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億半導體項目爛尾,武漢弘芯深陷資金危局!空殼股東背後更有神秘...

2020-12-24 和訊科技

  最近,武漢弘芯半導體(武漢弘芯)受到各方關注。一個千億投資項目,而且拉來業界泰鬥站臺,卻在最近工程陷入停滯近乎爛尾、分包商紛紛訴訟追債,甚至當地政府無奈「自曝」資金危局。

  除了項目本身,讓人關注的還有武漢弘芯神秘的大股東。在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的採訪中,不止從一處聽說「背景神秘」,而且長三角某分包商人員直言「看到的都是表面股東」,但包括政府在內的各方又三緘其口,陷入糾紛核心的總包商人員則向記者表示「2個月後,一切將水落石出」。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近期通過大量採訪,以及對武漢弘芯項目各項細節的深入探尋,透過蛛絲馬跡間,一個近年來活躍於晶片投資領域的小團體隱隱浮現,除了武漢弘芯外,濟南泉芯、安世半導體均有其神秘身影,其背後關聯的則是受質疑的「山寨央企」以及剛剛註銷的團體組織。

  停滯的千億晶片項目

  「光谷」一直是武漢的名片之一,但近幾年發展迅速的武漢臨空港經開區卻有大搶風頭之勢,在臨空港區的相關宣傳中正圍繞著國家網絡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網安基地),全力打造的「中部數港」,其中更有一條千億大道被稱為「一芯驅動」的重要引擎。

  網安基地位於武漢東西湖區由航空港大道、涇河、四環線等圍起來的半導地帶,e公司記者近日實地走進網安基地,這裡既有已經建好的網安基地展示中心,還有正在緊張施工之中的大數據中心項目。但位於網安基地西北方位,佔地約四分之一的武漢弘芯項目工程則整體處於停滯狀態。

  弘芯半導體項目在2017年11月正式成立,武漢東西湖區國資局控制的武漢臨空港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臨空投)持股10%。該項目在成立之初便因為千億半導體項目的名號引來無數關注,並劍指14納米及7納米以下晶片工藝系統。而且,就在2019年,業界大佬、在臺積電任職多年的功勳人物蔣尚義加入弘芯任並任職CEO,同年底弘芯大張旗鼓舉行首臺ASML光刻機進廠儀式,這臺ASML的光刻機也號稱「國內唯一一臺能生產7納米晶片」的光刻機。

  如此項目怎能不引發各界側目,該項目也一度是武漢東西湖區乃至武漢的香餑餑。2018年,弘芯半導體製造產業園在武漢市2020年市級重大在建項目計劃中位居第一,總投資額第一。同時,弘芯項目2018年和2019年也是湖北省級重點建設項目。在臨空港區政府官網,也在2018年前後多次將弘芯項目作為標杆,既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也被作為臨空港「速度」、「蝶變」的標誌項目。甚至,2018年9月份,武漢全市招商引資項目集中開工主會場就在弘芯項目所在地舉行。

  但如今項目工程早已停滯甚至近乎爛尾。近日,e公司記者走進武漢弘芯項目所在地,分別位於東側和西側的廠房、宿舍辦公施工地,如果不去詢問或諮詢觀察已難以識別為弘芯項目工程,只有清晰的總包方火炬集團標識。

  武漢弘芯項目東側廠房工地,施工車輛入口大門緊閉

  西側宿舍辦公樓施工區,進門閘機已近乎廢棄,院內更是一片荒蕪,留存的黑色砂石堆頂部包裝袋已嚴重成碎屑,一些三合板剝落捲曲嚴重,記者大叫幾聲都無人回應,直到深入內部的一個板房才碰到幾個工人確認,這裡是弘芯的工程地之一,「春節前這裡就停工了」。在東側廠房區工地,總包方環宇工程大字特別顯眼,工地只有大門幾位保安在崗,顯示「弘芯項目施工車輛」的入口則鐵門緊閉,保安告訴記者:「疫情後一直都沒有開工。」

