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合肥華潤萬象城桃園眷村火熱開業。開業現場熱鬧非凡,精彩的舞獅表演,讓整個充滿詩情畫意的小店變得更有味道。試營業期間,這家被稱為豆漿油條屆的「LV」,早在合肥食客們的朋友圈瘋狂被刷屏了。
不得不說桃園眷村店如其名,暖黃燈光,用原木色的桌椅營造出簡約時尚的溫馨感,若不是在朋友圈看過,邁進來,很難想像這是一家賣傳統街邊小吃的店。它更像是一間高格調的休憩之所,處處皆是搶鏡的焦點,伴著慵懶的老歌,流轉的陽光與靜謐的歲月,一切都感覺恰到好處!
在桃園眷村裡,處處都能看到「眷」的元素——那些帶著童趣的黑板畫與滄桑的草鞋,泛黃的老照片與半舊的小玩具,傳統的家書做成的裝飾燈與吱嘎作響的竹椅,褪色的時鐘與各種殘舊的老物什,這些小細節看似不經意地擺放在那裡,如同將時光中的碎片不經意地灑落在眼前……伴隨著慵懶的老歌,流轉的陽光與靜謐的歲月,一切都感覺恰到好處!
在這樣的環境吃一頓早餐,確實舒服。還有兒童座椅,體貼,店內還有這樣獨特的洗手池,方便!
據許店長介紹,桃園眷村,名字來源於為了安置異鄉遷徙的家眷而在臺灣興建的房舍群。特殊的歷史成因,令每一位眷村居民擁有決然不同的文化背景與生活習慣,造就了他們各自對故往情感的集結、守護與傳承,這些不同的生活方式又隨著時間的推移相互交織,繼而醞釀出了一種特有的,謂之「眷」的情懷——眷戀過去的,眷念遠去的,眷愛逝去的。
因此,「桃園眷村」源於一個地名,卻遠不止是一方地域風味的象徵。他們打造的,不僅僅是味覺,更是一種關於「眷」的生活時態。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情結,也是今天與昨天之間的一種念想。
環境好,味道究竟如何,能被稱為豆漿油條界的「LV」?
桃園眷村雋秀古樸的菜單上,有燒餅、飯糰、包子、油條、飲品、冰品和豆花這幾大組,30種左右,多數為臺灣的傳統風味早餐內容。
眷村豆漿招牌之一,為了呈現古早味的味覺體驗,據了解這裡用最傳統的古法石材研磨,再配以眷村獨特的漿渣分離法,促使原漿和漿渣做到99.9%的完美分離。經過足足一小時,溫度控制在90-95℃,古法煮漿的加工,才能呈現細膩潤滑的豆漿口感度。
豆漿在其他城市曾「單店日售一千碗」,絕對不誇張,平均3小時熬一鍋,而且由於豆類食物易變質,只能在店中現做現賣。這種用石磨磨出來的豆漿比較厚,稍微冷一點,就能看到上面凝結出一層「豆漿皮」,喝一口,就會掛在碗壁上。
燒餅做成中式漢堡的感覺,招牌燒餅共有8種,除了鬆脆酥香、不夾餡的「眷村燒餅」外,餡料還有多種花式組合:燒餅油條蛋、蔬菜色拉蛋、玉米蛋、芝士蛋、豬排蛋、鮪魚蛋、培根蛋,這些搭配兼顧口感與營養,兼有中式早點與西式快餐的風,脆到不可思議,香得令人垂涎!將中國傳統的製作工藝與現代西方的面點製作工藝結合,用中式的食材,配以西式的做法,將普普通通的街頭燒餅煥發出新生的光彩。
眷村飯糰,可謂是最典型的巷口傳統小吃,在桃園眷村做得更是精緻,精選糯米,經過8小時恆溫浸泡,充分吸收水分,蒸的火候拿捏精準才會使糯米粒粒分明,捏的十足緊實。而飯糰裡的每一種餡料,都經過嚴格篩選,不僅要單獨吃起來鮮美可口,更要能相互融合疊化出更為飽滿的味覺體驗。在被漢堡文化充斥的今天,飯糰其實更能將中國傳統的美味發揮到快餐的極致,每一口就像是一桌盛宴,包羅萬象了吃貨們最熟悉的味道。
這裡的包子味道絕對是妙不可言,麵皮略甜,帶點淡淡的豆香,肉餡鮮美,絕無腥氣,據說店裡的包子皮也是豆漿做的,這手藝,也是絕了!上的是眷村米漿,不是小編的菜,味道偏甜,還是豆漿深得小編的心。走的時候,小編特意還給朋友打包個香腸蔥蛋飯糰。還有肉鬆飯糰、培根蔥蛋飯糰可供大家選擇!
在上桌時經常還會插上一些搞怪的小標籤:「你以為我油腔滑調?其實我內心很脆!」、「其實我夾在中間也很難做的」……
飯糰心聲:我很有飯,但是木有粉絲……
油條的心聲:就不能讓我安靜地做一根老油條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