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麼契機讓蘇東坡發明了一系列美食

2020-12-14 阿蘇讀傳記

如果說李白杜甫在詩歌上的成就無人能敵,那麼蘇東坡就是中國歷史長河中文化藝術的集大成者,他在詩、詞、散文、書法、繪畫等方面都有極高的成就。我常常覺得蘇東坡是神一般的存在,然而他卻真真切切在這個國度存在過。

很多中國人說起蘇東坡,都會露出一種會心的微笑。這不僅僅是由於他的文化藝術成就,更因為他的其它個人魅力。作為一個大名人,他有一個相當獨特的地方,那就是他十分愛好美食,並且還自己發明了一系列東坡菜餚。中國自古以來,都是民以食為天,蘇東坡能夠千百年來如此被中國人民所喜愛,這個技能肯定為他加分不少。那麼到底是什麼契機讓蘇東坡發明了一系列美食呢?一起來看看吧!

01.東坡羹

在宋朝,富人吃肉羹,平常人家就將蘿蔔、大頭菜、芥菜等蔬菜和豆粉混在一起熬煮成菜羹。蘇東坡貶謫到黃州時,工資停發,經濟困難,住的是廢棄的驛站—臨皋亭,連吃飯都緊張。這可苦了好吃的蘇東坡,但是身為吃貨再窮怎麼能委屈自己的嘴巴呢?也就是這時候,蘇軾在窮人菜羹的基礎上開發了那道在飲食史上流芳千古的美食:東坡羹。嚴格來說,這東坡羹既不是菜,也不是飯,更不是湯,是將菜與飯同時炮製的一種烹調方法。

這道菜是把野薺菜與米糝為主料熬製,小火慢燉,慢慢加以鹽等調味料,製作工藝十分簡單,但是需要很大的耐心,嚴格把控火候。雖是素菜,卻比肉湯還更加的鮮美,清淡爽滑,讓人聞之不忘,食之沉醉,另一種做法則是用山芋與大米熬製。

這道東坡羹,薺菜利脾,還能止血明目,軟化血管、降低血脂、有利於消化,具有很高的營養價值,山芋富含蛋白質維生素等多重有益物質,還有減肥的功效。後來,蘇東坡將它介紹給一些道士、和尚朋友,很受歡迎。

02.東坡肉

在北宋,當時的主要肉類為羊肉,但是羊肉貴,普通老百姓是吃不起的。到了黃州,蘇東坡自然也吃不起了,這可讓愛吃肉的蘇東坡發愁了。幸好,他發現黃州的豬肉非常便宜,但是,當時的豬肉和我們現在的豬肉味道不可同日而語,當時的豬沒有還沒有經過足夠長時間的進化,味道是比較差的,而且又有寄生蟲。所以,雖然非常便宜,但是,大多數老百姓也不愛吃它。蘇東坡就苦心研究,終於研製出了一個燉豬肉的方法,讓豬肉變得美味,並且,他還寫專門了一首詩,教大家燉豬肉的方法:

淨洗鐺,少著水,柴頭罨煙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時他自美。黃州好豬肉,價賤如泥土。貴者不肯吃,貧者不解煮,早晨起來打兩碗,飽得自家君莫管。

後來,蘇東坡去杭州當太守,由於他為官清廉,深受百姓愛戴。過節時,當地百姓送他許多豬肉。蘇東坡呢,就把這些豬肉切成大塊,按照在黃州燉豬肉的辦法,加蔥、姜、醬油、料酒,慢火細燜,煨製成酥香味美、肥而不膩的紅燒肉,分與每戶,獲得了很大聲譽,從此民間便把這種紅燒肉命名為「東坡肉」。於是,這種豬肉做法就得以流傳,成為了如今我們餐桌上的一道名菜——東坡肉。

03.東坡肘子

相傳,東坡肘子其實並非蘇東坡之功,而是其妻子王弗的妙作。一次,王弗在燉肘子時因一時疏忽,肘子焦黃粘鍋,她連忙加上各種配料細細烹煮,以掩飾焦味。不料這麼做出來的肘子味道卻出乎意料的好,頓時樂壞了東坡。於是他自己反覆炮製,加以改良,還向親友大力推廣,於是,這「王弗肘子」便以東坡肘子之名流傳開了

