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法典》明晰物業管理邊界的法律邏輯

2020-08-28 e家智慧物業

民法典「合同編」之「物業服務合同」章,以合同為載體,在較為廣泛的物業管理活動範圍內明確了業主與物業服務人的責任邊界,尤其是針對實踐中的亂點,如前期物業服務合同期限、提前解除合同、合同選聘、合同屆滿物業服務人仍繼續提供服務、合同屆滿交接期仍繼續提供服務以及合同期滿項目交接等情形均作出了明確規定,尤其第九百四十五條有關業主裝飾裝修房屋的事先告知義務、遵守提示義務和配合檢查義務,不僅體現了民法典公平原則,而且通過對真正責任主體落實約束性規定,是抓源頭整治的社會治理理念的充分體現,有利於從根本上減少乃至消除裝飾裝修房屋的亂象。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作為一部涉及到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民事法律大彙編,民法典必將對物業管理市場產生深刻的影響。而這一深刻影響很重要地體現在明晰物業管理責任邊界上。

邏輯起點:對物業管理產生淵源的認識

權利與義務不可分割,是一體的;權利取得的同時,一定伴隨著義務的產生。這是我們對民事法律關係的基礎共識。房屋買受人(業主)取得物業所有權時,必然伴隨著義務的產生。這一義務是本源性的,稱之為「根本義務」。

那麼,業主的「根本義務」是什麼呢?業主取得物權的目的,顯然不是為了損毀或是滅失物業,而是通過對物業的支配權行使,實現對物業的使用、收益目的。這一目的實現,前提是「物業」的續存。而能夠保證「物業」續存的基本手段或措施,就是對「物業」進行必要的科學養護、維修。所以,業主的「根本義務」是對物業的養護、維修。

義務是權利的保障;權利的實現,離不開義務的履行。因而,權利可以放棄,而義務則必須履行。依此,民法典第二百七十三條第一款(物權法第七十二條第一款)規定「業主對建築物專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享有權利,承擔義務;不得以放棄權利為由不履行義務。」此款所稱義務包括業主對共有部分的養護、維修這一「根本義務」,即業主的「根本義務」是強制性的義務,必須無條件履行。唯此,方能避免共有部分的「公地悲劇」。

但面對專業性綜合性屬性極強的物業,業主如何履行強制性的「根本義務」呢?市場法則告訴我們,最有效率的選擇,是專業的事交給專業的人去做。因此,業主將「根本義務」交予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以下簡稱物業服務人)代為履行,成為普遍選擇,物業管理(《物業管理條例》第二條有助於理解)應需而生。

所以,物業管理最簡練、最深刻且能反映其本質屬性的概念定義是,物業管理是業主將本應自己履行的「根本義務」委託給物業服務人代為履行。這是明晰物業管理責任邊界的邏輯起點。

「法理出發點」:關注委託關係

民法典第二百八十四條(物權法第八十一條)規定,業主可以自行管理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也可以委託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管理。本條是對業主作為委託人的委託權利規定,其所涉及的委託事務為對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管理,即對物業的管理。

這裡的「管理」,不是管理學一般意義的「管理」,而是有其特定涵義的,結合《物業管理條例》第二條規定以及前述業主的「根本義務」,我們可以確定此「管理」的涵義為對物業的養護、維修,即業主的根本義務。也就是說本條規定業主可以委託物業服務人代為履行「根本義務」,即將物業管理事務委託給物業服務人。

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五條(物權法第八十二條)規定,物業服務企業或者其他管理人根據業主的委託,依照本法第三編有關物業服務合同的規定管理建築區劃內的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接受業主的監督,並及時答覆業主對物業服務情況提出的詢問。本條是對物業服務人基本義務的規定,明確規定物業服務人是接受業主委託,並按照業主委託事務對物業實施養護、維修,作為受託人應接受業主的監督。

民法典上述兩條的規定,一是通過業主權利和物業服務人義務的規定,明確了雙方委託人和受託人關係,即確定了物業管理法律關係的屬性是「委託關係」;二是明確了委託事務為業主的「根本義務」,即對物業的養護、維修。表明業主委託事務為「根本義務」,物業管理的特徵之一是「義務的委託性」。

