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正碧:加強成渝之間合作交流 讓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更具影響力

2021-01-15 封面新聞

陳雲波 封面新聞記者 周洪攀

11月18日上午,由封面新聞、華西都市報主辦,成都市雙流區人民政府承辦,中共成都市雙流區委宣傳部和成都市雙流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協辦的「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標」頒獎典禮暨成渝文旅發展交流活動在成都市雙流區舉行。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榮獲巴蜀文化旅遊走廊新地標殊榮。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馮正碧說,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包含有世界上最大的地震遺址,是不可複製的珍貴資源。地震紀念館在發揮教育、宣傳、科研、紀念、展示五大基本功能的同時,加強與重慶之間的合作交流,增強紀念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資源不可複製

馮正碧在論壇上說,2008年5.12特大地震後,按照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視察北川所作的「將北川老縣城作為地震遺址予以保留,修建地震博物館」的重要指示,四川省災後重建規劃建設的以地震為主題的國家級紀念館。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位於四川省北川縣曲山鎮,主要講述抗震救災、災後重建和科學發展的偉大曆程。地震紀念館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北川羌城旅遊區的核心組成部分。包括「三遺址兩館一中心」,即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沙壩地震斷層遺址、唐家山堰塞湖地震遺蹟、主館、副館和防災減災宣傳教育中心,同時按照四川省災後重建規劃,作為「一館三地」的龍頭部門,紀念館牽頭統攬汶川映秀震中地震遺址紀念地、綿竹漢旺東汽工業地震遺址紀念地和都江堰虹口深溪溝地震遺蹟紀念地三地作用功能的發揮。

地震紀念館向世界講述了中國抗震救災,災後重建,科學發展三大奇蹟,紀念館的室外遺址北川老縣城核心保護面積0.79平方公裡,是目前全世界唯一整體原址原貌保護的規模最大、破壞類型最全面、次生災害最典型的地震災難遺址區,具有極高的科學研究價值,是開展地震災難研究和防災應急教育不可複製的珍貴資源。

搶抓成渝合作機遇 增強紀念館吸引力和感召力

國家戰略提出加強成渝之間的合作交流,馮正碧認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這一國家戰略,給紀念館帶來了一次難得的機會,「我們將通過『走出去』的方式,讓場館真正走進重慶、貼近重慶。」紀念館將借這一契機,多層次、多角度與重慶開展合作,走進各類學校開展思政教育、校外實踐、防災實訓和職工素質提升等活動。

同時,紀念館可以「借智」重慶高校,和重慶的同行開展遺址保護和防災減災領域的學術研究合作工作,既提升地震紀念館的影響力和知曉度,也使抗震救災知識教育傳播範圍更廣、效果更佳,從而增強紀念館的吸引力和感召力。

下一步,「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將進一步發揮紀念館的社會教育功能,把培訓青少年學生、志願者隊伍作為最終落腳點,增強社會公眾的整體防災減災意識。充分發揮其紀念、展示、宣傳、教育、科研五大功能,打造世界級的地震災害研究基地和地震科普教育基地。

