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後」女科學家盧豔麗:享受研究未知領域的無窮樂趣

2020-12-13 新華社新媒體

新華社成都1月17日電(記者吳曉穎)日前,80後女科學家、四川農業大學玉米研究所所長盧豔麗獲得了「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榮譽稱號。

36歲的川妹子盧豔麗走過了一條充滿挑戰的人生之路。

考研時,她「半路出家」跨考作物遺傳育種專業。讀博時,她從分子生物學一腳邁入全基因組關聯分析這一全新領域。工作後,她又常常「泡在」玉米地裡。她的畢業論文獲評2012年優秀博士論文,她的科研成果在國際產生了重要影響。

中等個,齊肩長發,明豔大方的盧豔麗自稱是個「激情澎湃的女漢子」。上周五,在「第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頒獎臺上,盧豔麗說:「將用感恩的心認真去工作、生活,用四川人打麻將的精神把科學研究『血戰到底』。」正是這種血戰到底、永不言敗、推倒再來的精神,支撐她度過了一個個難關。盧豔麗已經從事了十多年的玉米研究,但她最初所學專業和玉米並不沾邊。本科時,她就讀於四川農業大學農村區域發展專業,考研時之所以選擇作物遺傳育種專業,原因很簡單:「母校這個專業的實力很強。」

; ; ; 1月12日,盧豔麗在頒獎典禮上。

跨專業考研並不容易,要惡補生物化學、遺傳學等課程。除了突擊式自學,瘋狂看書做題,蹭課也是盧豔麗重要的學習方法。回憶起那段在自習室沒日沒夜苦讀的考研時光,她甘之若飴。雖辛苦,但日子過得簡單而充實。

最終,她以面試第一名的優異成績被錄取。

盧豔麗還記得第一次和導師曹墨菊到農場的情景,她的任務是數玉米種子,突然發現「工人都比我懂得多,好多專業術語不懂」。於是,她課下到圖書館一個個查閱,在實驗室一呆就是一天,常常忙到凌晨一兩點。在盧豔麗看來,一件事只要去做,就一定要做到最好。馬馬虎虎、半途而廢不是她的性格。

讀博期間,盧豔麗獲得教育部國家公派研究生項目資助,赴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留學。這次,她從分子生物學邁入全基因組關聯分析領域,這是一種全新的研究方法。分析數據需要使用新軟體,為此,她啃下二十多本全英文說明書,一步步學會了操作分析、提煉總結。

談起愛徒,曹墨菊這樣評價道:「她身上最可貴的是探索精神,人家害怕未知領域,覺得新東西不一定出成績,有風險,她沒有這種顧慮。」

; ; ; 盧豔麗在戶外實驗基地。

畢業後,盧豔麗立足四川及西南地區對玉米生產的實際需求及特殊的生態環境,潛心研究玉米,常年穿梭於玉米地和實驗室。她以女性敏銳的直覺和細心的觀察分析,發現了一個個玉米基因的秘密,破解了玉米重要農藝性狀的遺傳基礎,並通過分子育種技術創製抗逆玉米新材料。同時,結合育種實踐,盧豔麗探明了西南玉米「溫帶×熱帶」雜種優勢模式,主持選育新品種1個,參加選育新品種9個。此外,她還在SCI期刊發表論文30餘篇,獲得授權國家專利6項。

