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要易主了?
7月27日晚間,搜狗表示收到來自騰訊的有意收購公司的初步非約束性要約。根據公告,騰訊擬收購搜狗全部已發行普通股,其中包括騰訊或其關聯公司目前尚未持有的搜狗美國存託股票(ADS)所代表的普通股,收購價為每股普通股或美國存託股票9.00美元,支付方式為現金。
也就是說,在這次收購完成後,搜狗將徹底姓「馬」。
受該消息的刺激,搜狗27日股價暴漲了48%,至美股收盤市值達到33億美元,市值一夜飆漲10.8億美元,折合人民幣約75億元。搜狐作為搜狗的重要股東,也因這一利好刺激,單日股價暴漲39.96%,股價同樣創下年內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搜狗賣身騰訊的消息並未對百度股價產生太大影響,27日收盤後,百度股價僅微跌2.66%。
搜索這事兒,讓騰訊又愛又恨
搜狗最早於2004年脫胎於搜狐公司,由前搜狐高級副總裁兼CTO王小川內部創業而來,目前主營業務為搜尋引擎、瀏覽器和輸入法。
騰訊要收購搜狗的消息出來後,搜狗股價暴漲的同時,42歲的搜狗CEO王小川,身家也漲超10億。
對於騰訊收購的消息,王小川也在朋友圈大方回應:「感謝騰訊公司對搜狗公司價值以及技術能力、產品創新能力的認可。接下來會對相關事宜進行認真的討論和衡量,讓搜狗能夠持續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對於搜索這件事兒,騰訊可謂執念頗深,甚至可以追溯到「遠古」的PC時代。
2010年,運營四年的搜搜自研無線網頁搜索上線,並正式發布個性化、社區化、智能化、移動化的「四化」戰略。同年,騰訊還挖來谷歌三位大將:Google圖片搜索創始人朱會燦、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顏偉鵬、Google中日韓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設計者吳軍。
從一系列動作來看,騰訊準備在搜索領域大幹一場。
然而,兩年後的2012年,騰訊便宣布組織架構調整,此次組織架構調整中,搜搜業務被拆分,分別併入移動互聯事業群及技術工程事業群。
在宣布組織架構調整後的一個月,入職騰訊僅兩年的吳軍也宣布離開騰訊,騰訊搜搜並不光鮮的一面也被其展露人前。後來,騰訊也以另一方式證明,靠一己之力拿下搜索並不容易。
2013年9月16日,騰訊與搜狐宣布,騰訊向搜狗注資4.48億美元,把旗下的搜搜業務和其他的相關的資產併入搜狗。交易完成之後,騰訊將獲得搜狗完全攤薄後36.5%的股份。而且,騰訊持股比例會在之後增加至40%左右。在騰訊投資後,搜狐及其關聯方仍是搜狗的控股股東,而搜狗將繼續作為搜狐的子公司獨立運營。
在得到搜搜後,搜狗也於2017年11月登陸紐交所,上市當天市值達52.9億美元,儘管搜搜沒有成為騰訊的支柱,但毫無疑問,搜狗已然成為了搜狐的支柱。數據顯示,在2020年一季度搜狐4.36億美元的營收中,搜狗已經佔據半壁江山,貢獻了2.38億美元。
而從騰訊方面來看,儘管搜搜已賣身搜狗多年,但騰訊發力搜索業務的決心,似乎一直沒變。
早在2017年初,藉助微信龐大的流量池,騰訊開始內測微信搜索功能。
在2020微信公開課Pro上,微信官方也宣布微信搜索正式升級為「搜一搜」。
騰訊做搜索之所以又一次捲土重來,從急迫性而言,這也是不得不進攻的市場。
根據華經產業研究院整理的數據,從國內搜尋引擎市場份額來看,自2010年穀歌退出中國後,百度始終佔據國內搜尋引擎市場首位,搜索市場呈現一超(百度)一強(搜狗)局面,2019年百度國內市場份額佔比67.09%;其次為搜狗搜索和神馬搜索,分別佔比18.75%和6.84%;此外,谷歌和360搜索市場份額佔比2.64%、1.91%。
值得注意的是,被納入其他的2.77%市場份額裡,有了騰訊宿敵——字節跳動的身影。
2019年7月31日,字節跳動旗下微信公眾號「字節跳動招聘」發布了名為《這裡有一個打造全新搜尋引擎的機會你要不要?》的招聘,並對外介紹了字節跳動搜索團隊的信息。
搜索的暴利在行業內早已是共識,儘管字節跳動作為後來者與先入場玩家在市場份額上差距不小,但從其近幾年的發展勢頭和決心看,絕對不容小覷,騰訊沒法不忌憚。
搜尋引擎怎麼又成了香餑餑?
