行書東方朔答客難並自書詩》卷尾即書寫此詩,詩前題:『朱雲來太常園中八月梅花大開,詩以表異。』落款戊辰年(一六二八)八月,是年董其昌七十四歲,此卷書寫灑脫奇秀,遊刃有餘,輕靈多變,是董其昌晚年作品。但跋中所提朱雲來是何人?和董其昌又有什麼交集呢?

考『朱雲來太常』名朱國盛,字敬韜,號雲來,華亭人,是董其昌的同鄉友人,生於隆慶四年庚午年(一五七○),卒於順治丙戌年(一六四六),清人鄒漪《啟禎野乘二集》中《朱太常傳》大略記錄了其生平事跡,朱敬韜『少時貧,讀書攻苦』。在萬曆三十八年(一六一○)中進士,授工部主事,曾任吏部郎中,漕儲參政,河南督糧道,山東布政司使,後官至太常寺卿。據《朱太常傳》中記載,朱敬韜為官期間,最顯著的才能和作為是主持疏浚河道。

朱敬韜疏通久患的黃、淮運河,這在《明史河渠志》中亦有記錄,值得一提的是對於朱敬韜治理漕河的這一事件,董其昌曾撰並書《濬路馬湖記》記之,作為碑文收在朱敬韜所編《南河志》中,在《濬路馬湖記》中董其昌也對其多有褒揚,認為朱敬韜治漕有類兵法的高妙處:『歲在甲子,予應容臺之召,道出維揚,則吾鄉朱奉常敬韜時以水部開署舍湖,為流連信宿,扺掌漕事詢,所謂分黃開泇者,其言曰兵法有之,攻堅則瑕者堅,攻瑕則堅者瑕,以河流之遄悍,方薄我於險而分一黃是增一分險也,此攻瑕喻也……』

董其昌所書《濬路馬湖記》現藏故宮博物院。如上所錄,此記是甲子年董其昌回京途中路過朱敬韜官署時候應其所請而作,可見其書寫時間不晚於天啟甲子年(一六二四),時董其昌七十歲,此時應是董其昌在江南廣搜博採,撰成《萬曆事實纂要》後奉詔回京途中經朱敬韜署舍。《濬路馬湖記》為行書寫碑之作,屬董氏晚年作品,烏絲界格,字體舒朗有神,沉穩從容,字體卷尾有沈筌跋:『次碑筆意極仿北海,而亦時近季海,宗伯作書每有合諸家者,惟其神與法會,變化不自知耳。』北海是李邕,季海指徐浩,兩位唐代書家皆是董其昌反覆師法的對象,董其昌所書此碑形似李邕,而神似徐浩《朱巨川誥身》,正體現董其昌善與融合諸家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