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來看,民國女童子軍入學考:二樓直接跳到地上救生網

2020-12-25 雪狼行動

聽說有人說我寫的不好,意見儘管提,反正我也不改

核心提示:最初女童子軍的入學考試,第一個課目就是從二樓直接跳到地上的救生網中,沒膽跳的,直接剝奪錄取資格。設身處地想一想,那些從來就被藏在深閨的女孩兒們,也許還有一雙曾被纏過又放開的雙足,就這樣攢足了勇氣從二樓飛身而下,那一刻的自由和膽量,還是挺動人的吧?

廣州上世紀初引進童子軍運動訓練兒童多項技能或能啟迪現代家長

1925年3月,廣東大學的操場上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表演會,表演的主角是上千童子軍。男孩穿著獵裝,女孩身著短裙,看上去十分精神。再看他們的表演項目:馬術、射箭、繩梯、炊事、搭瞭望臺、架無線電、醫療急救、消防搶險……觀眾看得眼花繚亂,而他們卻臨陣不亂,動作十分嫻熟,明眼人一看就知道,這裡的很多技能是從野外生活裡積累而來的,那個時代,可不只一個教育家提倡孩子們從「野人生活出發,向科學世界進軍」呢。

童子軍 資料圖

親愛的讀者,我不知道這段文字對你是否有所觸動,可當我翻閱上世紀二三十年代與廣州童子軍相關的資料時,常不由自主地陷入思考,與現在那些被家長逼著彈鋼琴學圍棋背唐詩練珠心算的孩子比起來,當時常在野外「神出鬼沒」的童子軍應該會快樂很多吧?電視劇《虎媽貓爸》的爆紅,折射出無數成年人的焦慮和無助。那麼,且讓我們一起翻開泛黃的資料,嘗試著從前輩的智慧裡獲得一些啟迪吧。

初創童子軍

嶺南大學首現童子軍

遠赴上海參加運動會

要說廣州上世紀初的「童子軍」,的確是徹頭徹尾的「舶來品」。若要細說端詳,就不得不先提一下在世界倡導發起童子軍運動的第一人——英國陸軍中將貝登堡。作為一個軍人,他一直看不慣身邊青少年的頹廢消極之態。1907年,他開始了一個戶外教育實驗——在海島上組織起一群十幾歲的孩子,每天露營、烹飪、偵察、追蹤和研究自然,孩子們喜歡得不得了,精神面貌也大有改善。這次試驗性的營區活動,拉開了世界童子軍運動的序幕。貝登堡一年後出版發行的《童子軍警探》一書一炮而紅,短短兩年英國參加童子軍活動的孩子多達12萬人,西方各國隨之紛紛仿效,童子軍運動一時蔚為壯觀。

貝登堡將軍點燃的「星星之火」,之所以很快就成「燎原之勢」,與當時在世界範圍內盛行的兒童教育改革風潮息息相關,其中緣由,沒有長篇大論根本說不清楚。所以,讓我們暫且打住,把話頭收回廣州。我們都知道上世紀初的廣州是中國西風東漸的橋頭堡之一,西方世界出現的新事物,用不了幾年,其蹤影就會出現在廣州。童子軍也不例外,1910年,作為教會學校的嶺南大學首先出現了童子軍。當年,嶺南大學還派出了幾名童子軍,遠赴上海,參加遠東運動會,與來自上海、武漢等地的童子軍一起表演大會操,動作敏捷,精神飽滿,令人刮目相看。

之後,廣大、執信、培英、省立女師、南武、市立師範以及很多市立中小學紛紛組建童子軍。1921年,廣州在全國率先建市,主政的多是在歐風美雨中沐浴多年的「海歸派」,旨在「野蠻體魄、文明精神」的童子軍活動真是再合他們的胃口不過,所以他們滿腔熱情,不遺餘力地向公眾推廣,再加上「強國保種」的呼聲一直是時代的最強音,童子軍活動很快獲得了精英階層的認同。到1926年,廣州參加童子軍活動的孩子已有兩千多人。這個數字雖然不能跟歐美城市相比,但考慮到當時的社會經濟條件限制,成績已算不俗。

野蠻體魄

騎馬射箭急救搶險樣樣學

行軍露營做飯守夜得吃苦

說實話,上世紀初廣州童子軍的穿著,不但在當時十分洋氣,就算放到現在,也比很多學校的校服時髦。男孩子穿獵裝,脖子上還要打根小領帶,女孩子穿短裙,著長襪,夏季衣帽,全用白色,到了冬天,就用藍色或灰色,衣料全用國貨,剪裁合體得當,走在街上精精神神,與昔日圓乎乎裹在襖子裡的樣子已有天壤之別,誰看了都覺得耳目一新。尤其是女童子軍的裝扮,更讓初到廣州的外地人嘖嘖稱奇,大讚她們「身體強健,甲於全國女生之上,且無論男生女生均有活潑之天機,而無萎靡之氣象」。

