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華永遠的校長」——梅貽琦,品行好,學問高,一心撲在教育上

2020-12-15 小峰的生活感悟

他是梅貽琦先生

梅貽琦(1889年12月29日-1962年5月19日),字月涵,祖籍江蘇武進,祖先於明成祖時由江南遷居北京,後於天津落籍,為梅曾臣長子。

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1914年,由美國伍斯特理工學院學成歸國。歷任清華學校教員、物理系教授、教務長等職,1931-1948年,任清華大學校長。1955年,在臺灣新竹創建清華原子科學研究所並任校長。

梅貽琦出任清華校長期間,奠定了清華的校格,為清華大學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期間,對師資人才進行嚴格遴選和延聘,推行一種集體領導的制度。他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

梅貽琦受到清華師生校友很高的評價:「提到梅貽琦就意味著清華」,「梅貽琦是清華永遠的校長」。

大學為何?

一心教育

奠定清華校格

梅貽琦先生的一生僅僅做成了一件事,那就是成功地出掌清華並奠定了清華的校格。

陳岱孫的說法,這主要集中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師資人才的嚴格遴選和延聘,這是「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的具體表現。這句話也常為時賢所徵引;二是推行一種集體領導的民主制度,具體的體現就是成功地建立了由教授會、評議會和校務會議組成的行政體制。不過,歷史自有其可玩味之處,「諸君子名滿天下,謗亦隨之」,獨有梅貽琦在身後贏得「翕然稱之」、「胥無異詞」。

陳岱蓀:梅貽琦一直是清華的教授,從感情上和對教育的基本觀點上說,他和廣大教師們是一致的。他平易近人,作風民主,學校大事率多徵求教師意見,這也和的謙遜的性格有關。……保留清華這塊淨土這是他和全體教師的共同願望。

梅先生

強調「德行」

梅貽琦先生是清華大學歷史上任期最長的校長(1931-1948)。他的教育思想體現在他所提倡的「五育」中,即德、智、體、美、群。這是對蔡元培先生教育思想的繼承和發展。和蔡元培先生一樣,梅貽琦也是把德育作為五育之首的。

在德育中,梅貽琦非常重視教師的師德。許多人對「大師」有片面的理解,僅看到學問的一面,而梅貽琦講的「大師」則是學問道德都好的楷模。

他說:老師不但要「以己之專長之特科知識為明晰講授」,而且要為學生的「自謀修養、意志鍛鍊和情緒裁節」樹立榜樣。為此,他提出了「從遊」這一生動的比喻,以老師為大魚,學生為小魚。認為「學校猶水也,師生猶魚也,其行動猶遊泳也。大魚前導,小魚尾隨,是從遊也。從遊既久,其濡染觀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為而成。」以教師的高尚品行來自然地引導學生,達到「不為而成」,是很高明的教育方法。

在德育中,梅貽琦強調人格與愛國。他對即將出國留學的學生說:「諸君在國外的時候,不要忘記祖國;在新奇的社會裡,不要忘掉自己;在求學遇到困難問題的時候,務要保持科學態度,研求真理。」

梅貽琦先生

謹言慎行,言語風趣

梅貽琦個性沉靜,寡言、慎言,他的學生曾作打油詩:「大概或者也許是,不過我們不敢說,可是學校總認為,恐怕仿佛不見得。」葉公超用「慢、穩、剛」三個字形容他。

陳寅恪:假使一個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說話那樣謹嚴,那樣少,那個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謹言慎行

張靜愚:凡是和梅校長接觸過的人,都知道他是一個沉默寡言的人,無論在任何時間任何地方,他都不肯輕易發言,甚至與友好或知己相處,也是慎於發言。但當某種場合,勢非有他發言不可,則又能款款而談,暢達己意,而且言中有物,風趣橫生。

說到梅貽琦先生說話風趣,有一個故事。

梅貽琦從1931年起擔任清華大學校長,在他任校長之前,清華師生趕校長、趕教授是家常便飯,校長在任時間都不長。有人問梅貽琦有何秘訣,梅說:「大家倒這個,倒那個,就沒有人願意倒梅(黴)!」

梅貽琦將自己比喻成京戲裡叫「王帽」的角色,「他每出場總是王冠齊整,儀仗森嚴,文武將官,前呼後擁,『像煞有介事』。其實會看戲的絕不注意這正中端坐的『王帽』,他因為運氣好,搭在一個好班子裡,那麼人家對這臺戲叫好時,他亦覺得『與有榮焉』而已。』」