  武漢弘芯項目西側辦公樓、宿舍工地,內部荒廢情景

  而武漢弘芯公司則在東西兩大工地區塊中間位置,有5排簡易板房搭建而成,門前停有數十輛小汽車,以及馬路上停有一輛接送弘芯員工的大巴車。工作人員告知弘芯公司部分員工確實在「板房」內上班,但關於弘芯的具體事情均無法告知,也「不方便」聯繫負責人。弘芯公司再往裡則是分包商亞翔集成(603929,股吧)工程部,廠房緊閉只見到了保潔身影。

  工地中間的弘芯半導體公司

  在採訪中,無論是各承包商留下看場的工人、還是保安、保潔等,均對何時能夠開工不抱希望,並直指大股東資金問題,「那要看(大股東)什麼時候給錢」、「不好說」、「難啊,大股東沒錢」······

  弘芯公司辦公室一直較為神秘,但網傳坐標在距離網安基地2公裡左右的臺商大廈25樓,在指定位置e公司記者並未找到明顯的弘芯辦公室標誌,但角落某房間大門上的兩張封條證實這裡曾經卻為弘芯公司辦公室,封條日期為今年1月21日、落款為某宋性人士。而臺商大廈武漢東西湖區政府主要職能部門辦公所在地,25樓顯示為區婦聯。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採訪中,某弘芯工程承包方人員王敏(化名)直言:「有做過背景調查,這個項目您也知道剛開始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

  逐漸爆發的資金危局

  顯然武漢弘芯的問題在春節前就已為當地政府部門所知曉,而問題受關注,也正是來自當地政府頗顯無奈的「自曝」。

  根據近日報導,《上半年東西湖區投資建設領域經濟運行分析》報告,將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列為東西湖區投資領域面臨挑戰的首個案例,明確提出弘芯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鍊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的風險」。

  不過該報告又很快被刪除,記者近日在武漢市東西湖區人民政府官網搜索未發現具體文件,但該文件的標題和連結痕跡仍在,顯示發布時間是7月30日,只是頁面已無法打開。e公司記者也試圖採訪武漢東西湖區國資局、宣傳部以及直接參與項目的投資公司等,得到的回覆是「不清楚、不知道具體情況」、「沒有得到授權發布」等。

  武漢弘芯資金問題也逐漸發酵,目前已被多個承包商訴至法院。天眼查顯示,弘芯半導體由武漢臨空港經開區發展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武漢臨空投)持股10%,北京光量藍圖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光量)持股90%。註冊資金為20億元,目前武漢臨空2億元註冊資本已經實繳,大股東北京光量實繳資本則為0。目前已涉及多項訴訟、抵押、資產凍結等。

  2019年武漢弘芯因涉及拖欠4100萬元的工程款,被分包商武漢環宇告上法庭,武漢弘芯帳戶被凍結,二期價值7530萬元的300多畝土地也被查封,目前官司還在進行之中。承包商亞翔集成也在2020半年報中提到未收到工程款的情況,「武漢弘芯項目自政府允許復工後,我司暫未收到相應的工程進度款。」

  天眼查顯示武漢弘芯在9月3日被盛品精密氣體有限公司作為被告申請財產保全;9月9日,武漢弘芯持有的武漢弘芯置業有限公司股權,也遭到武漢東西湖區人民法院凍結,凍結期限為3年,股權數額為500萬元;9月10日被上海英格索蘭壓縮機有限公司以民事事件作為被告訴至武漢市東西湖區人民法院。在2019年12月曾高調舉行儀式引進的「ASML光刻機」,在剛入廠不久便被抵押給武漢農商行用於融資貸款。天眼查顯示,該光刻機抵押日期為2020年1月20日,抵押貸款5.8億元。

  為進一步了解真相,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在武漢法院直播網找到了武漢環宇與武漢弘芯、北京光量等的庭審實錄,記者注意到,作為武漢弘芯控股股東的北京光量與總包方火炬集團約7億元的款項成為焦點,主要是被質疑為武漢弘芯通過總包方進行的貸款。而且原告方武漢環宇在庭審中直言「北京光量作為項目大股東,一開始就出資誠意不足,將風險轉嫁給原告在內的債權人。」

