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黃巖富山鄉半山村裡,迎來一批批踏春的遊客。
這個曾是養在深閨的國家級傳統村落,如今已經成為富山旅遊品牌村、首批省級旅遊休閒示範村、省級衛生村、省3A級景區村莊,2018年旅遊人次達到約10萬人次。
半山村的變化,是富山鄉全域旅遊發展藍圖的縮影。變化得益於該鄉將小城鎮文明行動作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舉措,與小城鎮綜合環境整治統籌推進。
「我們以此為契機,創新「五力工作法」,從管理力、行動力、服務力、軟實力、影響力等入手,全面提升『雲上富山』小城鎮的綜合實力。」富山鄉鄉長林鵬這樣說。
文明行動,全鄉參與
在以往人們的印象裡,中國農村環境髒亂,房前屋後,雜物凌亂,但是,走進富山鄉,這樣的觀念已經被顛覆。
富山鄉是名副其實的山區,位於台州市區最西部,因地處糧足林茂、物產豐富的山區而得名,全鄉平均海拔600米,素有黃巖「小西藏」之稱。
近年來,結合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行動,富山鄉專門制定了《小城鎮文明行動方案》,補短板,強特色,創新推出「五力工作法」。
很快,一場「垃圾不落地、出行講秩序、辦酒不鋪張、鄰裡講和睦」為主要內容的小城鎮文明行動在全鄉拉開。
村民們看到,鄉裡成立了專門集鎮綜合執法巡查隊對不文明現象進行拉網式管理。在集鎮範圍主要路段和重要節點也有文明勸導員輪班值守,發現不文明行為及時勸導。
據統計,2018年,集市日共開展聯合執法136次,勸阻、清理流動攤販300餘人次,處理簡易案件55起,警告1200餘次。
富山鄉老年人多,於是,當地政府以老年人文明宣傳為切入點,聯合有關單位舉辦知識講座,為老年人講解交通安全、文明禮儀等相關知識,提高了老年人對文明出行、文明生活、辦酒不鋪張等行為的認同感、參與感。
在富山鄉,黨員、人大代表、鄉賢還都是「小城鎮文明行動推廣大使」,他們帶頭宣傳文明行為理念,政府也會定期召開座談會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
走在富山的小區小巷,你也會經常看到這樣的場景:老師、學生、志願者穿梭著清掃垃圾,用行動帶動全鄉村民參與環境治理。
文明行動,讓群眾更便利
如何把文明行動與為群眾辦實事做好事相結合,讓廣大群眾切實享受更多的便利?這是文明行動的另一個出發點。
為此,富山鄉積極探索文明行動的各項工作機制,虛功實做,以虛促實,出現了一個個鮮活的例子。
該鄉成立了「雲上鐵軍」志願服務隊、「紅色巾幗」志願服務隊等特色志願隊伍,當志願者了解到李家山村各農家樂經營戶需要對營業執照作相關變更。
考慮到李家山村路途偏遠,各農家樂經營戶到山下辦理點不方便,各自辦理效率較低,且又是一些共性問題。志願服務隊第一時間聯繫了黃巖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寧溪所,將審批窗口「搬」到了經營戶「家門口」。
「本以為辦理農家樂營業執照變更會像以前一樣跑好幾個部門,費不少精力、時間,想想都頭疼,真沒想到,現在居然一次也不用跑,志願服務隊直接把市監所邀請到了家門口,實在是太方便了!」農家樂經營戶鄭寶珠高興地說道。
文明行動,引來富山巨變
「文明行動實在好,山坳窟窿樹新風,上街入市新貌見多少。文明城鎮現成效,富山環境改善了······」文化禮堂裡,富山的鄉村大使周寶獻唱起了自編的順口溜。
富山鄉發生的變化,讓這位村民不甚歡喜。他發現,不僅環境變美了,鄉風民風更變得文明了。
另一方面,通過小城鎮環境綜合整治和小城鎮文明行動,該鄉以小城鎮為樣板,輻射帶動了全鄉全域旅遊發展。
李家山村依借高山蔬菜與農家樂,朝著產業興旺的目標不斷前行,成立全區首家「股份制」農家樂,帶動村內經濟發展;北山村積極引進外來投資,與龍頭企業綠沃川達成戰略合作,建設現代農業觀光園,助推農業產業轉型升級;半山村依託百年黃永古道,發揮校地合作作用,深入挖掘自身紅色旅遊潛能,建設黨建陳列館、古法造紙博物館,打造開放式紅色組織生活基地,帶動旅遊發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