梅貽琦雕像

相關焦點

  • 梅貽琦:清華永遠的校長
    他的夫人韓詠華說,那時清華教授中,有博士學位的大有人在,為什麼選中了只有留美碩士學位的梅貽琦?「我認為這是大家對他人品的信任。」梅貽琦是天津人,在他10來歲時,家境衰落,而兄弟姐妹眾多。他是家中長兄,從小幫助撫育弟妹。1909年,20歲的梅貽琦以第六名的好成績,考中首批庚款留美生。
  • 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兩岸清華校長」梅貽琦先生
    是中國近現代最著名的教育家之一,祖籍江蘇武進,生於天津,第一批庚款留美學生,梅貽琦的名字和清華大學緊緊地聯繫在一起,1931—1948年,梅貽琦出掌清華校長17年,為清華大學做出了不可泯滅的貢獻,他與葉企孫、潘光旦、陳寅恪一起被列為清華百年歷史上四大哲人。1955年,在臺灣新竹創建清華大學並任校長,一手奠定了臺灣的清華基礎,被稱之為"兩岸清華校長"。
  • 清華永遠的校長:手握巨資,卻分毫不貪,為了生存寧願去擺地攤
    在對清華大學的歷史進行了解之後,我們會發現這樣一位特殊的人物,作為清華的校長,他的成就是非常高的,而在其在任期間,他雖然手握巨資,卻分毫不貪,為了能夠保障自己的生活,他寧願擺地攤也不願以職權換取一些便利。正是因為他的這種高尚品德,所以,他也被人稱為是「清華永遠的校長」。那麼,這位清華校長究竟何許人也?他又為何會贏得眾人的高度評價呢?
  • 有這樣的好校長,清華永遠是最好的!
    無標題文檔學生家長來信(十七)(2003年5月15日)有這樣的好校長,清華永遠是最好的! 尊敬的清華大學各位領導及全體教職員工:   你們好!首先向你們深深地鞠一躬,謝謝你們了!   我是陝西西安市的一位學生家長。已經很長時間了,我就想給你們寫封信,一是表達深深的感激之情,二是想說一說很多的心裡話。在清華網上,我看到了顧秉林校長寫給一位家長的回信,顧校長那情真真意切切的肺腑之言,那準確的用詞、溫暖的話語,看後競使我淚流滿面!
  • 清華校長梅貽琦也擺地攤?
    為了支持丈夫的教育事業,也為了同時維持家裡的生計,經過數日市場調研,昔日的名門閨秀決定放下面子和身段去擺攤。她身穿布褂子挎著小竹籃開始擺地攤,叫賣自己親手製作的糕點。她並不敢去人太多熱鬧的地方,怕遇見熟人,怕被人認出。畢竟讓人知道堂堂大學校長的夫人居然跑去擺攤賣糕點補貼家用,還是拉不下臉面的。
  • 回與不回兩徘徊——拒絕回到大陸的清華校長梅貽琦在臺灣復校清華
    清華永遠的校長梅貽琦先生離開了守護了22年的清華大學,隨國民黨南下,隨後東渡臺灣。從此天人永隔。終此一生,梅貽琦先生再未踏上故土半步。隨之改變的還有服務清華多年的教授的命運,隨著歷史風雲跌宕起伏,繼續上演人間一幕幕的悲慘劇,訴說著他們的才情壯志,幽微無奈,從其進退見風骨。
  • 梅貽琦:清華大學「永遠的校長」
    清華第十七任校長梅貽琦,曾被學生們稱為「永遠的校長」。梅貽琦1889年生於天津,自1914年從美國留學歸國到清華工作,其間任校長17年,把清華從一介藉藉無名的留美預備學校,變成一所世界知名大學。不僅如此,梅貽琦以他看似平平淡淡的生命,深刻地影響了一代人。
  • 梅貽琦:清華「永遠的校長」
    梅貽琦:清華「永遠的校長」清華大學的名校長有很多,而令人如雷貫耳的莫過於梅貽琦先生。梅先生是清華大學在周詒春校長之後帶領清華繼續走向能與北大比肩的傑出校長,如果說周詒春校長為清華在眾多高等學府之間脫穎而出有定鼎之功的話,那清華能夠聲名鵲起而享有超然學術地位就一定得歸功於梅貽琦校長。
  • 梅貽琦:大學的靈魂
    梅伯忱中過秀才,對其子女均以詩書為第一要求,「人口雖然眾多,父親卻咬定牙,叫每個兒子受教育,後來天津開辦了女子學校,他叫兩個未出嫁的女兒亦受教育。」這在當時,算得上極其開明。他的兒子女兒們也頗為爭氣,梅貽琦成了清華校長,梅貽寶後來成了燕京大學校長,都是民國數一數二的國寶大師。
  • 電影《無問西東》清華校長梅貽琦背後故事 歷史書上不會告訴你的
    他離職的時候,羅的學術計劃大都已經開始實施,有的初見成效;有的半途而止,其他的被他的繼任校長梅貽琦出色的完成了。 羅家倫辭職後,清華校務會議推舉葉企孫代理校務會議主席併兼任清華校長一職。不久,軍閥閻錫山的勢力蔓延到北平,有一山西人喬萬選,他通過山西省政府秘書長謀到清華校長的位置。
  • 清華最牛校長:君子風範梅貽琦!
