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的經典名句,會背一半算你厲害!

2020-12-17 騰訊網

初唐四傑指的是中國唐代初年,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為「王楊盧駱」。

四傑是初唐文壇上新舊過渡時期的傑出人物。他們的詩歌扭轉了唐朝以前萎靡浮華的宮廷詩歌風氣,使詩歌題材從亭臺樓閣、風花雪月的狹小領域擴展到江河山川、邊塞江漠的遼闊空間,賦予詩以新的生命力。

—— 王勃 ——

王勃在詩歌體裁上擅長五律和五絕,代表作品有《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等;主要文學成就是駢文,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堪稱一時之最,代表作品有《滕王閣序》等。

1.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況屬高風晚,山山黃葉飛。——《山中》

3.寂寞離亭掩,江山此夜寒。——《江亭夜月送別》

4.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滕王閣序》

5.人情已厭南中苦,鴻雁那從北地來。——《蜀中九日》

6.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無論去與住,俱是夢中人。——《別薛華》

7.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滕王閣序》

8.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滕王閣序》

9.高臺西北望,流涕向青松。——《銅雀妓》

10.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滕王閣序》

—— 駱賓王 ——

辭採華膽,格律謹嚴,擅長七言歌行,名作《帝京篇》為初唐罕有的長篇,當時以為絕唱。駱賓王還曾久戍邊城,寫有不少邊塞詩,豪情壯志,見聞親切。駱賓王的五律也有不少佳作。如《在獄詠蟬》,託物寄興,感慨深微,是膾炙人口的名篇。

1.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詠鵝》

2.無人信高潔,誰為表予心。——《在獄詠蟬》

3.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於易水送別》

4.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在軍登城樓》

5.請看今日之域中,竟是誰家之天下。 ——《代李敬業討武曌檄》

6.不求生入塞,唯當死報君。——《從軍行》

7.荷香銷晚夏,菊氣入新秋。 ——《晚泊江鎮》

8.草溼姑蘇夕,葉下洞庭秋。——《久客臨海有懷》

9.不汲汲於榮名,不戚戚於卑位。 ——《上吏部裴侍郎書》

10.類君子之有道,入暗室而不欺。 ——《螢火賦》

—— 盧照鄰 ——

盧照鄰尤工詩歌駢文,以歌行體為佳,佳句傳頌不絕,如「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等,更被後人譽為經典。

1.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長安古意》

2.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長安古意》

3.別有千金笑,來映九枝前。——《十五夜觀燈》

4.常恐秋風早,飄零君不知。——《曲池荷》

5.他鄉共酌金花酒,萬裡同悲鴻雁天。——《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6.關山客子路,花柳帝王城。此中一分手,相顧憐無聲。——《送二兄入蜀》

7.應須駐白日,為待戰方酣。——《戰城南》

8.一朝零落無人問,萬古摧殘君詎知。——《行路難》

9.草色迷三徑,風光動四鄰。願得長如此,年年物候新。——《元日述懷》

10.一乖青巖酌,空佇白雲心。——《送梓州高參軍還京》

—— 楊炯 ——

善寫散文,尤擅詩歌,在內容和藝術風格上以突破齊梁「宮體詩風」為特色,在詩歌發展史上起到承前啟後的作用。

1.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從軍行》

2.匈奴今未滅,畫地取封侯。——《紫騮馬》

3.送君還舊府,明月滿前川。——《夜送趙縱》

4.風行常有地,雲出本多峰。鬱郁園中柳,亭亭山上松。——《途中》

5.寸心明白日,千裡暗黃塵。——《戰城南》

6.美人今何在?靈芝徒自芳。——《巫峽》

7.相思明月夜,迢遞白雲天。——《有所思》

8.岐路三秋別,江津萬裡長。——《送臨津房少府》

9.半室生清興,一窗餘午陰。——《竹》

10.舉杯聊勸酒,破涕暫為歡。別後風清夜,思君蜀路難。——《送梓州周司功》

特別聲明:

本公眾號分享的資源版權屬於原出版機構或影像公司,本資源為電子載體,傳播分享僅限於家庭使用與交流心得、參考和輔助購買決策,不得以任何理由在商業行為中使用,若喜歡此資源,建議購買實體產品。內容為作者觀點,並不代表本公眾號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如涉及版權等問題,請及時與我們聯繫。

