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計算粗心老出錯?真正的原因在這裡!(家長和孩子都讀讀)

2021-03-02 牛娃兒成長記

計算對於數學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就像數學與之生活。計算是整個數學大廈的地基,地基不牢則大廈不穩。  

小學大綱要求學生掌握整數、小數和分數的四則運算,並達到一定熟練程度。小學低年級的計算當然還是以基礎計算為主,包括口算、豎式計算和巧算。在小學低年級,當務之急是幫助孩子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提高準確率,遵循先準後快,先方法後速度的

原則。如果現在的基礎計算正確率都無法保證的話,進入更高年級後,小數、分數出現,結果就可想而知了…… 

在長期的教學中,我發現有部分孩子認為計算題易學、好學,以為一聽就會,不肯動腦,經常會沒有看清題目要求就做答,計算馬虎,張冠李戴,簡單計算也頻頻出錯,驗算檢查不耐煩,算完題目要求就完事,計算結果陰差陽錯,經多次檢查,計算錯誤率讓人吃驚。

頭號原因,大家的回答幾乎都是同一結論「粗心」。其實不然。針對孩子計算能力薄弱,可以下幾方面入手分析原因: 

小學生特別是中段學生,其思維特徵是由現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極易對相似、相近的數據或符號產生混淆,因而經常出現抄錯數據、抄錯運算符號的錯誤;還有忘記進位、退位,漏寫、漏抄、出現運算順序錯誤。   

另外,小學生的感知還伴有濃厚的情感色彩,容易感知新奇的、感興趣的「強刺激」,而忽略「弱刺激」,造成感知錯誤。例如,填空:5+45()5+54,有學生就會填寫等號,原因是加法交換律的「強刺激」,掩蓋了54和45不同的「弱刺激」。

還有一些運算順序以及簡便運算方法的錯誤,也是由於感知上的籠統、粗糙所造成。尤其在特殊數據的刺激下,被假象所迷惑,以為能夠進行簡便計算如:

20×5÷20×5=100÷100=1;

41/5-41/5×1/3=0×1/3=0;

6÷6/7-6/7÷6=025+4×9=100×9=900;

326+216+484=326+484+216=800+216=1016;

686+391-209=686+(391+209)=686+600=1286

.

小學生由於注意品質不佳,特別是低年級兒童,還不善於有意識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常表現為,思維與書寫不同步,注意力不是集中在「筆尖上」,而是一方面手中在抄寫,另一方面注意力已經轉移到下一步計算方法上。

小學生這個「注意力不集中、觀察事物缺乏整體性、注意力集中時間短」的生理、心理特點就使他們容易產生計算錯誤。

由於小學生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他們正由無意注意向有意注意發展,注意的品質還很不完善,把23看成32是注意的指向性、集中性尚待發展;把9寫成6是注意的選擇性較差;把4位數寫成3位數是注意的廣度和分配能力不夠。

有研究發現,7~10歲兒童的注意力可持續20分鐘,10~12歲兒童為25分鐘,12歲以上兒童可持續30分鐘。因此在解答結構步驟較簡單的題時,正確率比較高,而解答結構步驟較複雜的題時容易出錯。

這也正說明了為什麼低年級的計算正確率高,而中高年級學生計算的正確率不如低年級的原因之一。

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產生的不良心態主要有三種:

一是輕視心理認為計算題是「死題目」,不需要動腦筋思考,忽視了對計算題的分析、計算完畢後的檢查驗算而造成的錯誤。

二是畏難心理。認為計算題枯燥乏味,每當看到計算步驟繁多或數字較大的計算試題時,便會產生畏難情緒、厭煩情緒、缺乏恆心、耐心和信心,從而使得計算的正確率大打折扣。

三是懶惰和厭惡懶得動筆,不願多寫一個字,厭惡計算,無論數字大小,熟練與否,一律口算,不願動筆演算,懶得拿草稿,甚至沒有專門的草稿本、驗算本。經常省略必要步驟,跳步,幻想快速、直接出結果,從而出錯。

小學數學中概念、性質、算理、法則、定律等基礎知識,學生只有在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的前提下,才可能正確、靈活地加以運用,形成計算技能。

由於某些知識不理解、概念不清、沒有真正地理解算理和熟練地掌握算法,對於計算法則、概念或運算順序沒有很好的掌握等,學生在計算時就會出現錯誤,並且學生自己並不意識到是錯誤的。

良好的學習習慣是保證計算正確的重要條件。因此,平常練習要嚴格要求,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有的學生從小沒有養成一個良好的生活習慣,做事散漫,上學後遷移到學習中,便沒有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

