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常說的九族、六親,以及祖宗十八代,都是指的哪些親屬關係?

2020-12-20 騰訊網

我們在看一些古裝劇的時候,經常性會看到什麼諸如「拖下去,株連九族!」、「祖宗十八代都要被你氣活了」以及「你簡直就是六親不認」之類的話語,也讓不少人產生疑惑,這裡的又是「九族」,又是「祖宗十八代」,又是「六親」,還有什麼「三族」的,到底都是些什麼關係?

這首先就要談到我們古代的社會構成。跟現代大家生活更偏向獨立的個體,或者小家庭不同,我國古代主要還是依靠血緣關係形成的大家族共同生活,比如說古代很多村落,其實都是某一家族的親屬共同組成,因此很多寒門學子功成名就後,會回鄉重建祠堂,福利能囊括所有鄉親。

這種家族單位中,首當其衝的就是三族與九族,畢竟古代統治者給犯人治罪時,最喜歡的就是說「株連九族」了,其次就是「滅三族」。三族比較好理解,共有兩種解釋,一種是指父族、母族、還有子族;另一種是指父族、兄族、子族。

株連親族的刑法最早見於商朝,聖君商湯王在出徵時,為了保證自己的士兵聽從指令,就跟他們說,如果不遵守軍紀,他們的子孫都將會受到牽連,一起被殺。之後在三族的基礎上逐漸發展出了九族的概念。

九族也分了兩種說法,一種是指父四族、母三族、妻二族,包括了自己這族出嫁的姑母、姐妹、女兒以及她們的孩子,以及所有相關男性,外祖、外祖母兩家以及母親出嫁的姐妹以及所生的兒子,還有就是嶽父跟嶽母兩家。

另外一種說法則是在「祖宗十八代」的基礎上截取中間的從高祖至玄孫這九代。誅九族已經夠可怕了,朱棣還在此基礎上發展出了株十族,他殺害大儒方孝孺時,牽連死亡者達八百七十三人,簡直令人髮指。

說九族時說到有種算法是截取了祖宗十八代中的九代,那麼完整的祖宗十八代是指哪些呢?拋出自己本人後,從最遠古算起,依次為鼻祖、遠祖、太祖、烈祖、天祖、高祖、曾祖、祖父、父親,然後到了自己再往下數則為兒子、孫子、曾孫、玄孫、來孫、晜孫,仍孫,雲孫,耳孫。

至於六親不認中的「六親」,在古代「三、六、九、十、十二」多為泛指,指代數量很多的意思,因此解釋也比較多,一般而言多指父、母、兄、弟、妻、子女這六親,或者是說指外祖父母、父母、姊、妹、妻兄弟之子、從母之子、女之子。

正是因為古代人很注重親緣關係,包含姻親關係;也因此榮耀時全家族受益,落難時自然也容易到牽扯到家族中其他人。所以古人不論在何時,何種境地,他的所作所為都會以家族為單位進行承擔。

