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七隻小狼
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距離2008年「512」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十年了
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這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波及到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
而全國人民心中的震感更加強烈。幾乎在地震發生後的第一時間,軍人、醫生、救援隊還有無數聞詢趕來的志願者冒著生命危險趕到了汶川,來到了救災搶險的第一線。
中國軍人
衝在最前面的,永遠是人民子弟兵。
汶川震後,災區道路損壞嚴重,地面救援部隊難以抵達,震中茂縣已成「孤島」。當時汶川海拔高、氣候條件複雜,此前直升機6次嘗試降落未果。,空降兵成了進入災區了解災情的最後希望。
時任空降兵研究所所長的李振波在接到命令後「把存摺裡還有多少錢跟家屬說了」,於5月14日上午指導並和第一批進入災區的空降兵進行了無氣象資料、無指揮引導、無地面標識的「三無」空降。「空降兵十五勇士」最終安全著陸,晝夜兼行徒步220公裡,為後續救援工作提供了寶貴的情報。
12歲的男孩程強目睹了曾經的家鄉毀於一旦,他所在的村子與外界隔絕。就在絕望之際,從空中投下了礦泉水、罐頭等補給,這讓他永生難忘。3個月後,程強將「長大我當空降兵」的橫幅高高舉過頭頂,歡送搶險救援部隊。十年後,程強成為了一名空降兵,現任空降兵某旅模範空降兵連班長。
還在上小學五年級的徐廣見證了學校教學樓在地震中被夷為平地,徐廣是全校住宿生中最後一個離開宿舍樓的。他看到有無數人被災難奪去生命,也看到無數救援人員冒著生命危險搶救傷員。在救援期間,徐廣手舉自製的感謝紙牌,上面寫著「你們辛苦了」,感謝前來救援的官兵叔叔。十年後,他考入了湖南長沙一所醫學院,目前正在備考軍醫大,「將來回四川」。
汶川大地震發生時,剛被分配到汶川縣工作的蔣雨航被埋在廢墟之中。5月17日下午,在被壓125小時後,蔣雨航被上海消防官兵成功救出。「是消防官兵給了我第二次生命,我渴望成為他們那樣的人。」這次沒等到十年,2008年底,20歲的蔣雨航成為了一名武警消防戰士。
在這片土地上,上演了一次又一次「軍人優先」和「長大後我就成了你」。
血濃於水
地震發生後,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國的救援隊伍紛紛趕赴災區。
俄羅斯搜救隊
日本搜救隊
韓國搜救隊
新加坡搜救隊
巴鐵舉全國之力送來了援助物資
在眾多救援人員中,有一支熟悉而又陌生的隊伍——臺灣紅十字會救援隊。2008年15日中午,經過了三天焦急的等待,臺灣地震救援隊領隊歐晉德收到了同意前往四川協助救援的通知,他馬上告訴隊員:「那趕快啊,下午就走。」
16日上午,紅十字會和臺灣消防局各出10人,歐晉德任領隊,共22人在臺北乘專機直接飛往四川——在兩岸三通尚未完全開通之前(2008年12月15日),這種特殊待遇的含義不言而喻。三天時間裡,他們在晝夜搜救中利用生命探測儀為搜救部隊搜索生命跡象、標記屍體位置。
「雖然這次沒有找到倖存者,但是我們盡力了,真的盡力了。」
就在臺灣救援隊趕赴四川的同時,一場規模絕無僅有的募款晚會也在臺灣開展。
來自國務院臺辦的統計顯示,僅僅截至5月21日,臺商、臺胞向國臺辦、海協和各地臺辦捐款金額約人民幣7.5億元,同時還捐出一大批救災物資;香港在8年多時間內,共投入超過100億港元,援建了近200個四川災後重建項目;澳門先後在四川援建了7所學校、5所衛生院、27個衛生站以及7家集養老康復中心,幫扶1765戶受災戶建房。
地震災區,滿目瘡痍;兄弟攜手,永載史冊。同一個中國,同一種牽掛,在大災大難面前,這種血濃於水的親情,讓所有炎黃子孫找到了深深的認同感!
汶川之後
受災地區的重建速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
2008年6月4日,國務院第11次常務會議通過《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條例》,2008年6月8日國務院令第526號予以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國務院頒布《汶川地震災後恢復重建對口支援方案》一覽表
今天的汶川,舊貌換了新顏。
地震帶來的不僅是災難,還有反思和啟示。
汶川地震後,大批地質學家、工程師和心理醫生奔赴災區,進行了系統的研究和分析。十年間,以「汶川地震」為主題的研究報告和文獻資料多達一萬三千餘篇,間接促進了我國地質學、建築學和醫護領域的發展。
2017年四川阿壩縣九寨溝的7.0級地震中,經歷大地震的四川力學和物理學博士王暾團隊研發的「ICL」地震預警系統,成功提前71秒通過手機及專用終端為成都市發出預警信息。而這次預報,其實已經是這套系統第38次成功預警我國的破壞性地震。
ICL地震預警技術檢測一覽表
目前,我國已建立了覆蓋31個省區,220萬平方公裡,覆蓋6.6億人口的地震預警網絡, 主要分布在南北地震帶、華北地震帶、東南沿海地震帶、新疆西北部。覆蓋了中國地震預警一線區90%的面積。
據民政局資料顯示,僅地震後半年內,全國為5·12汶川地震災區募集款物762.14億元,其中捐款652億元……比這些捐款更加珍貴的,是中華民族的凝聚力,是與汶川同胞風雨同舟、患難與共的真情!
2008年5月19日,「谷歌黑板報」上貼出了這樣一張圖片。這張圖片顯示,從14:28分到14:31分這段時間裡,中國區的流量幾乎為零。變成「零」的這三分鐘,正是全國人民為遇難者默哀的三分鐘。
「當我們依照慣例整理和分析谷歌搜尋引擎的流量數據時,一條從未見過的曲線出現在我們面前。當意識到發生了什麼事情時,我們的眼睛溼潤了。」
時間可以抹平山河的裂隙,但是永遠不能撫平心靈的創傷。
一位鄉村小學班級裡為數不多的倖存者之一回憶說:「上大學後,每當我讀書放假回家的時候,都會被村裡的鄰居們叫住上下打量,他們都念叨著『孩子都這麼大了』……」
2008年5月26日,洛水鎮李冰村,山崗上埋葬了108位學生。他們的墓碑只是一塊塊磚頭,沒有名字、只有編號
十年,哇哇墜地的嬰兒已經成為孩童。
十年,懵懂無知的少年已經成為青年。
十年,鬢角發白的中年已經成為老年。
十年,在思念和感動中度過的人們,有的也和親人們團聚了。
十年,在悲傷和堅強中度過的人們,還在繼續著生活。
逝者已矣,生者如斯。
漩口中學的遺址前的石塑永遠定格在了14:28,但是遺址裡的樹木野草,早已鬱鬱蔥蔥。中華民族,永遠生生不息。
中國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