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AI財經社 唐煜
編 | 王曉玲
本文由《財經天下》周刊旗下帳號AI財經社原創出品,未經許可,任何渠道、平臺請勿轉載。違者必究。
7月27日晚上,中國第二大搜索公司搜狗宣布收到大股東騰訊的私有化收購邀約,騰訊準備將以每股9美元的價格收購搜狗的其他股份。
搜狗也收穫了罕見的股價大狂歡,大漲48%,報價8.5美元,市值達到32億美元。7月28日,搜狗開盤跌1.41%,報8.4美元/股,搜狐上漲16%,報18美元/股。
截至最新數據,騰訊持有搜狗39.2%股權,搜狐公司持有33.8%,搜狐CEO張朝陽持有6.4%,搜狗CEO王小川持有5.5%。按照邀約的9美元/股,騰訊將向張朝陽和搜狐支付13.85億美元,王小川則將得到1.89億美元。騰訊的要約文件顯示,這起收購目前已經得到了張朝陽的支持。
王小川之後也在朋友圈大方回應:感謝騰訊公司對搜狗公司價值以及技術能力、產品創新能力的認可。接下來會對相關事宜進行認真的討論和衡量,讓搜狗能夠持續為用戶創造更大的價值。
搜狗終究成別人的養料
去年底接受AI財經社專訪時,王小川曾有些神秘地說到,2020年搜狗搜索有新產品形態,跟微信的關係還需要繼續升級,雙方正在洽談,「其實騰訊還有很多資源並沒有被使用好,還需要繼續去突破。「
這樣看來,雙方從去年就已經在溝通這次收購的相關事宜。
實際上,這次收購的時機選得非常巧妙。
這次收購要約發出之前,搜狗的股價僅有5.75美元,距離最高點的15.5美元已經跌去了2/3。9美元的價格相比上周五收盤價溢價56.5%,相當於給出了35億美元的估值。
主營業務為搜尋引擎、瀏覽器和輸入法的搜狗脫胎於2004年搜狐的一次內部創業。根據搜狗發布的最新年報,騰訊是目前公司最大的股東,持股佔比為 39.2%。2013年,騰訊放棄自研的搜索業務搜搜,以4.48億美元戰略入股搜狗,將旗下的搜索和QQ輸入法併入搜狗現有的業務中。
2014年6月,搜狗搜索正式接入微信公眾號,用戶在搜狗搜索結果頁可瀏覽到與查詢詞相關的微信公眾號及全部文章,這是搜狗搜索的一大重要流量來源。之後微信不斷向外界透露加碼做搜索業務的決心,2019年微信搜索更名為「微信搜一搜」,接入了不少第三方內容,比如快手的視頻、知乎的問答、京東的購物等,形成了內部豐富的生態。
雖然搜狗還為騰訊提供站外搜索,但在整個鵝系家族裡儼然像個局外人。
2017年,搜狗在美國上市,但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並不如人意,市值從最初的53億美元跌到如今的32億美元。一大原因是搜狗長期依賴傳統廣告業務,這幾乎佔到搜狗營收的九成。
圖/視覺中國
雖然躋身行業第二,但搜狗的市場份額和百度差距懸殊。根據statcounter的數據,2019年百度市場份額為67.09%,第二名的搜狗只有18.75%。王小川坦承,百度在資源、市場、用戶心智都遠遠跑在搜狗前面。「準確講,如果百度做的足夠好,其實沒有我們機會。」
沒有自己的內容生態,又過於依賴騰訊系產品的流量變現,搜狗的發展進入瓶頸期,2019年淨利潤下滑。而在2019年,搜索市場戰火越燒越烈。前有字節跳動加碼搜索,後有阿里巴巴將其創新業務「夸克搜索」拆出獨立運營,勢必未來將對百度造成不小的壓力,更別說老二搜狗了。
也有百度人士表示,他們並未把夸克看成自己的對手。但這個激烈的市場已經對搜狗的未來產生了威脅。
