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漯河到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調研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2021-01-15 綿州先鋒

近日,河南省漯河市人民政府參事梁國正帶領該市精神文明創建辦領導一行11人到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考察調研。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馮正碧,黨委成員副主任馬曉燕、梁輝明及管理中心相關科室工作人員陪同。

調研組一行第一站參觀了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基本陳列-《山川永紀》,隨後到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參觀紀念,講解員深情講解了2008年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的偉大曆程,並向河南省對災區人民的傾情援建和無私大愛表示了誠摯感謝。

參觀結束後,馮正碧詳細介紹了地震紀念館創建四川省最佳文明單位有關情況,雙方就文明單位創建工作進行廣泛深入地交流。

調研組參觀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

馮正碧介紹我館創建工作經驗

相關焦點

  •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臨時閉館 老縣城最深積水1.5米
    四川在線記者 吳楚瞳8月10日18時至11日14時,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主副館所處區域內降雨量高達326毫米,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區 降雨近300毫米。受持續強降雨影響,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主館、副館、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將暫停開放,開放時間另行通知。目前,老縣城遺址北川大酒店處道路積水達1米; 三中心遺址處水位1.5米,老縣城過境道路中斷,車輛無法通行,紀念館主館滲水。
  •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免費開放
    5月9日,參觀者在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內參觀。   薛玉斌攝(新華社發)   人民網綿陽5月9日電 (記者王明峰)今天,位於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任家坪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舉行升旗儀式,向在地震中不幸罹難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中英勇獻身的烈士表達深切思念。這標誌著「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
  • 實拍:記者親臨「512」汶川特大地震遺址現場
    (攝影:崔麗麗)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給神州大地和華夏兒女帶來了巨大傷痛,同時也激發起全國人民志願奉獻、抗震救災的群情激昂,開啟了中國公益的新時代。值此十年之際,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攜手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等9家單位,共同舉辦了「社會力量參與汶川抗震救災十周年紀念活動」。圖為記者親臨「512」汶川特大地震遺址現場。
  • 在京臺商走進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感受抗震精神
    北京日報客戶端訊(記者武紅利)今天,由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組織的「2020年在京臺商凝心匯」參訪團走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地震遺址區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感受兩岸同胞在抗震救災過程中守望相助、血濃於水的抗震精神。
  • 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
    點擊上方「藍字」一起祈福紀念「512汶川地震」12周年災難無情,卻也讓生者堅強,有了更好的今天十年了,你現在還好嗎?回望那個場景,至今還歷歷在目逝者安息,生者奮發!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四川汶川發生芮氏8級特大地震,最大烈度達11度。造成69227人遇難、17923人失蹤,374643人受傷。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次地震,也是四川有史記載以來人員傷亡和基礎設施破壞最為慘重的一次災難,這就是2008年「5·12」汶川8.0級特大地震。世人慟哭,舉國同悲。
  • 馮正碧:加強成渝之間合作交流 讓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更具影響力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榮獲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殊榮。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馮正碧說,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包含有世界上最大的地震遺址,是不可複製的珍貴資源。地震紀念館在發揮教育、宣傳、科研、紀念、展示五大基本功能的同時,加強與重慶之間的合作交流,增強紀念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 汶川地震10周年:探訪震後遺址上的地震紀念館
    回放 汶川地震10周年:探訪震後遺址上的地震紀念館
  •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講解員徐紫菡 一點七公裡環形路上的...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講解員徐紫菡 一點七公裡環形路上的春節 徐紫菡正在為遊客講解。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裡參觀的人流也少了下來。「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講解員徐紫菡正帶著參觀者進行當天的第六趟講解。走到一處遺址前,見有當地群眾祭拜親人,她調低了擴音器音量。    這已是她在地震遺址度過的第六個春節,一天未休。遺址參觀是一條環形路,有1.7公裡。因為既要講解,又要勸導遊客在遺址內嬉戲打鬧等不文明行為,平均一趟要近1個小時。