看完了,別忘記點個「在看」再走哈

相關焦點

  • 常識積累 | 初唐四傑
    在本文中帶大家來積累一個文化常識:初唐四傑。  初唐四傑。初唐四傑是指中國唐代初年,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這四個人怎麼記呢?先記姓,簡稱「王楊盧駱」,再來記名,一下就記住了。然後還需要我們記一下他們每一人的生平。
  • 初唐四傑
    >初唐四傑是指的是中國唐代初年,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為「王楊盧駱」。調入初唐,時帶六朝錦色。」四傑正是初唐文壇上新舊過渡時期的傑出人物。 簡介舊唐書·楊炯傳 記載:「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詩齊名,海內稱為王楊盧駱,亦號為四傑。」四傑活動於唐朝高宗、武后時期。他們在內容、風格等方面對宮體詩有較大突破,並將五言律詩發展成熟,勇於改革齊梁浮豔的詩風。
  • 初唐文學創作的新勢力--初唐四傑
    2,初唐當政的大臣多是前朝遺老,他們都是齊梁詩風的愛好者,作品自然不會有太大的改變。3,初唐經濟發展迅速,各種矛盾相對緩和,太平景象令人陶醉,人們無法透過繁榮的景象看到隱藏的矛盾。於是,齊梁浮靡的詩風,在經濟發展的初唐時期,仍有大市場。一開始雖然有詩人反對這種詩風,但力量薄弱,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影響。直到四位年輕人登上文壇,振臂高呼,初唐的詩壇上才有了真正的改變。這四人被稱為「初唐四傑」。
  • 初唐四傑王楊盧駱最早的文人排行榜,先後次序沒有爭議嗎?
    所以在當代人眼中,張說認為駱賓王應排在初唐四傑之首。如果查看一下,四人生卒信息,王 勃 (650--676),楊 炯 (650--693),盧照鄰 (約636--695後),駱賓王 (約626--684)。如果按照出生日期排名,則為駱盧王楊,但是王勃英年早逝,二十六歲就在南中國海溺水身亡。
  • 杜甫的一首《戲為六絕句》,是對初唐四傑最高的評價
    詩聖杜甫曾經寫過一組《戲為六絕句》,其中第二首是針對初唐四傑的評價,詩中寫道: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可以說,杜甫的這首詩是對初唐四傑最高的評價和讚賞。初唐四傑的出現,使得詩歌有了很大的變化,內容也更為廣泛,從狹隘的風花雪月、你儂我儂擴大到山川河流和人生哲學。更重要的是,詩風也有了很大的變化,詩歌本身不再無病呻吟,而是賦予了更強大的生命力。盧照鄰和駱賓王的七言歌越發辭賦化,氣勢壯烈,而王勃和楊炯的五言律詩更加規範化,尤其是駢文也更加出色,頗有靈動之感。
  • 初唐四傑的結局如何?有人說皆喪命於「水」
    他們四人雖然還未脫離齊梁以來的綺麗,但已初步扭轉文學風氣,是初唐文壇上新舊過渡時期的傑出人物。同時,他們個個文思卓然,都是天縱奇才。然而天妒英才,他們的壽命都不怎麼長。而令大家感到疑惑不解的是,這四位天才之死都和「水」字有關。
  • 《戲為六絕句》:杜甫對初唐四傑的一錘定音
    初唐四傑是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王楊盧駱」。四傑的名號,主要指駢文和賦而言。後來因為他們在詩史上初唐這個關鍵節點發揮了巨大的作用,就在詩的成就上指代他們。關於初唐四傑的貢獻和他們的作品,其實在唐朝一直都是有爭論的。
  • 初唐四傑:軟綿綿色迷迷的詩風必須改革
    初唐的一切都是新的。經濟發展、疆域擴大了;門閥士族的勢力被削弱打壓了;寒族和庶族知識分子的積極進取心被激發起來了。知識分子們渴望走出狹窄陰暗的書房,邁向廣闊的天地,縱馬奔馳在邊關大漠,開疆拓土建功立業,正如「初唐四傑」之一的楊炯所說的那樣,「寧為百夫長,勝作一書生」,詩人們大多想投筆從戎,將名字掛在凌煙閣上。
  • 「初唐四傑」盧照鄰的一首思鄉詩,短短四句28字,寫盡無限鄉愁!
    這些思鄉詩中的千古名句之所以能夠經久不衰,並引起後世人們的共鳴,一定是詩人抓住了思鄉情感中感人細節,並用藝術的手法融入詩中而呈現出來的結果。今天要說的「初唐四傑」盧照鄰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也是這樣的一首感人的思鄉詩,短短四句28字,寫盡無限鄉愁。公元669年,盧照鄰被調到益州任職。當時同被譽為「初唐四傑」的王勃因為仕途失意也遠遊到了蜀地。
  • 初唐四傑:那些天縱之才,為何一個個活成了天妒英才?
    此四人,是初唐詩壇最亮的四顆星。但他們的命運,卻比沒有星光的夜,還要黯淡。聞一多說,「初唐四傑」都年少而才高,官小而名大,行為都相當浪漫,遭遇尤其悲慘——因為行為浪漫,所以受盡了人間的唾罵,因為遭遇悲慘,所以也贏得了不少的同情。