04.東坡餅

還是蘇東坡在黃州期間,經常去黃州的安國寺與那裡的和尚嘮嗑,因為知道蘇東坡喜歡吃油酥類的食品,所以和尚就用精緻的千層油酥餅款待他,蘇東坡又在此基礎上做了改良,後人將這種餅命名為東坡餅,算是給東坡冠了名。這種餅用上等細麵粉做成蟠龍狀,和麻油煎炸,片片如薄絲條,然後撒上雪花白糖,香甜酥脆,落口消融,風味不同凡響,現在已經是湖北當地的一道名小吃了。

05.東坡烤羊脊

蘇東坡是一個不擅理財的人,雖然他也是做過大官的,可是,因為他朋友眾多,應酬之間他總是能夠把他那豐厚的薪水花得月月光。所以,當第一次流放到黃州時,沒有薪水,他就窮的叮噹響。隔了10多年,他遭遇第二次流放,被貶謫到嶺南惠州。他本性不改,依然如此,連安頓家人的錢都沒有,還是問他弟弟蘇轍借的,可見生活困難。

到了惠州,他給弟弟子由寫了很多信,沒有訴說生活艱辛,也沒有發洩被流放的憤恨。在一封信中,他還饒有興致地分享了他臨時發明的烤羊脊:說自己因為犯官身份不敢跟其他官員爭買羊肉,但每次都會囑咐屠夫留下一些羊脊骨。他在信中教蘇轍烤羊脊骨的具體方法:先將羊脊骨煮熟,然後撈出,撒上酒,抹上鹽,烤至微焦。剔撥一天,往往只有一銖半兩些許肉,但是味道極美!他告訴弟弟:烤羊脊骨吃起來有蟹的味道,特別的香,感覺有大補。令蘇轍哭笑不得。

看到這裡,各位小夥伴們大約也都看清了,蘇東坡能發明出這麼多美味的東坡菜餚,原因有二:其一就是極品吃貨對美食的無限執著追求,無論是錦衣玉食,還是饑寒困苦,他都不忘折騰美食。其二就是為生活所迫,被流放的歲月裡,物質條件確實不好,苦心研製各種美食也是為了改善自己的生活質量。

當然,東坡菜餚永遠不止這些,還有東坡豆腐,東坡魚,以及東坡對各種蔬菜,各種海鮮的特別烹調方法。各位宅家的小夥伴,有興趣的不妨嘗試做做,也可以為我們現在宅家的日子添上許多樂趣。