相關焦點

  • 我們常說的五服,六親,九族以及祖宗十八代,具體指的是什麼
    我們每個人都對自己的身世之謎感興趣,但是現在基本上都看不到家譜了。據考證現在流傳下來最全的家譜是孔子族的家譜,因為歷朝歷代都推崇孔子創立的儒家,所以孔子這一脈記錄得很詳實。本文我們講一講平時我們經常說的五服,六親,九族以及祖宗十八代指的是什麼?
  • 【收藏】你知道「五服、九族、祖宗十八代」是怎麼回事嗎?
    您看此文用· 秒,轉發只需1秒呦~ 什麼是祖宗十八代? 若問九族之外的直系血親還有沒有稱呼?答案是肯定的。九族之外再加九族,就是祖宗十八代。
  • 「祖宗十八代」你能說出多少代?
    在古人的觀念中,就算兩人至今隔著天涯海角,只要他們擁同一個祖宗,就一定不能背叛對方。不過,在宗親裡面,並不是所有人都同樣親近。我們常常用不同的稱謂來統稱特定親屬,以示親疏之別。一. 五服——血脈的傳承,人們把同一個祖宗的後代分為好多種。
  • 三親六戚指哪些親戚?祖宗十八代指哪18代人?
    人類社會是個由各種關係組成的網絡社會,任何人都是處於各種關係網絡之中,任何都會以自己為中心,結成親屬關係網(如宗親群、家屬群)、地緣關係網(如老鄉群)、人際關係網(如同學群、戰友群)。中國是一個關係社會,也是一個人情社會。
  • 何謂「祖宗十八代」、「九族」?這不是老黃曆,是你該懂的知識
    在傳統文化中經常有人提到「祖宗十八代」、「九族」之類的詞,很多人都不甚了解,今天我們就具體的分析一下「祖宗十八代」、「九族」具體的內容。「祖宗十八代」是從你開始往上數九代,往下傳承九代,連你在一起應該是十九代了。
  • 在罵人的時候,動不動罵「祖宗十八代」,這句話實在是太狠毒了
    原標題:在罵人的時候,動不動罵「祖宗十八代」,這句話實在是太狠毒了 在中國,很多人都認為人情最重要,他們將整個社會稱之為人情社會,以此,作為自己社交的理由。當然了,這種情況跟長久以來在中國大地上盛行的家族宗法觀念有關。
  • 清明祭祖,不可不知的冷知識,從「九族」到「祖宗十八代」,你記得住...
    據考證,中國古代常說的「九族」稱謂是指「高、曾、祖、考、己、子、孫、曾、玄」。 至於「祖宗十八代」的稱謂,各個時代略有變化,一般以東漢史書《爾雅·釋親》為準,取本族內「上下九輩」的稱呼,形成了「祖宗十八代」這一說法。
  • 人們常說「五服九族」,什麼是「五服」,九族是哪「九族」?
    「五服」這個詞現代用的比較少了,但是在農村或老一輩人口中,每每論到親緣關係,常常會說「出五服了」,或者說我們關係不遠,「沒出五服」,那到底什麼是「五服」呢,先看一張圖:什麼是五服?——《漢書·地理志》跟「出五服」也沒有關係,不贅述。3、五種喪服(重點)以死者親疏遠近關係,分出來的五種喪服。分別是「斬衰、齊衰、大功、小功、麻」。斬衰(cuī):用最粗的生麻布製成,是最重的喪服,服喪期限為三年,子(包括未出嫁女)為父母、嫡孫為祖父母、妻為夫、臣為君等,都應著斬衰。
  • 人們常說的親戚出五服了,這五服究竟是幾輩人?
    也就是說,五服是指中國古代社會裡,以父宗為重,由父系家庭組成的人倫親屬關係。 五服,由以前孝服等含義演變為五輩人,在膠東半島還有「五服之內為親」說法,一言以蔽之:五服,就是人們常說的五服九代人,也叫九族人。 由自己往上推五代:自己、父、祖父、曾祖、高祖。
  • 淺談:祖宗十八代的上序與下序的稱謂及意思
    鼻祖,指得姓始祖。古人認為:「因人懷胎,鼻先受形,故鼻祖為始祖。」在這裡,「鼻」實指「第一」、「首創者」,即「無中生有」。後來引申為各種文化流派、行業、手技、事業的創始人都稱為「鼻祖」。遠祖,指很遙遠的祖宗。與自己相隔很遠很遠,知道的信息很少很少,故稱悠遠之祖為遠祖。太祖,指相隔太遠的祖宗。太,古時與「大」相通,凡言大而以為形容未盡,則作太?。
  • 人們常說「親戚出五服」何意呢?什麼是五服?五服究竟是幾輩人?
    第四種:親屬關係中國遠古是母系氏族社會,後來進入父系氏族社會,也就有了以父係為重的宗族關係了。也就是說,五服是指中國古代社會裡,以父宗為重,由父系家庭組成的人倫親屬關係。五服,由以前孝服等含義演變為五輩人,在膠東半島還有「五服之內為親」說法,一言以蔽之:五服,就是人們常說的五服九代人,也叫九族人。由自己往上推五代:自己、父、祖父、曾祖、高祖。凡有血緣關係五代之內、同出一個高祖的都是親戚,而從高祖到自己是五代,就形成了五服。
  • 姨、娘、舅,叔、姑、表,漫談古代親屬關係中的三族、五服、九族
