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臨時閉館 老縣城最深積水1.5米

2020-12-18 川觀新聞SCOL

四川在線記者 吳楚瞳

8月10日18時至11日14時,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主副館所處區域內降雨量高達326毫米,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區 降雨近300毫米。受持續強降雨影響,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主館、副館、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將暫停開放,開放時間另行通知。

目前,老縣城遺址北川大酒店處道路積水達1米; 三中心遺址處水位1.5米,老縣城過境道路中斷,車輛無法通行,紀念館主館滲水。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第一時間召開防汛調度工作會議,落實防汛相關人員密切監測雨情雨量,及時預警,全面排查。安排各科室做好各點位的防汛救災工作,在確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迅速轉移人員,轉移文物,疏通管道,減少損失。同時做好紀念館區域遊客的勸返工作,保障遊客安全撤離。

截止目前,紀念館主館和副館地震科普體驗館玻璃幕牆少量飄雨入室,紀念館主館少量滲水。文物庫房安然無恙,僅9號庫房少量進水。工作人員正緊急進行文物轉移並清理積水,確保文物安全。

地震紀念館全體工作人員仍在堅守陣地,值班值守,積極部署,確保區域防汛安全。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簡介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是全國唯一國家級地震主題紀念館,是中宣部確定的「三基地一窗口」,被授予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國家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生研學實踐教育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全國社會科學普及教育基地、全國紅色旅遊經典景區等24項榮譽。紀念館包括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沙壩地震斷層遺址、唐家山堰塞湖地震遺蹟、主館、副館和防災減災宣傳教育中心。同時牽頭統攬汶川映秀震中地震遺址紀念地、綿竹漢旺東汽工業地震遺址紀念地和都江堰虹口深溪溝地震遺址紀念地三地社會教育功能的發揮。

