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制度變遷

2020-08-13 職教伯樂

一、產教融合的制度演進

我國「產教融合」是從「產教結合」「產教合作」等概念演化而來,經歷了從人才培養模式到合作關係,再到教育與生產交叉的制度3個階段的演變。我國產教融合制度自改革開放40年以來大致經歷了包含一體期、分離斷裂期、改革完善期、相交融合期等4個階段。

1.產教合一的包含一體期(1978—1994年)

這一時期產教融合政策的主要特徵,一是政策用語以「產教結合」為主,「產教合作」為輔;二是政策主體以中共中央、國務院為主,教育部等為輔;三是政策方式在於通過廠校合作、校辦企業等方式鼓勵辦學。

2.產教分離的分離斷裂期(1995—2004年)

這一時期產教融合政策的主要特徵,一是政策主體多元,既有中央、國務院的政策,也有全國人大的立法;既有國家層面的宏觀政策,也有部委聯合發文的實施政策。二是政策用語以「產教結合」為主,「主輔分離」為輔。三是政策方式以國企分離社會職能為主,輔以通過校辦企業、訂單培養等方式深化校企合作。四是政策方式以要求為主,強制性「必須」為輔。

3.產教結合的改革完善期(2005—2012年)

這一時期產教融合政策的主要特點,一是政策主體以教育部為主,國務院為輔;二是政策用語以「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為主,「產教合作」為輔;三是政策方式以強調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為主;四是政策規範全都是「要求」;五是政策對象出現分化,單獨針對高等職業教育的政策開始出現。

4.產教融合的相交融合期(2013至今)

這一時期產教融合政策的主要特點,一是政策用語正式使用「產教融合」,「產教融合」由專家學者的研究倡議上升為國家政策的轉變;二是政策主體再次出現多元化,政策供給主體有中共中央、國務院及教育部等多個部委,政策主體的協同性加強;三是政策方式以強調企業辦學主體地位,吸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為主,突出教育與產業的融合;四是政策規範全為「要求」;五是政策對象以整個職業技術教育為主,「高等職業教育」為輔。

二、產教融合的制度邏輯

我國產教融合制度,縱觀其發展過程,以1978年改革開放以來為歷史節點,呈現出由碎片性政策條款到整合性體系化政策融合,由供給不足到有效供給,由政府單一主體到多元互動供給發展等顯著特徵。

1.制度載體:從碎片性政策條款到整合性體系化政策束

長期以來,我國產教融合制度的供給主體提倡的都是「產教結合」,制度設計存在如下不足:一是制度(政策)缺乏連貫性和統一性,有的文件稱為「產教結合」,而有的文件稱為「產學研結合」,還有的文件又稱「產教合作」,反映了制度設計主體理念的搖擺不定;二是制度(政策)缺乏系統性和科學性,有關產教合作的制度要義散見於不同的法律或政策文本中,即碎片化的條款,缺乏專門的制度文件予以集中規範。

2013年《教育部關於深化教育領域綜合改革的意見》首次提出要「完善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制度」,標誌著在政策層面上,制度供給主體首次肯定了學術界提出的「產教融合」概念。2014年《國務院關於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2015年《教育部關於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以及《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年)》,2018年《關於促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等制度文件的密集出臺,標誌著我國產教融合「政策束」的基本完成,體系化、立體化、綜合性制度正在逐步成型和完善。

2.供給效度:從供給不足到有效供給

長期以來,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制度處於供給不足狀態,集中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制度供給的碎片化。在國務院2018年出臺促進產教融合的專門文件之前,我國產教融合制度散見於各個職業教育的政策文本之中,缺乏全局角度的總體性考慮,在制度供給和設計上呈現碎片化特徵,或者制度缺失,或者制度執行不力。

二是供給主體的單一化。一段時間以來,我國職業教育制度的來源主要是教育部門出臺的政策,採用「自上而下」的方式,呈現出設計主體單一化傾向。教育部門起草的職業教育制度往往依靠一些「精英」來設計和制定。「精英」由於其在資源佔有和控制的絕對優勢,對推動制度出臺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一定程度提高了產教融合的社會認可度。但是,與整個社會構成相比,精英群體只是很小的一部分,產教融合涉及教育、產業兩大部門,問題錯綜複雜,因此,制度設計不能忽視民間非精英群體的原動力作用,以提高制度供給效能。