民法典第九百二十二條規定,受託人應當按照委託人的指示處理委託事務。這裡的「指示」即為民法典第二百八十五條「根據業主的委託,依照本法第三編有關物業服務合同的規定管理建築區劃內的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即物業服務合同約定的內容。表明物業管理是以業主為主導的,物業管理的特徵之一是「業主的主導性」。

民法典第九百二十一條規定,委託人應當預付處理委託事務的費用。受託人為處理委託事務墊付的必要費用,委託人應當償還該費用並支付利息。由於物業管理的委託法律關係,物業服務費不應視為通常意義的勞務報酬,而應屬於委託報酬,且業主支付物業費應為預付形式。這就為民法典第九百四十四條第一款有關業主支付物業費義務,以及拒付物業費的限制性規定,奠定了基礎;也是物業費「酬金制」形式的法律基礎。

民法典「物業服務合同」章第九百四十一條有關物業服務人轉委託的限制規定,是依據民法典第九百二十三條受託人應當親自處理委託事務;經委託人同意,受託人可以轉委託的規定作出的。

民法典「物業服務合同」章第九百四十三條有關物業服務人報告義務的規定,是依據民法典第九百二十四條受託人應當按照委託人的要求,報告委託事務的處理情況;委託合同終止時,受託人應當報告委託事務的結果。

綜上,我們可以看到在確定物業管理民事法律關係為「委託關係」的基礎上,業主與物業服務人之間的責任邊界已現清晰。如在上述條款中我們可以歸納出業主的權利義務有:業主的選聘權、委託權、指示權、監督權和知情權等,業主的支付物業費義務、配合物業服務人應急義務等;物業服務人的權利義務有:物業服務人的收取物業費權利、催要物業費權利,物業服務人依約履行合同義務、親自處理受託事項義務、報告義務等。

「法理基礎」:「物業服務合同」確定物業管理責任範圍

民法典第九百四十二條第一款規定,物業服務人應當按照約定和物業的使用性質,妥善維修、養護、清潔、綠化和經營管理物業服務區域內的業主共有部分,維護物業服務區域內的基本秩序,採取合理措施保護業主的人身、財產安全。其中明確物業管理服務事項的適用範圍是「業主共有部分」,即確定了物業管理的責任範圍,確立了明晰物業管理責任邊界的基礎。這是民法典以「物業服務合同」為載體,明確物業管理責任邊界最重要的規定。

以往,由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物權法》、國務院《物業管理條例》沒有物業管理責任範圍的明確規定,我們大多是以《物業服務收費管理辦法》、《物業服務定價成本監審辦法(試行)》中有關物業服務費構成的內容規定,以及《住宅專項維修資金管理辦法》的適用範圍來邏輯推理物業管理的責任範圍,以明晰物業管理責任邊界的,但由於其邏輯要素的不完整,其可信性乏力,引發爭議較多。民法典這一規定,是定分止爭的重要基石,將對物業管理市場的和諧穩定奠定紮實的法理基礎。

民法典「合同編」之「物業服務合同」章,以合同為載體,在較為廣泛的物業管理活動範圍內明確了業主與物業服務人的責任邊界,尤其是針對實踐中的亂點,如前期物業服務合同期限、提前解除合同、合同選聘、合同屆滿物業服務人仍繼續提供服務、合同屆滿交接期仍繼續提供服務以及合同期滿項目交接等情形均作出了明確規定,尤其第九百四十五條有關業主裝飾裝修房屋的事先告知義務、遵守提示義務和配合檢查義務,不僅體現了民法典公平原則,而且通過對真正責任主體落實約束性規定,是抓源頭整治的社會治理理念的充分體現,有利於從根本上減少乃至消除裝飾裝修房屋的亂象。

民法典,是一部明晰物業管理市場主體雙方物業管理責任邊界的重要法律基石。

(原載於《城市開發(物業版)》雜誌2020年第6期)文/魯捷 王粵欽(魯捷系中國物業管理協會法律政策工作委員會委員,瀋陽師範大學教授、社區服務研究中心主任;王粵欽(通訊作者)系瀋陽師範大學副教授)


