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童子軍類似今天軍訓 成政府密探遭市民白眼

2021-01-07 鳳凰江蘇

童子軍敬禮為何只舉三根手指頭

童子軍統一著裝,雄赳赳地走在街頭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童子軍的主要服裝是黃色斜紋布制服和草綠色的童子軍服,女童子軍穿裙子,戴童子軍領巾,腰束鑄有童子軍軍徽的銅扣皮帶。男生一般頭戴大蓋帽或者船形帽,女生則是大蓋帽和圓頂帽。

童子軍敬禮的手勢是舉起右手的三根指頭,食指接觸帽簷,即「三指」軍禮。「三指」代表智、仁、勇,統一使用「時刻準備著」的口號。為了加強對童子軍的組織和訓練,政府專門挑選教材,舉辦訓練學校,創辦刊物。

1936年,全國1萬多童子軍在南京接受了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檢閱活動,蔣介石親自檢閱了童子軍。後來童子軍在紫金山從事大規模的科目訓練,引起了世界矚目。

國民黨為什麼對童子軍的培訓如此用心呢?南京大學歷史系副研究員韓文寧告訴記者,事實上,國民黨是將童子軍當做後備軍來培養的,這和別的國家自願組織、自願參加的童子軍不同。在民族危難的時刻,青少年學習基本的軍事知識,增強實戰能力,是有重大意義的。而且童子軍的誓詞中,「日行一善」、「助人」、「責任」等說法對於青少年品格的修養也是有益的。

同時,國民黨也通過童子軍的方式來控制青年。在各省市軍事部未成立前,各地童子軍是直轄於中央司令部的。童子軍的組織與訓練,嚴格遵照軍事化管理:「1.加緊學生軍事訓練,教職員均須一律參加。2.各中等以上學校,須按時升降國旗,起居作息,均用號音,並實行軍事化管理。3.舉行會操及檢樂閱。4.絕對服從師長命令。5.教職員及學生一律穿著制服,佩戴證章。6.提倡課外運動。7.出入課室操場,必須挨次順走。8.教室內外,均須肅靜無譁。」

女童子軍衝過火線為八百壯士獻國旗

不出國民政府所料,童子軍的教育的確發生了效用。童子軍平日常做一些社會服務工作,像打掃街道,在一些大型的社會活動中服務、維持秩序等。抗戰爆發後,大量童子軍積極參加抗戰宣傳,跟隨老師去城鎮、鄉村作街頭講演、宣傳,教群眾們唱抗日救亡歌曲。有的還自發走出校門,到茶坊酒肆、公園旅館、郊區農村去宣傳抗日救亡。有的地方專門成立了「童子軍歌詠隊」,開展各種形式的抗日宣傳活動,通過演出募集資金,這些錢全部捐獻給抗日前線。

抗日戰爭中,日常訓練有素的童子軍,已經具備相當的救護、偵察、抵禦能力,能夠上前線救護傷病員、慰問將士、探察敵情、修築工事;在後方收容遣送難民、代收慰勞品、維持秩序等,關鍵時刻他們甚至能直接參與戰鬥。

「一·二八」事變中,上海的100多童子軍深入戰區,做戰地服務工作,他們過硬的心理素質和有條不紊的行動讓所有人刮目相看。在這場戰鬥中,4名童子軍獻出了年輕的生命。1937年淞滬抗戰爆發,當時上海潤州中學初二學生楊慧敏,參加了「江蘇省童子軍戰地服務團」,來到抗戰第一線。在戰鬥最激烈的8月28日午夜,年僅16歲的楊慧敏看到大上海遍插日本侵略軍的「膏藥旗」,而蘇州河岸的四行倉庫卻沒有中國國旗。這名女童子軍當即作出一個大膽的決定,她將一面中國國旗裹在身上,冒著生命危險,衝過火線,遊過蘇州河,把國旗獻給守衛四行倉庫的八百壯士。當楊慧敏獻上浸透了汗水的國旗時,八百壯士激動得熱淚盈眶。

「新生活運動」中成為政府小密探

雖然童子軍教育在當時和其後被證明是有益的,但是這種培養並未很好地普及。通常來說,童子軍教育集中在城市中,鄉村學校中一般普及性教育都做不到,更別提童子軍教育了。參加童子軍的大多為富家子弟,窮人家的孩子鮮能入伍,這就使童子軍教育不平等。

