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蛭養殖市場前景好,他實現銷售利潤40萬元
後在一朋友的介紹下結識了洪湖市人工水蛭養殖大戶劉老闆。在與劉老闆的交談中,得知水蛭是一種寶貴的藥用資源,市場銷售前景廣闊,養殖周期短、風險較低、回本快,從而堅定了駱仁強養殖水蛭致富的信心。 為確保養殖成功,駱仁強一方面多方搜集水蛭養殖相關資料,一方面積極向養殖專家請教,併到沿海地區的水蛭養殖大戶「取經」學習。通過不斷學習和考察,駱仁強總算摸到了點門道,並於2014年開始試養水蛭。
-
大連長海縣:扇貝養殖帶動海島村民致富
2012年,重整旗鼓再創業,成立養殖公司,隨著經驗的積累和政府積極引導,開展櫛孔扇貝、港灣扇貝、三倍體牡蠣等多品種養殖,長海縣相關部門協調聯繫大連海洋大學等高校、科研院所進行科學指導,採取疏密養殖模式,公司逐漸發展壯大,如今浮筏數量達3000餘臺。
-
安徽蕪湖南陵縣大學生村官朱國星養殖水蛭成就創業夢
朱國星一語道破養殖的初衷。   2013年8月份,畢業於安徽大學江淮學院的朱國星先後參加了大學生村官、銀行系統的招考後,被同時錄取。「因為農村是一片廣闊的發展之地,我願意將我的夢想棲居與此,帶領大家共同致富。」在面對抉擇時,朱國星毫不猶豫選擇了大學生村官的崗位,但遭到家人的強烈反對。
-
宣州區五星鄉:水蛭遊出致富新路
央廣網宣城6月25日消息(記者鮑玉嬋 通訊員項嘉)宣州區五星水蛭產業基地自落成投產那一刻起,就註定不平凡,不僅將「吸血螞蝗」蛻變成黃金產業,更由此譜寫出綠色經濟、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交響曲」。整套室內產業區通過操控室內小環境,實現全年高密度循環養殖。 綠色經濟帶動鄉村振興 「實際上,水蛭與海參是『親戚』,食用與藥用價值相當。」基地總經理楊爾強表示,水蛭的肉質部分,既可以像海參那樣燉火鍋,也可以提取膠原蛋白當保健品。
-
生豬養殖點亮村民好「錢程」 井陘縣紅土嘴村龍頭企業帶動全村致富
原標題:生豬養殖點亮村民好「錢程」 井陘縣紅土嘴村龍頭企業帶動全村致富 喝的是優質山泉水,吃的是標準全價料,住的是「中央空調房」,呼吸的是綠水青山間的新鮮空氣
-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連莊鎮:發展特色農業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2020-12-25 16:5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科布爾鎮永和農牧業發展中心:做強集體經濟 帶動村民共同致富
科布爾鎮永和農牧業發展中心自2018年以來,察右中旗科布爾鎮永和村積極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路徑,以合作養殖模式成立永和農牧業發展中心,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為助力脫貧攻堅、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錦上添花。曾經的永和村,一無集體經濟,二無特色產業,基礎十分薄弱,高寒陰冷、土地貧瘠、交通不便,村民們只能靠天吃飯,生計艱辛。
-
廣漢創業者謝次勇:養殖餐桌上的娃娃魚 帶動村民增收致富
據了解,在他的帶動下,當地100多家農戶也開始飼養娃娃魚,成為又一增收致富的法寶。 打工不如創業 辭職自己搞養殖 「看到別人養什麼,自己就想嘗試。」今年46歲的謝次勇自稱自己一直就是一個喜歡養殖的人。據了解,在上個世紀90年代,他在一家中美合資企業工作,開始接觸野雞等珍稀野生動物(國家法律法規禁止的除外)的養殖和銷售。
-
「東西扶貧協作」1200萬條水蛭帶動望謨4807名貧困群眾增收
8月8日,望謨縣樂元鎮納沙村納完組貧困戶王明鳳早早起床後,來到了水蛭養殖基地務工,「現在每天在這裡幹活,照顧家裡方便,每個月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望謨縣樂元鎮納沙村水蛭養殖項目是經浙江省寧波市掛任望謨縣委常委、副縣長羅劍光牽線搭橋引進的富民項目。
-
關廟鄉:探索產業轉型 帶動村民致富
