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播放 GIF 0.8M
「新型冠狀病毒」
揪住了所有人的心
很多人已經意識到
出門該戴口罩了
點擊播放 GIF 0.6M
戴口罩是預防呼吸道傳染疾病
非常重要的措施
但要知道的是口罩如果戴不對
還會適得其反
就比如戴呼吸閥的口罩
現在就並不適合
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感染病科與感染管理科主任胡必傑對此指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 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明確提出,醫用防護口罩不應有呼吸閥。因此此類帶有呼吸閥的口罩,並不是符合規範的醫用防護口罩。
目前,全國醫用防護口罩供貨緊張,在醫用防護口罩緊缺時,我們能否退而求其次,選擇帶呼吸閥的防護口罩?
胡必傑進一步指出,呼吸閥內帶有活瓣,吸氣時,活瓣關閉;呼氣時,活瓣開啟。佩戴者呼出的氣體不經過濾,直接排入周圍環境。因此,帶呼吸閥的口罩,僅僅只是單向防護,只保護戴口罩的人,而不保護戴口罩者周圍的人群,主要應用於工業防塵口罩和防霧霾(PM2.5)口罩,並不適用於醫療機構。
「如果具有傳染性的人佩戴了帶呼吸閥的口罩,周圍人群仍然處於風險之中,並不具有保護作用。因此,醫務人員不該佩戴此類口罩,就診的患者更不應該佩戴此類口罩,在醫用防護口罩緊缺時,應優先選擇醫用外科口罩。」
他表示,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最近發布,新型冠狀病毒潛伏期最長14天,且在潛伏期具有傳染性,這與SARS有很大不同。因此,對於沒有症狀的普通人群,醫用外科口罩也是比帶呼吸閥的口罩更好的選擇,更有利於疫情的控制。
醫學專家提示:
帶呼吸閥的口罩是單向防護,只保護口罩佩戴者,不保護周圍人群。
為防控疫情,醫務人員、可疑感染者、普通人群,均不宜佩戴帶呼吸閥的口罩。
在醫用防護口罩緊缺時,應優先考慮醫用外科口罩,而不是帶有呼吸閥的口罩。
所以說要起到真正的防護作用
從選口罩到戴口罩都是有講究的
小編總結了一些口罩的常識
趕緊開看看吧!
口罩的類型有哪些
口罩有很多種,目前我們常見的口罩主要有3類: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N95口罩)、普通棉紗口罩。
▶醫用外科口罩一般有三層,從外到內分別是防水層、過濾層、舒適層,舒適層是一層紗布,佩戴時白色的紗布朝內,藍色的防水層朝外,有金屬片的一邊朝上,不要戴反,橡皮筋掛上雙耳後捏緊金屬片和鼻子貼合,撫平兩頰,使口罩和面部之間儘量不留縫隙,醫用外科口罩可以阻擋70%的病原菌。
▶醫用防護口罩(N95口罩)常用的N95口罩實際上分為兩種,一種是防生物口罩(藍綠色),型號1860或9132;一種是防塵口罩(白色),型號8210。市民在購買時應選擇防生物的醫用防護口罩。
▶棉紗類口罩材質可能為棉布、紗布、毛線、帆布及絨等,由於材質本身不夠緻密,只能阻擋36%的病原菌。
以自我防護、降低呼吸道感染風險為目的,佩戴後醫用外科口罩、N95 口罩都可以。
如果是去一般露天公共場所、不與呼吸道病人近距離接觸,佩戴醫用外科口罩足以,不必過度防護。但如果會接觸疑似呼吸道感染的病人,則需要佩戴防生物的N95口罩,才能起到有效的防護。
口罩的正確佩戴方法
1
醫用口罩和醫用外科口罩
※ 將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口罩上方帶繫於頭頂中部,下方帶繫於頸後(如彈力系帶方法一致)。
※ 將雙手指尖放在鼻夾上,根據鼻梁形狀塑造鼻夾。
※ 檢查口罩邊緣是否與面部貼合。
2
醫用防護口罩
一手託住防護口罩
有鼻夾的一面背向外
將防護口罩罩住鼻、口及下巴
鼻夾部位向上緊貼面部
用另一隻手將下方系帶拉過頭頂
放在頸後雙耳下
再將上方系帶拉至頭頂中部
將雙手指尖放在金屬鼻夾上
從中間位置開始,用手指向內按鼻夾
並分別向兩側移動和按壓
根據鼻梁的形狀塑造鼻夾
3
摘下口罩的方法
※ 不要接觸口罩前面(汙染面);
※ 先解開下面的系帶,再解開上面的系帶;
※ 用手指捏住口罩的系帶丟至醫療廢物容器內。摘掉口罩後應洗手。
特殊人群佩戴防護口罩須小心謹慎
一、孕婦佩戴防護口罩,應注意結合自身條件,選擇舒適性比較好的產品,如配有呼氣閥的防護口罩,降低呼氣阻力和悶熱感。佩戴前應向專業醫師諮詢,確認自己的身體狀況適合;
二、老年人及慢性病患者身體狀況各異,如心肺疾病患者佩戴後,會造成不適感,甚至會加重原有病情,這些人應尋求醫生的專業指導;
三、兒童處在生長發育階段,而且其臉型小,一般口罩難以達到密合的效果,建議選擇正規廠家生產的兒童防護口罩。
來源:澎湃新聞 浙江省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