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生命無價,中國心臟驟停形勢嚴峻
1.1. 心臟病中心臟驟停危害嚴重
心臟驟停(Sudden Cardiac Arrest,SCA)是中國心腦血管疾病致死率 最高的疾病,搶救成功率僅為 1%。《中國統計年鑑 2019》顯示,心腦血 管疾病是 2018 年農村、城市居民的「頭號殺手」,死亡率高達 275.22/10 萬,為中國疾病第一大死因(43.8%)。其中死亡人數較多的心臟驟停是 指心臟射血功能突然終止,大動脈搏動與心音消失,重要器官嚴重缺血、 缺氧,最終導致生命終止。據《中國心血管病報告 2018》報導,中國每 年死於心臟驟停人數為 54.4 萬居世界之首,每分鐘約有 1 人發病,目前 先進國家的搶救成功率提高至近 40%,而中國僅為 1%。心臟驟停病 因包括心源性:冠心病、心肌病、遺傳性心律失常、瓣膜性心臟病等, 非心源性:情緒激動、劇烈運動、藥物因素等。
心臟驟停危害嚴重。心臟驟停是指心臟突然停止有效搏動,導致心電功 能紊亂,心律失常,最終心臟泵血功能消失。心臟驟停需儘快進行心肺 復甦(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CPR)並配合自動體外除顫器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AED)進行治療。
1.2. 室顫是心臟驟停最常見類型,應及時進行除顫治療
室顫(Ventricular Fibrillation,VF)是心臟驟停最常見類型。心律失常 較為常見,是指心跳失去了原有節律和頻率,普通心律失常不會馬上造 成患者死亡,但發生室顫這種最嚴重的心律失常時,患者將面臨高死亡 風險。心臟驟停類型包括室顫、無脈電活動和心室停頓,其中室顫最為 常見(71%),是指心室肌在不協調的亂顫下,心臟無排血,心音和脈搏 消失,導致全身血液循環即刻停止,3-5 分鐘即可致人死亡。
需在「黃金 4 分鐘」內及時除顫。醫學研究表明,除顫每延遲一分鐘, 生存率下降 7%-10%。在心臟驟停發生 1 分鐘內進行電除顫,患者存活 率可達 90%。4 分鐘內完成有效除顫,搶救成功率可達 60%。5 分鐘後 則下降到 50%左右,第 7 分鐘約 30%,9 到 11 分鐘後約 10%,而超過 12 分鐘則只有 2-5%。超過 5 分鐘進行除顫,將會出現不可逆的腦損害。 數據顯示中國各大城市救護車到達現場最少要 15-20 分鐘,及時施救顯 得尤為重要。《2015 美國心臟協會 CPR 和 ECC 指南》指出,90%以上心 髒驟停發生在醫院之外,非專急救者在面對突發情況下,應不離開患 者立即撥打急救電話,鼓勵非專業人士進行心肺復甦,利用除顫器對患 者及時除顫,等待急救團隊的救助。
2. 急救法寶,AED 操簡單便利
2.1. 除顫器是心臟驟停急救法寶
電除顫是心臟驟停急救的最有效方法。除顫方法主要有電除顫和藥物除 顫。電除顫是指通過電擊終止致命性心律失常,重新喚醒心臟高位起搏 點控制心臟搏動,使心臟恢復跳動。藥物除顫是指通過注射藥物影響心 髒電活動進行除顫,臨床上使用的藥物包括利多卡因、溴苄胺等。《2015 美國心臟協會 CPR 和 ECC 指南》把電除顫列為最高推薦級。根據日本 總務省消防廳 2018 年的統計數據,使用 AED 的患者生存率高達 53.5%, 遠高於心臟按壓(16.6%)和呼叫急救車(9.4%)。