相關焦點

  • 河南漯河到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調研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近日,河南省漯河市人民政府參事梁國正帶領該市精神文明創建辦領導一行11人到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考察調研。市委宣傳部副部長、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黨委書記、主任馮正碧,黨委成員副主任馬曉燕、梁輝明及管理中心相關科室工作人員陪同。
  •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免費開放
    5月9日,參觀者在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內參觀。   薛玉斌攝(新華社發)   人民網綿陽5月9日電 (記者王明峰)今天,位於四川北川羌族自治縣曲山鎮任家坪的「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舉行升旗儀式,向在地震中不幸罹難的同胞和在抗震救災和災後重建中英勇獻身的烈士表達深切思念。這標誌著「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正式對公眾免費開放。
  •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臨時閉館 老縣城最深積水1.5米
    四川在線記者 吳楚瞳8月10日18時至11日14時,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主副館所處區域內降雨量高達326毫米,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區 降雨近300毫米。受持續強降雨影響,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主館、副館、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將暫停開放,開放時間另行通知。目前,老縣城遺址北川大酒店處道路積水達1米; 三中心遺址處水位1.5米,老縣城過境道路中斷,車輛無法通行,紀念館主館滲水。
  • 在京臺商走進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感受抗震精神
    北京日報客戶端訊(記者武紅利)今天,由北京市臺灣同胞聯誼會組織的「2020年在京臺商凝心匯」參訪團走進四川省綿陽市北川地震遺址區和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感受兩岸同胞在抗震救災過程中守望相助、血濃於水的抗震精神。
  •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講解員徐紫菡 一點七公裡環形路上的...
    「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講解員徐紫菡 一點七公裡環形路上的春節 徐紫菡正在為遊客講解。     □本報記者 鄒俊川 文/圖    2月2日下午4點,春節大假接近尾聲。北川老縣城地震遺址裡參觀的人流也少了下來。「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講解員徐紫菡正帶著參觀者進行當天的第六趟講解。走到一處遺址前,見有當地群眾祭拜親人,她調低了擴音器音量。    這已是她在地震遺址度過的第六個春節,一天未休。
  • 汶川地震10周年:探訪震後遺址上的地震紀念館
    回放 汶川地震10周年:探訪震後遺址上的地震紀念館
  • 蔡永潔、曹野作品: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 / 2017-2018年度建築...
    -1-項目概況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原名北川地震紀念館)是為紀念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而設立,是這次大災難後修建的眾多地震紀念館中唯一的國家級紀念館,它包括紀念、展示、科普、教育、科研五大功能。
  • 偉大時代鑄就不朽豐碑——「5·12」汶川特大地震十年啟示錄
    今年2月,在比利時布魯塞爾舉行的「關注人類共同命運,攜手應對自然災害——中國四川汶川特大地震10周年記憶」圖片展上,歐洲議會副議長帕帕迪莫裡斯表示,「汶川十年的巨大成就令人欣慰和振奮」。  這是汶川災區對所有關注與愛心的回應。從廢墟上崛起,在重建中跨越,于振興中騰飛,汶川的故事走向世界,中國的精彩贏得讚譽。  轉眼十年,夢想飛揚。
  • 海峽兩岸交流基地——北川縣地震遺址保護區
    新設北川地震遺址保護區為海峽兩岸交流基地,意在弘揚兩岸同胞在抗擊「5・12」汶川大地震中所展現的守望相助、血濃於水的抗震精神,同時更好地搭建川臺兩地防災減災教育、災後產業發展等交流合作平臺。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俯瞰圖
  • 地震紀念館走進北川七一小壩小學開展抗震精神宣講活動
    important}9月9日,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走進受北川小壩鎮黨委、政府邀請,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管理中心楊孟昀、朱祺、安衛忠等同志走進七一小壩小學,與學校教師座談交流,發放地震科普知識折頁、手冊等宣傳資料。