部分學生由於對計算的重要性缺乏足夠的認識,加上平時的訓練度不夠,方法欠妥,因而就養成了一些不良的計算習慣。

這些不良習慣包括:不審題、不分析、一律口算不願動筆演算、不喜愛打草稿、草稿隨意不規範、不正確使用草稿(演算本)、省略步驟(跳步)、書寫潦草、不及時驗算和檢驗、無簡算意識、計算中間不必要的過程或結果、不統計分析總結反思錯誤的原因等。

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首先要從口算能力著手。在各個年級,口算的重點也不相同。

粗略地說,一到三年級,2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以及連加減;表內乘法;100以內兩位數加減整十數;萬以內簡單的不退位加減法,加減混合的兩步計算題;較簡單的一位數乘兩位數;較簡單的小數加法等都要求熟練口算。

四年級以後,口算的內容就要逐步增多,不但要鞏固過去的內容,口算同分母加減法和簡單的異分母加減法等,還要在理解的基礎上熟記一些數據,如:25×4,125×8,10到19的平方等,對所有能應用運算定律和性質進行口算的式題一律口算。

提高孩子計算能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下面給大家分享了幾個建議,同時整理了小學數學專項練習資料包。包含四大版本,詳細到四大版本的各年級、各單元的各重點知識點和練習、分析。

  領取方式  

掃碼添加微信發送「小數」或對應學科

即可領取

*圖片僅為部分展示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計算能力是孩子必備的基本功,我們應作出長計劃,短安排,有目的、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教學和訓練,體現出循序漸進的基本原則和按新的課程標準進行教學。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要堅持3—5分鐘的口算訓練,每天堅持練習10個口算題。這樣在加強孩子口算能力的同時孩子的書寫習慣和集中注意力的習慣也會得到加強。剛開始可以在家長的督促下完成,慢慢可放手使孩子形成習慣,自覺、自願的完成。

每次練習要記錄完成1頁所用的時間,做完後馬上訂正對錯並分析錯誤原因。每做一次訓練,都與上一次的速度比較一下,看看有沒有進步,進步了,家長應當適當地讚揚一下小孩,說「真棒,有進步!」

孩子這時需要及時鼓勵,正如在球場上拼搏的球員需要自己的隊友當啦啦隊一樣,也可將他們優秀的練習張貼在家中醒目的地方作為激勵,有時也可以給他們一個小小的獎品。

家長切不可一見自己的小孩的速度稍慢就急不可耐,說「真笨,怎麼搞的!」如果當家長這樣會對孩子有不利的影響,這是一件需要耐心和愛心才能做好的事情。

對有退步的孩子則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退步的原因,然後再輕輕地摸著他們的頭提出在以後口算中應該怎樣去做,如果下次成績提高了就及時表揚,鼓勵他們繼續努力,樹立自信。

多做多練是前提,但孩子習慣對新鮮事物感興趣,尤其喜歡在遊戲中學習從中增長知識,如果長期單獨某種練習,孩子是容易感到厭倦情緒的。

由此,練習方式要活潑、生動、多樣化,在練習中可以採用的補充方式有:玩撲克牌(24點),聽算,開火車,對口令,奪紅旗,送信,找朋友,爭擂臺大王,定期檢測等等。(要注意講究實效、簡便易行)

同時通過一些數學實踐活動讓孩子體會計算能力的培養對我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如買菜,逛超市等)。

計算能力的提高,有賴於孩子對算理的理解,只有在理解的基上,才能收到舉一反三的效果,大大提高計算的速度和準確性。為此要重視加強孩子對算理的理解。

例如:計算中常用的湊整法、湊十法、分解法,以及熟記一些常見的數據等。來看25×4=100 ,125×8=1000時,提醒孩子們能經常用它們作為計算的拐杖,有的時候還可以利用分解法將題目轉換成有25×4=100,125×8=1000的形式。

讓孩子將平時發現的巧算方法記下來,大家分享。這樣同時也培養了孩子計算的興趣。

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是提高孩子計算能力切實有效的辦法。幫助孩 子養成以下良好計算習,應該做到「一看、二想、三計算」的認真計算習慣。

計算是一件非常嚴肅認真的事情,來不得半點馬虎,但恰恰有個別孩 子沒有良好學習習慣,拿到計算題後,沒有看清數字,沒有弄清運算順序,就盲目的算起來。

例如:在計算6+4÷2這樣一道簡單的計算題   時,由於個別孩子馬虎,結果算成了5。如果在計算時,只要仔細一 點,很容易看出這道題的運算順序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正確結果應該是8。