相關焦點

  • 馮正碧:加強成渝之間合作交流 讓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更具影響力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榮獲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殊榮。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馮正碧說,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包含有世界上最大的地震遺址,是不可複製的珍貴資源。地震紀念館在發揮教育、宣傳、科研、紀念、展示五大基本功能的同時,加強與重慶之間的合作交流,增強紀念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 受持續特大暴雨襲擊 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道路積水最深1.5米
    受暴雨襲擊的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 付勇 攝從8月10日18時開始到8月11日15時,四川綿陽北川羌族自治縣遭受持續特大暴雨襲擊,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道路出現積水,最深處達1.5米。目前,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實施全封閉交通管制。
  • 蔡永潔、曹野作品: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 / 2017-2018年度建築...
    -1-項目概況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原名北川地震紀念館)是為紀念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而設立,是這次大災難後修建的眾多地震紀念館中唯一的國家級紀念館,它包括紀念、展示、科普、教育、科研五大功能。
  •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講解員徐紫菡 一點七公裡環形路上的...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講解員徐紫菡 一點七公裡環形路上的春節 徐紫菡正在為遊客講解。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裡參觀的人流也少了下來。「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講解員徐紫菡正帶著參觀者進行當天的第六趟講解。走到一處遺址前,見有當地群眾祭拜親人,她調低了擴音器音量。    這已是她在地震遺址度過的第六個春節,一天未休。遺址參觀是一條環形路,有1.7公裡。因為既要講解,又要勸導遊客在遺址內嬉戲打鬧等不文明行為,平均一趟要近1個小時。
  • 河南漯河到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調研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近日,河南省漯河市人民政府參事梁國正帶領該市精神文明創建辦領導一行11人到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考察調研。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馮正碧,黨委成員副主任馬曉燕、梁輝明及管理中心相關科室工作人員陪同。
  • 5.12 汶川地震發生的瞬間被定格,十年後的遺址
    日曆又將要翻到5月12日,距離那場山河破碎、近7萬同胞逝去的大地震已過去整整十年。時光流逝,生活始終要向前,撕裂的傷口會慢慢結痂,疼痛會慢慢減輕。一座因汶川大地震而為人所知的小鎮,因為地處震中,幾乎被完全炸毀。
  •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免費開放
    5月9日,參觀者在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內參觀。   薛玉斌攝(新華社發)   人民網綿陽5月9日電 (記者王明峰)今天,位於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任家坪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舉行升旗儀式,向在地震中不幸罹難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中英勇獻身的烈士表達深切思念。這標誌著「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
  • 走進5.12地震的北川
    2017年5月29日一大早驅車趕往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走進北川老縣城,眼前的場景,真是觸目驚心,慘不忍睹。整個老縣城在地震中被夷為平地。處處都是斷壁殘垣,荒無人煙,一遍悽涼景象。我去過汶川、映秀、漢旺等地震災區,北川老縣城的毀壞程度比我想像中還要嚴重得多,比其它幾個災區都要慘。
  • 漫步北川地震遺址
    2個小時後就達到遺址入口處,我們帶上口罩依次進入,入口處有三幅放大的照片,分別拍攝於2007.6.9日地震前北川老縣城的照片、2008.5.26日的震後北川老縣城照片以及2008.10.5日的「9.24泥石流後老縣城」照片,兩相對比,心情瞬間沉重了起來。
  • 實拍:記者親臨「512」汶川特大地震遺址現場
    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給神州大地和華夏兒女帶來了巨大傷痛,同時也激發起全國人民志願奉獻、抗震救災的群情激昂,開啟了中國公益的新時代。值此十年之際,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攜手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等9家單位,共同舉辦了「社會力量參與汶川抗震救災十周年紀念活動」。圖為記者親臨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
  • 在京臺商走進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感受抗震精神
    北京日報客戶端訊(記者武紅利)今天,由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組織的「2020年在京臺商凝心匯」參訪團走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地震遺址區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感受兩岸同胞在抗震救災過程中守望相助、血濃於水的抗震精神。
  • 汶川大地震十周年 那些地震遺址 依然震撼震驚心碎
    2018年5月,汶川大地震十周年,重返五一二地震區。 與朋友從成都出發,經都江堰一路向北,汶川、茂縣、北川、平武、青川,一個個熟悉的地名躍入眼帘。 十年前的那次災難,山河破碎,大地同悲。 如今,撕裂的傷口已慢慢結痂癒合,刻骨的傷痛或許已被歲月撫平,但那份記憶永遠留在人們心中。
  • 「5·12」地震時用作臨時擔架的3塊單位標牌 12年後捐贈給地震紀念館
    11月25日,四川綿陽退休的華大爺將3塊單位標牌,以省級文物身份無償捐贈給「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紅星新聞記者獲悉,這3塊標牌曾在2008年「5·12」地震時,被當作臨時擔架抬傷者,運送到綿陽後,華大爺將3塊牌子完好收藏了12年之久。
  • 地震紀念館走進北川七一小壩小學開展抗震精神宣講活動
    important}9月9日,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走進受北川小壩鎮黨委、政府邀請,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楊孟昀、朱祺、安衛忠等同志走進七一小壩小學,與學校教師座談交流,發放地震科普知識折頁、手冊等宣傳資料。
  • 未來10天最關鍵
    ,全市共計出現暴雨146站,大暴雨62站,特大暴雨1站,最大降水量出現在蒲江鶴山石燕260.5毫米。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暫停開放 8月10日18時至11日14時,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主副館所處區域內降雨量高達
  •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北川縣地震遺址保護區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基本情況簡介(2016年)     一、基本情況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位於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是四川省災後精神家園重建「一館三地」(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映秀震中紀念地、漢旺地震工業遺址紀念地、虹口深溪溝地震遺蹟紀念地)的龍頭項目,具有紀念、展示、
  • 汶川地震10周年:探訪震後遺址上的地震紀念館
    回放 汶川地震10周年:探訪震後遺址上的地震紀念館
  • 偉大時代鑄就不朽豐碑——「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年啟示錄
    偉大時代鑄就不朽豐碑——「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年啟示錄 四月二十二日,鳥瞰北川新縣城。12日14時28分,8.0級特大地震猝然襲擊汶川,災難肆虐處,10多萬平方公裡山河破碎,滿目瘡痍。
  • 回訪「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漢旺鎮:新居裡 不時傳出陣陣笑聲
    11年前的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特大地震突如其來。在那非常時刻,為凝聚共識、提振信心,2008年5月13日,四川日報刊發由王沛、陳露耘撰寫的評論員文章《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 戰勝特大地震災害》,在全國主流平面媒體中率先發表評論,在危難時刻充分體現黨報的輿論引導能力。這篇文章獲得第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震後9個月,王沛又到地震極重災區綿竹市漢旺鎮,寫下關於弘揚「東汽精神」的系列評論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