除顫器從交流除顫發展到直流除顫。1933 年人類首次使用交流電對犬類 進行點除顫並獲得成功。1947 年貝克發明首臺除顫器(1.5A、交流電), 在人類心臟手術中應用電擊刺激心臟成功除顫。在後續研究中發現交流 除顫器不能同時消除房顫與室顫,在最大輸出狀態下同一電源線上的其 他儀器無法正常工作。1956 年 Zoll 公司改用高壓電容儲能,實現 RLC 串聯諧振,1962 年直流除顫器正式面世,交流除顫器徹底退出歷史舞臺。
除顫器利用足夠大的電流刺激心臟。除顫器的核心機理為電除顫,通過 電擊所有能被興奮的組織使心室興奮同步,讓心肌細胞同時去極化,促 使顫動的心肌恢復同步收縮狀態,使心肌恢復正常,除顫過程要保證一 定的幅度和持續的時間。一般除顫器採用 RLC 阻尼放電(直流除顫)的 方法,電壓變換器將直流低壓變換成脈衝高壓,經高壓整流後向儲能電 容 C 充電,使電容獲得一定的儲能。除顫治療時,控制高壓繼電器 J 動 作,由儲能電容 C、電感 L 及人體 R 串聯接通,構成 RLC 串聯諧振電 路。
心臟除顫器和起搏器差異明顯。兩者都是利用外源性電流來治療心律失 常,但兩者機理不同。起搏器是主導心臟興奮和收縮的起搏點出現問題 後,通過發出一定頻率的點刺激來主導心臟同頻率跳動,代替起搏點進 行節律性放電,繼續滿足正常起搏速率,帶動心臟正常跳動,其電擊面 積較小,通常埋植在上胸部的皮下,是一種十分微小的利用電池提供能 量的微型計算機。除顫器是通過一次短時間高電壓放電消除全部心電活 動,再依靠心臟最高位起搏點恢復自主心電活動,達到重啟心臟的作用, 除顫一般持續時間是 4-10ms,電能為 40-400J。
2.2. AED 使用方便,易於推廣
AED 使用方便,可被非專業人士用於除顫治療。心肺復甦是急救第一措 施,但非專業人士較難掌握,急救效果有限,目前 AED 是公認心臟驟停 急救的最有效方法。AED 通過脈衝電流作用於心臟,實施電擊治療,消 除心率失常,使心臟恢復正常心律。此外,AED 利用語音和屏幕動畫指 導操作人員將電極片貼在患者胸部,可通過分析患者心率判斷是否需要 電除顫,操作方便,易於推廣使用。邁瑞 BeneHeart C 系列 AED 採用全 新 ResQNaviTM 技術,根據操作人員熟練程度匹配相應的語音指引和動 畫指導,提供針對性心臟驟停急救導航。
AED 三步傻瓜式操作簡單易行。AED 的操作非常方便,調查表明美國 一半的成功施救者都沒有經過 AED 培訓。首先打開綠色開關,啟動設 備電源,激活視聽指示;再按機器指引將除顫電極片貼於患者胸部;如 果 AED 分析後建議電擊,按下橙色點擊鍵。除顫後立即實施 2 分鐘(5 組)心肺復甦,再分析心律。「傻瓜式操作」有助於操作人員冷靜面對突 發情況,完成有效治療。
3. 他山之石,中國 AED 普及率過低
3.1. 中國 AED 配置率遠低於國際水平
中國 AED 配置率遠低於國際水平。AED 對於中國還是新生事物,2006 年中國公共場所開始配置 AED,但目前沒有全國性急救法來規定 AED 急救責任承擔問題,使 AED 推廣舉步維艱。2019 年浙江大學醫學院醫提供數據顯示,目前全國 AED 只有 0.2-0.3 臺/10 萬人,遠低於 100/10 萬人的國際水平,總體配置率極低。目前中國只在部分城市普及 AED, 深圳和上海數量最多(約 2000 臺),北京約有 500 臺左右,成都、南京、 寧波等城市也有配置。
AED 在日本和美國得到良好普及。2004 年日本開始推廣安裝 AED,是 全世界 AED 設置密度最高的國家之一。據《健康報》統計,日本每 10 萬人口擁有 AED 數量為 555 臺,分布在各公共場所。日本 AED 造價低 廉促使普及率提高,2007 年 AED 價格僅為 2 萬元人民幣,商場租賃一AED 僅需約 300 元人民幣。美國是最早對公共場所設置 AED 進行立 法的國家之一,美國政府每年提供 3000 萬美元專項資金用於實施 AED 計劃,急救車 5 分鐘內無法到達的公共場所全部依法設置 AED,目前社 會保有量超過 100 萬臺,平均每 10 萬人 317 臺。