  • 「5·12」地震時用作臨時擔架的3塊單位標牌 12年後捐贈給地震紀念館
    11月25日,四川綿陽退休的華大爺將3塊單位標牌,以省級文物身份無償捐贈給「5·12」汶川特大地震紀念館。紅星新聞記者獲悉,這3塊標牌曾在2008年「5·12」地震時,被當作臨時擔架抬傷者,運送到綿陽後,華大爺將3塊牌子完好收藏了12年之久。
  • 回訪「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漢旺鎮:新居裡 不時傳出陣陣笑聲
    2008年5月13日,四川日報2版刊登的評論員文章《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 戰勝特大地震災害》。雨後的綿竹市漢旺鎮漢旺廣場一片寧靜。一旁的鐘樓,時針分針定格在下午2時28分。11年前的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特大地震突如其來。在那非常時刻,為凝聚共識、提振信心,2008年5月13日,四川日報刊發由王沛、陳露耘撰寫的評論員文章《萬眾一心 眾志成城 戰勝特大地震災害》,在全國主流平面媒體中率先發表評論,在危難時刻充分體現黨報的輿論引導能力。這篇文章獲得第十九屆中國新聞獎一等獎。震後9個月,王沛又到地震極重災區綿竹市漢旺鎮,寫下關於弘揚「東汽精神」的系列評論文章。
  • 5.12 汶川地震發生的瞬間被定格,十年後的遺址
    日曆又將要翻到5月12日,距離那場山河破碎、近7萬同胞逝去的大地震已過去整整十年。時光流逝,生活始終要向前,撕裂的傷口會慢慢結痂,疼痛會慢慢減輕。一座因汶川大地震而為人所知的小鎮,因為地處震中,幾乎被完全炸毀。
  • 隨老記者再訪新聞現場|回訪「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漢旺鎮:新居...
    這一期,讓我們和原四川日報記者王沛一起,重返漢旺,感受「5.12」汶川特大地震災區的奮進力量。【我們的70年·舊聞新識】2008年5月12日14時28分汶川特大地震發生,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破壞性最強、波及範圍最廣、救災難度最大的一場地震。
  • 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後 四川地震災害綜合防範能力再回眸
    今天是5月12日,「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12年來,四川直面多震災的嚴峻形勢,著力提升全省地震災害綜合防範能力,成功應對處置了2次7級、2次6級和70餘次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事件,奮力奪取了汶川特大地震、蘆山地震、康定地震、九寨溝地震等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偉大勝利,最大限度地減輕了地震災害損失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提供了抗震救災的「四川實踐」。
  • 汶川地震周年祭_中國網
    20:28:28  中國網:一年前,「5·12汶川地震」牽動了全國人民的心。今天,在地震一周年之際,各大衛視將分別推出特別節目,紀念地震一周年。今晚,中央電視臺新聞頻道也推出特別節目《崛起5·12》。14:53:55  中國網:2009年5月12日下午,紀念四川汶川特大地震一周年活動在四川省汶川縣映秀鎮舉行。圖為活動主會場映秀鎮漩口中學。
  • 實拍:記者親臨「512」汶川特大地震遺址現場
    (攝影:崔麗麗)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給神州大地和華夏兒女帶來了巨大傷痛,同時也激發起全國人民志願奉獻、抗震救災的群情激昂,開啟了中國公益的新時代。值此十年之際,中國災害防禦協會攜手中國氣象服務協會等9家單位,共同舉辦了「社會力量參與汶川抗震救災十周年紀念活動」。圖為記者親臨「512」汶川特大地震遺址現場。
  • 紀念5·12汶川大地震11周年 跟著這些電影緬懷逝者
    1905電影網訊2018年5月12日14時28分04秒,中國四川汶川爆發芮氏8級大地震,近7萬人遇難,牽動全國人民的心。如今,距離汶川大地震已經過去11年,期間有不少電影重現了災難發生時的感人事跡,描繪了災後重建的動人故事,讓我們跟著這些電影一同緬懷逝者,致敬重生。1.
  • 十年前的今天:512汶川特大地震前夕,全國大部天氣晴
    5月中旬少見的冷空氣乘機挾威馬遜左象限的偏北氣流南下,渡過長江,我國上空只有一條窄窄的雨帶,在長江以南、南嶺和武夷山以北。全國大部天氣晴好,溫度不高不低,正在傳遞奧運火炬的廈門更是晴空萬裡。2008.5.12下午2點雲圖,來自數字颱風網2008年5月12日廈門火炬傳遞現場,中氣愛小編拍攝四川靠青藏高原一線稍微有點特殊。
  • 「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後 四川地震災害綜合防範能力再回眸
    四川在線記者 付真卿今天是5月12日,「5·12」汶川特大地震12周年,第12個全國防災減災日。12年來,四川直面多震災的嚴峻形勢,著力提升全省地震災害綜合防範能力,成功應對處置了2次7級、2次6級和70餘次5級以上破壞性地震事件,奮力奪取了汶川特大地震、蘆山地震、康定地震、九寨溝地震等災後恢復重建工作的偉大勝利,最大限度地減輕了地震災害損失為全國乃至全世界提供了抗震救災的「四川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