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市全州縣:黃沙河鎮黨建引領助力扶貧產業「小鍋酒」發展

2020-12-20 海外網

秀峰村位於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全州縣黃沙鎮東南部,距黃沙河鎮政府9公裡,耕地面積773畝,共有265戶1013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58戶209人。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大背景下,該鎮立足實際,以黨建引領依託秀峰村民合作社進行大米加工及銷售,釀造推廣秀峰「小鍋酒」,帶動群眾脫貧致富。

酒香也怕巷子深

秀峰村有著悠久的釀酒歷史傳統,秀峰村的「小鍋酒」更是遠近聞名。但光有好的產品遠遠不夠,如何把產品推廣銷售出去才是秀峰村真正面臨著的難題。在打造「小鍋酒」品牌,形成穩定的「小鍋酒」產業結構,建立穩定的經銷商等工作中,秀峰村在努力行動。但由於部分村民對市場熟悉度不高,對本村「小鍋酒」走向市場信心不夠,下不了決心做投資,這成為秀峰村發展產業帶動全村脫貧工作的「短板」。

攻破難關勢在必行

為解決資金和經銷商的問題,秀峰村黨支部到多地考察。結合本村實際情況,制定符合實情、民情、行情的「小鍋酒」發展方案。在盈利策略上,通過「優質稻加工小鍋米酒」的釀造模式,改善產品口感度,增加產品美譽度,進而形成產品「自來水」式的宣傳。在落實上,在前期投入經費5萬元用於「小鍋酒」廠房及場地硬化建設,解決了產品生產基地的問題,為後續「小鍋酒」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此外,村民合作社作為中轉站負責產品的加工及銷售,農戶有了保障,充分調動起內生發展動力。

促進主體產業可持續發展

秀峰村及周邊區域種植優質稻2500餘畝,該村合作社與貧困戶、種養大戶籤訂收購優質稻協議300餘戶,採取「支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大力打造區域品牌,形成「一村一品」的產業格局,預計7月底大米加工廠及酒廠建成後,可以提高土地利用率、種植回報率,解決50餘名剩餘勞動力就業,帶動周邊2100餘名群眾共同發展。(圖/文:伍志鵬、張雪)