這位美麗的「80後」女科學家說,她人生最大的幸運是年輕時遇到好老師,自己喜歡研究未知領域,並享受這無窮的精神樂趣。

相關焦點

  •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周樹雲:享受探索的樂趣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周樹雲——享受探索的樂趣(五四獎章獲得者)辦公桌上一臺大屏幕的臺式機,可調節升降臺上放著筆記本電腦,桌面上整齊擺放著教材和科研相關的書籍。這位深耕於凝聚態物理領域、在新奇電子結構研究方面作出重要貢獻的青年女科學家深感光榮,她說:「科研就像在秘境中探險,過程漫長而艱辛。我要繼續用積極的心態面對途中遇到的挑戰和挫折,享受探索未知領域的樂趣。」1998年進入清華大學物理系學習,本科畢業時對凝聚態物理研究產生興趣;2002年,到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攻讀博士學位——這是周樹雲的「學霸」之路。
  • 有80後211大學副校長,有90後...
    後高校教師。 榮譽/稱號: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曾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省三八紅旗手稱號;入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 90後任博導,80後任副校長:學術圈那些「乘風破浪的姐姐們」
    80後211大學副校長盧豔麗榮譽/稱號:十四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曾獲全國優秀博士論文獎、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優秀青年科學基金」、中國青年科技獎、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省三八紅旗手稱號;入選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
  • 女科學家顏寧:以智慧定義美麗
    一提到顏寧,許多光環天然地向她「靠攏」:《自然》「中國十大科學之星」之一、國際最出色的女科學家之一、塞克勒國際生物物理獎、國際蛋白質學會青年科學家獎、首屆國際青年科學家獎獲得者,清華大學最年輕博導……  也有人會想起在2012年度科技盛典上,當顏寧身穿紫黑色小禮裙、挽起髮髻,亭亭玉立站在臺前,將研究成果娓娓道來,人們記住了這位入行未滿12年的新生代女科學家,以及她是如何以智慧定義
  • 研究引轟動,這位80後連升三級成教授,現履新211高校副校長
    如今,這位80後「科研達人」已正式成為211高校副校長。——前四川農業大學校長鄭有良李明洲一直專注於豬經濟性狀的功能基因組學和分子育種研究,在豬骨骼肌生長和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領域做了大量出色的工作,部分成果代表了世界農業動物遺傳育種研究的前沿水平,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
  • 北京大興冰雪樂園感受冰雪世界無窮樂趣
    北京大興冰雪樂園感受冰雪世界無窮樂趣時間:2017-01-09 16:46   來源:川北在線   責任編輯: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北京大興冰雪樂園感受冰雪世界無窮樂趣 隨著冬天步伐的到來,也想著趁著大雪去感受一下冰雪世界的樂趣,之前就有搜索過不少關於北京豐臺冰雪樂園,網上推薦還是非常多的,不過要從人氣上看
  • 美式撞球模擬遊戲微型桌球享受無窮樂趣
    此外,遊戲還支持單設備雙人對戰,一臺手機就可以與好友進行切磋,樂趣無窮。如果你喜歡桌球遊戲,強烈推薦本作嘗試一下。
  • 白蕊獲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22屆「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
    與病毒共舞29年的陳薇,最早出徵「疫區」開展火線攻關;又如中國醫學科學院腫瘤醫院「80後」研究員吳晨,義無反顧踏上戰「疫」第一線;更有香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朱華晨博士帶領團隊調查溯源病毒,揭開病毒真面目。
  • 專業介紹 | 奇怪的動物在哪裡——生態學的無窮樂趣
    生物科學主要偏向微觀領域的生物學基礎理論,如生物化學、遺傳學、細胞學、分子生物學等(也有生科的同學在大二轉專業到華西口腔、臨床等)。生物技術主要傾向應用領域,譬如微生物學等,使大家有很多機會去自製酸奶、泡菜等,或是微生物領域的疾病檢驗檢疫。
  • 傾力探索未知、揭示謎底
    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研究員陳玲玲長期從事長非編碼RNA領域的前沿研究,致力於發現分子家族,破解基因密碼,揭開生命神秘面紗。   這位40歲的年輕女科學家認為,探索是極有意義的挑戰,「如果人們不再傾盡全力去探索未知的世界,這將是件多麼可怕的事情!」   「小胖威利症候群」是高發遺傳缺陷基因疾病,每一到兩萬個新生兒中,就可能存在一個「永遠吃不飽」的小胖娃娃。
  •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周樹雲獲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
    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周樹雲獲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清華新聞網3月1日電 2月28日,第十三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頒獎典禮在北京舉行,全國婦聯主席沈躍躍出席頒獎典禮並為獲獎者頒獎。清華大學物理系教授周樹雲因在新型二維材料及異質結的新奇電子結構研究方面的貢獻而獲此殊榮。
  • 書畫人生,樂趣無窮,是建立在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之上的
    歷史進入21世紀初期的今天,面對高科技列印印刷技術的全面普及,在書法這門純書寫性藝術即將邊緣化的時代,由相關人事,相關部門發起的書法藝術各個組織應用而生,從20世紀80年代的各協會的組建,經歷了近半個世紀的發展和壯大大,從正規化到今天的庸俗和混亂,從中勾勒出了唯名家,唯協會定義,使書法人為名為利而加入協會之勢迅猛無常,最終以權錢交易被人們唾棄。
  • 教學研究|​學習語文的樂趣
    學習語文,有著它特有的樂趣,當你閱讀小說,欣賞文章,領悟寓言,品味詩歌的時候,樂趣是無數不在的;當你體味到文章的意境,感受到作者的心情,悟出了寓言中的哲理,品茗古詩的韻味文言的練達,你一定體驗到了文中之美、書外之趣,這就是學習語文的樂趣。
  • 一篇頂刊論文,讓這位「80後」破格晉升為二級教授
    如今,這位80後「科研達人」已正式成為211大學副校長。——前四川農業大學校長鄭有良李明洲一直專注於豬經濟性狀的功能基因組學和分子育種研究,在豬骨骼肌生長和脂肪沉積的分子機制領域做了大量出色的工作,部分成果代表了世界農業動物遺傳育種研究的前沿水平,在國內外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
  • 野外燒烤樂趣無窮 - 網易·女性頻道
    野外燒烤樂趣無窮 2003年9月25日11:48:31 網易社區 小樹枝點燃後,再依序排好大塊的薪柴,炭上放置烤肉網,將所帶的材料一網「烤」盡!加上醬油或調味汁、鹽、胡椒粉等喜愛吃的佐料,若再帶點酒或飲料就更棒了!在蔚藍的天空下,微微的秋風裡食物變得別有一番風味。
  • 中國科協首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論壇在浙大舟山校區召開
    10月8日-10月10日,第392次中國科協青年科學家論壇暨首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論壇在浙江大學舟山校區召開,此次論壇由中國科協主辦,中國女科技作者協會和浙江大學海洋學院承辦,以「從陸地到海洋: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中的她力量」為主題,圍繞國家需求,抓住「環境保護與生態修復」這一事關人類可持續發展的國際學科前沿,為相關領域的青年女科學家搭建交流
  • 重慶醫科大學陳娟入選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名單
    近日,中國科學技術協會公示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獲獎名單,共產生20名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擬獲獎人選、5個第十七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團隊獎擬獲獎團隊、5名2020年度未來女科學家計劃擬入選者。
  • 通知|關於開展第十六屆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和2019年度未來女科學家...
    ▍(二)團隊獎——團隊負責人符合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的評選條件;——團隊承擔國家基礎科學、生命科學、計算機科學領域(不含工程技術領域及涉密領域)重大科研任務,取得創新性和系統性的重大成果;——團隊有明確的研發目標和發展規劃,並具有持續創新能力和較好的發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