  記者注意到,網上有署名為武漢環宇工程法人王立銀的文章,直指弘芯半導體疑點,王立銀表示「(北京光量)一無技術、二無團隊、三無商業背景,卻能夠讓如此龐大的一個半導體項目落地武漢,實在令人困惑」。

  謎一樣的公司

  在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採訪中,各路工程承包商以及其它主體口中,也均透露著武漢弘芯背後的神秘。

  上述某弘芯工程承包方人員王敏也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你們看到的都是明面上的股東,它(弘芯)可能還有其它一些股東。一般股東都不會跳出來籤東西的。」

  一冶鋼構工作人員告訴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這個項目籤有保密條款,我們不能隨便說東西,只有甲方同意才行。」在記者的追問中也確認,甲方即是武漢弘芯及其大股東北京光量一方。

  武漢弘芯工程總包方火炬集團董事長陸海濤面對e公司記者的採訪表示:「因為這個項目挺複雜的,目前不方便接受採訪,不方便回答任何問題。」不過陸海濤也明確告訴記者過一段時間可以接受採訪,「需要2個月的時間,一切都會水落石出。」

  大股東北京光量確實較為神秘,公司成立於2017年11月2日,緊挨著武漢弘芯公司成立的日子2017年11月6日。北京光量目前由自然人李雪豔和莫森分別持股54.44%和45.56%。北京光量及其控股東均較神秘,公開背景資料甚少,而且天眼查顯示李雪豔作為股東的其它公司則包括民族醫藥科技公司、餐飲管理公司、酒業銷售公司以及投資公司等,均和晶片無關。另外,莫森則更為神秘,其分別在2019年1月份和5月份進入北京光量和武漢弘芯的董事名單中,其它便無公開信息。

  (天眼查顯示李雪豔作為股東的部分公司)

  王立銀還在其網絡署名文章中直言,弘芯項目的總包商高層透露,弘芯股東的原話是:「因為不太方便,所以設立了光量這個空殼公司,來撬動弘芯項目。」

  那麼北京光量到底是一家什麼樣的公司,能夠由武漢當地政府來背書,試圖在實繳資本為0的情況下來撬動千億項目,而且是武漢東西湖區政府大力宣傳並打造的「數谷」內核心企業。除了李雪豔、莫森等表面上的代言人,北京光量背後還有哪些神秘股東和操盤者?

  庭審中的神秘主體

  雖然在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採訪中,相關各方均對背後神秘方欲言又止。但e公司記者在仔細觀看武漢法院庭審直播網關於弘芯案件審理實錄後,還是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

  在武漢市中級人民法院庭審直播中,有當事人當庭陳述說,某承包商高管曾暗示弘芯背後的的「特殊背景」,包括弘芯所使用的辦公家具、招待茶葉均由某特殊背景公司提供。另外,中國慶安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慶安貿易)、龍偉、曹山等看似與債務糾紛無關的主體,卻在庭審中被反覆提及。

  天眼查顯示,龍偉、曹山均是曾經武漢弘芯的關鍵人物,二者分別是武漢弘芯成立初期的董事長和董事,在2019年5月份兩人從武漢弘芯董事名單中退出,之後李雪豔出任董事長、莫森進入董事。

  另外,慶安貿易也與北京光量之間有著間接而隱秘的聯繫。根據天眼查,龍偉為慶安貿易總經理、法人,公開資料關於慶安貿易及龍偉的信息極少,不過慶安貿易名字與軍工企業慶安集團高度關聯、辦公地在慶安大廈。而且慶安貿易在龍偉之前的投資人為劉亞蘇,雖然通過股權關係和工商信息等難覓劉亞蘇具體資料。但在相關新聞中可以看到劉亞蘇不同尋常的背景,一則2008年6月份的北交所新聞顯示,慶安貿易總經理劉亞蘇曾陪同解放軍總參謀部某前副總參謀長到訪北交所。在中國國防金融研究會2017年和2019年會員大會新聞中,也均看到名為劉亞蘇人士以該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身份主持會議。種種痕跡顯示了慶安貿易非同尋常的基因。