相關焦點

  • 《民法典》物權編與物業管理
    以《民法典》的實施為契機,更好地學習和運用《民法典》,推動物業管理的法治化、規範化,是當前物業管理行業的一項重要工作。建築物區分所有權制度是物業管理的法律基礎,《民法典》物權編則是討論物業服務合同和物業管理相關侵權等問題的前提。
  • 民法典中的物業管理
    中國青年網宜昌8月15日電(通訊員 汪俊傑)《民法典》作為一部民事法律,卻列出了不少條文對行政部門的職責進行了釐定,這正是體現了國家對物業行業的重視,體現了對有關行政部門充分發揮政府職能,對物業行業予以指導、協助的要求。
  • 《民法典》解讀三十:物業管理
    此次表決通過的民法典,將對物業管理行業現行的法律法規進行了一次大梳理,為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保駕護航。《民法典》明確將高空拋物列為違法行為,新增加的回收規則有望解決「坐在一起」的情況,並將物業服務企業的安全責任納入法律規定。
  • 《民法典》對物業管理服務的影響
    《民法典》是人民民事權利的宣言書和保障書。我國《民法典》首次對物業服務合同在基本法中予以 「正名」,合同編單列一章節規定了物業服務合同。《民法典》中關於 「物業服務」直接規定更是橫跨了物權編、合同編、侵權責任編。
  • 物業!你不得不知的法律常識以及民法典新增的法律規定
    民法典第九百三十七條對物業服務合同進行了定義:物業服務合同是物業服務人在物業服務區域內,為業主提供建築物及其附屬設施的維修養護、環境衛生和相關秩序的管理維護等物業服務,業主支付物業費的合同。該條規定明確了物業服務合同涉及的內容範圍及物業服務人的主體範圍。 2、首次明確物業專業性委託服務事項需對業主負責。
  • 《民法典》為物業服務合同正名
    從無名合同到有名合同,《民法典》為物業服務合同正名,物業管理行業也將就此開啟《民法典》新時代。《民法典》第二十四章共設14條對物業服務合同的定義、合同的形式和內容、合同效力、合同續訂、解除和終止以及合同主體的權利和義務等內容作出了詳細規定。
  • 民法典中智慧財產權條款的法律適用價值
    作為中立的裁判者,則應在知識保護的價值判斷和智慧財產權法律的適用邏輯中,為商業標識的不確定性定分止爭,尋找「New Balance」(新平衡)。作者 | 曹靜敏 中糧酒業智慧財產權部法律顧問《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於2020年5月28日審議通過。
  • 走進《民法典》·基礎概念明晰
    走進民法典·基礎概念明晰 民法典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它與每一個人的生活息息相關。了解民法典中的基礎概念,有助於我們對這本規範自己生活的百科全書進行全面的了解。
  • 民法典物業服務合同解決了業主和物業公司的這些難題
    民法典物業服務合同解決了業主和物業公司的這些難題!《民法典》合同編第二十四章為物業服務合同,從第九百三十七條到第九百五十條,共14條,規定了物業服務合同的效力、終止條件、限制條款、物業費、任意解除權、續訂、法律責任等諸多方面。下面,詳細分享一下物業服務合同方面的內容。
  • 【法律貼士】《民法典》: 關於物業服務合同的4個要點變化|轉需
    《民法典》這樣回答:《民法典》第九百三十九條的規定,建設單位依法與物業服務人訂立的前期物業服務合同,對業主具有法律約束力。《民法典》這樣回答:《民法典》第九百四十二條規定,物業服務人應當維護物業服務區域內的基本秩序,採取合理措施保護業主的人身、財產安全。
  • 第二屆物業管理法治論壇暨法律政策工作委員會全體會議在沈召開
    8月28日,「良法善治與行業發展」第二屆物業管理法治論壇暨法律政策工作委員會全體會議在瀋陽市召開。中國物業管理協會法律政策工作委員會委員、物業服務企業代表約300人參加了此次大會。會議由中國物業管理協會主辦,中國物業管理協會法律政策工作委員會、瀋陽市政協社會法制委員會、瀋陽市物業服務行業協會、遼寧省房地產行業協會承辦。
  • 如何界定《民法典》對業主與物業之間常遇到的8種物業糾紛?
    1、被高空擲物砸傷,在找不到拋擲者時,可以找物業兜底《民法典》第1254條規定: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由侵權人依法承擔責任。經調查,難以確定具體侵權人的,除能自我證明的外,則由可能加害的建築物使用人給以補償。物業作為小區的管理人,應當對高空擲物行為加強管理,如沒有採取必要的安全措施,應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
