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了小學就開始有了測試來檢測孩子學習知識掌握得怎麼樣,小學一年級的數學相對來說還是很簡單的,我們這用的是蘇教版教材,上冊和下冊加起來就是100以內的加減法,和一些圖形,方位認識。
但經過一學年的系統學習,不少家長都發現,很多考試難題孩子都會做,簡單的計算孩子總是會粗心出錯,這是怎麼回事呢?

其實不光是一年級,高年級的孩子也經常會出現這樣的問題,結合我家孩子的情況,一起來分析分析給大家看看。
首先每次孩子拿著卷子回家需要家長籤字的時候,家長一看到很多地方不是孩子不會,而是孩子粗心算錯導致失分,這讓很多家長很苦惱。
粗心大意,幾乎是很多小學生都存在的問題,很多孩子在做題的時候,由於心急,想著玩,或者想著吃,或者玩些小動作,就會導致粗心,從而連簡單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都出現錯誤,可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卻能細心,考高分,甚至滿分呢?
深究的話,這應該還是個思維和習慣的問題。
經常和同學家長交流的時候發現,孩子計算出錯往往有以下幾個原因
一、 看錯題、抄錯題、漏寫
以簡單的27+10=37為例
1、看錯題
例:看錯題27+10=32,其中就是把7看成2
2、抄錯題,這個就可能有各種答案了
例:小明有27隻彩筆,媽媽又給他買了10隻,小明現在一共有多少只彩筆?
同學的答案可能就是: 2+10=12或者 7+10=17 等等
3、漏寫
例:27+10=7或,27+10=3 漏寫十位或者個位上的數字。
你能說孩子不會嗎?其實簡單的兩個字就是粗心,審題不嚴。
這在上小學一二年級非常常見,主要是孩子思維特徵是由現象過渡到了抽象的思維,很容易對相似,相近的數據、符號產生混淆。以至於出現上面的各種錯誤。
二、 孩子注意力不夠集中
以我家孩子為例,經常寫作業時候叫肚子餓,或者被其他事情吸引了注意力,容易一心二用,顧此失彼,從而使得孩子計算出錯。
三、 做作業求速度快,不求質量
有時候孩子為了要多點時間去玩,或者性子急躁了些,從而就容易粗心大意,沒有正確審題,忽略了一些細節,有時候多算,有時候少算,有時候看錯,從而導致出錯。
四、 做作業不注意檢查
很多孩子考完數學回來自信滿滿,告訴爸媽自己能考一百分,能考得很好,但是試卷一發下來就傻眼了,很多不該錯的卻出錯,其實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孩子做完作業後沒有檢查和驗算。

數學檢查和驗算是非常重要的,這個習慣可以從小培養孩子。
數學計算又是意見很枯燥乏味的事情,很多孩子看到計算做完後就不想再去驗算了,從而使得計算的正確率大打折扣。
末了提醒下各位家長,孩子計算也需要掌握好數學知識點,比如運算的概率、性質、法則、定律等基礎知識,學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確、靈活地加以運用,形成計算技能。所以知識點都要掌握噢。
此外數學計算還需要熟練掌握,需要多練習,所謂熟能生巧,不無道理。
各位家長,你們還有更好的學習方法嗎?歡迎留言分享交流。原創作品,您的點讚、關注都是二呆媽創作的最大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