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Fullness——至每一個通往夢想道路上的職場人!
正確對待集體面試的談話技巧
求職面試一般分為兩種,即集體面試和個人面試。目前,國際上不少大公司都喜歡在招聘人員時採用集體面試的形式,從上百位求職者中選出較為優秀的數位人才進入第二或第三輪個人面試。
集體面試有兩方面的含義,一是指面試官中多人組成,求職者一人;二是指求職者多人,而面試官可多可少。我一般說的集體面試是指第二種情況。那麼到底集體面試是一個什麼樣的情形,應該注意些什麼呢?我們來看一下下面的這個故事。
小劉今年25歲,是個應屆碩士畢業生。經過不斷的努力,他得到了一家外企的面試機會。面試那天,小劉一大早就起來了,換上應聘的行頭就上路了。提前一個小時到達面試地點後,他碰見了同校的一個本科學妹。
他們是第二批面試的一共有10個人參加面試,除了自己和學妹之外,還有一些名校的畢業生。小劉本來想自己是個碩士生,好歹在學歷上還有競爭力,但沒想到他們當中居然還有一個MBA!大家簡單介紹了自己的基本情況之後,就開始了集體面試。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個個口若懸河,就連身邊的小學妹也一改以往羞澀的模樣,整個過程中只有那個MBA話不太多,但卻每句切中要領,幾乎成了整個組的中心人物。小劉幾乎就在一言不發和簡單的「嗯」「啊」中,潦草地結束了第一次集體面試。
走出公司的時候,學妹跟小劉講那個MBA成功地扮演了集體面試中的「隱形領導」,肯定會被錄取。這番話讓小劉茅塞頓開:「原來集體面試是要這樣的!」
下午,小劉又參加了一家房地產公司的面試,一組8個人。拿到題目時,一看到「作為一個項目管理人員,什麼素質最重要?」的問題小劉就有點慌,因為自己在這方面完全沒有任何知識儲備。在討論中,組員們各持己見,誰都想當整個團隊中的領導者。眼看著討論就要以失敗告終,在剩下最後5分鐘時,小劉抓住冷場的瞬間,主動提議大家按照過程重要還是開頭重要的標準來劃分,才取得一致性結論,為自己挽回了一局。
在上面的這個案例中,小劉參加的兩次都是集體面試。而且,這個案例裡也比較清楚地展示了集體面試的形式和問題。那麼,如何才能在集體面試中取勝呢?
在集體面試中,要想取勝,就需顯示出自己與眾不同。若要達到此目的,就需在言談和行為舉止上下功夫。首先,集體面試要遵守集體行動的規則,除了表現自我之外,要絕對避免和他人發生爭執。不但對面試官要以誠相待,對其他求職者也要「以禮始,以禮終。」幾名原不相識的求職者臨時組成一個集體,一旦面試開始,面試官就在暗中考察、比較每一位求職者,假若發生不禮貌的言行,自然對己不利。
集體面試常以集體討論的形式出現。一般有五六名求職者參加,時間大約在20-25分鐘之間。開始時,面試官選定時間內自由發言。在自由發言過程中,面試考官就象局外人一樣,不再吭聲,但每位求職者的儀表、見解、舉止都逃不出他們的眼睛。在自由發言後,會有意見交鋒的討論。
在討論中,求職者的表演往往是五花八門、多姿多彩。最出色的、面試官最喜歡的,是那種在有限時間內,有效發表自己見解的人;那種在局面混亂、大家抓不住重點之時,能挺身而出,三言兩語切中要害的人,特別是那種能將問題整理得清清楚楚,融合先前合理意見而領導他人意見的人。
在集體討論中,讓人頭痛的莫過於自己本來想講的話卻被前面發言的人講完了。怎麼辦呢?「我的意見跟剛才那位一樣」。這種回答是很糟糕的。最佳方式應先有一個開頭:「我要說的,和剛才那位很相似……」然後再將你要講的講一遍,並引證你自己身邊的實例來論證你的觀點,同時稍微改變一下談話的技巧,這就比較妥當了。因此,我們在發言時,首先應在某種程度上贊同先前發言人的觀點,再說明自己的意見,並加以自己的實例,這樣會給面試者一個具有包容力、協調力的印象,並由此覺得你是一個優秀的人才。
在我們漫長的人生旅途上,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集體面試,面對不同的考官,只要我們明白其中的道理來選擇應對方法,就會變得更加從容和灑脫。
我想跟你分享喜樂,陪你成長,也希望你能見證我的成長。
專注於職場研究,用故事述說職場人生(請關注,每日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