相關焦點

  • 想了解蘇東坡,東坡肉是不是真的是他發明的?他是個美食愛好者...
    想了解蘇東坡,東坡肉是不是真的是他發明的?他是個美食愛好者?除了這道菜,還有別的嗎? 蘇東坡不僅僅是一個美食愛好者,在中國飲食文化史上蘇東坡是最閃亮的那顆星,作為文學界的頂級美食家,烹飪界的金牌技師,他留下的東坡美食系列至今仍然是無數人的最愛。東坡肉好似藝術品,蘇東坡是該作品的原始版權所有者。初到黃州蘇東坡一邊感慨「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一邊為生計打拼。隨後蘇東坡發現黃州豬肉便宜,當地人卻不會製作,於是經過琢磨他解鎖了製作豬肉新方法。
  • 蘇東坡發明的3道美食,一道成家常菜,兩道深受男性喜愛
    要說北宋最會吃的人,那就非蘇軾莫屬了,他不僅會吃,喜歡品嘗各地美食,而且還會做,發明了各種各樣的美食,流傳至今,成為了我們如今的家常美食。今天我們就來介紹一下他發明的3道美食,其中的兩道都有特殊功效,是男性的最愛。
  • 一代美食達人——蘇東坡!那些不為人知的美食故事
    一:大文豪也是大美食家的蘇東坡蘇東坡作為北宋的一大文人,不僅擁有著非凡的文採,而且他所做出的可不僅僅是文學上的貢獻,他更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一大吃貨,一生更致力於發現美食與烹調美食,關於他和美食的那些事,可真是說不完道不盡吶!
  • 舌尖上的美食——專家蘇東坡
    寫出了他的柔情,除了文壇地位之外,蘇東坡書法造詣也登峰造極,天下第三行書《黃州寒食帖》出自他手。然而,這都是他的文學成就,我們今天想說的是他另外一項成就——美食。宋代的經濟空前繁榮,以前朝代的宵禁在宋朝也不存在,人們可以通宵達旦的遊玩,暢飲美食,仿佛吃的文化在宋朝格外流行,身為資深吃貨的蘇東坡同志,對自然十分精通。元豐三年,蘇軾被貶到黃州任團練副使。
  • 蘇東坡在海南吃西谷米
    我們知道北宋大名人蘇東坡在高太皇太后去世,宋哲宗親政的時候,被新黨排擠,貶官外放。先是貶為建昌軍司馬惠州安置。蘇東坡是樂天派,在惠州三年,政績卓越,士民擁戴。自己也是如魚得水,樂得自在。詩文不輟,屢有佳品。
  • 大文豪蘇東坡:「人間有味是清歡」,寫出了「吃貨」的最高境界
    提起蘇東坡那是家喻戶曉,蘇東坡是北宋中期的大文豪,在詩詞,書畫等等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可以說是文學史上的全才,被列為唐宋八大家之一。除了文人這個身份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就是北宋時期的「食神」。蘇東坡不光喜歡詩詞,書畫,更喜歡人間美食,在他所作的詩詞中有數十首都是和美食有關的。並且不單單是喜歡吃美食,還喜歡創造發明美食。
  • 「呵呵」竟是蘇東坡損朋友時發明的 寫信常用
    明年1月三蘇祠即將重新開館,在兩年多的修繕時間裡,三蘇祠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對館藏資料進行了大量的梳理,居然在《蘇軾全集校注》中發現不少書信裡有「呵呵」二字,難道現在我們網聊時最喜歡的倆字居然是他老人家發明的?
  • 「吃貨詩人」蘇東坡,文豪界的「超級美食家」
    超級美食家,從不因際遇變更,就放棄對美食的熱愛。《初到黃州》,萬般失意,美食就是蘇東坡的治癒仙丹。「自笑平生為口忙,老來事業轉荒唐。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東坡忽投箸大聲嘆曰:「值得一死於是!」合舍大悅。蘇東坡不但敢吃,還超級會吃。有詩為證,《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 打不倒的蘇東坡:我太難了,但我一笑而過
    姓名:王昱然年級:三年級作文名稱:《打不倒的蘇東坡》校區:雲南省昆明市官渡區佳翼教育東方作文指導老師:羅陽打不倒的蘇東坡今天,我跟著「凱叔」穿越到了北宋,認識了大文豪蘇軾。蘇軾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人們又稱他「蘇東坡」。他不但是文學家,書法家、畫家,還是一名政治家,甚至還是一個著名的「吃貨」。他出生時天露異象,這可是帝王待遇。他被後人稱為「完人」,這可是相當高的評價了啊!他的人生有三個巔峰時刻,最值得一提的就是他科考全國第二名。
  • 蘇東坡:人生沒有什麼煩惱是一頓飯解決不了的,如果有那就兩頓!
    除了玩樂, 對於好吃的蘇軾來說,尋覓美食才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儘管密州是個偏遠而貧窮的小州縣,且蘇軾剛到密州時又恰逢密州大旱,顆粒無收。這樣的境況,別說享受美食了,就是吃飽都成問題。可即便如此,天性樂觀的蘇軾依然「吃」地悠哉悠哉。可是,在那樣艱苦的環境中,能吃什麼了?