  (慶安貿易變更資料)

  在業內也一直關於武漢弘芯背景的傳聞,電子行業媒體與非網在去年12月份文章和晶片媒體芯智訊在今年6月份文章中均指出,武漢弘芯半導體的背景、背後大股東資金來源「弘芯傳聞有軍方背景,且對此並未澄清」、「傳聞稱弘芯背後大股東資金來源或具有軍方背景」。

  作為武漢弘芯,確實從未對其背景傳言給予過回應,這也正符合外界對武漢弘芯的印象——神秘。有關心該事件的知乎作者水果簡筆畫對於「弘芯不澄清背景傳言」解讀稱:如果說有,一定會遭到市場強烈質疑,也會引來有關機構的正式調查;如果說沒有,連傻子也不會參與遊戲了。不澄清,保持神秘。

  另外,在庭審中,原告當事人還表示,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雖然龍偉不再擔任弘芯的董事長,但在離任後曾在弘芯出現過幾次,並且由弘芯現任董事長李雪豔作陪並拎包。在對弘芯工程承包方人員王敏的採訪中,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主動提到了慶安貿易以及龍偉等,她明顯對這些主體不陌生,並對龍偉的離職稱「這是人家內部的調動和考量」,只是對神秘股東的具體情況給予了迴避,表示:「這些你們可以自己去查。」

  武漢弘芯的另一位元老人物,也即庭審中多次提及的曹山,則是在2019年1月份退出北京光量股東行列,然後在2019年5月份與龍偉一道退出武漢弘芯董事行列,其在北京光量和武漢弘芯的位置均由莫森接替,並且曹山在離開之前便開始了新的晶片布局。

  遠不止弘芯這麼簡單

  天眼查顯示,在離開武漢弘芯之前,曹山於2018年11月28日已設立逸芯集成技術(珠海)有限公司(珠海逸芯),其個人持股93%;2019年1月份珠海逸芯與濟南高新區旗下的兩家國有投資企業合資成立了泉芯集成電路製造(濟南)有限公司(下稱「濟南泉芯」),曹山任職董事兼總經理,珠海逸芯最初持股80%。而且,濟南泉芯成立一年多,註冊資本59.5億元,目前實繳資本僅5.1億元,很明顯與武漢弘芯類似大股東方又未實繳或未全部實繳資本。只是在最近珠海逸芯持股降為41.18%,退居第二大股東。

  另外,曹山還在2018年12月以珠海逸芯為主體,聯合長江雲控金融控股有限公司(長江雲控)以及兩家濟南國資共同成立雲芯國際集成電路製造有限公司(雲芯國際),珠海逸芯和長江雲控分別持股41%和39%,曹山任董事兼總經理。

  (曹山在相關公司職位,來源:天眼查)

  可以看出,雲芯國際和濟南泉芯是曹山轉戰山東後的兩條主線,兩家公司在2019年元旦前後分別成立,地點緊密相鄰,分別在山東省濟南市高新區機場路7617號411-1-41室和411-2-9室。

  在雲芯國際這條線中,其主要股東長江雲控在2017年9月成立,不僅時間僅比武漢弘芯早2個月,而且兩公司位置也僅相隔4公裡左右。另外,長江雲控雖然只持股39%的雲芯國際,但其彼時法人、執行董事兼總經理蘇雲卻為雲芯國際法人、董事長。

  在一則2018年11月份的「川港澳活動周」系列活動新聞中,有「長江雲控董事長蘇雲向四川省主要領導匯報公司概況、重點介紹公司近日正在籌劃投資500億的12nm、7nm邏輯晶片半導體晶元體製造廠項目的基本情況」,從時間點及項目內容和投資規模來看,其形容與濟南泉芯極為吻合,但公開資料蘇雲並未在濟南泉芯有任何直接或間接投資及任職。