搜尋引擎的誕生,是網際網路對人類獲取信息方式的一次徹底變革。
21世紀初Google的誕生和壯大,改變此前以雅虎為代表的索引式門戶網站模式,真正讓網際網路變成一個每個人都能享用的巨大資料庫。由於當時的技術發展階段、有限的網際網路內容以及用戶較為單一的使用需求,搜尋引擎公司們得以最終形成「壟斷」,在英語、中文等語境內,提供搜索服務的網際網路公司的名字直接變成了「搜索」這一動作的代名詞——當需要搜索時,人們會說「Google一下」或者「百度一下」。而這也給人一種搜索就只需要用一個工具的印象。
但隨著技術發展、網際網路上信息形式和內容的豐富化、用戶使用習慣的改變以及最重要的,提供和分發內容的渠道和平臺的迭代及相互競爭,使得搜尋引擎作為一門生意也開始變化。
這門生意在過去的邏輯是,搜尋引擎通過提供競價排名,或者提供廣告服務來實現盈利。這兩種方式受到的詬病一直不少,但它們都指向一種「通用搜尋引擎」的方向。只有擁有足夠多的幾乎覆蓋網際網路上所有可以被抓取的信息,一個搜尋引擎才能保證自己「壟斷」的市場地位,才能高價售賣廣告位或偽裝成搜索結果的商業內容位。同樣也只有通過不斷處理如此規模的數據,才能保證與搜索服務相關的抓取、檢索、分析、呈現等技術保持領先。
人們曾認為搜索這個古早功能已經沒什麼可爭的,目前來看,搜尋引擎公司短期內也不會被徹底衝擊,但這並不妨礙搜索再次成為香餑餑。因為騰訊、字節跳動等的出發點並非硬碰硬的搶奪搜索的市場份額——他們的目標是控制自己平臺上內容的搜索入口,甚至是獨家搜索入口:
一方面,讓自己旗下產品的活躍用戶逐漸依賴它自己體系內提供的搜索入口;同時,隨著自己成為內容生產者最重要的分發渠道和內容用戶們最依賴的信息來源,很多搜索需求本身就是衝著這些平臺上的內容而來,擁有自己的搜索功能,也能把這些需求留下。更長期的野心則是通過這兩類行為,逐漸改變人們的搜索習慣。這種競爭與曾經百度、360、阿里巴巴和搜狗等為主角的針對市場份額的短兵相接相比,看起來少了些進攻意味,多了些防禦的色彩——騰訊和字節跳動防的更多不是百度,而是彼此。這是搜索這門生意的新邏輯。也是為何在百度的搜索市場地位很難鬆動之下,搜索依然對於騰訊和字節跳動很重要的原因。
而這種邏輯也就可能帶來兩種在商業競爭之外的結果。
一是搜尋引擎作為一個技術,可能不再是以Google為代表的,更加依託數學、信息學和關係邏輯的一門技術;而會不可避免的增加越來越多基於社交關係的推薦以及個性化的算法推測等因素,甚至成為如何呈現搜索結果的決定性因素。
二是搜索入口的割裂。這也可以理解成人們談論越來越多的所謂網際網路「信息繭房」的一種。提供搜索服務的網際網路公司出於商業競爭,希望將自己的內容圈養在自己的搜索服務中,並且在搜索結果中優先提供給用戶;靠自己平臺上的內容起家的網際網路公司,為了留住用戶和流量,希望讓自己提供的搜尋引擎成為這些內容的唯一搜索入口。於是用戶在使用某一種搜尋引擎時,出現的結果就是,要麼無法搜到來自某一平臺的任何內容,要麼被來自這款搜尋引擎所屬平臺的內容大量淹沒,從而被困在這些來源單一的繭房裡。
無論怎樣,搜索這個動作正在變得更加複雜,不再是「Google一下」或者「百度一下」能代表的了。
全資收購搜狗,是一筆划算的交易嗎?
