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人員在地鐵站內檢查急救設備是否能用。
自動體外除顫器
藝人高以翔錄製節目時心源性猝死,年輕的生命定格在35歲,有著「救命神器」稱號的自動體外除顫器(AED)也成為不少人關注的焦點。11月28日,記者從合肥市紅十字會獲悉,合肥目前已在火車站、高校、地鐵等公共場所投放了115臺AED。這些設備智能化程度高,簡單易操作,可在關鍵時刻救命。
現場工作人員正馬不停蹄地驗收AED
最近幾天,合肥市紅十字會綜合部部長孫偉和他的幾名同事都在忙一件事。
昨日下午1點,匆忙吃完午餐的他們又趕往下一個地點。40分鐘左右的車程,記者跟隨孫偉一道來到軌道交通2號線王崗站。剛進地鐵大廳,孫偉一眼就掃到了一個亮眼的橙色箱體,裡面放置了可以救命的自動體外除顫器,即AED。
記者走到箱體附近,拿出手機掃描箱體上的二維碼,嘗試打開箱體的玻璃門。記者嘗試了三次,均以失敗告終。「快記下來,這個箱體的門需要處理。」孫偉告訴記者,這幾天他們帶著廠家的技術人員逐一對投放的AED進行驗收,幾乎沒有遇到異常情況。
「只要投放了就能使用,驗收是我們工作中的必備程序。」孫偉告訴記者,AED被稱為心臟驟停院前急救的「救命神器」,是一部能夠自動監測患者心律並施以電擊,使心臟恢復正常運作的智能急救儀器,操作比較簡單。
記者在現場看到,工作中的AED會發出語音提示,使用人只需按照其要求,按下相應的按鍵,就能實施急救,堪稱是「傻瓜」神器。
數據合肥已在公共場所投放115臺設備
有研究表明,對室顫導致的心臟驟停進行院前4分鐘內除顫,可以使患者生存率達到50%,但隨著除顫時間延遲,復甦搶救成功率則明顯降,除顫每延遲一分鐘,生存率就會降低大約7%~10%,使用AED是迄今公認的院前制止心源性猝死有效方法。
孫偉說,如果在公共場所發生心臟驟停危及生命事件時,在救命的「黃金四分鐘」時間內,附近的目擊者可以利用這一「救命神器」,在第一時間進行快速搶救,大幅度提高搶救成功率。「心肺復甦和AED結合使用效果會更好。」孫偉提醒說,施救人要不停做心肺復甦,直到醫護人員趕到現場,所以對體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據其介紹,從今年9月開始,合肥已在地鐵站、機場、火車站、汽車站、體育健身等各類場館、學校、4A級以上旅遊景區、部分街道社區等公共場所投放了115臺國產的AED,接下來將在3號線的站點內投放17臺,其他區域投放1臺。目前,這些儀器都還沒有進行過「實戰」。
「從國內情況來看,AED的配比率都不是很高。」孫偉表示,公共場所醫療急救工程被列為2019年合肥市政府為民辦實事的20項事項之一,其載體項目就是在公共場所設置自動體外除顫器(AED)。如果進展順利,明年計劃再投入200臺AED,進一步擴大覆蓋範圍。
呼籲加大救護員培訓 全民要掌握急救技能
在投放儀器的同時,設置點的救護員培訓工作也在同步開展中。
據介紹,按照每臺設備配備3名急救員的標準,截至10月底,合肥市紅十字會已經完成相關培訓工作,共涉及70餘家單位、400多人。通過培訓,急救人員掌握了AED操作方法、心肺復甦術、創傷包紮等急救技能,當出現突發意外患者時能夠挺身而出、正確施救。
「下一步我們還將繼續『查缺補漏』,擴大救護員的培訓範圍。」不過,孫偉也坦承,當下很多市民沒有急救意識,認為這種事離自己很遠,這種想法是錯誤的。「每個人都應該掌握一定的急救能力,在關鍵時刻救人救己。」
記者 陳家靜/文 卓旻/攝 通訊員 張妍
AED使用攻略
怎麼 找到 AED?
市民可搜索久心急救小程序在線查看AED的分布圖,選擇距離最近的急救設備。
怎麼 取出 AED?
可掃描箱體上的二維碼打開箱門,取出急救設備。如果此方法失敗,市民還能直接使用箱體上放置的安全錘砸開箱門或者詢問站點工作人員,拿到箱體鑰匙,取出設備。
怎麼 使用 AED?
箱體上注有醒目的施救步驟。確認環境安全,輕拍重喚,判斷有無反應;如無反應,呼救撥打120,取AED;檢查呼吸(5-10秒),若無正常呼吸立即實施CPR(30次胸外按壓+2次人工呼吸);AED到位,打開電源,按圖示粘貼電極片;AED會自動分析心律,聽從語音指示操作。
AED 異常 怎麼辦?
工作人員會在系統後臺對100多臺設備進行監控。如果有儀器顯示異常,工作人員會第一時間趕往現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