此外,因為童子軍的教育和管轄權歸政府,這就使得童子軍實際上是為政府服務的。蔣介石推行「新生活運動」時,政府制定了許多不合理的規定,童子軍成為這些不合理規定執行的監督者。這些童子軍監督員不分晝夜地巡視著各處碼頭,禁止乘客走進頭等艙;糾正路人歪戴的帽子和監視正在飯店用飯的食客是否超出了四菜一湯的標準。他們的舉止遭到了不少白眼。

雖然童子軍們嚴格地執行政府命令,監督市民的日常生活,大家還是想出了各種辦法來抵制。在飯館裡吃飯不能超過四菜一湯,就改用大盤子盛菜,一盤裝兩個菜;飯店裡禁止喝酒,就把酒裝在茶壺裡,偷偷地喝。往往也能成功騙過訓練有素的童子軍。

摘自《現代快報》2011年11月28日,第A31版,作者:唐蕾,原題:訓練有素的民國童子軍為何遭人白眼

相關焦點

  • 民國童子軍:「新生活運動」中成為政府小密探
    「老南京」蘇洪泉告訴記者,童子軍和今天小學、中學的軍訓差不多,但是更加嚴格。「童子軍的訓練第一當然是為了改變『東亞病夫』的面貌,從小開始鍛鍊,提高全民身體素質;第二呢,是讓小孩從小掌握一些防身本領,不被欺負;第三,則是為了在培訓中選拔出人才,為軍校提供後備力量。」蘇洪泉告訴記者,民國時南京的童子軍訓練是卓有成效的,像城南的時興小學就有童子軍訓練的相關記載。
  • 穿得拉風的童子軍曾被用作小「密探」
    但這是一群被載入歷史的少年,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叫「童子軍」。    1921年,湖南省立第一中學,一群穿著黃色上衣的少年走在校園裡。他們繫著藍色領巾,下著平膝馬褲,褲帶上掛著繞成玉米棒似的「救護繩子」,神氣活現。許多人夾著一本講義。如今,這本《湖南省立第一中學童子軍講義》靜靜地躺在湖南檔案館裡。
  • 民國時期,軍訓教育從孩子普及,當今有沒有必要列為學生日常?
    當時的中國積貧積弱、內憂外困,封建腐朽的王朝跟虎視眈眈的列強使得中國的局勢岌岌可危,從孩子開始普及的國民教育與軍訓教育迫在眉睫。為了配合國防的需求,加強人民的綜合素養,我國開始對於高中以上的學校實行軍訓教育,而初中小學進行童子軍方面的軍訓。當時我國人民普遍都沒有國家意識,身體衰弱,也沒有運動的意識,甚至之前外國邀請我國參與國際運動會,我國都以不知道運動會是什麼而拒絕。
  • 民國時期童子軍的中國化及其影響
    [摘要] 童子軍是「歐風美雨」的產物,更是民國「外患內憂」的產物。民國初年傳到中國後,逐漸被中國的政治、文化所「同化」,並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關鍵詞] 童子軍 中國化 社會教育童子軍是(BoyScouts)一種遍及世界的青少年組織。
  • 上萬美國童子軍遭性侵?一個巨型組織浮出水面
    美國童子軍組織傳出的這個巨大醜聞,震動世界。對比一下去年8月曝出的天主教牧師性侵案,可以了解這次的嚴重性。那起案件中,約1000人(大部分是兒童)在過去70年裡遭牧師性侵。上千兒童受害者已是駭人聽聞,上萬兒童受害者更是匪夷所思。
  • 美童子軍協會遭逾9萬份性侵索賠
    針對美國童子軍協會性侵醜聞的索賠提交期限16日截止,大約9.5萬份性侵索賠申請已經提交。資料圖:美國童軍海報。(法新社)索賠主要涉及上世紀60至80年代美國童子軍協會成員遭童子軍領隊性侵犯。受害者的律師保羅·莫內斯16日告訴法新社:「截至今天,9.5萬份索賠申請已提交。」莫內斯說,童子軍長期成為戀童癖者的溫床,「這是美國迄今最大的性侵醜聞」。美國童子軍協會16日發表的聲明說,協會對在童子軍中遭侵犯的人數之多感到震驚,為無法消除受害者的痛苦而「心碎」,「深感抱歉」。