  天眼查顯示,穿透之後長江雲控控股股東為中海外國有資本運營(成都)有限公司工會委員會,雖然無法再向上穿透,但中海外成都工委會旗下幾家公司名稱或曾用名均有中海外關鍵字,並且在2015年渭南、荊州當地政府的新聞中,名為蘇雲者以中國海外控股集團總顧問和顧問的身份出現,百度搜索中海外也直接指向中國海外控股集團。

  另外,在東西湖區政府網站搜索也可以發現,2016年初左右中國海外控股曾多次出現在該區工作報告、大事記等相關文章中,主要是「充分發揮各自資源優勢,推進戰略合作」。

  沿著蘇雲及中國海外控股這條線索繼續探尋,e公司記者又發現其與中國國防金融研究會之間的聯繫,該研究會在上文已提到與慶安貿易前主要人員劉亞蘇關係密切,而武漢弘芯初任董事長龍偉正是接替劉亞蘇進入慶安貿易,隱隱間相關主體通過兩條線再次匯合。並且中國海外控股還曾現身安世半導體收購,牽涉其中的銀鴿投資(600069,股吧)因背後神秘複雜的大股東爭鬥已變身退市銀鴿。

  在2016年鰲迎投資入主銀鴿投資之時,主要資金來源北方國際(000065,股吧)信託系中國海外控股所委託設立的單一資金信託計劃,最終受益人為中國海外控股。回復上交所問詢時,銀鴿投資也披露了中國海外控股股東情況:中國國防金融研究會、中國城鎮化促進會、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分別持股41%、39%、20%。

  (中國海外控股2016年12月股權結構,來源:銀鴿投資公告)

  2017年7月15日,銀鴿投資曾宣布,其與控股股東銀鴿集團、中海外組成聯合體,將參與對持有安世半導體股權的JW基金份額的收購,該聯合體在2018年完成對安世半導體6%份額的收購併又迅速轉賣,根據當時媒體報導銀鴿投資該筆投資因估值提升而帶來的潛在收益約1.14億美金,折合人民幣約為7.2億元,增值約為96.61%。

  但這些收益卻和上市公司無關,根據銀鴿投資2019年年報,其投資營口乾銀基金的1.265億元(參與收購安世半導體股權)被列入了「公允價值減少」項目,也就是說在參與一筆成功的半導體投資之後,上市公司卻面臨賠本的窘境。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今年4月底涉及退市銀鴿大股東內部爭鬥的採訪中獲悉,銀鴿投資大股東背後極為複雜且同樣非常隱蔽。

  警惕被鑽產業空子

  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發現,在武漢弘芯及關聯其它項目主體中,無論相關公司和個人均透露著神秘與蹊蹺。關鍵人物龍偉、曹山均身份神秘,公開資料甚少,甚至e公司記者撥打一份工商登記曹山所留電話,對方先是詢問記者身份,之後表示「打錯電話」,便匆忙掛斷,但該手機號對應微信顯示為「CAO 山」;關聯人物蘇雲除了神秘而且身份多變,長江雲控、中海外建設集團、中國海外控股均有其身影,甚至在企查查顯示的鹹陽市公共運輸集團的公司要聞中,蘇雲以中國蔬菜流通協會副會長身份與中海外基礎開發公司人員一同出現。

  另外,作為與蘇雲有密切關聯的中國海外控股,雖在其官網介紹中性質為「中央管理的國有企業」,但卻受到質疑。天眼查顯示,其曾用名為中國海外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目前股東為中國城鎮化促進會和中國工業經濟學會,分別持股60%和40%,股權向上穿透並未發現「央企」蹤跡。國資委央企名錄和其他部委主管企業也沒有相關身影。

  中國海外控股的神秘身份之前已受到質疑,早在2016年,北京青年報就連續發布質疑文章,並直接稱其為「山寨央企」。作為銀鴿投資曾披露的中國海外控股2017年時的控股股東國防金融研究會,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在民政部網站發現,該社會團體已在2019年12月31日註銷。

  (來源:民政部官網)