3.2. 皇室悲劇加速日本 AED 的普及
皇室猝死事件刺激日本 AED 法律修改,納入基礎教育加速普及。2002 年日本皇室高圓宮憲仁親王突發心臟衰竭,因錯過最佳搶救時機而去世, 該事件成為日本普及 AED 的催化劑。在醫學界和媒體的共同努力下, 2004 年 7 月份,日本政府將《醫師法》第 17 條:「醫療程序(包括 AED) 只允許具有醫生資格的人進行」修改為「非專業人士可進行心臟驟停緊 急救治,允許公共場所安裝 AED 設備,為公眾提供相應培訓。」2005 年 起日本將 AED 列入中小學日常培訓項目和駕校必修課,導致當年 AED 銷量同比 2004 年增長近 200%,日本光電年報顯示,由於 AED 在公共 除顫市場的滲透量增加,2005-2008 年的 AED 銷量高速增長。2017 年日 本成立 AED 基金會,建立 AED 急救網體系,把「學校零心臟猝死」和 「運動期間零心臟猝死」作為努力目標。後續基本維持在 10 萬/年的銷售量。
3.3. 美國總統努力推廣公眾除顫計劃
美國在總統的推進下普及 AED,對非專業人士使用 AED 造成的後果免 除責任。美國是世界上最早開始實施公眾除顫計劃的國家,從 90 年代開 始設立公共除顫項目。美國心臟協會對 AED 放置地點和數量建議為: 「患者倒地 3 分鐘之內,有一個訓練有素的救援人員拿著 AED 趕到現 場。」 2000 年,美國前總統柯林頓就 AED 產品通過電臺向全美人民演 講,提出全國公共場所安裝 AED 計劃三步驟:1.監督政府辦公樓配置 AED 產品,無償為政府官員提供 AED 教學。2.總統與國會共同起草法 案,鼓勵政府辦公樓內裝備 AED,對公共場所、私人領地使用 AED 做 出認可。3.擬訂新法規,所有商務飛機乘務員必須隨機攜帶 AED,頒布 《聯邦心臟停搏救援法》,對非專業人士使用 AED 造成的後果免除責任。
目前美國 50 個州專門設立 AED 法律規章,政府每年提供 3000 萬美元 專項資金專門用於急救培訓教材、多媒體錄像以及 AED 實踐活動。
3.4. 中國急救知識普及率僅為 1%
日本、美國急救知識普及率接近九成,中國僅為 1%。據人民日報報導, 美國公眾基本急救知識普及率高達 89.9%,接受心肺復甦培訓的人口佔 25%,日本僅中學生急救知識普及率就達到 92%。而中國普及率僅為 1%, 很多地區學校尚未開設急救知識課程,急救培訓也遠遠不能滿足社會需 求。對比日本、美國 AED 推廣之初的人均 GDP 和平均受教育年限,中 國當前大面積推廣 AED 的社會基礎相對薄弱,未來任重道遠。2019 年 6 月底,國家衛健委制定《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 年)》發展戰略, 明確提出將急救知識等納入中小學考試內容,相關教授建議各級財政安 排應急救護知識推廣專項經費,確保應急救護培訓經費專款專用,將急 救知識納入教師培訓體系或課程,鼓勵教師取得應急救護專業資質。
深圳、上海社會基礎接近日本、美國發展 AED 起始水平。barro-lee 和快 易數據的最新數據顯示,2017 年中國人均 GDP 為 55427.7 元,平均受 教育年限為 7.7 年,數據遠低於起始發展 AED 的 2001 年美國和 2004 年 日本的水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深圳市與上海市 2015 年人均 GDP 分 別為 16 萬元、10 萬元,公開數據顯示深圳、上海平均受教育年限為 10.7、 10.95 年。兩個城市指標正逐漸接近日本、美國初步發展 AED 水平,具 備 AED 大範圍普及的雛形。