童子軍穿得時髦洋氣,學的東西也挺與國際潮流接軌,而且很多活動非常符合兒童的天性。1925年5月23日,來自廣州各校的上千名童子軍在廣東大學的操場上舉行了一場聯合表演大會,著名教育家許崇清擔任會長。按他的說法,此次聯合大表演「是我國從古所未嘗有過的空前大舉」。表演大會的目的,一是要展示童子軍日常所學的成果,二是要為建設中山紀念堂籌款,因而廣東政學兩界要人,紛紛前來助威捧場。再看各校童子軍團表演的項目,馬術、射箭、繩梯、炊事、搭瞭望臺、架無線電、醫療急救、消防搶險……套用當下流行的說法,這都是與野外生存和團隊協作息息相關的技能,至於表演會的效果,按照當時報紙上的說法,眾童子「舉動均覺嫻熟,直至下午六時,表演始告完畢,歡呼散會」。

俗話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童子軍要掌握的諸多技能雖然沒有這麼誇張,但無論是騎馬射箭,還是消防急救,抑或搭瞭望臺架無線電,都既考體力,也考腦力,要想做到「舉動嫻熟」,也絕不是容易的事。當時的私立廣州大學校長陳炳權也是童子軍活動的熱心擁躉,並寫下了《孫中山與童子軍》一文,細說童子軍訓練的諸多挑戰。野外活動是童子軍訓練的重點內容,孩子們長途行軍,「烈日猛風,不畏不懼……童子軍須於十二分鐘之內,行一英裡,乃有資格考中級隊員」,粗略一算,他們每小時的速度最起碼達到8公裡,才能勉強達標;長途行軍之後常要露營,還得自己生火做飯,食物很粗糙,每次使用的火柴還不得超過兩根。設身處地想一想,就算今天的成年人,能做成這些事的恐怕也不多。此外,孩子們遠足時還常要測量水面、繪製地圖、觀察天象、收集標本,這就更要運用大量的幾何學、物理學、天文學乃至生物學知識。說句不怕得罪人的話,其中的技術含量,與背唐詩和彈鋼琴比起來,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看重膽量

夠膽跳下二層樓

才能加入女童軍

童子軍的訓練雖然艱苦,但參加者卻依然樂此不疲,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其非常符合孩子的天性。1935年2月底,童子軍在沙河蟹崗舉行了一次露營,營區門口掛出一副對聯,上面寫著「從野人生活出發,向科學世界探尋」十四個大字,孩子們就救護、旗語、射箭、測量、駕艇、偵探,乃至縫紉、做飯等諸項技能展開競賽,晚上輪番觀測星空,放哨守夜。活動持續了三天之後,隊伍才「拔旗滅跡」,「開拔回城」。這樣的活動就算放到現在,對充滿了好奇心的孩子來說,也還是蠻有吸引力的吧?難怪很多培正、執信的老校友到了耄耋之年,還對當年參加的童子軍活動津津樂道,不能忘懷。

寫了這麼多關於童子軍的「前塵往事」,突然發現我忘了告訴讀者,當年女童子軍的出現,在坊間也是引起了洶洶爭議的。翻開當時婦女界為辦女童子軍鼓與呼的文章,你會發現她們抱怨說,不僅遺老遺少發出「澌滅女德」的非難,連不少接受過師範教育的「現代派」,也大為驚駭,覺得這樣的訓練,足以毀掉女子的「柔情麗質」。不過,就算不同意者再多,在「海歸派」主政者的支持下,女童子軍也還是很快辦了起來。根據創辦人李樸生的回憶文章,最初女童子軍的入學考試,第一個課目就是從二樓直接跳到地上的救生網中,沒膽跳的,直接剝奪錄取資格。設身處地想一想,那些從來就被藏在深閨的女孩兒們,也許還有一雙曾被纏過又放開的雙足,就這樣攢足了勇氣從二樓飛身而下,那一刻的自由和膽量,還是挺動人的吧?