猶記得2010年8月,為了對抗360的收購計劃,王小川曾一度遠赴杭州引援,之後搜狐與阿里巴巴宣布將分拆搜狗成立獨立公司,引入戰略投資。2013年,在談到為何拒絕360而選擇騰訊時,搜狐CEO張朝陽說,不想把搜狗揉碎了來滋養360的茁壯成長,要保持公司的獨立性。
然而七年之後,搜狗終究還是成了別人的養料。
圖/視覺中國
騰訊收網
過去幾年,搜狗一直背靠騰訊生存,2020年一季度搜狗來自騰訊的流量佔比達到36%。這次收購搜狗後,騰訊不僅可以把搜索業務整合到各個產品線中,還可以把搜狗通過騰訊產品的流量變現收入囊中。搜狗2019年財報顯示,來自搜索業務的收入有74億元。
今年以來,包括接管閱文集團,騰訊陸續在內容生態上大收網。除了微信搜索,騰訊目前還要在信息流上追趕百度和頭條。去年底,騰訊推出主打「社交+推薦+搜索」的「騰訊看點」,宣布未來將重點發力商業化。這個時間點將搜狗收入囊中,這塊廣告收入的爆發或許會來得更快些。
騰訊和搜狗的聯姻來自17年前這家社交公司破碎的搜索夢。
2003年,由Google提供搜索結果的騰訊搜搜(SOSO)正式上線運營時,國內 90% 以上的搜索份額被百度、Google和雅虎佔據。剛上線的SOSO包括了網頁、圖片、論壇、新聞等功能,為了引流,騰訊還曾將搜索條嵌入到QQ中。
2010年穀歌退出中國大陸,SOSO被視為最大的受益者,Google圖片搜索創始人朱會燦、Google中國工程研究院副院長顏偉鵬、Google中日韓文搜索算法的主要設計者吳軍等人相繼加入騰訊,負責騰訊的相關搜索業務。
遺憾的是,一堆技術大咖和海量資本最後也沒能讓QQ成為搜搜的入口。隨著2013年騰訊入股搜狗,SOSO品牌就此宣告死亡。
為何當年騰訊沒把搜搜做起來?當年SOSO的首席架構師、現為豐元創投合伙人的朱會燦在去年接受AI財經社採訪時曾總結——因為騰訊沒有做搜索的基因。
相比做社交,做搜索的投資要大得多。朱會燦舉例說,如果有100個用戶,一臺機器就可以處理他們之間的通信,如果有了10000個用戶,可能就再買10臺機器,資源的需求和服務用戶的數量是線性增長的關係。但是要做搜索,就要把搜索質量做到極致,需要足夠的工程師和機器把全世界所有的網頁都收集起來,即使只有一個用戶,也可能需要一萬臺機器來維護整個系統。
當時吳軍提出要參考谷歌,做一個SOSO搜索的新架構,處理相同的請求量需要投入更多的機器。相比當時的行業龍頭百度,騰訊在搜索上即使付出同樣的資源也吸引不到那麼多用戶,相比老本行社交來說,這實在是一門虧本生意。
朱會燦透露,當時自己加入騰訊初衷並不是做搜索,畢竟市場上已經有像百度這樣的搜尋引擎,再做一遍意義並不是太大。他覺得,騰訊當時更多是把搜索作為一個防禦性項目,不想讓百度把整個廣告市場全吃掉,本質還是一家社交公司。
圖/視覺中國
之後出版《浪潮之巔》的吳軍也以「基因論」總結這段業務的失敗,「非搜索公司做搜索沒有一家成功的。「
對於「基因論」,業界也有不同的聲音。有網際網路人士認為,騰訊沒有把瀏覽器、輸入法、搜尋引擎之間的緊密聯繫構建起來,說明對搜索領域的戰略布局不堅定。也有前搜狗人士指出,搜搜最大的問題出在成本失控。為了快速佔領市場,騰訊投入大量成本去買流量,但是無法支撐這塊的投入,導致買得越多虧得越多。有報導稱,當時騰訊搜搜虧損高達20億元。
相比17年前失敗的試水,如今靠著遊戲財大氣粗的騰訊已經從被動防禦轉向主動進攻,收購搜狗之後,外界都好奇這家社交公司在搜索上會有怎樣的新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