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李白《勞勞亭》)
春風理解離別的痛苦,所以它不讓柳條變成青色。
此曲只應天上有,人間能得幾回聞?(杜甫《贈花卿》)
如此美妙的曲子應是天上的仙樂,人間能有幾次聽到這樣的演奏?
從此太平銷兵甲,記取紅羊換劫年(殷堯藩《李節度平虜》)
但願從今後天下太平、永無戰事,記住這兵連禍結的浩劫之年。
全聯語味蒼涼、感情沉鬱,堪稱劫後餘生者的血淚之言。「紅羊換劫」,即遭逢國難,古人以丙午、丁未為國厄之年,因丙、丁屬火,色朱,未屬羊,故稱之為「紅羊劫」。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杜甫《秋興八首》其一)
原詩: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當庭始覺春風貴,帶雨方知國色寒(羅隱《牡丹》)
庭院裡的牡丹開了,使人頓然想起春風的寶貴;冰涼的雨水沾在她的花瓣上,更使我生出無限憐惜的心情。這裡,作為無知草木的牡丹,遭到雨水的澆淋,詩人卻感同身受,把她當成一種最美好生命農謳歌,用字字關情的賞愛筆墨,曲折其文,傾心攝寫她所留給人的印象。
地下若逢陳後主,豈宜重問後庭花!(李商隱《隋宮》)
如果你在陰曹地府遇見了陳後主,怎麼再好意思向他問起寫《後庭花》的事情!
陳後主是陳朝的亡國之君,他只知尋歡作樂。《後庭花》即陳後主所作歌辭《玉樹後庭花》,向來被認為是亡國的靡靡之音。陳朝被隋攻破後,陳後主也被俘到長安,與當時尚是隋太子的楊廣相熟。後來楊廣做了皇帝,即隋煬帝,競步了陳後主的後塵,同樣驕侈無道,相傳他曾夢見陳後主,並請陳的寵妃張麗華舞了一曲《後庭花》。這兩句借用這一傳說,諷刺隋煬帝不接受陳亡的教訓,以致重蹈覆轍。
顛狂柳絮隨風舞,輕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絕句漫興》其五)
柳絮漫舞,桃花飄落,本是一幅美妙的暮春即景圖。可是詩人卻無意賞景,而是對柳絮、桃花進行嘲罵,斥之為「顛狂」和「輕薄」。詩人表面上罵的是柳絮和桃花,骨子裡卻是另有所指,那些趨炎附勢,隨波逐流、喪失獨立人格的人,不正像柳絮一樣癲狂、桃花一樣輕薄嗎!
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劉禹錫《竹枝詞》)
東邊出太陽,西邊又下雨,說是無晴(情),卻又有晴(情)。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杜牧《赤壁》)
原詩: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多情卻似總無情,惟覺樽前笑不成(杜牧《贈別》)
此詩乃臨別時贈給一位歌女,表現了依依惜別、深情相愛的複雜心理。「多情卻似總無情」,明明對此女子多情,卻裝得若無其事、淡然無情的樣子,蓋在餞別之時座上有許多達官貴人,礙於等級森嚴的制度,故而不得不爾。「惟覺樽前笑不成」,臨別之時本應杯酒言歡,互道珍重,以安慰對方,但詩人內心充滿了許多矛盾,終於笑不起來。
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盧照鄰《長安古意》)
這兩句寫豪門貴族府中歌僮舞女們對愛情生活的勇敢追求,口氣很堅決,態度很直率, 為了滿足愛情的渴望, 犧牲一切也在所不惜。
更多精彩內容,敬請關注我的百家號「文史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