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了解到,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2014年末,中國大陸男性人口70079萬人,比女性多3376萬。8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例為136:100,70後非婚人口男女比則高達206:100,男女比例嚴重失衡,這也是導致光棍危機的主要原因。
據調查,現在中國已經出現嚴重的性別比失衡,適婚男性人口比女性多出數千萬。而導致男女性別嚴重失衡的原因有三個因素,主要受性別偏好、生育數量限制和胎兒性別鑑定等影響。
光棍危機或全面爆發,該如何應對?
亟待生育政策「快步走」
男女性別比例失衡在中國甚至在全世界的根本原因是因為重男輕女觀念在一些人群的頭腦中存在,而這種意識遭遇到嚴格的生育政策限制時,為了能夠實現獲得男丁的願望,大多數會通過胎兒性別鑑定和墮胎的方式獲得重新選擇的機會,而這才是男女性別失衡如此嚴重的根本原因,如果是人口生育政策放開,甚至是全面放開,那麼個人完全可以通過二胎生育或者多胎生育解決這個問題。
可能有人會擔心如果完全放開生育政策,會導致人口數量的劇增,其實這種擔心在現代社會已經完全沒有必要,因為一則是現代人的人口生育觀念已經和上個世紀處於生育年齡的50、60年代的人完全不同,他們不再以多子多孫為幸福評判的標準,二則是因為現代社會養育孩子的時間和精力成本都非常大,即使完全放開也不會有人不顧自己的實際撫養能力而養一大群孩子,這種現象在現代社會幾乎是不可能再出現了。
因此,無論是從解決「少子化」的角度,還是應對家庭養老的巨大壓力和男女性別失衡造成的光棍現象,都應該加快人口政策的調整,以適應現代社會發展對人口素質和結構的需求,這不是應急之策,而是應該從國家和民族發展的戰略角度來認識這個問題,不能讓社會公共政策的滯後效應在人口結構的調整上繼續發揮影響,順應民意,及時決策,儘早實現人口政策和社會發展的同步,才是服務型政府「傾聽民聲」的最佳表現。(王儀之)
性別平等才能化解「光棍危機」
一場可能的「光棍危機」為何會到來?皆因為生育中的性別偏好,導致了男女出生比例失調。而這種性別偏好,說到底其實就是一種罔顧性別平等呼聲的性別歧視。
這種性別偏好可謂根深蒂固。在新中國建立前的數千年間,女性始終得不到公正的對待與認定,如今雖然已是二十一世紀,重男輕女的觀念仍然大有市場。尤其在生育中,女孩依舊處於不被重視或不被歡迎的尷尬地位。究其原因,除了封建思想殘餘作祟,也有對女性社會家庭地位的不信任,以及對女性權益主張的不樂觀。畢竟,大多數情況下,女性相對男性仍處於弱勢,一些父母因此不相信女兒能夠主導家庭,有能力為自己養老送終。這種自私的擔憂之下,人們自然樂於生男孩而不願意要女孩。
對此,全社會應共同努力,提升女性社會家庭地位,促進性別平等的實現,使女性在社會中不必再過分依賴男性,並享有充分的自主權和平等的社會能力。當女兒們成為父母心中強大穩定的依靠,性別歧視觀念便會逐漸失去市場。
總之,這一場所謂的「光棍危機」,始自根深蒂固的性別歧視觀念,若想終結這場危機,必須依靠推動性別平等來化解生育中的性別偏好,最終達成男女比例的自然平衡。當務之急是消滅封建思想殘餘,努力實現性別平等,使每一個人內心都真正認可「生男生女都一樣」的現代生育觀念。始於歧視,終於平等,如此「光棍危機」自然會消弭於無形。(侯坤)
別把光棍危機當成「狼來了」
男女比例嚴重失衡達到一定程度,就會直接帶來光棍危機,至於間接危害,比如早婚、訂婚、婚姻買賣現象增多,導致婚姻錯位、代際爭奪及婚外情、第三者插足、非婚生育以及同性戀、性疾病、性犯罪等社會現象增加,危害社會公共安全,則是接踵而至的後果。
印象中這類警示,近些年頻頻提出,幾年前,人民日報就曾就治理性別失衡發出過「刻不容緩」的聲音。但也許認識不足措施不力,以致某些現象嚴重存在。
由此可見,現在應該在人為幹預性別上明確立法,立法保護胎兒生命權尤其是女性胎兒生命權。再就是適當放開生育限制。如果不採取有效措施,真到了「狼來了」的時候,就會抹黑中國形象。
(據中國新聞網、國際在線、西安日報、荊楚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