相關焦點

  • 孩子計算粗心老出錯?真正的原因在這裡!(家長和孩子都讀讀)
    頭號原因,大家的回答幾乎都是同一結論「粗心」。其實不然。因此在解答結構步驟較簡單的題時,正確率比較高,而解答結構步驟較複雜的題時容易出錯。這也正說明了為什麼低年級的計算正確率高,而中高年級學生計算的正確率不如低年級的原因之一。三、不良學習心態的影響小學生在計算過程中產生的不良心態主要有三種:一是輕視心理。
  • 孩子粗心老出錯?真正的原因在這裡
    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 誰都有粗心的時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原因,表現在不同孩子身上,這些原因所佔的比例會有不一樣。 我們判斷「粗心」的標準通常有: 1.
  • 【每日佳國際英語】孩子做題粗心老出錯?真正的原因在這裡!
    孩子平時做題做錯了,當父母問及他們原因時,聽到的答案往往是「我太粗心了」。如果簡單地把過錯歸結於粗心,就會掩蓋真正的原因,也讓孩子輕易原諒自己,忽視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粗心」的背後掩藏著什麼問題呢?這些問題有沒有解決辦法呢?今天的這篇文章,建議老師們給家長看看。
  • 孩子做題粗心老出錯?背後3大原因,你知道嗎
    最近隔壁鄰居來我家老和我抱怨,她家孩子快上初中了,不過做題還是老出錯,有些很簡單的計算都會算錯。每次開家長會問老師我家孩子學習上的問題,老師也是反映孩子做題粗心,明明很聰明,有些比較難的題都能做對,卻每次扣分扣在很簡單的題上。
  • 孩子粗心老出錯,成績上不去怎麼辦?三招實用方法,建議家長收藏
    同樣的道理,孩子的作業出錯,考試失誤,每次都需要"粗心"來背鍋嗎?仔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以下幾點才是孩子出錯的關鍵原因:1.解開孩子的"粗心"死穴,家長不要非打即罵孩子粗心時,打罵呵斥、再三叮囑、蒼白講理均非良策。真正理智的家長往往能平心靜氣地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從而糾正孩子的這一不良行為。
  • 孩子計算老錯的真正原因是什麼?批評粗心沒有用,換個說法和做法
    孩子做錯真正的原因是什麼大多數父母在孩子計算做錯時,會指責孩子粗心、馬虎、不認真,這樣的說法有用嗎?——微乎其微。因為孩子聽到家長這麼說,下次再做時,會花更多的時間,防止自己粗心又做錯嘛。但我們知道,到考試時的每一分每一秒都無比寶貴,在這些簡單的計算上花費時間太不值得了。
  • 孩子做題粗心老出錯,分清背後3種原因,該改啥改啥才行
    說小軒的考試成績一直都不理想。明明很聰明但次次排名中下遊。也問過老師原因,看過孩子卷子,發現孩子簡單題卻總是出錯,能把加號看成減號,計算的時候還總是忽略小括號。要麼就是結果對了,過程只有兩句話導致丟了一半分。而且每次考試都會犯同樣的錯誤,每次都是不該丟分的題。打也打了,罵也罵了,孩子嘴裡說著改說:「這次只是馬虎了」。
  • 不要用「粗心」為考不好的孩子開脫,真正的原因是這些
    因為孩子因粗心導致做錯題無非是這幾種情況:審題不清。很多孩子沒有仔細看清題意,就急著下筆,結果張冠李戴。計算馬虎。 這是最常見的錯誤了,所有題目都有可能在計算環節出問題。看做數字或符號。許多孩子會抄錯題目中的數學或運算符號。
  • 孩子數學計算老出錯?複習階段,家長趕緊和孩子一起找準原因!
    孩子作業考試算術為什麼總是會錯呢,不是這題的運算符號錯了,就是那題的數字寫錯了。只是因為孩子做題不細心麼?不然。其實孩子在計算中出現錯誤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粗心只是其中原因之一,僅佔一小部分。那麼,導致孩子計算失誤的原因還有哪些呢?一起來看看吧!
  • 孩子數學考試難題都對,簡單的計算總粗心出錯怎麼回事?