  雖然還不能完全確認,但通過重重線索,至少從2017年開始,一個專注於半導體領域四處出擊的小團體隱隱浮現。在這其中,以蘇雲、龍偉、曹山等關鍵人物為主體,部分人員公開以中國海外控股相關聯身份活動,並通過套路向外透露有關神秘背景,藉由空殼公司將風險轉嫁給當地政府、金融機構和各級工程承包方,而目標指向則顯然是國家半導體資金。

  根據財新的報導,武漢東西湖區在分析報告還對武漢弘芯項目指出,「(項目)無法上報國家發改委窗口指導,導致國家半導體大基金、其他股權基金無法導入」。

  眾所周知,半導體是極度的資金、技術密集型項目,且不說北京光量本無技術家底,單資金情況,北京光量及其背後力量,在武漢弘芯註冊資本並未實繳,土地、辦公室等基礎依靠當地政府,工程資金則較依賴於各承包方,並從當地金融機構獲取一定信貸支持,而後期則對國家半導體資金翹首以盼。

  對於晶片這個「卡脖子」的產業,近年來各級政府層面均在大力支持,並出現了地方政府競相建晶片產業基地現象。但除了武漢弘芯半導體面臨爛尾的窘境,近期多個半導體計劃也陸續停滯。

  其中較為受關注且與武漢弘芯類似的還有,南京德科碼、陝西坤同半導體等,前者剛剛在7月份已正式提交破產申請,後者同樣陷入危局,停工、勞資糾紛,目前坤同半導體已被法院列為限制高消費企業,並且還有今年同樣深陷工程合同糾紛訴訟。

  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人士對證券時報·e公司記者表示:「面對一些卡脖子的產業,政策的傾斜和支持是有必要的,但首先應該以市場的資源配置作用為基礎,將資源集中在優勢區域發揮合力。特別是就晶片產業這個資金、技術都要求極高的產業,已經不是有地就能搞產業集群,地方政府在產業引導方面,更不能盲目的大幹快上,可以請專業機構介入做充分的前期調研,以免被部分鑽產業空子之人所利用。」

本文首發於微信公眾號:證券時報網。文章內容屬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和訊網立場。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請自擔。

(責任編輯:王治強 HF013)