責編:張陽

31840373,.桂林市全州縣:黃沙河鎮黨建引領助力扶貧產業「小鍋酒」發展,.2020-07-22 09:22:28,.204450,.張陽

相關焦點

  • 「小桔子大豐收」 石潭鎮扶貧產業助力脫貧攻堅
    作為石潭鎮的一個重點扶持的扶貧產業,亞華沙糖桔專業種植合作基地目前委託幫扶貧困戶75人,精準扶貧員工24人。石潭鎮列家村建檔立卡貧困戶許和平已經在這裡工作5年了,她介紹說:在這裡每天做一些鋤草、施肥、剪枝的工作,平均一千元一個月。這裡工作也吃得消,又離家近,這裡老闆也好,滿意。
  • 中和營鎮黨建引領促發展 產業開拓致富路
    今年來,開遠市中和營鎮黨委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在農業結構調整中緊密結合自身實際,加強市場引導,壯大「麗薯6號」馬鈴薯種植特色產業,因勢利導,建立了以黨支部為龍頭、協會為載體、農戶為成員的「支部+協會+農戶」經濟發展路子,切實增強了黨建工作的內在活力。
  • 楊崖集鎮:中草藥種植助推產業扶貧
    近年來,楊崖集鎮利用渭河流域二陰山區地理優勢,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的訂單生產模式,大力發展中藥材特色種植,打造集中藥材標準化種植基地,標準化育苗基地,以及中藥材專業市場和中藥材初加工扶貧車間為一體的中藥材產業園。
  • 無為市「旅遊+產業」扶貧助力鄉村振興
    近年來,無為市積極立足當地自然和人文資源,精準適度開發特色旅遊業,帶動特色產業,走出一條生態發展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的脫貧致富道路。「這裡雖然到處有荒山,但地形特別,水資源豐富,氣候宜人,交通也很便利……」在專業人士眼中,這些得天獨厚的條件,恰恰成為紅廟鎮發展生態旅遊,助力鄉村扶貧振興的動力源,就此,昔日的廣袤之地恢復神採。到了旅遊旺季,四面八方的遊客紛至沓來,人頭攢動,熱鬧非常。一系列帶動當地農民致富、貧困戶脫貧的「好門路」也就此打開。
  • 200斤玉米酒一搶而空 雲南屏邊扶貧日消費扶貧助力村民增收
    原標題:200斤玉米酒一搶而空 雲南屏邊扶貧日消費扶貧助力村民增收   10月17日,是第七個國家扶貧日。
  • 西岸鎮創新打造農事服務超市,助力集中產業扶貧
    近年來,連州西岸鎮衝口村充分利用中央、省和清遠市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以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為動力,創新打造農事服務超市,全力助推集中產業扶貧。西岸鎮探索新型合作經營,依託連州市連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作為農業龍頭企業的優勢,成立西岸鎮衝口蔬菜生產農民專業合作社。
  • 桂林全州縣安和鎮8.7斤的芋頭和75.9斤的淮山奪魁
    12月9日上午,全州縣產業扶貧推進會暨安和鎮第五屆「都龐香芋·淮山」文化活動在全州縣安和鎮龍井村風景區舉行。8.7斤的芋頭和75.9斤的淮山奪魁。種植戶楊祖田連續三年獲得「芋頭王」稱號。當天上午,活動內容豐富,吸引了四鄰八鄉眾多群眾參加。與會人員首先參觀了湘江戰役文塘突圍戰遺址、都龐芋香示範區。
  • 黃山休寧縣:產業扶貧助力災後生產自救
    近期以來,黃山市休寧縣海陽鎮針對受洪災影響的貧困戶扶貧產業開展大救助、大幫扶工作,積極動員貧困戶生產自救,全力以赴降低災情損失,促進貧困戶穩定脫貧。  在川湖村,4戶貧困戶的大棚蔬菜受災嚴重,蔬菜被水泡壞,大棚被衝毀。
  • 助力發展特色產業 扶貧工作隊加快楊嶺鎮脫貧步伐
    盤活荒山,帶動群眾致富應城市人民檢察院扶貧工作隊進駐楊嶺鎮團山村以來,從當地自然資源和產業基礎著眼,從提高群眾經濟收入入手,把發展特色產業作為農民脫貧致富的重要抓手和主導產業來抓,不斷加快貧困戶脫貧致富的步伐
  • 期貨公司助力扶貧開發與貧困村結對幫扶
    新華網瀋陽12月5日電(記者白湧泉)為深入落實國家扶貧開發戰略,發揮企業優勢,助力脫貧攻堅工作,大連良運期貨近日與吉林省汪清縣羅子溝鎮的五個貧困村建立了結對幫扶關係。雙方近日籤訂了鎮企幫扶協議。根據協議,該公司將在2020年至2021年為汪清縣羅子溝鎮捐贈25萬元,用於結對村屯下河村、創業村、上鹼村、新屯子村、太平溝村的「兩不愁三保障」項目、助學、特困救助以及支持村屯發展產業及公益事業等。在特困幫扶方面,雙方通過設立扶貧基金等方式,助力建檔立卡戶實現「兩不愁三保障」。
