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的2首五言絕句,一首肅殺孤冷,一首盪氣迴腸

2020-12-18 詩詞曲精品齋

駱賓王,初唐四傑之一,從小便聰慧異常,素有「神童」之稱,駱賓王七歲時曾經作過一首詩,其流傳程度之廣,幾乎人人會背,這便是我們最熟悉不過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在唐朝為官,後來因為反對武則天,幫助徐敬業起兵,曾寫下了一篇十分著名的檄文——《為徐敬業討武曌(zhào)檄》,這篇檄文對武則天極盡謾罵之能事,但是當武則天讀完之後,卻極其震驚,連問宰相為什麼這樣有才的人不能早點重用,以至於跑到了對手陣營中。由此可見駱賓王之詩文才能!

駱賓王在徐敬業麾下「討伐」武后時,曾經率領起義軍登上某一個城樓,在登樓之後,寫下了一首五言絕句,全詩如下:

在軍登城樓城上風威冷,江中水氣寒。戎衣何日定,歌舞入長安。

這首詩,前兩句寫景,描繪肅殺孤冷的氣氛,城上風威、江中水冷,在這樣的氣氛下,極易使人聯想到戰鬥的慘烈,希望得勝的心理不言而宣。於是詩人接著說道「戎衣何日定」,這是以周武王討伐商紂暴君的典故來表示自己的決心和希望。周武王穿起「戎衣」,號召諸侯起義,於是商紂滅亡,天下大定。最後一句是作者勝利後的願望,希望能夠載歌載舞的進入長安(即推翻武后)。

當然,最終駱賓王和徐敬業失敗了。駱賓王兵敗後也不知所蹤,有人說被殺了,有人說出家做了和尚。駱賓王在此前其實寫過一首十分肅殺的詩,似乎已經預示了這個悲慘的結局。這首詩叫做《於易水送人一絕》,以荊軻的故事入詩,既是送人又是送己,全詩如下:

此地別燕丹,壯士發衝冠。昔時人已沒,今日水猶寒。

這首詩開篇不言離別,直接以史入詩,通過描寫古人悲壯慷慨的送彆氣概,不僅懷古而且慨今,將昔日易水送荊軻和今天的易水送別巧妙地融合聯繫了起來,亦將詩人胸中那股悲憤之情,直言不諱地寫了出來。荊軻刺秦的故事相信我們都已經很熟悉了。作者在這裡用的,便是這個典故。

三、四句通過對仗的形式,寫出了全詩的中心思想,寓情於景,將詩人那種抱負難以施展的彷徨苦悶之情表達了出來。全詩自然流暢,情景交融,讀來有一種盪氣迴腸之感!