三是制度供給的形式化。由於產教融合制度涉及面廣,並缺乏有效的監督機制,我國產教融合制度設計和執行存在形式化傾向明顯的問題,具體表現在制度安排形式化和制度執行的形式化兩個方面。制度供給的形式化即「軟政權化」問題,即指儘管制定了法律和法規,但貫徹執行能力退化,出現了有令不行、執法不嚴的現象。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制度安排的形式化還體現在制度名稱及內容的頻繁變動,制度安排呈現出短期化的傾向。制度供給的形式不能有效滿足職業教育的實際需求,因此,不可能真正地發揮制度的作用和功能。

隨著國務院產教融合促進意見的出臺,我國產教融合制度供給開始步入正軌,制度供給的有效性逐步增強:一是在全社會形成了制度共識,提高了對產教融合制度價值與作用的認識;二是制度供給的主體由單一向多元發展,形成了國家主導、教育部門與產業部門共同參與的制度供給模式,制度束的組合拳效應進一步彰顯;三是制度供給的針對性進一步提高,制度設計針對教育部門和產業部門長期分割的問題,通過由行業管理向功能管理的方式轉變,打破了部門和行業界限,統籌整合職業教育優質資源,強化地方政府在產教融合中的推動、引導和支持作用,輔以績效評價體系和評估機制等,提高了制度供給的有效性。

3.變遷動力:從政府推動到多元互動

縱觀我國產教融合制度變遷史,其變遷還具有如下特點:一是由於我國政治體制的原因,政府機關在政治力量對比與權力資源配置上均處於絕對優勢地位,政府主體是產教融合制度供給的絕對主體;二是產教融合制度主要通過政府部門按照行政命令方式貫徹實施;三是由於政府主體與非政府主體對產教融合制度安排的成本與收益的預期值存在不一致,制度需求與制度供給不可避免存在差異,從而造成職業教育法修訂的遲遲未能完成及產教融合制度的滯後。

隨著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不斷完善及治理方式的改革,公眾參與在制度供給中的作用越來越凸顯。職業學校、企業等主體對產教融合的制度需求越來越受到制度供給主體的重視。需求性制度變遷模式在教育制度創新中會逐漸發揮作用。

三、產教融合的制度創新

1.從理念模式到法律原則

產教融合既是一種理念,也是一種人才培養模式,日益得到國際社會的廣泛認同。我國應牢固確立產教融合作為職業教育工作的基本理念,明確職業教育是國民教育體系和人力資源開發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基本定位,深入推進職業教育主動緊密結合產業發展,主動對接產業需求,主動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並把發展職業教育作為全社會的共同任務,使職業教育決策、實施和評價成為教育界與產業界的共同責任。

產教融合作為一種人才培養模式被提出和興起已在世界範圍內廣泛實施。「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與產業界為了推動技能養成與發展而進行的資源優勢互補的合作活動、關係及保障制度。我國應把「產教融合」作為《職業教育法》的一項基本原則予以明確。產教融合作為職業教育的核心制度,應作為職業教育法的基本原則貫穿其中。產教融合作為職業教育法的基本原則,可通過明確產業、教育部門的責權利的具體規則加以明確。

2.從政策供給到法律供給

從現有的產教融合制度文本來看,我國產教融合的制度形式主要是政府部門的政策,呈現的是政策文件多、法律制度少的問題。產教融合首先在法律供給上要體現,對教育部門、產業部門均有約束力;其次是政策供給要明確,對教育部門、產業部門均有驅動力;再次是運行機制要可行,對教育部門、產業部門均有駕馭力。

我國有關產教融合的政策已基本成型,要提高政策執行的穩定性和權威性,就應把相應的政策上升為法律,從而把制度供給的範式由政策供給向法律供給轉型。具體來說,一是修訂《職業教育法》,把產教融合相關政策內容納入法律調整範圍;二是適時出臺《產教融合促進條例》,以行政法規的形式規定產教融合的目的、原則、形式及法律責任等。

3.從制度移植到制度創新

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制度,從現有的政策供給的原動力來看,主要是教育部門在推動,呈現單向度制度移植的特徵。我國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制度在計劃經濟時代,移植的是蘇聯的職業教育模式。改革開放以來,德國雙元制曾一度受捧。但教育部門的單一推動,難以形成政策的合力,產教融合的機制始終未能有效建立。

根據現有政策實踐,我國產教融合制度的供給已由單一教育部門上升至國家的高度,制度供給的部門必將從教育部門擴散至產業等部門。隨著產教融合成為國家法律的基本原則和社會的廣泛共識,產業部門、教育部門、人力資源部門等必將從自身部門職責出發,創新政策與制度,促進產教融合深度發展。重點將在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一是明確產教融合的組織形態、主體性質;二是明確產教融合產權制度,對職業教育混合所有制進一步明晰;三是出臺產教融合的土地、財稅優惠等專項政策。