100年前,受歐風美雨的影響,我國在武昌創辦了童子軍。抗日戰爭爆發後,許多童子軍積極參加抗戰。到1949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童子軍解散。中國第一支童子軍童子軍是近代資產階級對兒童進行社會軍事教育的組織。它最先由英國軍官貝登堡於1907年在英國南部多塞特郡勃朗海島上建立。它最初的成員只有二十多名,主要組織兒童過露營生活,進行烹飪、偵察、攀登等活動。不久,許多國家競相仿效,從而成為一種世界性的組織。

資料圖:民國時代的童子軍

1920年,「國際童子軍總會」在倫敦成立。據1934年統計,當時參加總會的國家和地區有50多個,童子軍人數達到226萬餘名。受歐風美雨的影響,中國也創辦了童子軍。它的創辦人為嚴家麟。嚴家麟,湖北武昌人,他早年曾留學美國,專事考察過美國童子軍教育事業。由於身體衰弱,視力不佳,面對外國侵略中國積弱的局面,他無法像當時的革命志士進行拯救祖國的艱苦的革命活動。於是他只好把宗教和教育當做他一生追求的目標。而且他認為:「救中國非武力不可,而沒有道德、知識及健全體格之國民,就不會有一個好軍隊」。基於此,他組織了許多有益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活動。童子軍的創辦,就是其中的一項。1912年2月25日,嚴家麟參考英美童子軍的教育形式,組織60個16歲以下的男孩在武昌文華書院圖書館,舉行宣誓,成立了「中國童子軍」第一支隊。由於武昌是辛亥革命的首義之地,嚴家麟創辦童子軍的事迅速傳播開來。 1913年,上海格致公學、華董公學、基督教青年會中學和江蘇無錫第三師範附屬小學等地也先後創辦了童子軍。參與國際童子軍運動1915年,第二次遠東運動會在上海舉行,童子軍進行了會操表演,並參與維持會場秩序等服務工作,得到了在場教育界人士的讚賞。運動會閉幕後,各地教育界人士召開會議,決定在全國範圍內提倡、推廣童子軍組織。

中國童子軍大體上可分為幼童軍 (一般為8歲-11歲)、童子軍(一般為12歲-18歲)、青年童子軍(18歲以上)、女童子軍、海童子軍數種。中國童子軍總會為全國童子軍的最高領導機構,但實際工作由童子軍全國理事會負責。童子軍教育的課程分  ,即初級、中級、高級,另外還有各種專科。初級課程有10項內容:如黨國旗、誓詞、禮節、徽章、操法等。中級課程有14項內容:如生火、露營、縫補、救護、偵察等。高級課程有15項內容:如測量、製圖、架橋、星象、遊泳等。專科內容較多,約七八十項,大都是日常生活中實際應用的項目,如自行車、電子及無線電、醫學救護知識、操艇、航海、水上救生等。童子軍的編制一般為:6至9人組織一小隊,設正、副小隊長;2至3小隊組織成一中隊,設正、副中隊長;二中隊以上可組織童子軍團,設正、副團長和教練員,以及傳令、文書等。1934年11月1日,「中國童子軍總會」在南京正式成立。蔣介石親任總會長。何應欽任副總會長兼總司令。

其中,年僅15歲的女童子軍楊惠敏的事跡最為感人。她竟然孤身一人冒著敵人的炮火,泅渡蘇州河,向堅守四行倉庫的「八百壯丁」獻旗。使抗戰勇士鬥志為之一振。抗戰勝利後,中國童子軍運動開始走向衰落。到1949年,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中國童子軍運動煙消雲散。