相關焦點

  • 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爛尾?現場無施工跡象,有分包商稱被拖欠工程款
    近期,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引發行業震動。該項目投資1280億元,作為武漢市明星項目上馬,並邀請到曾經履職臺積電和中芯國際的半導體行業風雲人物蔣尚義擔任總經理,如今卻傳出停工甚至可能爛尾。7月30日發布的《上半年東西湖區投資建設領域經濟運行分析》中明確提及,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鍊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的風險」。不過,上述文件已被刪除。
  • 千億爛尾晶片廠武漢弘芯被政府全資接管,CEO蔣尚義聲明已辭職
    2017年,武漢弘芯號稱投資1280億元,要建成中國最先進的晶片製造廠之一,拉來了在臺積電和中芯國際都任職過、在圈內素有「蔣爸」之稱的蔣尚義擔任總經理。但在今年,武漢市東西湖區政府自曝,建設近3年的武漢弘芯因資金鍊斷裂存在爛尾風險。
  • 武漢千億投資弘芯半導體項目官宣停擺:唯一一臺7nm光刻機被抵押
    武漢千億投資弘芯半導體項目官宣停擺:唯一一臺7nm光刻機被抵押!一個名叫武漢弘芯半導體的明星項目,被置於聚光燈下。投資超千億、運行三年的晶片項目,被官方披露陷入『爛尾』危機。事情最初是起於武漢東西湖區在7月30日發布的《上半年東西湖區投資建設領域經濟運行分析》官方文件,其中預警指出:武漢弘芯半導體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鍊斷裂風險;項目基本停滯,剩餘千億資金今年難申報。據此前報導,武漢弘芯被當地視為「重點半導體」項目,而後,弘芯引進了國內首臺,也是唯一一臺能生產7nm晶片的核心裝備「ASML高端光刻機」。
  • 武漢弘芯的爛尾,揭開了國產晶片亂象的冰山一角 | 風眼觀察
    出品 《風眼》深度報導組 鳳凰網科技 鳳凰新聞客戶端作者 薛星星 編輯 於浩武漢弘芯的爛尾,揭開了國產晶片亂象的冰山一角。各地倉促上馬晶片項目的背後,折射出半導體行業的燥熱與盲目。兩部委回應後,引發二級市場震蕩,多個晶片明星股股價集體下挫。多家媒體刊發評論文章,要給晶片行業降降溫,「別讓投機者鑽空子」。爛尾至少在一年之前,武漢弘芯還是行業中的明星企業。
  • 突發曝光:空殼公司、無證開工、總包貸款... 武漢12寸晶圓廠怎麼了?
    本文作者:武漢環宇基礎工程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王立銀近一年來,武漢環宇基礎工程有限公司(下稱武漢環宇)與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等4被告已經4次對簿公堂,但仍有約3400萬的工程款未能追回。武漢環宇股東身背巨債,公司也奄奄一息。事實上,武漢環宇並非個例,弘芯項目的總包商和幾乎所有的分包商都有著與之類似的遭遇。
  • 武漢弘芯千億項目停擺之謎:最大股東零出資
    本報記者 譚倫 張靖超 北京/武漢/濟南報導總投資額高達1280億元的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項目,日前因恐遭「爛尾」而引發輿論高度關注,但籠罩在其周圍的疑雲和謎團,遠比該項目本身更多。文件證實,該區的弘芯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鍊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的風險。同時,文件顯示,弘芯項目二期用地一直未完成土地調規和出讓。且因項目缺少土地、環評等支撐資料,無法上報國家發改委窗口指導,導致國家半導體大基金、其他股權基金無法導入。
  • 4倍薪水挖臺積電員工,武漢弘芯成為「最大騙局」
    4倍薪水挖臺積電員工,武漢弘芯成為「最大騙局」先前武漢弘芯半導體為了快速掌握高階晶片的製程技術,以市場行情4倍的高薪挖腳臺積電員工,但近日卻遭媒體爆料,種種跡象顯示武漢弘芯已經面臨財務危機,甚至要成為晶片史上最大騙局。武漢弘芯近日遭踢爆,或許根本就是詐取資金的騙局。
  • 那些耗資千億元打造的晶片巨頭 竟都是空殼PPT公司
    總投資額高達1280億元的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項目,日前因恐遭「爛尾」而引發輿論高度關注,但籠罩在其周圍的疑雲和謎團,遠比該項目本身更多。文件證實,該區的弘芯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鍊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的風險。同時,文件顯示,弘芯項目二期用地一直未完成土地調規和出讓。且因項目缺少土地、環評等支撐資料,無法上報國家發改委窗口指導,導致國家半導體大基金、其他股權基金無法導入。