  • 肥城市新城街道:物業管理法律法規知識進社區
    通訊員 陳倩倩為進一步規範物業管理行為,提升物業服務水平,11月6日,肥城市新城街道在河西社區舉辦物業管理法律法規知識培訓班,邀請肥城市房產管理服務中心物業指導中心主任師承智培訓會上,師承智結合物業研究和管理工作經驗對物業服務和管理的概念、物業服務企業的管理範疇、業主委員會成立流程等內容作了詳細講解。
  • 物業新規看這裡,《民法典》這樣保護業主權益
    但作為小區業主的你有沒有想過,這些投放在小區公共區域的廣告由誰管理?產生的收益都去哪了呢?生活中,大多數是小區物業管理公司和廣告商之間籤訂協議並收取、管理廣告費,而業主很難獲得這部分利益。而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以下簡稱《民法典》)的實施,小區業主主張共有部分收益將有更加明確的法律依據,貴州12348律師來給大家說說《民法典》是如何保護業主權益的。
  • 聊民法典31:物業同意的充電樁,又被物業拆,業主起訴被駁回
    2021年1月1日《民法典》施行後,因為《民法典》階位比《物業管理條例》高,所以假如兩者內容有不一致之處,應當以《民法典》為準。《物業管理條例》第十條規,定同一個物業管理區域內的業主,應當在物業所在地的區、縣人民政府房地產行政主管部門或者街道辦事處、鄉鎮人民政府的指導下成立業主大會,並選舉產生業主委員會。
  • 《民法典》新規:業主與物業之間,常見的8種糾紛,請查收
    即將在2021年元旦生效的《民法典》對業主與物業之間常遇到的8種物業糾紛,也做了明確的界定和解釋,請大家再花2分鐘了解一下:1、物業應加強高空擲物管理,被高空擲物砸傷者,在找不到拋擲者時,可以找物業兜底《民法典》第1254條規定:從建築物中拋擲物品,或者從建築物上墜落的物品造成他人損害的
  • 《民法典》下業主委員會權利行使及主要法律風險防範
    業委會作為與小區居民關係最為密切的自治組織,在維護全體業主在物業管理活動中的合法權益、促進社區安定和諧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隨著群眾法律意識和維權意識的逐步提高,以及不同業主利益需求的多樣化,城市住宅小區內業委會與業主、物業企業、房地產開發商等之間的矛盾頻發,也越來越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業委會的法律服務需求也呈逐年遞增趨勢。
  • 職務行為界定待明晰
    保安開物業公司貨車賣小區廢品時撞傷人遇索賠。圍繞是職務行為還是個人行為,引發爭議  公事還是私活?職務行為界定待明晰  閱讀提示  大連一保安,在開物業公司的貨車賣小區廢品時撞傷人遇索賠糾紛。保安認為,自己賣小區廢品一事物業公司知曉,且賣廢品的錢上交物業公司,自己的行為應為職務行為,不應擔責;物業公司則認為保安是開「公車」幹「私活」。雙方因此發生爭議。記者調查發現,實踐中,職務行為邊界認定存在模糊地帶,由此引發的糾紛時有發生。
  • 大王街道開展《民法典》物業服務領域新規則新變化專題宣講會
    為全面貫徹落實《民法典》,幫助各村(社區)、物業服務企業更好地理解和運用,維護小區業主(居民)、物業服務企業及物業管理各方的合法權益,近日,中新蘇滁高新區大王街道組織開展《民法典》——物業管理法律政策新規則和新變化宣貫會。
  • 「《民法典》有重大體系創新」
    但是有一樣東西是不會被人忘卻的——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民法典》被認為是一個社會法律制度的終極理想,編纂中國的《民法典》成為幾代立法人的心願。 「贊成2879票,反對2票,棄權5票。通過!」5月28日15時08分,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宣告中國「民法典時代」開啟。 這部號稱「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有著怎樣的「中國智慧」與「中國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