歡迎下次光臨

相關焦點

  • 民國時期童子軍的中國化及其影響
    1926年3月5日,中國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會通過決議,由中央青年部組織「中國國民黨童子軍委員會」,直接統轄國民黨政府域內的童子軍,這是國民黨建立黨童子軍的開始[9]。民國時期,由於民族危機的深重、經濟的落後、政治統治的黑暗,童子軍作為一種社會教育的新形式,從西方傳入中國,並改變了它原來的模樣,以適應民國的情勢,對民國的歷史造成一定的影響。1從青少年教育的角度來看,童子軍教育具有愛國主義教育和國防教育的作用;對童子軍的自立能力的培養和品格修養也起到促進作用。
  • 民國童子軍:「新生活運動」中成為政府小密探
    「老南京」蘇洪泉告訴記者,童子軍和今天小學、中學的軍訓差不多,但是更加嚴格。「童子軍的訓練第一當然是為了改變『東亞病夫』的面貌,從小開始鍛鍊,提高全民身體素質;第二呢,是讓小孩從小掌握一些防身本領,不被欺負;第三,則是為了在培訓中選拔出人才,為軍校提供後備力量。」蘇洪泉告訴記者,民國時南京的童子軍訓練是卓有成效的,像城南的時興小學就有童子軍訓練的相關記載。
  • 民國童子軍類似今天軍訓 成政府密探遭市民白眼
    童子軍敬禮為何只舉三根手指頭童子軍統一著裝,雄赳赳地走在街頭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童子軍的主要服裝是黃色斜紋布制服和草綠色的童子軍服,女童子軍穿裙子,戴童子軍領巾,腰束鑄有童子軍軍徽的銅扣皮帶。男生一般頭戴大蓋帽或者船形帽,女生則是大蓋帽和圓頂帽。
  • 蘇州女童子軍的人生第一次帆船冒險
    例如美國前第一夫人和前國務卿希拉蕊小時候就參加過女童子軍。 這一次女童子軍們將要挑戰在Sail Global教練的帶領下,參加帆船場地賽。準備活動抵達營地後,女童子軍們都在活動室集中。Sail Global為每個參加活動的童子軍準備了精美的禮物。創始人 Chris 先致歡迎詞。
  • 歷史的天空:抗戰時期的中國女童子軍
    1912年2月25日,武昌文華書院的教員嚴家麟借鑑歐美的童子軍模式,在書院裡召集志願青少年成立了中國第一隊童子軍。1926年3月5日,國民黨通過「中國國民黨童子軍」的提案,要求由國民黨主持中國童子軍事務,這是國民黨建立童子軍的開始,對於國內的童子軍運動,國民黨十分關注。 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中國童子軍由一個民間組織,成為國民黨下屬的青少年組織,其訓練重點也日益軍事化和黨化。
  • 民國時期怎樣考大學
    但在那個軍閥混戰民不聊生、洋貨入侵農村崩潰、天災人禍連綿不斷致使百姓大面積死亡的年代,學界與教育界也遇到了不少問題,單就民國大學教育而言,就有著很多瑕疵。     民國也有「統考」  我讀過一篇文章,說民國中學生考大學不存在統一考試,出什麼試題都由高校自己來定,靈活多變,更能考出學生的真實水平,是素質教育的先驅云云。
  • 中國童子軍運動始末:抗戰時期英雄輩出
    自湖北嚴加麟先生於1912年首建第一支童子軍後,各地迅速傳播開來,經歷了從「西化」到「本土化」的演變,開啟了民國教育現代化的先河。1929年中國童子軍司令部成立,由何應欽擔任司令;1934年,又改組為中國童子軍總會,這次由蔣介石親自擔任會長。為了即將來臨的抗戰的需要,國民黨要求童子軍的訓練科目成為中學必修科目,而加入童子軍也一改以前的自願募集原則,要求所有學生一律加入童子軍。全面抗戰爆發後,1937年7月31日,中國童子軍總部立即頒布《童子軍戰時服務大綱》,加強對童子軍的組織和訓練。
  • 童子軍大戰英語等級考
    接考的劉女士立刻聽懂了孩子的抱怨,只有30個座位的備考室最終湧進50名考生,編號靠後的女兒和其他考生只能一直站著等候。  顯然,作為一名小學生,小樺的心理素質還不足以預料和應付考場上的「不愉快」。  北京教育考試院提供的數字顯示,今年約有超過5.3萬名6——15歲的中小學生湧進北京市1305個PETS筆試考點和671個口試考點,佔總參考人數的2/3。
  • 高層失火兩人被困,樓下喊別跳,結果兩人從25樓翻窗跳到24樓!
    高層失火兩人被困,樓下喊別跳,結果兩人從25樓翻窗跳到24樓!現在大家居住的樓房基本上都是高層,剩下樓層做的都是電梯,因為樓層太高的原因,很多人出行都是選擇乘坐電梯的,如果電梯一旦發生故障,大家出行就會帶來很多麻煩。
  • 美國女童子軍正在學習電腦黑客技術!