  • 於視乎丨中國童子軍——我是誰?我從哪來?我怎麼沒了?
    今天給大家介紹的是兒童館展出的一組民國時期中國童子軍的物品。最早的童子軍是英國人羅伯特·貝登堡於1907年創建的。他強調兒童要加強自我認知,探索和發現課堂以外的世界,培養他們的責任心、團結互助和為他人服務的精神。最初的成員只有二十多名,主要組織兒童過露營生活,進行烹飪、偵察、 攀登等活動。
  • 盤點中國軍訓爆笑神標題 各國學生軍訓大不同
    對高等學校的學生軍訓,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據統計,美國現役部隊中有30%的將軍和40%的校、尉級軍官來自後備役訓練團畢業的大學生。因此,後訓團享有「大學中的軍官學校」的美稱。  與此同時,美國政府還在許多中、小學開設了「核戰常識」課程,邀請核專家、物理教授和國際問題專家主持「核戰爭」講座。
  • 快來看,民國女童子軍入學考:二樓直接跳到地上救生網
    這次試驗性的營區活動,拉開了世界童子軍運動的序幕。貝登堡一年後出版發行的《童子軍警探》一書一炮而紅,短短兩年英國參加童子軍活動的孩子多達12萬人,西方各國隨之紛紛仿效,童子軍運動一時蔚為壯觀。貝登堡將軍點燃的「星星之火」,之所以很快就成「燎原之勢」,與當時在世界範圍內盛行的兒童教育改革風潮息息相關,其中緣由,沒有長篇大論根本說不清楚。所以,讓我們暫且打住,把話頭收回廣州。
  • 中國軍訓爆笑神標題 各國學生軍訓大不同
    對高等學校的學生軍訓,已經形成了一套完善的制度。據統計,美國現役部隊中有30%的將軍和40%的校、尉級軍官來自後備役訓練團畢業的大學生。因此,後訓團享有「大學中的軍官學校」的美稱。與此同時,美國政府還在許多中、小學開設了「核戰常識」課程,邀請核專家、物理教授和國際問題專家主持「核戰爭」講座。
  • 教育碩士考研知識點——民國時期,學校教育的管理措施有哪些
    現在有很多網友覺得在民國時期出了很多大師級人物,那麼今天小編分享一下,在民國時期國民黨政府對學校教育的管理措施有哪些?第一,國民黨為了管理學校,建立一個訓育制度來對各級各類學校進行嚴格的管理。國民政府在小學和初中都開始實行了童子軍的教育訓練方式。而在高中及以上的學校就實行了軍事教育和軍事訓練,開始對學生進行軍事化管理。第三,在高中以上進行軍事科目的學習。尤其在1933年之後,對高中以上的學校的軍訓進行了嚴格的把控,把軍訓作為完成學業和升學的必要條件。在當時國難當頭之際,出於抗戰的需要,對大學生進行國防教育和一定的軍事訓練,能夠增加大學生的愛國情感和民族責任心。
  • 軍訓季即將開啟!國外要不要軍訓?盤點各國學生的軍事訓練
    ,關於軍訓的各種新聞又成為了今年9月的最熱話題榜了。什麼「軍訓必備防曬神器」、「軍訓要這樣做才不挨打」等。那國外要不要軍訓呢?國外是怎麼軍訓的,軍訓多久?今天懂媽就來為大家盤點各國學生的軍訓!自己報名去美國沒有硬性軍訓,不過美國各州會組織學生體驗軍事生活。希望學習軍事知識、鍛鍊團隊能力和領導能力的學生,會自願報名參加一些童子軍和夏令營。此類軍事訓練會重點培養學員野外實戰能力和生存技能。比如,受訓的學員要集體翻過一座高牆,需要學員一起想辦法,同時不能落下一個人。
  • 何應欽參與臺灣童子軍運動建設,當時參加童子軍的人數已達20餘萬
    在任「顧委會」主任期間,何應欽還參與振興組建臺灣童子軍運動。從1950年至1968年,何應欽主持、檢閱臺灣地區「中國童子軍」第二次至第六次大檢閱、大露營,還參加了「中國童子軍」的教育研討會。隨著各地童子軍組織的蓬勃發展,1926年3月5日,國民黨中央青年部在審查以往的青年運動時,認為童子軍是「青年運動最好的工具」,能夠救過去「力量不集中,沒有系統組織」之弊,於是通過決議,統一領導少年兒童,由中央青年部創辦「中國國民黨童子軍」,同時成立「中國國民黨童子軍委員會」,開始黨化童子軍的第一步。