  • 蘇東坡因何創東坡肉?東坡肉是怎麼創造出來的?
    蘇東坡是宋代出名的文學家,他們一家出現了三位代表性的文學家。尤其是蘇東坡的詩詞在古代詩詞的地位毋庸置疑的。蘇東坡不僅是一位時詩詞的大家,同樣他也是一位美食愛好者。如果不是東坡先生的創造性發明,我們今天也許就會失去一種大眾化的美食。
  • 吃貨蘇東坡在美食上的造詣,眾多經典名菜,網友:認真下廚的詩人
    大家都知道,吃貨不分國界,中國是世界公認的美食之國,中國人的吃貨屬性也是與生俱來的,在古代的時候就已隱約有吃貨的身影,那就是我們大家熟知的詩人蘇東坡,他在古代認真研究美食,順帶寫詩作詞。一、東坡肉即紅燒肉的前身,宋朝的時候豬肉的價格還不高,但當時的人民都不喜歡吃豬肉,蘇軾就想把豬肉掛在上面,通過美食把滯銷的豬肉簡單快捷地賣出去。因此便開始研究豬肉的吃法,歪打正著一次燉熟的豬肉為我們打開了美味的豬肉之門。因此蘇軾就此研製出東坡肉,隨著時間的推移,東坡肉經過不斷改良,如今已成為肥而不膩的紅燒肉。
  • 能詩能文的蘇東坡,文武雙全,而且還是一個超級美食家
    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疆域遼闊,美食類型眾多,但是很多吃食只是作為地方美食,而沒有全國知名度,但是東坡肉不一樣,它在全國都有很高的知名度,就和北京的那隻鴨子一樣,令人很嚮往,忍不住嘗一嘗。雖然它的知名度很高,但是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這個美食的來歷,它不是什麼大廚的傑作,而是一位詩人的發明,那就是蘇東坡。
  • 無與倫比的蘇東坡,不是只有東坡肉,還有樂觀的一生
    他是一餓就寫詩,一飽就寫詩,一言不合就寫詩,坐牢是因為寫詩,出獄後的第一件事還是寫詩。在大型紀錄片《蘇東坡》以蘇軾的人生軌跡為縱軸,以蘇軾謫居黃州的這一特殊階段為橫斷面,以四年的生活及心路歷程為重點內容。從文學、藝術、美食、情感等角度觀照蘇軾在黃州之前和黃州以後的人生沉浮背景,多層面、多角度地解讀蘇軾生命感悟、精神嬗變。
  • 一碗東坡肉,背後有故事,它折射出蘇東坡豁達的人生態度
    眾所周知,蘇東坡不僅是一位大文豪,更是一位頂級美食家,經他之手被發明出來的美味,足以湊成一桌盛大的筵席,而東坡肉,便是其中最為著名的一款。北宋時期,上流階層普遍愛吃羊肉,稍微有些身份的人,都不屑於染指豬肉,即便是普通老百姓,對豬肉也很不以為然。
  • 蘇東坡:一個不完美卻最接近完美的人!他的思想 美食 愛情 詩詞
    蘇軾在饕餮美食上除了廣聞人知的東坡肉外,蘇學士還擅長燒魚,其烹製的魚堪稱一絕。一次,蘇軾雅興大發,親自下櫥做魚,剛剛燒好,隔著窗戶看見黃庭堅進來了(黃庭堅是蘇軾摯友,兩人經常以鬥嘴為樂)。知道又是來蹭飯,於是慌忙把魚藏到了碗櫥頂。黃庭堅進門就道:「今天向子瞻兄請教,敢問蘇軾的蘇怎麼寫?」蘇軾拉長著臉回應:「蘇者,上草下左魚又禾。」
  • 蘇東坡:做一個有文化的吃貨是種什麼體驗?
    說到蘇東坡,不少小夥伴腦子裡就自動蹦出那句「但願人長久,千裡共嬋娟」,抑或是「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在從古至今的大文豪大才子之中,蘇東坡總是格外招人喜歡。 前段時間的故宮600周年主題展覽,第一場展覽就關於蘇東坡。讓我們見識到蘇東坡在詩、詞、文、畫等多個方面的極高造詣。
  • 文化周刊|為海南「帶貨」,蘇東坡是認真的
    海南生蠔,「食之甚美,未始有也」蘇東坡愛吃,走到哪兒吃到哪兒,在黃州他發明了軟糯的東坡肉,在惠州他發現了甜美的荔枝,在海南,生蠔成了他的最愛。這世界上不缺少美食,而是缺少發現美食的眼睛,而蘇東坡恰恰擁有這雙眼睛。在吃雞喝酒之後,沒有米飯當主食仍然是蘇東坡的一塊心病,於是,他開始研究起了當地人頓頓愛吃的薯蕷。要不說吃貨都是有家傳的,蘇東坡自己還沒琢磨出來怎麼把薯蕷翻出花樣來,他的兒子蘇過就研發出了這種食物的新吃法——「玉糝羹」。
  • 蘇東坡讓藥方「聖散子」之名變得天下皆知?
    作者:劉永北宋大文豪蘇東坡是一位超級吃貨,他不但愛吃、會吃,還善於烹調,經他發明、調製出的各種美味,例如東坡肉、東坡酒等等美食,至今還在讓人們大快朵頤、津津樂道。吃貨的眼光是獨特的,可以說,蘇東坡所到之處,滿眼都是美食。在貶謫地黃州,他寫詩讚美到:「長江繞郭知魚美,好竹連山覺筍香」。
  • 斜槓青年蘇東坡——美食博主、星座大V、心理疏導大師?
    真實的蘇東坡,有才卻有點倒黴,事業上不如願卻也能樂呵地活下去。圖片來自網絡 侵刪美食博主蘇東坡如果放到現在,東坡妥妥是個美食Vlog大V。」,吟詩一首便成了無數美食書籍的書名:「雪沫乳花浮午盞,蓼茸蒿筍試春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