相關焦點

  • 駱賓王的一首詩送別詩,寫得盪氣迴腸,慷慨悲壯
    今天我們來分享一首盪氣迴腸的離別詩---《於易水送人》。此詩的作者是駱賓王,大家都熟知他是神童,7歲就寫出了《詠鵝》。而且駱賓王還是初唐非常有名的詩人,初唐四傑之一。駱賓王擅長寫雄壯激昂的風格,這一首詩也是他詩歌的代表作。
  • 初唐四傑之一,17歲寫出《曲池荷》,盧照鄰這十首詩,拍案叫絕
    前承隋風,後啟盛唐,以駱賓王為首的初唐四傑,為我國詩壇貢獻著實不小的功績。今天,我們來介紹初唐四傑之一盧照鄰的詩,欣賞他筆下豪放粗狂、秀麗工整的詩歌。盧照鄰家世顯赫,幼年讀書刻苦,深得我國文化之精髓。命運多舛,但在詩歌上給後人留下寶貴財富,與駱賓王,王勃,楊炯齊名,盧照鄰在初唐詩壇極具影響力。盧照鄰擅長詩歌駢文,其詩以抒發仕途不順與疾病纏身的憤怒,嘲諷統治者的驕奢,是初唐時期是最敢說實話的詩人之一。七言歌行是盧照鄰最為擅長的,詩歌縱橫奔放,每首都是洋洋灑灑的鴻篇巨製,是當時膾炙人口的佳作。
  • 杜甫的一首《戲為六絕句》,是對初唐四傑最高的評價
    詩聖杜甫曾經寫過一組《戲為六絕句》,其中第二首是針對初唐四傑的評價,詩中寫道: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為文哂未休。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可以說,杜甫的這首詩是對初唐四傑最高的評價和讚賞。初唐四傑的出現,使得詩歌有了很大的變化,內容也更為廣泛,從狹隘的風花雪月、你儂我儂擴大到山川河流和人生哲學。更重要的是,詩風也有了很大的變化,詩歌本身不再無病呻吟,而是賦予了更強大的生命力。盧照鄰和駱賓王的七言歌越發辭賦化,氣勢壯烈,而王勃和楊炯的五言律詩更加規範化,尤其是駢文也更加出色,頗有靈動之感。
  • 初唐才子駱賓王的這首送別詩,寓意深遠,筆調蒼涼,描寫的很傷感
    駱賓王是初唐四傑裡,僅次於王勃的一位詩人,他的很多詩作,那都是代表了初唐時期,詩歌創作的最高水平,相信對於很多人來說,對於他的詩作都不會陌生,特別是他在七歲時隨口吟誦出來的一首《詠鵝》,更是成為了唐詩裡的經典名篇,還被收錄在了我們的小學課本,成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
  • 駱賓王最經典的一首詩,最後一個字畫龍點睛,令人拍案叫絕!
    駱賓王,唐代詩人,與王勃、楊炯、盧照鄰合稱「初唐四傑」。以七言歌行著稱,其名作《帝京篇》在當時來說,就以為絕唱。另外,駱賓王還曾寫過不少邊塞詩,開有唐一代邊塞詩的先河。小編今天向大家介紹的這首詩,便是駱賓王的《於易水送人》。
  • 初唐四傑
    >初唐四傑是指的是中國唐代初年,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簡稱為「王楊盧駱」。四傑齊名,原並非指其詩文,而主要指駢文和賦而言。後遂主要用以評其詩。杜甫《戲為六絕句》有「王楊盧駱當時體」句,一般即認為指他們的詩歌而言;但也有認為指文,如清代宗廷輔《古今論詩絕句》謂「此首論四六」;或認為兼指詩文,如劉克莊《後村詩話·續集》論此首時,舉賦、檄、詩等為例。四傑名次,亦記載不一。
  • 駱賓王的五首詩
    寫出「天下第一戰書」的駱賓王的五首詩作為「初唐四傑」之一的駱賓王,留給歷史的有兩大寶貴遺產:一是駱賓王的詩歌,二是駱賓王的檄文。駱賓王的詩歌成就同樣出彩。駱賓王的詩充滿壯志豪情,激蕩著一股風雲之氣,完全契合英氣勃發、奮發有為的初唐氣象。
  • 常識積累 | 初唐四傑
    在本文中帶大家來積累一個文化常識:初唐四傑。  初唐四傑。初唐四傑是指中國唐代初年,文學家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的合稱。這四個人怎麼記呢?先記姓,簡稱「王楊盧駱」,再來記名,一下就記住了。然後還需要我們記一下他們每一人的生平。
  • 「初唐四傑」盧照鄰的一首思鄉詩,短短四句28字,寫盡無限鄉愁!
    今天要說的「初唐四傑」盧照鄰的《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也是這樣的一首感人的思鄉詩,短短四句28字,寫盡無限鄉愁。公元669年,盧照鄰被調到益州任職。當時同被譽為「初唐四傑」的王勃因為仕途失意也遠遊到了蜀地。盧照鄰得知這一消息從益州前去尋找王勃。
  • 初唐文學創作的新勢力--初唐四傑