  •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 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
    推行五大產業發展模式千方百計增加群眾收入——貴港市產業扶貧工作掠影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貴港市積極探索、創造性開展農業產業扶貧工作,把產業扶貧作為脫貧攻堅工作的重中之重,精心謀劃,摸索並創新推廣五大產業扶貧發展模式,實現了扶貧產業持續提升、帶貧成效逐步凸顯、示範引領作用進一步增強,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奠定了堅實的產業基礎
  • 德州市陵城區義渡口鎮:扶貧產業項目強村又富民
    「多虧了政府的幫助,今年我不但收到了扶貧產業園的項目分紅,在這兒幹點零活,一天還能有50元的收入,家裡的情況一天比一天好。」德州市陵城區邊家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立春說到。原來的邊家村並無主導產業,致富渠道單一,找不到致富門路,村民收入普遍較低,村內缺勞動力的貧困戶佔比大。
  • 桂林市抽檢食品71批次樣品 不合格3批次
    全州縣全州鎮水南村委全州縣江南永利米粉廠廣西GX1903121044滷牛肉廣西桂林就是地道米粉發展有限公司廣西桂林就是地道米粉發展有限公司廣西200g/袋全州縣五裡坪電站內全州縣平生米粉廠廣西全州縣華通食品有限公司(原全州縣冷凍廠)全州縣福源米粉廠
  • 河南魯山:瓦屋鎮深入開展消費扶貧活動現場會
    在這個滿載收穫與希望的日子裡,為響應國家號召,助力脫貧攻堅,調動貧困人口依靠自身努力實現脫貧致富的積極性,促進貧困人口穩定脫貧和貧困地區產業持續發展。河南省魯山縣瓦屋鎮黨委政府於2020年9月27日,上午十點,召開了「瓦屋鎮消費扶貧現場會」。瓦屋鎮以消費扶貧產銷對接的形式進一步提升我鎮特色扶貧產品形象,助力脫貧攻堅。
  • 桂林17區縣人口一覽:全州縣84萬,象山區29萬
    桂林市總面積2.78萬平方公裡,下轄6個市轄區(秀峰區、疊彩區、象山區、七星區、雁山區、臨桂區)、10個縣(陽朔縣、靈川縣、全州縣、興安縣、永福縣、灌陽縣、龍勝縣、資源縣、平樂縣、恭城縣)、1個縣級市(荔浦市)共計17個縣級行政區,2019年末2020年初全市戶籍總人口540.60萬人、常住人口511.23萬人,
  • 澄城縣馮原鎮:扶貧小額信貸 助力脫貧攻堅
    扶貧小額信貸是國家為貧困戶量身定製的金融扶貧政策、產品和服務,精準到戶到人,為貧困戶提供5萬元以下、3年以內、免擔保免抵押、基準利率放貸、財政貼息、縣級建立風險補償金的信用貸款,不僅直接服務於貧困戶,而且作用於生產,激發脫貧群眾內生動力。
  • 「電商扶貧」為河北省豐寧縣土城鎮特色產業發展增添「雲動力」
    中國質量新聞網訊 為落實河北省市場監管局2020年扶貧脫貧攻堅工作要求,引領扶貧村特色農產品擴大網絡銷售,促進貧困戶發展農村電商、增加收入,近日,河北省市場監管局組織京東、蘇寧兩大電商企業在豐寧縣土城鎮開展電商扶貧對接活動。
  • 貴州「校農結合」助力貧困山區扶貧產業發展
    記者了解到,幹部口中的「校農結合」,是貴州省去年以來為了助推貧困山區農產品銷售探索的一項扶貧政策,主要基於全省各類學校食堂日常農產品市場採購需求,將其與山區農戶特別是貧困戶生產的農產品銷售有效銜接,實現田園直通校園,助力「黔貨出山」。
  • 【產業扶貧】龍潭坪鎮:陽光小區扶貧工廠開工建設
    8月7日訊(記者 彭倩 甘倩)6日,龍潭坪鎮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陽光小區粽葉加工廠開工建設。該廠是省軍區在桑植的重點扶貧項目,該項目是由省軍區扶貧工作隊籌資、桑植縣政府重點扶持建設的示範性扶貧項目。項目佔地12000平方米,項目分為辦公生活區和生產加工區,項目力爭今年內建成投入使用。  通過該項目的建設,將解決易地扶貧搬遷陽光小區152戶搬遷貧困戶的後續就業問題,真正實現下班上樓,上班下樓的家門口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