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2-22 15:10 |浙江新聞客戶端 |記者 王波 通訊員 戴秦秦
「謝謝你,付醫生!我能站著跟你拍照了。」25歲的小周激動地握住付有偉醫師的手說道。
一個多月前,小周因為外傷以及嚴重術後併發症面臨截肢,但國科大華美醫院骨四手足外科不放棄,先後五次手術,幫助小周度過最艱難的日子,重新站了起來。
「這條腿不要了,醫生你給我鋸了吧!」
10月底的一個凌晨,小周在家裡爬高修理天線,沒想到一腳踏空從高處墜下,右腿的膝蓋處被劃開了一個約10cm的口子。傷口不大,但出血量不少,更要命的是墜落時碰撞利器劃斷了膕動脈,造成周圍神經損傷、腓骨上端骨折。因為血管修復手術難度大,小周立即被送到了寧波就醫。
小周在醫院進行了膕動脈、腓總神經修復+外固定術。不料屋漏偏逢連夜雨,術後第二天小周右腿蒼白、發涼、活動障礙,國科大華美醫院血管外科胡松傑副主任醫師到該院會診後考慮出現血管栓塞併發症。小周的下肢缺血時間過長,出現骨筋膜室綜合症——缺血的小腿肌肉腫脹,擠壓本就微弱的血運,形成了惡性循環。
為了盡最大可能保住肢體,小周當即被轉至國科大華美醫院。創傷急救中心為他開通綠色通道,爭分奪秒完善術前準備。當晚10點,血管外科聯合骨科為小周進行第二次手術,術中發現血管吻合口周圍血栓,右側小腿肌肉廣泛壞死。經過六七個小時的奮戰,手術一直持續到翌日凌晨四點,才終於重建血供。
但畢竟下肢缺血時間太長,小腿肌肉廣泛壞死,一旦出現感染或者其他併發症,保肢的成功率很低。短短兩天時間經歷了兩次大手術,小周不僅承受著創傷帶來的痛楚,在ICU病床上看著慘不忍睹的傷口,更經歷著巨大的心理壓力。悲觀絕望的心態讓他破罐子破摔,對醫師說,「醫生,這條腿我不要了!鋸了吧,我裝條假肢也比這樣好!」
五次清創手術拼盡全力保住腿
小周截肢的意願如此強烈,讓醫生頗感意外,也十分惋惜。
在ICU的病床邊,付有偉進行了細緻的檢查,跟小周分析保肢、截肢的取捨,小周膝關節周圍軟組織條件很差,如果截肢,保住膝關節手術難度很大,可能需要行大腿截肢。但一門心思想儘快告別痛楚的小周卻一句也聽不進去。離開病房,付有偉找到了家屬,站在門邊進行了一次長談。小周父親、愛人也處於兩難的抉擇,無所適從,但聽到付有偉的一句「病人還這麼年輕,可以選擇給他一次機會」,堅定了他們保肢的信心。
短短兩天時間,付有偉三次與家屬溝通,兩次到床邊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最後在醫患共同努力下終於做通了小周的思想工作。但這只是長達一個多月艱難保肢之路的第一步。患肢需要進行清創手術,清除壞死的組織。如果按照常規做法,進行徹底清創,小周的小腿肌肉將被清理得片甲不留。為了增加保肢的成功率,付有偉只能把手上的活做得細上加細,寧可保守一些,多做幾次清創手術,儘可能留下足夠多的肌肉組織。
因為小腿壞死的組織實在太多,第一次清創留下的組織,到了第二次手術進一步壞死。面對這樣的情況,骨科中心龐清江主任、骨四科楊長春主任再次圍繞小周的情況進行分析和手術指導,小周軟組織血運逐漸好轉,創面沒有繼發感染,最終完美縫合傷口。小周的下肢終於保住了,雖然踝關節失去了屈伸功能,但可以通過後期功能重建恢復部分功能。
小周的妻子陪同複診時對醫護團隊說,連續五次清創手術,即使有止痛針,但丈夫還是經常疼得滿頭大汗,甚至汗水溼透枕頭。無論多難,她和丈夫都沒有猶豫和後悔過,因為醫護團隊的鼓勵給了他們堅持的勇氣,一個好的醫生,一個好的醫護團隊,可以改變病人的一生。
160862102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