  • 地震紀念館走進北川七一小壩小學開展抗震精神宣講活動
    important}9月9日,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走進受北川小壩鎮黨委、政府邀請,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楊孟昀、朱祺、安衛忠等同志走進七一小壩小學,與學校教師座談交流,發放地震科普知識折頁、手冊等宣傳資料。
  • 蔡永潔、曹野作品: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 / 2017-2018年度建築...
    -1-項目概況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原名北川地震紀念館)是為紀念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而設立,是這次大災難後修建的眾多地震紀念館中唯一的國家級紀念館,它包括紀念、展示、科普、教育、科研五大功能。
  • 中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因512大地震全城重建,現在是5A級景區
    北川,因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很多人知道了這個地方,全名是北川羌族自治縣,屬於四川綿陽市,也是全國唯一的羌族自治縣。羌族是我國一個古老的少數民族,和藏、漢、回等十幾個民族在北川繁衍生息了幾千年,傳承著淳樸厚重的民族文化。
  • 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
    【導讀】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   江西人事考試網同步安徽人事考試網招聘信息:512汶川大地震12周年紀念日朋友圈說說,紀念汶川大地震心情說說,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
  • 偉大時代鑄就不朽豐碑——「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年啟示錄
    汶川特大地震十年間,抗震救災中凝結的民族精神,創造的「中國經驗」,不斷在四川及中華大地演進和升華。  從汶川特大地震後加班加點生產搶運救災急需物資,到蘆山地震後有序調運救災儲備物資,有備無患讓救災更加從容、高效。從全國總動員,到探索走出一條中央統籌指導、地方作為主體、災區群眾廣泛參與的恢復重建新路,科學重建讓家園更加美好、安全。
  • 回訪「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漢旺鎮:新居裡 不時傳出陣陣笑聲
    11年前的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特大地震突如其來。在那非常時刻,為凝聚共識、提振信心,2008年5月13日,四川日報刊發由王沛、陳露耘撰寫的評論員文章《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 戰勝特大地震災害》,在全國主流平面媒體中率先發表評論,在危難時刻充分體現黨報的輿論引導能力。這篇文章獲得第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震後9個月,王沛又到地震極重災區綿竹市漢旺鎮,寫下關於弘揚「東汽精神」的系列評論文章。
  • 「5·12」地震時用作臨時擔架的3塊單位標牌 12年後捐贈給地震紀念館
    11月25日,四川綿陽退休的華大爺將3塊單位標牌,以省級文物身份無償捐贈給「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紅星新聞記者獲悉,這3塊標牌曾在2008年「5·12」地震時,被當作臨時擔架抬傷者,運送到綿陽後,華大爺將3塊牌子完好收藏了12年之久。
  • 十年前的今天:512汶川特大地震前夕,全國大部天氣晴
    在河谷內的汶川、北川一帶,就有點悶熱了。但也僅僅是悶熱而已--和接下來要發生的那場巨大災難相比,這點悶熱算得了什麼呢?2008年5月12日下午地面天氣圖,來自KMA下午2點28分,地表上的全國大部依然晴朗,但在青藏高原東側邊緣,斷裂帶劇烈錯動,1949年以來我國破壞力最大的地震發生,京津冀、江浙滬乃至粵港澳的高樓都感受到了晃動。
  • 四川綿陽市赴臺參加「地震防災大三角」國際研討會
    中國臺灣網12月12日綿陽消息 日前,四川綿陽市防震減災局、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組團赴臺參訪防震減災工作,參加了臺灣自然科學博物館、921地震教育園區發起主辦的「地震防災大三角」國際研討會。
  • 隨老記者再訪新聞現場|回訪「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漢旺鎮:新居...
    這一期,讓我們和原四川日報記者王沛一起,重返漢旺,感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的奮進力量。【我們的70年·舊聞新識】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特大地震發生,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場地震。
  • 「512」汶川地震:十年生死兩茫茫
    距離2008年「512」汶川地震,已經過去十年了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69227人遇難、374643人受傷、17923人失蹤。這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破壞力最大的地震,波及到大半個中國及亞洲多個國家和地區,北至遼寧,東至上海,南至香港、越南,西至巴基斯坦均有震感。而全國人民心中的震感更加強烈。
  • 汶川地震靈異事件,盤點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靈異現象
    就在2008年汶川地震搜救期間,救援隊遇到很多靈異現象,當局勒令保密不得洩露,那麼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到底發生了哪些靈異事件呢?是真實的還是惡意炒作呢?可惜的是,我們只能從某些小道途徑上尋找出事件的一些蛛絲馬跡,下面小編就給大家整理了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中的那些靈異現象。1、詭異佛像之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