    但經過一學年的系統學習,不少家長都發現,很多考試難題孩子都會做,簡單的計算孩子總是會粗心出錯,這是怎麼回事呢?粗心大意,幾乎是很多小學生都存在的問題,很多孩子在做題的時候,由於心急,想著玩,或者想著吃,或者玩些小動作,就會導致粗心,從而連簡單的加減乘除四則運算都出現錯誤,可是為什麼有的孩子卻能細心,考高分,甚至滿分呢?深究的話,這應該還是個思維和習慣的問題。
  • 別總抱怨孩子成績差,其真正根源在這兒(老師和家長都讀讀)
    別總抱怨孩子成績差,其真正根源在這兒(老師和家長都讀讀)我們知道,成績只是一個結果,而產生這個結果之前是有一個漫長的過程的一般來說,從認知角度來說導致學習(輸入)階段出現問題的原因有以下幾點:遺漏大家聽起來會比較陌生,但是說到粗心估計家長就會心一笑,因為這是家長在批評指責孩子的時候用得最多的一個詞,但是,因為粗心是一個負面詞彙,很容易就成為孩子的標籤,對改進學習毫無幫助,所以,我用遺漏來表示。
  • 班主任提醒:孩子做錯題,真正的原因不是粗心,而是這4點!
    每次考試沒考好,有很多孩子和家長都會這樣說—— 孩子說:「我太粗心了,會做的題都沒有做對。」 家長說:「孩子這次因為粗心沒考好,下次注意就行了,下次一定能考好!」 真的是這樣嗎?
  • 考試從來就沒有粗心這回事,真正的原因在這裡!(轉給家長)
    如果簡單的把覺得孩子應該會的題目做錯歸結於粗心,會輕易的掩蓋很多真相,從而忽略實質的問題,無法採取相應的彌補措施。粗心是做錯題的結果,而不是原因誰都有粗心的時候,但在粗心表象下有很多更深層次的原因表現在不同孩子身上,這些原因所佔的比例會有不一樣。
  • 孩子考試太粗心?真正的原因是……6個習慣助孩子改掉「粗心」的毛病
    相信大部分家長都聽過考試考砸了的孩子這樣說:「這次考試太粗心了真的如孩子說的是粗心嗎?如果不是,那又是什麼原因導致的呢?
  • 為什麼一二年級的孩子數學應用題總出錯?家長該怎麼辦?
    孩子學習數學時,最讓老師和家長頭疼的大概就是應用題了。尤其是一二年級的孩子,讀不懂題意,解不出答案,試卷一片飄紅……他們不知道該怎樣去理解題目的意思,該如何代入公式,如何進行計算。該補的課補了,該花的錢花了,還是沒有起色,急的家長不知如何是好。今天,就和家長朋友聊聊一二年級孩子數學應用題那些事。為什麼一二年級的孩子數學應用題總出錯?
  • 怎樣改善孩子粗心的毛病
    不管是一年級的小學生,還是初中高中生,包括我們成年人,都逃不了粗心二字,特別是低年級的數學題,加號看成減號,6看成9,甚至漏題,經常難題一般不錯,越簡單越容易出錯,即使老師家長反覆強調「認真一些,仔細一些」,也沒什麼用處。
  • 孩子做題粗心背後真正的原因,就落在這些經常被忽略的細節裡
    問卷調研中的第一名是:「孩子做題馬虎該怎麼辦?」 確實,每次孩子考試回來反思的都不是會不會,爸爸媽媽看到的都是孩子的粗心、粗心和粗心。家長一看到數學試卷,孩子因為粗心問題本來可以考90分,最後只考了75分,內心的火一下就上來了:「你怎麼又這麼粗心!單位又沒有寫、計算又錯了、題目不看完就開始算。
  • 孩子計算總是出現「粗心」錯誤該怎麼辦?
    無論是小學還是初中甚至是高中階段的數學學習,關於「計算」這個問題始終都會困擾一些學生和家長。明明肯定是會做的,甚至日常做得其實也不差,但是一到考試就總是會因為各種各樣的所謂的「粗心」錯誤而白白丟掉分數。
  • 孩子做題總出錯,別急著責怪孩子粗心,其實是「視知覺缺陷」的錯
    孩子做題時不是漏題就是錯寫;讀課文時不是多讀就是少讀;記作業時不是記錯就是沒記。對於孩子出現的這些情況大部分家長都將其視為粗心,但是不管家長提醒了多少次孩子依舊改不了這個毛病,也因此這個「粗心」成為了家長擺脫不了的噩夢。但孩子出現的這種情況真的是家長認為的粗心嗎?答案是否定的。家長們別再將孩子做題總出錯的問題歸結在粗心上面,這實際上是「視知覺缺陷」造成的結果。
  • 孩子計算題總出錯 那可能你還不知道這些……
    但是,依舊有不少孩子會覺得數學難,在考試中,在平時做作業中,都容易馬虎出錯。於是,育兒論壇中,紛紛有了求支招的帖子:「孩子計算題老算錯怎麼辦」、「孩子計算題總是錯我想知道原因」、「如何輔導馬虎的孩子」等等一系列的問題。小編也發現,隔壁家的小嶽嶽也出現過類似情況,例如一套數學題有幾道題沒有做,可是他都會;同一道題,這套卷子裡會做,下一套就做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