相關焦點

  • 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的基本理論
    摘要 進入新世紀,國家加快推進產教融合,通過人才培養來引領教育和經濟協同發展。產教融合不僅從職業教育延伸到高等教育,而且從產教融合型企業向產教融合行業、產教融合城市發展。
  • 關於印發《河南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行動計劃》的通知
    ,省教育廳、發展改革委、財政廳制定了《河南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行動計劃》,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遵照執行。河南省教育廳 河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河南省財政廳2020年12月24日河南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行動計劃為貫徹落實國家和我省關於深化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要求,促進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有機銜接,全面提升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為我省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支撐,特制定河南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
  • 河南發布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行動計劃
    中國教育報-中國教育新聞網訊(記者 張利軍)到2023年,培育一批省級產教融合型企業、重點建設10個左右基於產教融合的示範性產業學院、建立100個左右省級示範性教師企業實踐流動站……近日,河南省教育廳、省發展改革委、省財政廳聯合印發《河南省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行動計劃》,充分發揮企業重要主體作用
  • 新大陸教育助力2019年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經驗交流會圓滿成功
    近日,中國電子教育學會職教分會「2019年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經驗交流會」暨第四屆理事會換屆會議在與福建信息職業技術學院舉辦,北京新大陸時代教育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新大陸教育」)受邀出席了本次會議,與來自全國40所多電子信息類職業院校專家、學者,共同探討新時期電子信息職業教育的產教融合的新模式、新途徑,為推進產學合作協同育人,共同構建產教融合良好生態建言獻策。
  • 產教融合新動態:五個流程,培養優質人才(益達教育產教合作)
    2017年12月底,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深化產教融合的若干意見》,明確了發揮政府統籌規劃、企業主體、人才培養改革、社會組織等方面供需對接的「四位一體」體制機制,推動了#產教融合#由發展理念向制度供給轉變。
  • 四川省廣元市建立「3+3+N」模式 推進職業教育產教深度融合
    近年來,四川省廣元市以推進「行業企業參與辦學體制機制改革」試點為契機,創新構建「3+3+N」產教融合模式,並通過強化支持保障,爭取多方參與,鼓勵行業企業參與辦學,不斷推進產教深度融合,促進職業教育內涵發展。
  • 河南機電職業學院:「線場模式」實現職業教育產教融合
    12月11日,河南機電職業學院的學生們在好想你健康食品工業園企業總部上課。為響應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致力於培養「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三農」工作隊伍,河南機電職業學院與好想你健康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聯合打造了鄉村振興學院。
  • 應用型高校深化產教融合內部調適的著力點
    產教融合研究文獻分析為了全面了解我國應用型高校本科教育產教融合的研究現狀,利用中國知網全文資料庫平臺,採用篇名檢索法對「產教融合」進行檢索,結果顯示:從2007年至2018年,國內關於 「產教融合」的文獻研究共計1,914篇。
  • 中德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聯盟成員單位「職教戰疫」活動巡禮 -嘉興南洋職業技術學院
    面對嚴峻形勢,華夏兒女團結一心,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當下正值新型冠狀病毒肆虐的非常時期,國家、民族、社會和人民大眾正在經受著歷史考驗,這個時候,職業教育要勇於擔當,不負使命,為我國打勝這場疫情阻擊戰做出應有的貢獻。「疫情無情,人間有愛;一方有難,八方支援」。
  • 2020世界職業教育大會(第二屆)中德職業教育國際產教融合在青召開
    11月17日下午,「2020世界職業教育大會(第二屆)中德職業教育國際產教融合研討會暨中德職業教育產教融合聯盟中方理事會第二次理事會議(以下簡稱「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 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落地情況分析