  • 「中國芯」遭遇爛尾潮:六個百億級項目坍塌 0元大股東巧玩空手套
    >在短短一年多時間裡,分布於我國江蘇、四川、湖北、貴州、陝西等5省的6個百億級半導體大項目先後停擺,業界擔憂,造芯熱引發爛尾潮,造成國有資產損失,延誤晶片產業發展大好機遇。但是,有一些看似個案的停擺項目背後,種種違背半導體產業發展規律的盲目衝動值得警惕。一些地方政府或缺少專業研判能力,或被扭曲的政績觀驅使,輕率介入產業、危害產業的行為值得反思。
  • 項目投資1280億,導入7nm光刻機,一大騙局把政府和工程師都騙了
    01全村人希望之武漢弘芯半導體武漢弘芯半導體可能不少人有印象,之前半導體行業技術大咖蔣尚義,臺積電張忠謀最看好的技術大佬正是擔任弘芯項目總經理武漢弘芯半導體2017年成立,2018年投資520億元建設一期工程,2019年投資760億元,總共1280億元的投資項目,並在2019年底以5.5億元拿下5的ASML7nm光刻機,為此弘芯特地舉辦了盛大的光刻機進廠儀式。
  • 造芯難道靠的是「唱功」和「演技」?
    武漢弘芯、濟南泉芯、泉能研究院背後的男人早在今年6月,就率先獨家曝光了號稱千億投資的武漢弘芯恐將「爛尾」的問題,隨後在8月下旬,武漢市東西湖區政府的一份報告,也正式揭開了弘芯此前一直被捂著的「蓋子」。因為武漢弘芯和濟南泉芯都曾有著一個共同「推手」——曹山。根據天眼查資料顯示,武漢弘芯的控股股東是北京光量藍圖。而曹山曾是北京光量藍圖的大股東及法人代表,只不過,曹山在2019年1月退出了北京光量藍圖,不再擔任法人代表、執行董事。
  • 前瞻半導體產業全球周報第64期:武漢千億晶片項目停擺!大陸唯一7nm...
    武漢千億晶片項目停擺!大陸唯一7nm光刻機全新遭抵押武漢市東西湖區人民政府官方發布《上半年東西湖區投資建設領域經濟運行分析》報告,這份報告明確提出弘芯項目「存在較大資金缺口,隨時面臨資金鍊斷裂導致項目停滯的風險」。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HSMC)成立於2017年11月。
  • 4000億中芯國際被曝「內訌」!背後發生了什麼?
    半導體領軍人物蔣尚義重返中芯國際出任中芯國際副董事長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正式官宣,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公告顯示, 蔣尚義有權根據聘用合約獲得年度固定現金酬金67萬美元及年度激勵。
  • 武漢弘芯「7納米」光刻機真相:並非最先進設備
    武漢弘芯持有的不是EUV光刻機,而是DUV。即便在DUV中,這臺光刻機也不是最先進的 武漢千億半導體項目——武漢弘芯幾近停擺,投資三年如今拿不出錢,面臨資金鍊隨時斷裂風險。武漢政府官方文件無意中提及「國內唯一能生產7納米的核心設備ASML高端光刻機已入廠」。由於中國半導體行業對高端光刻機的極度渴望,該消息引發市場關注,甚至一度登上熱搜。
  • 武漢半導體工廠停工,暴露了中國在高科技生產能力上的差距
    東西湖區政府在7月的報告中說,武漢弘芯半導體製造有限公司的一期設施包括部分生產設備和一座超過39萬平方米的研發大樓,已經部分完成,但還需要更多的資金投入。此報告目前已從網上刪除。而二期設施的建設剛剛開始,由於準備不足,該公司無法申請中央政府的資金。
  • 中芯國際港股:下午一時恢復公司股份於聯交所買賣
    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宣布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此外,中芯國際還就美國民事訴狀發表最新聲明,稱將做出積極抗辯。
  • 蔣梁去留背後中芯釀變 晶片工藝策略之辯求解
    半導體圈領軍人物蔣尚義確認加入董事會,卻伴隨著現任聯合CEO梁孟松的「辭呈」(《致董事會信函》),12月16日,中芯國際公告回應稱,目前正積極與梁孟松核實其真實辭任之意願。事件的背後,不僅僅是人事問題。
  • 誰在角逐最後的半導體資產「安譜隆」?
    14日,公司曾公布一份大股東擬轉讓部分股份及實控地位的進展公告,而「身份不明」的收購方——武漢同喻與語焉不詳的收購方案,疑似正在進行「買殼」操作。公告顯示,武漢同喻實控人中有一位名叫閆春雨的神秘人物,而根據線人爆料,其或許通過兩家投資公司簡潔持有安譜隆股份,此次疑似「買殼」,或是想拿下安譜隆並完成上市。
  • 中芯國際管理層動蕩背後:不能簡單定義為內訌鬥爭
    中芯國際管理層動蕩背後:不能簡單定義為「內訌」、「鬥爭」導讀:國際國內形勢的變化,讓中芯國際必須做出改變。圖/圖蟲高層人事再起波瀾12月15日晚間,中芯國際公告,蔣尚義獲委任為中芯國際董事會副董事長、第二類執行董事及戰略委員會成員,其任期自2020年12月15日起至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為止。公告中,對於蔣尚義的任職,中芯國際聯席CEO梁孟松無理由投棄權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