    2,初唐當政的大臣多是前朝遺老,他們都是齊梁詩風的愛好者,作品自然不會有太大的改變。3,初唐經濟發展迅速,各種矛盾相對緩和,太平景象令人陶醉,人們無法透過繁榮的景象看到隱藏的矛盾。於是,齊梁浮靡的詩風,在經濟發展的初唐時期,仍有大市場。一開始雖然有詩人反對這種詩風,但力量薄弱,並沒有造成多大的影響。直到四位年輕人登上文壇,振臂高呼,初唐的詩壇上才有了真正的改變。這四人被稱為「初唐四傑」。
  • 初唐四傑——駱賓王:在封建王朝制度下消失的一代偉人
    從上世紀80年代起,駱賓王所寫的《詠鵝》就一直是我國一年級語文課本的第一首古詩,直到2019年的新編教材,《詠鵝》才被換成了《漢樂府·江南》。可惜的是,駱賓王在歷史的長河中,只閃耀了那麼一下,就再也不見了。
  • 初唐四傑楊炯的《戰城南》:雄奇豪邁,悲風愁殺人,千裡暗黃塵
    在浩瀚的中國古代文學星空,我們多數人看到的是屈原、李杜、蘇辛等巨星所發出的璀璨奪目的光芒,卻往往忽視了其他一些作者在文壇上承上啟下、繼往開來的作用,比如「初唐四傑」的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他們的詩歌一改南北朝齊梁
  • 古詩賞析第一首:駱賓王《詠鵝》
    作品賞析《詠鵝》是初唐詩人駱賓王所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鵝!鵝!鵝!」鵝的聲音非常嘹亮,鵝的叫聲和「鵝」這個字的發音非常接近。連續三個「鵝」字讓讀者聯想到鵝的歡快而嘹亮的聲音。這首詩通過描寫鵝的優美姿態,讓人感覺到一派生機勃勃的美好春光。辨析:白鵝還是天鵝天鵝的姿態也非常優美,聲音也很嘹亮。所以有人覺得這首詩描寫的是天鵝,很多幼兒古詩書上配的圖片也是天鵝的圖片。其實這是一個誤解,古代文學作品中很少有人用「鵝」一個字來表示「天鵝」。
  • 初唐四傑之駱賓王:傳奇的人生不需要解釋
    一個七歲孩子望著一群翩翩戲水的白鵝,一不小心就吟出了這首唐詩中流傳最廣,並且長期獨霸兒童古典啟蒙詩歌排行榜TOP1的個人著名代表作。短短18個字,生動活潑,意境清麗,而又自然流露出童稚的天真爛漫,此作一出,在當時即掀起刷屏狂潮,男女老少齊呼「神童」,使得這個7歲孩子一出場就成為初唐詩壇的現象級小網紅。
  • 王名生著《詩國之星》之群星之六節初唐四傑
    第六節  初唐四傑初唐四傑,包括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王勃最為傑出。
  • 60歲駱賓王出獄之後寫下的這首唐詩,標誌著唐代五言絕句的成熟
    在初唐四傑之中,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駱賓王了。他7歲時創作的「鵝鵝鵝,曲項向天歌」可謂普及程度最高的唐詩了,牙牙學語的兒童都會背。除了詩歌之名之外,駱賓王在歷史上的經歷很豐富,也很複雜。畢竟這個詩人曾經一度反對武則天,一次因為上書觸怒了武則天被下了大獄,後來直接寫出了討伐武則天的檄文,起兵反唐,最後兵敗被殺。
  • 初唐四傑盧照鄰的一首詩,雖然身體殘疾,卻依然擁有美好的希望
    「初唐四傑」中似乎對盧照鄰了解的最少,盧照鄰,字升之,號「幽憂子」,他前半程的命運真像他的字一樣,如初日之升、如光照降臨。他出身於範陽盧氏,是唐代「五姓七宗」之望族,是三國時期盧植之後,他自幼聰穎,讀書尤其刻苦。可是後來又號「幽憂子」,也深刻的預示並揭示了他後來多舛的命運。
  • 初唐四傑:那些天縱之才,為何一個個活成了天妒英才?
    已經65歲的駱賓王加入義軍,寫出了名動古今的戰鬥檄文——《討武曌檄》。僅僅三個月後,李敬業兵敗,駱賓王從此不知所終。在初唐四傑中,駱賓王最具傳奇色彩,經歷最豐富:辭職、歸隱、流放、參軍、坐牢、造反……他性格外向,為人熱烈,富予激情,一輩子沒有安穩過。
  • 唯餘劍鋒在,耿耿氣如虹:初唐四傑才是開創唐代邊塞詩風骨的人
    自盛唐邊塞詩發展壯大以來,世人便將邊塞詩和盛唐聯繫了起來,但實際上邊塞詩在初唐就已被初唐四傑所奠基,聞一多先生稱四傑之一的駱賓王為「久歷邊塞而屢次下獄的博徒革命家」,他也十分認可四傑的貢獻。
  • 初唐詩歌「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其中的「古人」指的是誰?
    而其中的佼佼者,莫過於初唐四傑以及陳子昂。關於初唐四傑,我們最熟悉的莫過於駱賓王和王勃,他們確實也都留下了非常精彩的詩歌作品。以至於當他們遭受非議的時候,杜甫還專門寫詩為他們辯白,「爾曹身與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其實這樣的評價也完全適用於陳子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