對於騰訊全資收購搜狗,很多人說,這是一筆多贏的交易。畢竟,騰訊獲得了搜狗的搜索體系和相關技術,搜狗榜上了大款,搜狐獲得了巨額現金收益,王小川也算完成人生上半場的成人禮。但這真的是一筆划算的交易嗎?
1、2013年,騰訊以4.45億美金外加旗下搜搜業務入股搜狗,獲得了後者僅40%的股份。搜狗當時投後估值是12億美金,7年之後市值30餘億美金,年複合增長率14%。
有意思的是,2013年騰訊市值剛剛突破1000億美金,7年之後市值6000多億美金,年複合增長率超過30%。換句話說,如果2013年騰訊把入股搜狗的4.45億美金用來購買自己的股票,回報率接近7倍,遠高於投資搜狗所帶來的浮盈。
單純從財務投資的角度看,騰訊投資搜狗算不上成功。
2、當然,從2011年的開放戰略開始,騰訊的對外投資就不是單純的財務投資,而是戰略布局。美團、滴滴、搜狗、京東、拼多多等都是騰訊生態鏈的重要棋子。
但是,搜狗並沒有像其它獨角獸那樣在後來迅速改變所在賽道的競爭格局。2013年,搜狗在中國搜索市場的份額是10%,到了2019年,這個數字變成了11%。7年過去,搜狗還是搜狗,百度還是百度。
搜狗IPO時市值一度接近60億美金,在27日騰訊發出收購要約之前市值長期徘徊在10億美金基準線。這說明在搜索市場未能改變格局的同時,搜狗在想像力業務上同樣乏善可陳,至少並沒有得到資本市場的認可。
3、據說騰訊此次收購完成之後,搜狐將套現12億美金,這對於還在虧損的搜狐來說無異於久旱逢甘霖。但是,這是張朝陽最想要的結局嗎?
搜狗是搜狐最早的內部孵化項目之一,歷經15年磨礪,一度是搜狐「全村的希望」,但最終並沒有成為張朝陽逆天改命的天選之子。把搜狗嫁給騰訊之後,張朝陽手裡的牌已經所剩無幾,只剩下每個季度還能給搜狐輸血的暢遊,以及搜狐位於中關村和石景山的兩幢寫字樓。
4、王小川在搜狗持股5%左右,在此次交易中有望套現10億人民幣左右,幹了15年,收穫這個結局已經跑贏了絕大多數中國人。
但過去15年也是中國網際網路天翻地覆的15年,與王小川一同觸網的王興、張一鳴、黃崢、宿華等人經過多次迭代都幸運地找到了屬於自己的賽道。王小川以搜索為始點,也以搜索為終點。
事實上,在搜狗崛起過程中,王小川手裡的牌足以多。當年還有誰,可以憑藉百度挑戰者的姿態遊走在張朝陽、周鴻禕、馬雲、馬化騰等大佬之間?
5、騰訊戰略投資的一大特點是佔股不控股,但這次對搜狗的全資收購是個例外。說明騰訊對內容生態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
過去幾年,騰訊在內容生態的投資布局包括搜狗、快手、知乎、B站、小紅書等。據說此前曾有意全資拿下快手,無奈後者增長太快導致創始團隊不願意放手。
接下來的一個看點是,知乎怎麼走。是獨立IPO,還是歸順巨頭?知乎背後的投資方包括搜狗、騰訊、百度和快手,都站在張一鳴的對立面。搜狗嫁給騰訊,很有可能是一場大戲的開始。
上遊新聞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