    你以為美國女童子軍在學習烤餅乾嗎?其實人家正在學習撬鎖和電腦黑客,為科學與技術的職業生涯鋪路。Laura Genung正在用撬鎖的工具找一個掛鎖裡面的彈子。這位17歲的女童子軍有些惱怒地說:「我馬上就能撬開了,我能感覺到彈子。」
  • 盧溝橋事變後童子軍的抗戰工作
    八百壯士固守四行倉庫的時候,童子軍冒著敵人的炮火衝入倉庫送慰勞品,女童子軍楊慧敏還帶去一面國旗,戰士們立即將國旗升起,大大鼓舞了全體將士的戰鬥情緒。總會規定,每一所初級中學登記為一個童子軍團,一個班編為一個中隊,每10人左右編為一個小隊,小隊長由大家推選。
  • 英勇的中國童子軍:16歲美少女冒死送國旗
    16歲的女童子軍楊惠敏在蘇州河畔看到唯獨四行倉庫沒有中國的國旗。看到此情此景,楊惠敏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在一天夜晚,冒著激戰的炮火,楊惠敏身背國旗隻身遊過蘇州河,將旗幟交給英勇的守軍。第二天中國旗幟在四行倉庫上迎風飄揚,極大地鼓舞了抗戰士氣。
  • 童子軍教材揭秘女童軍軍史 紅色收藏館之革命戰爭
    」、「新編童子軍初級課程」、「範曉六主編 新教育綱領增訂本」、「附女童軍教材」、「二二五童子軍書報用品社印行」,中央繪有當時中國童子軍的專用徽章,並有「勇 仁 智」文字。1923年5月9日,集美學校水產科創辦了海上童子軍,這是中國第一支海上童子軍。海上童子軍由水產科各組學生志願加入,共有隊員56人,由顧拯來擔任總教練。
  • 烏幹達「女童子軍」有多悲慘?一位女兵說出了難以啟齒的經歷
    烏幹達童子軍資料圖那麼,烏幹達「女童子軍」有多悲慘呢?十年後,一位幸運逃出魔窟的女兵說出了難以啟齒的經歷。據統計,「聖靈抵抗軍」從1987年成立至今,共綁架了3萬多兒童強制性參加「聖靈抵抗軍」,其中有四分之一是女童,被稱為「女童子軍」,令人髮指的是其中最小的女童子軍竟然只有6歲。
  • 四行倉庫,一個14歲女童子軍楊惠敏為你升起一面莊嚴燦爛的國旗
    一隊日軍衝破天網攔阻線,潛至倉庫下企圖引爆烈性炸藥,危急關頭,敢死隊員陳樹生在自己身上縛滿手榴彈,拉燃導火索,從6樓窗口躍入敵群。「轟」的一聲巨響,勇士與10餘名敵人同歸於盡。敵人驚呆了。倉庫內,謝晉元熱淚滾滾而下。這個黃埔四期生博學廣聞,但沒學過數百人該如何堅守一座倉庫,他不乏精明、智慧,但危急中不得已也得用「肉彈戰術」。但他的淚,更多的是為手下勇士奮不顧身、捨生取義的氣概而流。
  • 五華一男子跳到房子二樓偷了好多黃金!自首了…
    通過查看視頻監控,結合報案人提供的線索,民警初步判定盜賊是從鄰居房子跳到姜女士房子二樓後實施盜竊。經過進一步走訪調查,民警最終鎖定了作案嫌疑人黃某東。隨即,辦案民警對嫌疑人黃某東進行布控抓捕,但其已經外逃。民警迅速改變工作思路,抓勸並舉,在搜集各類信息伺機抓捕的同時,耐心做其家屬工作敦促投案。
  • 五華一男子跳到房子二樓偷了好多黃金!自首了……
    通過查看視頻監控,結合報案人提供的線索,民警初步判定盜賊是從鄰居房子跳到姜女士房子二樓後實施盜竊。經過進一步走訪調查,民警最終鎖定了作案嫌疑人黃某東。隨即,辦案民警對嫌疑人黃某東進行布控抓捕,但其已經外逃。民警迅速改變工作思路,抓勸並舉,在搜集各類信息伺機抓捕的同時,耐心做其家屬工作敦促投案。
  • 中國童子軍抗戰史記
    1930年,國民政府開始對「童子軍」運動實施中央統一領導。 1933年,國民政府教育部出臺《中國童子軍總章》,明確童子軍的成立是為了「發展兒童做事能力,養成良好習慣,使其人格高尚,常識豐富,體魄健全,成為智仁勇兼備之青年。」
  • 於視乎丨中國童子軍——我是誰?我從哪來?我怎麼沒了?
    民國史上最早的一支童子軍隊伍,是由華籍牧師嚴家麟在武昌文華書院中學部創辦的「中國童子軍第一團」,當時定名為「童子軍義勇隊」。1912年2月25日,這一天,也被民國政府定為中國童子軍節。我館展出的這件民國時期的童子軍腰帶,上面刻有「智仁勇」的字樣,說明當時童子軍的培養目標是「智慧、仁愛、勇敢」三者合一。
  • 武功縣清末及民國時期的小學教育
    民國13年(1924),全縣學齡兒童8435名,入學5310名,佔學齡兒童63%。民國18年(1929)上半年,全縣正式小學發展到44所,完全小學3所,學生880名,其中女生50名。下半年,全縣遭受特大荒旱,瘟疫流行,盜匪猖獗,教育經費拮据,迫使各級學校陸續停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