    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推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舉措。但國家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的落地和實施需要地方政府的積極配合,各地只有通過細化具體舉措,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作用才能有效體現。各地對國家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政策的落實情況如何?是否根據本地區實際細化或出臺了促進職業教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地方法規?是否在推進過程中形成了地方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特色?
  • 中非經貿合作職業教育產教聯盟再添新成員
    中非經貿合作職業教育產教聯盟工作對接會現場。紅網時刻5月14日訊(通訊員 王蓉蓉)5月13日上午,中非經貿合作職業教育產教聯盟(以下簡稱「聯盟」)工作對接會在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援外培訓學院舉行。湖南外貿職業學院副校長、湖南省商務廳培訓中心主任桂誠,湖南外貿職業學院援外培訓學院院長唐智遠,以及株洲中車時代電氣股份有限公司海外事業部首席商務專家徐習文出席了會議。桂誠簡單介紹了聯盟的基本情況。目前,相關部委、省廳相關領導已聽取聯盟籌建有關工作專題匯報,並給予了充分肯定和大力支持。湖南省商務廳、湖南省教育廳已批覆同意聯盟成立並支持聯盟開展前期有關具體工作。
  • 無人機產教融合、校企合作辦學模式
    《人民日報》06月14日刊發深度觀察文章指出,產教融合是職業教育領域的「熱詞」,也是近年來促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發展,加強創新型人才和技術技能人才培養的一項重要方針、統籌推進教育綜合改革的重要制度安排。
  • 浙江社舉辦第一期職教沙龍——疫情給產教融合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6月19日,由浙江社主辦的以「疫情給產教融合帶來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的第一期職教沙龍在團體社員單位星曜堂國際廚藝學院舉行。浙江金融職業學院副院長、中國高等職業教育分會秘書長郭福春和溫州科技職業學院編輯部主任、高職教育研究所所長沈佩瓊分別作主旨發言。
  • 第二屆中德職業教育國際產教融合研討會在青島召開
    在11月17日召開的2020世界職業教育大會上,第二屆中德職業教育國際產教融合研討會成功舉辦,來自全國政行校企的近300名專注中德職業教育合作的專家學者參加會議。與會代表通過主題演講和高峰論壇等形式,共同研討交流和推進中德職業院校和企業之間的產教融合合作,更好的為中德兩國產業合作和職業教育發展服務。會議期間還舉行了《中德職業技術教育網》發布儀式和中德智能製造國際產教融合項目籤約儀式,聯盟組織為職業教育對德合作試點示範單位、中德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合作示範項目、聯盟新增成員單位授牌。
  • 我國學前教育制度變遷:軌跡、邏輯與趨勢
    學前教育制度在70年變遷中歷經確立與初步發展期(1949—1977年)、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快速發展期(1978—2009年)、多措並舉全面深化改革期(2010年至今)。基於歷史制度主義將制度變遷置於宏觀與微觀之間的分析框架,我國學前教育制度變遷邏輯為:宏觀層面受政治、經濟、信息技術的客觀驅動,微觀層面受利益相關行動者對公平與優質需求的影響,並在二者共同張力作用下變革。
  • 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召開首次產教融合大會
    12月27日,廣東南華工商職業學院隆重召開2020年產教融合大會,與地方政府領導、龍頭企業代表、行業協會代表面對面,共商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大計。  英德茶產業學院揭牌  李和森代表省總工會對大會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黨的十九大以來,產教融合已從制度供給上升為國家戰略,要從更髙站位認識產教融合改革的重大意義:一是要全面認清形勢,準確把握產教融合的核心內涵;二是要推進深度融合
  • 廣宗縣召開產教融合對接會
    本報訊(王忠良 趙景清)為貫徹落實邢臺市職業教育產教融合實施方案,深入推進全縣產教融合工作,7月31日,廣宗縣產教融合對接會在縣職教中心第二會議室召開縣教育局黨組書記、局長衛東濤致歡迎辭:希望縣職教中心和企業要充分利用好這產教融合對接平臺,實現專業設置與產業需求對接,課程內容與職業標準對接,教學過程與生產過程對接,畢業證書與職業資格證書對接,助力廣宗經濟社會綠色崛起、科學發展提供強大的智力和人才支撐。
  • 《河南省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政策解讀
    實施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行動計劃,在推進國家產教融合建設試點基礎上,同步開展省級試點城市建設培育工作,試點建設一批產教融合型行業、企業和院校;重點遴選、支持建設一批基於產教融合的產業學院(系部)、高水平專業化實訓基地、高水平專業群;鼓勵職業教育集團化、聯盟式發展,支持建設一批示範性職業教育集團、產教融合專業聯盟和應用技術協同創新中心。二是促進校企「雙元」育人。
  • 海爾教育參加中國職業教育合作峰會推動產教融合深入發展
    8月25日,由國泰安主辦的「2020第六屆中國職業教育合作峰會」盛大開幕,吸引了諸多國內外職教專家、業界領袖、企業代表等參與,共探職業教育未來發展之路。當天,突破10萬人通過網絡在線直播實時觀摩大會盛況。海爾教育作為特邀嘉賓在本次峰會中作開幕致辭及主題演講,並在峰會現場與深圳國泰安進行了產教融合戰略合作籤約儀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