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9月當選為上實劍橋浦東校區新一屆學生會主席的彭心怡,是一位陽光、靈動的女孩,與她交談,你會不自覺地被她活潑、自信的氣質所感染。當然,優秀從來都不是天生的,進入上實劍橋以來彭心怡也是在不斷適應、調整中,逐步讓自己找到理想的狀態。
彭心怡來自上海本地,小學就讀靜安區名校萬航渡路小學,初中順利升入市重點市西中學,對數、理學科頗有興趣的她,一直輕鬆地走在學業舒適區裡。彭心怡的母親對教育有著獨立、長遠地思考,有感於朋友家小孩轉讀國際高中的成功經歷,母親也希望彭心怡能在多元、豐富的國際課程體系中更好地發展自己。於是,在經過多方考量後彭心怡來到了上實劍橋。
走出體制內教育的舒適區,如何儘快地適應國際課程體系,這是第一個考驗。
彭心怡說,像經濟與商學,以前都沒有接觸過,剛開始不知道該怎麼學,只能掌握一些零星的知識點,在做題目的時候很不適應。再有就是語言關,全英文的教材,全英文題目,一開始很難受,有時候也許你知道某個問題該如何用中文回答,但就是很難把答案轉化為英文,把它確切、專業地表達出來。在老師耐心的指導下,她加強了商學英文課外書的閱讀,逐步積累對專業知識的英文表達感覺,慢慢地從原來的中譯英思維過渡到純英語思維。理科方面則通過多刷題,先由生到熟,再熟而生巧,重新找回了遊刃有餘的感覺與自信。
如果說適應國際課程,是走出體制內教育舒適區後的一種被動應對的話,那麼加入學生會,到競選學生會主席,則是彭心怡主動走出舒適區的積極探尋之旅。
剛來到上實劍橋時,面對一個陌生的環境,從原來走讀到寄宿制,那時的彭心怡也是一個稍顯怯生、內斂的女孩。為了提升自己的人際溝通能力與綜合素養,彭心怡意識到學生會是一個很好的鍛鍊平臺。加入學生會後,她積極參與志願者活動,每次學校開放日,作為志願者的她在接待家長的過程中,從一開始的羞澀、慌亂,慢慢地圓熟、大方起來。彭心怡說:有時家長會詢問很多有關學校方方面面的問題,剛開始經常讓我手足失措,但慢慢地,我試著把每一次家長答詢當做商業分析案來看待,這其實是一節節更有意義的商學課,為此我要提前預判客戶(家長)們的諮詢點,並儘可能的提前做好預案。聽到這裡,不得不佩服:聰明人永遠知道如何超越常人思維來提升自己。
當選學生會主席後,彭心怡又面臨著再次走出舒適區後的新一輪探尋。
彭心怡說,以前在學生會做會員、部長時,更多的是被動地執行任務,自己不需要過多的主動思考。擔任學生會主席後,沒人領導我了,一切學生會的工作都需要我主動發起,為了更好地發揮學生會的職能與作用,還需要不停地創新。公眾號運營、社團招新、各項比賽、迎新晚會,我都希望能做出跟以往不一樣的特色。面對挑戰,雖然壓力山大,但屢屢成功闖關的彭心怡有著不一樣的沉穩與自信。
有趣的是,擔任學生會主席後的彭心怡與母親增加了一個交流的話題,在單位裡做部門主管的母親,經常就如何做領導與女兒交流、切磋。談到這裡,彭心怡臉上露出了舒心的笑容。可以想見,當初引導女兒走進上實劍橋的母親,看到女兒如今的成長,該是如何的喜悅與欣慰。
是的,生活就是這樣,走出一個個舒適區,一次次拓寬認知邊界,你才能體會到不一樣的精彩與意義。
----
上實劍橋國際高中部
聯繫電話:021-65109758 或 65143776
學校官網:www.sefl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