  • 唯餘劍鋒在,耿耿氣如虹:初唐四傑才是開創唐代邊塞詩風骨的人
    自盛唐邊塞詩發展壯大以來,世人便將邊塞詩和盛唐聯繫了起來,但實際上邊塞詩在初唐就已被初唐四傑所奠基,聞一多先生稱四傑之一的駱賓王為「久歷邊塞而屢次下獄的博徒革命家」,他也十分認可四傑的貢獻。
  • 王名生著《詩國之星》之群星之六節初唐四傑
    第六節  初唐四傑初唐四傑,包括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最為傑出。
  • 初唐四傑之一,17歲寫出《曲池荷》,盧照鄰這十首詩,拍案叫絕
    前承隋風,後啟盛唐,以駱賓王為首的初唐四傑,為我國詩壇貢獻著實不小的功績。今天,我們來介紹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的詩,欣賞他筆下豪放粗狂、秀麗工整的詩歌。盧照鄰家世顯赫,幼年讀書刻苦,深得我國文化之精髓。命運多舛,但在詩歌上給後人留下寶貴財富,與駱賓王,王勃,楊炯齊名,盧照鄰在初唐詩壇極具影響力。盧照鄰擅長詩歌駢文,其詩以抒發仕途不順與疾病纏身的憤怒,嘲諷統治者的驕奢,是初唐時期是最敢說實話的詩人之一。七言歌行是盧照鄰最為擅長的,詩歌縱橫奔放,每首都是洋洋灑灑的鴻篇巨製,是當時膾炙人口的佳作。
  • 初唐四傑之首王勃最著名的十句話,句句精闢,永恆的經典
    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齊名,世稱「初唐四傑」,王勃是「初唐四傑」之首。1、薰蕕不共器,梟鸞不比翼。出自唐·王勃《為人與蜀城父老第二書》。薰,一種香草。蕕,一種有臭味的草。梟,一種兇猛的鳥。鸞,一種傳說中的神鳥,如鳳凰之類。比翼,一起飛。香草與臭草是不能放於同一個容器的,老鷹與鳳凰是不會同飛的。
  • 初唐四傑盧照鄰的一首詩,雖然身體殘疾,卻依然擁有美好的希望
    「初唐四傑」中似乎對盧照鄰了解的最少,盧照鄰,字升之,號「幽憂子」,他前半程的命運真像他的字一樣,如初日之升、如光照降臨。他出身於範陽盧氏,是唐代「五姓七宗」之望族,是三國時期盧植之後,他自幼聰穎,讀書尤其刻苦。可是後來又號「幽憂子」,也深刻的預示並揭示了他後來多舛的命運。
  • 他在初唐四傑中排第二,用短短9字表示不服,這個排名真不合理?
    而楊炯在官場平靜地度過了自己的一生,他同時也是初唐四傑中結局最好的一個。對於初唐四傑,素來有王、楊、盧、駱的排名,而排在第二的楊炯,卻對這個排名很是不滿,據《舊唐書》記載,楊炯曾特別不服氣地說過:「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短短9字體現出他的立場,排在盧照鄰前,他覺得慚愧,而排在王勃的後面,他卻覺得很不服氣。楊炯為何會有如此想法?難道說這個排名真不合理嗎?
  • 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的2首五言絕句,一首肅殺孤冷,一首盪氣迴腸
    駱賓王,初唐四傑之一,從小便聰慧異常,素有「神童」之稱,駱賓王七歲時曾經作過一首詩,其流傳程度之廣,幾乎人人會背,這便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 初唐四傑楊炯的《戰城南》:雄奇豪邁,悲風愁殺人,千裡暗黃塵
    在浩瀚的中國古代文學星空,我們多數人看到的是屈原、李杜、蘇辛等巨星所發出的璀璨奪目的光芒,卻往往忽視了其他一些作者在文壇上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比如「初唐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的詩歌一改南北朝齊梁
  • 初唐四傑之駱賓王:傳奇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短短18個字,生動活潑,意境清麗,而又自然流露出童稚的天真爛漫,此作一出,在當時即掀起刷屏狂潮,男女老少齊呼「神童」,使得這個7歲孩子一出場就成為初唐詩壇的現象級小網紅。 你猜的沒錯,這個網紅BOY正是初唐四傑中最具傳奇色彩的駱賓王。
  • 初唐詩歌的得與失
    前面一段時間,華仔用了三十餘篇文章的篇幅,分享了初唐時期重要詩人的代表作。從隋朝遺老王績的《野望》,到盛唐前夕張若虛的《春江花月夜》,大體上能代表初唐的詩歌了。當然華仔的選取也不完備,後續也會做零星補充。下面華仔簡單分享一下讀初唐詩歌的心得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