  • 英勇的中國童子軍:16歲美少女冒死送國旗
    其中,來自100多個國家的童子軍代表來到童子軍的創始地英國棕海島參加「日出儀式」。我國在1912年由文華書院首先引進了童子軍教育,它的產生和發展在當時的中國造成了相當影響。        民國初曾獲國際獎項        當童子軍運動風靡全球的時候,這種運動的特性與培養目標也被先進的中國人所矚目。
  • 美國童子軍破產怎麼回事? 美國童子軍是什麼 有什麼用處
    面臨大批性侵訴訟和可能支付的巨額賠償,有百年歷史的美國童子軍協會18日向法院申請破產保護。美國童子軍協會1910年成立,累計成員超過1億人,不少人日後成為總統、科學家、企業家等各界名人。上世紀70年代巔峰時期,這一組織成員超過400萬人。
  • 國外留學也要軍訓
    很多學生都抱怨軍訓很苦、很累,還很黑,但其實軍訓是有它存在的意義的。除了加強國防教育,更重要的是可以幫助同學們快速融入集體,磨鍊意志。軍訓過程中,大家一起留下的汗水和笑聲,也成為了新的學習階段最難忘的回憶。看到這裡,你可能會說:&34;不!海馬君在這裡要告訴大家,國外也是有軍訓的哦!
  • 美軍重視後備軍官培養,從高中到大學遍布訓練團,還有大量童子軍
    目前,美國全國建有大量的軍官培養機構,包括各軍種的後備軍官訓練團、童子軍、學員軍團等等。今天,我們就簡要介紹一下這些軍官培養機構的總體情況。陸軍高級後備軍官訓練團(ASROTC)項目,是美國的大學獎學金項目(有可能參加該項目而未獲得獎學金),由美國陸軍的一個委員會領導,總體任務是培養在質量、數量和學術水平上符合陸軍現役和預備役部隊要求的委任軍官。
  • 民國:國民黨曾派飛機轟炸臺灣,遭日本殖民並打造高雄為侵略軍港
    然而,我們卻被教育成勝利的一方」。2018年12月,正在集資製作桌遊《高雄大空襲》的臺灣桌遊開發團隊「迷走工作坊」,公布了與滅火器樂團合作的主題曲《一九四五》MV。民國空軍迷走工作坊早在2017年就曾出版過另一款主題類似的桌遊《臺北大空襲》,並將外國桌遊Youtuber Rahdo對該遊戲的評語:「我一直接收有關盟軍二戰史觀,但這款遊戲讓我體驗到不同視角
  • 中國童子軍運動始末:抗戰時期英雄輩出
    自湖北嚴加麟先生於1912年首建第一支童子軍後,各地迅速傳播開來,經歷了從「西化」到「本土化」的演變,開啟了民國教育現代化的先河。1929年中國童子軍司令部成立,由何應欽擔任司令;1934年,又改組為中國童子軍總會,這次由蔣介石親自擔任會長。為了即將來臨的抗戰的需要,國民黨要求童子軍的訓練科目成為中學必修科目,而加入童子軍也一改以前的自願募集原則,要求所有學生一律加入童子軍。全面抗戰爆發後,1937年7月31日,中國童子軍總部立即頒布《童子軍戰時服務大綱》,加強對童子軍的組織和訓練。
  • 武功縣清末及民國時期的小學教育
    民國初年,改縣立高等小學堂為縣立全日制高等小學校。民國8年(1919),又改為縣立第一高等小學。民國11年(1922)楊虎城將軍駐防武功,撥款3000元(銀元),將大莊鎮雸湟殿私塾擴建為私立新民高等小學,于右任先生題寫校牌。同年,薛固鎮士紳倡導將燒香臺私塾擴建為私立啟明高等小學,採用新式課本。一些集鎮或較大的村堡也將原來的私塾改為初小,仍然沿用私塾課程設置和教學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