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來,開遠市中和營鎮黨委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加強市場引導,壯大「麗薯6號」馬鈴薯種植特色產業,因勢利導,建立了以黨支部為龍頭、協會為載體、農戶為成員的「支部+協會+農戶」經濟發展路子,切實增強了黨建工作的內在活力。
中和營鎮
中和營鎮馬鈴薯服務協會成立以來,在鎮黨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抓管理、強服務、拓市場、促增收,真正實現了「創辦一個協會、帶動一項產業、培養一批能人、搞活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群眾」的目標。
協會中的共產黨員們充分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帶頭學習、先行探路,帶領農戶們在「邊學邊幹,邊學邊改」的過程中,努力探尋出一條集約生產、集體議價、集中銷售的路徑,提升抗市場風險的能力,積極營造了「民主管理、自主經營」的模式,為中和營鎮產業振興增添了一股持久且強有力的勢能。
土豆種植
眼下,馬鈴薯馬上就要進入成熟採摘期,但由於受去年降雨量減少的影響,中和營鎮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旱情,影響了馬鈴薯的採收。面對旱情和新冠肺炎疫情,中和營鎮各級黨組織迅速行動,多措並舉,全力抓好抗旱、抗疫保民生、保供水、保春耕工作。全鎮各級黨組織將進一步發揮共產黨員先鋒和示範引領作用,在事關群眾利益的時候就有共產黨員、就有黨組織的身影,真正體現一切為了人民的的宗旨。
自1996年引進冬馬鈴薯品種以來,全鎮種植面積從最初的幾十畝發展到今天的5萬餘畝,「麗薯6號」良種覆蓋率100%,畝產高達3噸以上,按今年的收購價,全鎮總產值達4.6億元。冬馬鈴薯不僅成為中和營鎮農業支柱產業,也形成了品種純、質量優的開遠品牌。
迎來豐收
一箱箱豐收的果實、一張張喜悅的笑臉,面對中和營鎮「麗薯6號」產業發展的大好局面,中和營鎮黨委、政府將不斷發揮基層黨組織的作用,堅持組織領富、幹部幫富、黨員帶富,持續做大做強馬鈴薯產業,積極探索更優質、更具特色的長效發展模式 。
雲南網通訊員 佘菊 國福祥 王飛評 馬君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