3.5. 深圳市在 AED 配置上走在全國前列
地鐵猝死事件喚醒深圳市人民的公眾急救意識。2014 年 2 月 17 日深圳 市民梁某在深圳地鐵水灣站倒地不起,因無人及時施救導致梁某不治身 亡。事件經媒體報導後,深圳市從政府到社會層面,都在反思應當如何 做急救知識的宣傳與培訓。2015 年邁瑞醫療聯合數位深圳市人大代表和 政協委員,建議在深圳人流密集場所配備 AED 設備。2017 年 6 月深圳 市衛生計生委回應人大代表建議,起草制定《深圳市「十三五」AED 配 置使用實施方案》,擬分布實施在公共場所安置 AED,爭取用 5-10 年的 時間達到 100 臺/10 萬人的國際水平。
目前深圳在 AED 配置方面走在全國前列。2019 年《深圳市政府關於印 發 2019 年民生實事的通知》(深府函[2019]38 號)明確要求:政府財 政給予支持開展深圳市公共場所 AED 配備項目(三期),購置 2000AED,安裝在密集的公共場所。截止到 2019 年 12 月,深圳已完成首期 500、二期 1500 臺及三期 2000 臺預計三期完成後,深圳市 AED 數量 從 7.5 臺/10 萬人增長至約 17.5 臺/10 萬人(人口以 2000 萬人計)。深圳 公共場所配置 AED 有法律的進一步保障,《深圳經濟特區醫療急救條例》 已於 2018 年 10 月 1 日生效,其中規定:政府將出資在其管理的公共場 所,強制性配置 AED;並要求相關人員完成急救培訓,獲得初級救護員 資質;條例設置「保護好心人條款」,解除公眾後顧之憂。
4. 政策推進,AED 市場空間廣闊
4.1. 進口品牌佔 AED 主要市場,邁瑞及魚躍地位突出
中國已批准上市半自動和自動 AED。半自動 AED 是指設備可自動充電, 但對患者放電仍需人工手動操作,自動 AED 可完全自動充電與放電,此外,在半自動的基礎上採用智能電極襯墊,預連接了去皮設備,縮短 部署時間,還能為首次治療的患者提供智能心肺復甦或除顫治療。
3 家國產企業已批准上市 AED。目前中國 AED 主要為進口品牌,包括 德國曼吉世(普美康,2017 年被國產企業魚躍醫療收購)、Philips、Osatu 等國外品牌。國產品牌包括邁瑞醫療、上海光電(中日合資)和久心醫3 家。在 AED 國產化的進程中,以邁瑞醫療、魚躍醫療為首的諸多企 業在 AED 技術上尋求突破。2013 年邁瑞醫療發布中國第一款雙相波 AED 產品,填補了 AED 研究領域多項專利空白,改寫了中國 AED 產品 完全依賴進口的現狀。邁瑞不僅在中國 AED 市場佔到了 20%以上的份 額,而且已將產品賣到世界 100 多個國家和地區。邁瑞醫療 2018 年年 報數據顯示,除顫儀的銷售量為 29466 臺,生產量為 28901 臺,相比 2017 年增長均超過 30%,除顫領域全國領先。
邁瑞 AED 有效提升心臟驟停急救速度與質量。邁瑞醫療的全新 BeneHeart C 系列 AED 採用新一代 QShockTM技術,從開機到充電完成, 除去貼電極片時間不超過 8s,相比傳統技術時間縮短超過 50%。 BeneHeart C 系列 AED 配備了 360J 大電能,能夠提高救治成功率。邁瑞 心臟驟停急救成功案例數據顯示,有 80%患者在 300-360J 能量上救治成 功,肥胖、肌肉發達等人群在 360J 能量下才能恢復心臟跳動。亞洲復甦 委員會(RCA)在指南中指明:360J 大能量除顫可以在保證安全性的情 況下提高急救成功率。