    清華最牛校長:君子風範梅貽琦!梅貽琦,是近代清華最牛的校長,變賣家產也要解決學生溫飽問題,自己的女兒差兩分不給進清華,梅貽琦相信大家可能對這個清華百年歷史上的四大哲人之一不是很了解,小編就跟大家講述一下梅貽琦的事跡。
  • 梅貽琦: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
    那時無意間在書上看到一句話——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對此發自真心地無比認同,既來之則安之,沒有再把不如意的環境放在心裡,過著教室、圖書館兩點一線的生活。那個時候對能說出這句話的梅貽琦甚是欽佩,再後來慢慢對這位清華大學校長有了更多的了解。
  •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可能是「擺攤界」學歷最高的存在
    龍雲很生氣,但後來得知梅貽琦自己的女兒也沒考上西南聯大,只能去了燕京大學,才對此釋然。 校長梅貽琦就是這樣不畏強權,堅持原則,一心想辦好他心中的大學。於是梅貽琦繼續回到北京老老實實地教書。沒想到這一教,就是一輩子, 清華歷史上多了一位「終身校長「,中國教育史上也出現了一位優秀的教育家。
  • 清華大學校長梅貽琦:一個擺過地攤的偉大教育家
    在校長梅貽琦的努力下,大多數師生脫離了窘境。可梅貽琦自己和家人卻並未因此得到生活改善,他一個月的工資只能維持一家人半個月的生活,因為錢實在不夠用,一家人面黃肌瘦。迫於無奈,出生天津望族的校長夫人韓詠華心急如焚:長期貧困的生活會嚴重影響孩子們的成長和健康。為了支持丈夫的教育事業,也為了同時維持家裡的生計,經過數日市場調研,昔日的名門閨秀決定放下面子和身段去擺攤。
  • 先生之風,山高水長——永遠的清華校長梅貽琦(上)
    「一個大學之所以為大學,全在於有沒有好教授。」「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當1931年從美國歸來的梅貽琦面對全體清華師生說出這樣的話時,沒有人會想到這句話竟成為今日中國高等教育領域的金句,直至今日這些話仍然振聾發聵令人深思。
  • 梅貽琦:兩袖清風的「守財奴」校長
    清華校長梅貽琦梅貽琦一生服務清華長達47年,其中擔任校長31年,在兩岸清華人的心目中,他是當之無愧的「終身校長」、「
  • 魯先聖文化隨筆:清華大學終身校長梅貽琦和四大國學導師
    而被譽為終身校長的梅貽琦,執掌清華的成就,亦至今令人津津樂道。1終身校長梅貽琦梅貽琦自一九一四年由美國吳士脫大學學成歸國,即到清華擔任教學和教務長等多種職務。一九三一年出任清華校長,自此後一直到他在臺灣去世,一直服務於清華,因此被譽為清華的「終身校長」。梅貽琦晚年居住在美國和臺灣,並在臺灣新竹恢復「國立」清華大學。
  • 西南聯大之魂,永遠的清華校長梅貽琦,背後的她不可小瞧
    清華是華人地區唯一擁有三位諾貝爾獎得主的大學(李政道、楊振寧、李遠哲),而這三位上學時都在梅校長任上,這也絕不是偶然的。梅貽琦終生服務清華,一日不曾間斷。1915年回國,就回清華服務,從教員、教授、教務長,到清華留美學生監督,1931年任校長,前後共達39年之久。
  • 梅貽琦的信任
    1938年5月的一天,西南聯大校長梅貽琦正在開會,一幫學生闖了進來,帶頭的說:「外文系主任葉公超在招生過程中,私下收受某些學生家長的禮金,導致該系招生出現不公平現象。我們希望校方要嚴查此事,給大家一個滿意答覆。」與會的教授在竊竊私語:「葉教授怎麼做出這樣的事情,這不是砸我們聯大的招牌嗎?」
  • 清華校長梅貽琦就任演講:學術造詣不以數量計較
    ▼梅貽琦 (圖片資料)  辦好一所大學,除了現代教育思想和教育制度之外, 還需要兩個條件:一是充足的經費,二是稱職的校長。1931年,在清華校長連續易人、局勢動蕩不定的情況下,他奉調回國擔任校長,終於穩住局面,開創了清華大學的黃金時代。  梅貽琦擔任教務長以後,曾擬定《清華發展計劃》和《清華學校的教育方針》等文獻。前者認為,清華發展的根本問題是根據財政狀況來聘請好教員,增加新設備,至於行政部門則不要繼續擴充;後者則提出培養人才的各項方針,其中特別強調基礎知識和基本訓練之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