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帘帖雙燕。」唐朝盧照鄰《長安古意》摘錄
詩文漫讀:我借著吹簫排練的當口,問了問那達官家的仙女一樣的美女,問她是怎樣生活的。他說,在學習舞蹈中度過著青春年華。
要是能夠和她像比目魚一樣的雙雙對對,哪怕讓我死一回也甘心,要是能和她一起做一對鴛鴦,我願意放棄成仙的機會。
比目魚和鴛鴦,真是令人羨慕呀,你難道看不到他們快樂的雙雙對對嗎?我一生最討厭繡簾上繡著孤孤單單的鸞鳳鳥,就連普通的門帘上,我也要貼上雙燕子!
初衣解詩:初唐詩人盧照鄰,時逢盛世。幼年時候的他出身望族飽讀詩書。18歲的他為鄧王的幕僚,鄧王稱做他的司馬相如。可以說他的前途無量,青春氣盛。
在京城長安,盛唐的氣象,使這位年輕的詩人和官人投入繁華和生活。在他的《長安古意》裡,有著對現世長安的讚美,有的青年人對愛情的渴望,「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便是他的愛情宣言。這首詩,大氣明快盛唐氣象一覽無餘。我們可以從中領略詩人澎湃的才氣與熱愛生活的激情。
很顯然,他在這裡一定遇見了他心愛的女子,因為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正是年輕愛情熱烈到極致的表達。在這種輕快中,看什麼都是成雙成對,連門帘上也要貼個雙燕子,因為孤單的鸞鳳實在看起來可憐。
這也是唐王朝,同意了全國之後,經濟繁榮,人民安定,有著自然的對愛情的健康的表達和勃發。我們在長安古意裡,看見的是輕快,節奏明麗,在繁華綺麗當中,有著詩人獨特的理想。
所以真該祝福他。
但如此熱愛生活的詩人,卻因為這首膾炙人口的長安古意,改變了他的一生。長安古意裡「梁家畫閣中天起,漢帝金莖雲外直」,說的是東漢外戚梁冀家,曾經在京城大興土木,在這裡來比喻唐朝的繁華。但是這首詩卻得罪了一個要命的當權派,那就是武則天的侄兒梁王殿下武三思。
30來歲的盧照鄰,剛剛吟詠完他的愛情名句,馬上就鋃鐺入獄,雖然被人營救出來,但是政治前途斷送了。不久悲憤的他,染上了所謂的風疾,在太白山附近養生吃丹藥,結果手足殘廢。
在經歷了數年的疾病困擾中,生活中逐漸貧病交加,初唐四傑之一的盧照鄰,40歲左右沉水自盡。
盧照鄰作為初唐的四大詩人,他的詩風明快磅礴,清朗大氣,極度有著生活的熱情,然而這個熱愛生活的他,卻被命運拋擲,先是因詩獲罪,後又染上了現在所謂的中風,偏癱之類的疾病,吃丹藥後又丹藥中毒。最後忍受不了病痛的折磨。
關於他的生平事跡,實在流傳不多。所以初衣也非常希望,他在年輕時,能獲得一份真正滿意的愛情。那麼「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也是這位命運坎坷的詩人的安慰。
這句詩,以其飽滿的熱情,歌頌了愛情,成為情詩的經典金句。
「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比目鴛鴦真可羨,雙去雙來君不見?生憎帳額繡孤鸞,好取門帘帖雙燕。」
初衣勝雪為你解讀唐詩中的愛和美。圖片來自網絡侵權必刪。歡迎留言置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