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12-05 09:43圖文來源:紫金山/金陵晚報
天啊,我查出了肺結節!
完蛋了,體檢報告提示我有肺結節,要我去複查……
恐慌蔓延!
最近一段時間,記者身邊陸續有很多人被查出肺小結節。同學、朋友,還有一對夫妻……他們大多是在沒有症狀,做胸部CT體檢時發現的。其中很多人以為肺結節就是肺癌前期,恨不得馬上手術。那麼,肺小結節真的那麼可怕?都需要一切了之嗎?得了小結節,是不是要經常去體檢?記者採訪了國內著名影像專家、江蘇省腫瘤醫院CT室主任醫師沈文榮。
實心的小結節多為良性
不可否認,所有的肺癌都是從肺結節演變而成的,有專家認為,10個肺結節患者中約有1個會變成肺癌。
肺結節的發病率也較高,大約佔城市人口的2%-5%,江蘇省的發病率大約在2%-4%。
56歲的王先生在體檢中發現了4毫米的肺結節,他非常擔心,因為他抽菸39年,而且到了所謂「高發年齡段」,幾次輾轉,找到了江蘇省腫瘤醫院CT室主任醫師沈文榮,讓他詫異的是,在門口等待沈主任「看片子」的人已經排到了好幾米以外,相互閒聊了一下,竟然有好多人和他一樣——「結節恐懼症患者」。
終於等到了,沈文榮認真地看了王先生的片子,輕輕地說了一聲:和前面那個人類似,你的結節是實心的,而且很小,定期檢查即可,暫不需要手術。聽到沈主任的「審判」,王先生舒了一口氣。
沈文榮告訴記者,一般來說,實心小結節是良性的,即便運氣很差,這個小結節以後有可能會轉變惡性的,從一個微小結節到肺癌也需要20年左右的時間,密切檢查,及時幹預即可。
肺部結節是肺癌前兆?
肺部結節70%-80%是良性的,極少屬於癌前病變或者肺癌。肺部結節很多情況下僅僅是一種炎症性病灶,造成炎症性肺部結節的原因,可能只是呼吸道感染等導致的。這種疾病40歲以上人群多發,因此建議這類人群,或者有家族病史的高危人群,能夠一年做一次低劑量螺旋CT篩查早期肺癌。肺結節和肺癌前兆是完全兩個概念。
現在肺小結節的檢出率相當的高,那麼肺結節和肺癌有無關係?沈文榮告訴記者,對於肺結節,有一部分人是「不拘小節」,有的人是「謹小慎微」,過分擔憂而寢食難安,不信任醫生,到處諮詢或反覆檢查,反而延誤診治,這也是不可取的。沈文榮說,依靠各種現代化診斷方法,開展早期篩查、早期診斷,尤其對偶然發現的肺結節要警惕肺癌的可能性,不能「馬大哈」,應交由正規醫院、專業團隊評估肺癌的風險,作最準確的抉擇。如果確診為良性的,別武斷地切除。沈文榮告訴記者,經過專業的肺結節門診排除、推薦去手術的高危結節多數是肺癌早期。
什麼結節屬於高危結節?
不能馬大哈也不能太緊張,那麼究竟什麼樣的結節才是高危結節呢?沈文榮說,那要從幾個方面綜合來判斷。
第一從影像顯示的大小論良惡。結節越大,惡性的可能性也越大。
第二從形態、密度、CT 增強的特性上論良惡。一般結節邊界光滑則良性病變可能性大。如果報告描述為磨玻璃樣結節、則可能是炎性病變、機化性肺炎、不典型腺瘤樣增生(癌前病變)、原位腺癌、早期浸潤腺癌等,特別是含有磨玻璃成分的部分實心結節,無論大小都要引起我們的重視。
第三從結節的倍增時間論良惡。結節的倍增時間是指腫瘤的體積或細胞體積增加1倍所需要的時間(球形病灶直徑增加26%所需要的時間為倍增時間)。由於良惡性結節的倍增時間不同,因此可以作為鑑別良惡性的標準;惡性結節的倍增時間大多為40-360天,良性結節小於1個月或大於16個月。如肺部實心小結節超過2年無變化,而磨玻璃小結節超過3年無變化,一般多為良性結節。一般而言,兩種或以上惡性徵象同時存在,無論其形態結構如何均應首先考慮為肺癌。
提醒:過度體檢沒必要
有了肺結節,是不是要經常去體檢?
專家指出,對於普通人來說,盲目、過度體檢是沒有必要的,而對於肺癌高危人群是需要每年體檢的。所謂的「肺癌高危人群」,即50歲以上、有肺癌家族史、吸菸指數達到400包以上者(即吸菸一天的包數乘以年數,如2包/天×20年=400包)。專家建議,反覆咳嗽3個月以上,無肺炎、慢阻肺、慢性咽炎、慢性鼻竇炎或消化道相關疾病的慢性咳嗽人群。
肺結節定期檢查採取怎樣的手段?
沈文榮說,雖PET-CT 是檢測腫瘤的敏感方法,但費用較高,而胸片往往難以敏感地發現較小肺部結節的蹤影。所以目前最好的篩查手段是低劑量螺旋CT,雖不能判斷腫瘤的良惡性,但可作為篩查手段,高危人群更需每年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