魚躍醫療持續推進普美康 AED 的技術與製造國產化。魚躍醫療 2017 年 以 1170 萬歐元價格收購德國普美康自動體外除顫儀產品線,普美康所德國子公司 Metrax GmbH,Primedic 在醫療急救領域擁有 40 餘年的 經驗,其 AED 產品在全球醫療急救行業具備較高的知名度。為了提高院外心臟驟停的救治率,公司在全國的多地火車站、地鐵站、機場、景 點與商場等各個公共場所中,投入配置魚躍·普美康 AED。2018 年,魚 躍·普美康 AED 為 54 場全國各級別馬拉松比賽超過 40 萬選手進行了 生命護航,並在馬拉松賽道上拯救了三位心臟驟停選手。2019 年,公司 為企事業單位、社區進行了舉行了近 600 場的急救與 AED 使用的普及 培訓,直接受益人數約 1.5 萬人次,並為近 1300進行了美國心臟協 會 AHA 授證培訓。
4.2. 國家高度重視 AED 配置,未來長期市場空間巨大
國家高度重視 AED 配置工作。《健康中國行動(2019—2030 年)》中, 已明確提出未來心肺復甦培訓人員比例要求,明確指出完善公共場所急 救設施設備配備標準。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五次會議通過《中華 人民共和國基本醫療衛生與健康促進法》審議,增加 AED 相應規定: 公共場所應按規定配備必要的急救設備、設施。希望在考慮規模、人員 情況、設置意願等綜合條件基礎上,在公共場所合理投放配置 AED,逐 步形成網絡。國家衛健委將積極與紅十字會總會等部門進一步加強合作, 協調有關部門共同加大 AED 配置投入,開展 AED 和心肺復甦的普及培 訓工作。
政府應加強長期護理機構 AED 的配置。據《The utilization of automated external defibrillators in Taiwan》調查顯示,AED 使用頻率最高的機構是 長期護理機構,佔 34 例(15.7%)。第二和第三高的是學校和通勤站。注 冊的 AED 使用率最高的是長期護理機構(73.9%),第二是居民區,第 三是溫泉區。指定地點的員工或醫務人員操作 AED 143 例(84.6%),而 旁觀者,親戚,朋友或其他人操作 AED 26 例(15.4%)。
未來全國 AED 市場空間可突破百億元。已統計中國 AED 的市場價格為 3-5 萬元。以深圳 AED 配置率為標準:17.5 臺/10 萬人,未來 5-10 年內 達到 100 臺/10 萬人。沿用 2019 年《第一財經周刊》提出的《2019 城市 商業魅力排行榜》的城市分級體系,一線/新一線城市共 19 個,核實常住人口共計 2.63 億人。二線城市共 30 個,核實常住人口共計 1.98 億人, 全國城鎮常居人口為 8.3 億人。基於以上數據,預計中國 AED 配置率達 到深圳標準後市場規模接近百億元,達到國際標準後市場規模約 500 億 元。
5. 國產龍頭有望受益需求擴容
AED 有望為國產企業帶來顯著利潤增量。2014 年後日本 AED 銷售量持在 10 萬臺/年,日本人口以 1.3 億計,中國人口以 14 億計,同比推算 中國 AED 市場成熟後銷售量可達 100 萬臺/年。假設 AED 市場國產化80%,銷售收入以 1.5 萬元/臺,淨利率維持在 20%-40%,有望帶來顯 著增量市場。
……
(報告觀點屬於原作者,僅供參考。報告來源:國泰君安)
如需完整報告請登錄【未來智庫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