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實施「十四五」規劃的第一年,辭舊迎新之際,關於糧食政策也不斷有了新消息。
2020年12月28日至29日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強調,要調動農民種糧積極性,穩定和加強種糧農民補貼,提升收儲調控能力,堅持完善最低收購價政策,擴大完全成本和收入保險範圍。確保糧食產量保持在1.3萬億斤以上。
此後,據12月31日新華社電,中央農辦主任、農業農村部部長唐仁健在談學習貫徹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時透露,糧食生產方面,確保每個省份播種面積只增不減。農業農村部2021年將繼續向各地下達糧食麵積、產量指標,推動適當提高稻穀最低收購價,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加快推動國家糧食安全產業帶建設。
2020年稻穀最低收購價方面,三等早秈稻、中晚秈稻和粳稻最低收購價分別為每50公斤121元、127元和130元。與上年相比,2020年秈稻的最低收購價每斤提高了0.01元,雖然幅度不大,但表明了一種態度,那就是鼓勵農民提高種稻積極性,國家保護種糧農民利益不受損的政策不會改變。
在一系列支農惠農政策推動下,2020年,全國稻穀種植面積4.51億畝,比上年增加573萬畝,增長1.3%。特別是早稻改變了種植面積連續7年下滑勢頭,出現回暖。全年雙季稻播種面積比上年增加756萬畝,增長5.3%,成為2020年糧食播種面積擴大的主要來源。
作為主要口糧之一,2021年小麥最低收購價格已於2020年10月底公布,每50公斤113元,和上年相比,每斤提高了1分錢。接下來稻穀生產扶持政策如何無疑是市場關注的重點。農業農村部負責人2021年「推動適當提高稻穀最低收購價」的最新表態,不僅意味著稻穀最低收購價這一實施了17年的政策將延續開展,還可能會迎來適當提高,這無疑是稻農收穫的最好的新年禮物。
此外,「完善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政策」的表述,也透露出2020年依然會有玉米、大豆生產者補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