    親屬範圍包括自高祖以來的男系後裔及其配偶,也即高祖至玄孫的九代,通常被人們稱為「本宗九族」。「九族」範圍內的親屬,有直系和旁系親屬之分,也即古代喪事中的有服親屬(即為死者服喪),服喪時,直系親屬服重孝,旁系親屬服輕孝。那麼,親屬中的姨、娘、舅,叔、姑、表,哪些親屬在五服內,哪些親屬在五服外呢?接下來看一下,古代親屬關係中的三族、五服、九族。
  • 年輕人多不會排輩 「六親不認」現象普遍存在
    可令很多年輕人尷尬的是,他們大都分不清輩分,面對滿屋親屬不知該叫啥。  近日,記者調查發現,如今年輕人「六親不認」現象普遍存在,對妯娌、連襟、五服、九族等傳統詞彙更是鮮有了解。  對於第二代獨生子女,從父親方面看,他們沒有伯伯、叔叔和姑母。從母親方面看,他們沒有舅舅、姨媽,相應也就沒有舅母和姨父。如果丈夫和妻子都是獨生子女,對於丈夫而言,由於妻子沒有兄弟姐妹,丈夫自然就沒有大舅哥、小舅子以及大姨子、小姨子;對於妻子而言,則沒有大姑子、小姑子以及大伯哥、小叔子。
  • 家譜、輩序、祖宗十八代概論
    因為有了家譜的存在,追宗溯源變得非常簡單,一個人的根在哪裡,祖宗是誰,歷代有什麼榮辱,出了幾個偉人,分支走向等等都一目了然。家譜怎樣排列最好?家譜世襲的排列,建議最好採用金子塔狀排列法,這種格式類似於植物的根系圖,用這種排列法閱讀和查找非常方便實用,我們家族就採用的這種格式。
  • 清明祭祖:用李世民十八代祖宗舉例,教你分清十八代祖宗的稱呼
    清明節是孝子賢孫們掛青祭祖的日子,中國人有一個非常傳統的說法,叫「十八代祖宗」。現在問題來了:「我們在清明節祭祖掛青之時,該如何分清十八代祖宗呢?」潔惠侯介子推故裡,感謝原作者筆者今天就用李世民家族的族譜為例,給大家講一講區分十八代祖宗稱呼的問題。十八代祖宗,分為上九代和下九代。
  • 一文看懂中國家譜中三族、五服、六親、七族、七廟、九族的意思!
    六親,現在有代表性的有三種說法。(1)指父子、兄弟、姑姊、甥舅、婚媾、姻婭。《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父子、兄弟、姊姑、甥舅、昏媾、姻亞,以象天明。」晉杜預註:「六親和睦,以事嚴父,若眾星之共辰極也。妻父曰昏,重昏曰媾,婿父曰姻。
  • 「人有三急」指的哪三急?「六親不認」指的哪六親?看後漲知識
    比如說我們經常所說的「三急」指的什麼?「六親」又指的是哪六個親戚?看完此篇文章,你肯定能收穫不少知識。「人有三急」,指的是哪三急?俗語作為中文體系裡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在我國具有很高的地位。大部分的俗語都是勞動人民在生活中,利用自己積累的經驗而創造出的,能夠很好地反映人們的現實生活狀況以及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之心。
  • 「六親不認」是哪6親?「株連九族」又是哪9族呢?
    我們經常罵一個人殘酷、冷血,連親戚都不認,眾叛親離為「六親不認」,那麼,何為「六親」?他們都包含哪些親屬呢?請往下看:關於「六親」的說法有3種:1、【父子、兄弟、姑姐、甥舅、婚媾及姻婭(為六親)】此據《左傳·昭公二十五年》記載,婚媾指妻子的家屬,姻婭指丈夫的家屬。
  • 從古至今人們常說的「五服」到底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甚至一個村子裡,住的都是一大家族的人,門內門外都是親戚,不像現在,親戚都各奔東西。說到親情這個東西,古代有種說法,就是一個人得罪了皇帝,跟幾百人得罪了皇帝一樣,被滅九族。九族就是從一個人輩分數起,上下左右九代人,如此牽扯甚廣,可見,在古代,九族範圍內的,都算是親戚。但如今呢,九族也算是親戚,但能夠認全自己上下三族的人,已經不多了。
  • 「祖宗」是什麼意思?「祖」和「宗」分別指啥?祖宗十九代又是啥
    圖片:皇家的廟號資料截圖因為按照規矩來說,給國家創造基業的,就叫做祖,比如劉邦的廟號是漢太祖(俗稱漢高祖),因此劉邦的祖宗十八代都是草根,《漢書》給劉邦這個潑皮無賴臉上貼金,聲稱劉邦的祖先是魏國的貴族大夫,不過,這個說法基本上沒什麼人採信,劉邦建立西漢帝國,也算創業的鼻祖,因此,被尊為太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