樂山市中區關廟鄉橋咡店村是市中區生豬養殖戶最集中的村之一,去年開展環境整治以來,橋咡店村在大力推進環境治理的同時,也在積極探索產業升級轉型,從源頭上根治環境汙染,帶動村民走上致富新路子。今年10月中旬,橋咡店村的的致富帶頭人劉有洪在自家流轉的幾十畝土地上蓋上了稻草,種下了現在正流行的一種食用菌——大球蓋菇。
-
內蒙古鄂爾多斯:這倆兄弟養南美白對蝦帶動村民走上致富路
內蒙古鄂爾多斯:這倆兄弟養南美白對蝦帶動村民走上致富路2018-05-17 09:43:00 水產養殖網:鄂爾多斯日報 瀏覽量: 4212 次 我要評論    一對來自山東的兄弟,在達拉特旗樹林召鎮白櫃村三寶營子社養蝦,通過幾年的發展
-
致敬|貴州這名退伍軍人放棄城市優渥工作返鄉創業帶動村民致富
回鄉之初,高寨村的產業比較傳統,村民們都是以種植玉米、水稻等農作物為主,偶有少量的經濟作物,品種也只有生薑,比較單一,部分村民「等靠要」思想嚴重,徒有致富之心卻無致富之行。如何讓群眾在經濟上增收?劉峰有著自己的思考:「在農村,面對傳統的農耕方式,必須因地制宜,調整產業結構,種、養結合才是脫貧致富奔小康的好路子」。
-
「吸金」小水蛭
湖北日報訊 記者 陳鵬 通訊員 尹玲瑕投入12萬元,利用3畝4分田養水蛭,首年純利潤高達26萬元。昨日,潛江後湖管理區張家窯辦事處水蛭繁育養殖基地,記者見到了「吸金」的小水蛭。北主溝路兩旁,分布著大片大片罩著網紗的池塘。池塘旁,24個蓋著黑色遮陽薄膜的水蛭孵化池依次排開。養殖戶李華東正忙著給孵化池裡的小水蛭投食。
-
黔西南貓寨村:主抓發展產業 帶動村民致富
黔西南貓寨村:主抓發展產業 帶動村民致富 發布時間:2021-01-06 14:59:26 來源:黔西南日報 近年來,望謨縣樂旺鎮貓寨村在脫貧攻堅戰中把發展產業作為抓手,村裡已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
-
丘北沙鈴果樹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 帶動山楂樹村貧困戶致富
「公司+基地+合作社+支部」的發展模式,帶動貧困戶發展產業,助力建檔立卡戶脫貧致富。自從丘北沙鈴果樹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成立以來,合作社幫助村民們合理規劃土地,帶動村民規劃發展果樹種植業、養殖業和旅遊產業,使村民們看到了脫貧的希望。
-
雞鳴之後便是天明,他養殖的五黑雞帶領村民走上致富之路
幾年前,返鄉創業的龍駒看準了「五黑雞」養殖前景,帶著村民一起建起了「五黑雞」專業合作社,並採用生態養殖模式飼養「五黑雞」,龍駒還通過多種渠道及平臺成功打開了「五黑雞」銷路,如今龍駒的「五黑雞」養殖場效益十分可觀,轉瞬間「五黑雞」成了龍駒和村民們發家致富的「金鳳凰」。龍駒,祖籍雙峰縣青樹坪鎮,幼年隨父母遷居貴州。
-
每天面對上千條水蛭是啥感受?宿遷這群人樂呵呵地給你答案
水蛭,俗稱螞蝗,是一種令人望而生畏的吸血軟體動物,普通的一條水蛭足以讓人汗毛直豎。然而,在宿遷宿豫區卻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每天要面對著成百上千的水蛭。只不過,他們不但沒有感到任何不適,還因此走上了致富道路。
-
陝西佳縣以黨建引領帶動村民致富增收 農場建起來 扶貧出實招
在黨組織的引領帶動下,王寧山村建起了以紅棗循環產業為主的扶貧農場,助力當地村民脫貧。「目前我們共改造了4500畝有機紅棗林,建成5條紅棗深加工生產線,開發出紅棗系列的果酒、醋飲、濃縮汁等10多種產品。將紅棗釀酒酒糟作為飼料,發展養殖產業。」說起王寧山村扶貧農場的綠色生態循環產業鏈,農場負責人杜軍鋒滿臉笑容。
-
水蛭養殖:80後小夥子的致富夢
最近,家住平湖市新倉鎮中華村的80後小夥孫微格外忙碌,因為他所養殖的水蛭正處在育苗期。每天一早,吃過早飯、套上雨靴後,他總是第一時間趕到養殖場裡,仔細地查看水池溫度,觀察水蛭產卵情況,將褐色桌球大小的水蛭卵小心翼翼地轉移至育苗池。 說起水蛭,很多人都會感到噁心或恐怖,但在孫微眼中卻是寶貝。
-
柴達木盆地蓮湖村:讓致富村民生活「牛」起來
吳婷婷 攝中新網西寧12月15日電 題:柴達木盆地蓮湖村:讓致富村民生活「牛」起來作者 孫睿 吳婷婷「哞……哞……」一大早,走進柴達木盆地深處青海省海西州德令哈市柯魯柯鎮蓮湖村犛牛養殖基地,便聽到一陣陣渾厚的牛叫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