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頭上有犄角!」 來自反芻動物的「小秘密」—新聞—科學網

2020-12-11 科學網

 

製圖:程唯珈

在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秦川牛新品系育種基地裡,一頭牛悠閒地坐在地上,嘴巴像嚼著口香糖般上下活動。尖尖的牛角,在陽光的照耀下凸顯著它「神聖不可侵犯」的地位。

像這類反芻動物,西北農林科技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教授姜雨和與其合作的西北工業大學生態與環境保護研究中心教授邱強、王文(兼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研究員)等團隊,和它們打交道已有多年。

「牛羊鹿等這些草食動物大多沒有尖牙利爪,角既是它們面對捕獵者的自衛工具,也是同類間爭奪配偶和領地的主要工具。」姜雨告訴《中國科學報》,研究這些角是他們的日常樂趣之一:這些角是如何發展而來?形狀為何五花八門?……

在這些犄角中,華麗碩大的鹿角格外引人注目。如同自帶「黑玉斷續膏」技能,即使折斷也能繼續冒出新的來。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同樣是角,為何差別這麼大?

回到開頭,這頭牛其實並不在吃草,被飼養員捧在手心裡的它早已吃飽喝足。為何還要「裝模作樣」地咀嚼食物?原來這都是「反芻」機制搗的鬼。

「這類動物採食非常迅速,稍加啃咬就立馬吞下去了,衝到肚子裡比較安全的地方。但是它們吃的時候是沒有嚼碎的,所以很多食物都沒有消化。而它們的胃很特別,分為四個腔室,依次被稱為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其中主要進行儲存和消化植物纖維是瘤胃,它可以像嘔吐反射一樣,將沒有嚼碎的食物重新返回嘴裡(反芻)進行消化。」姜雨說。

而在這些反芻動物中,除此獨特的瘤胃外,其形狀各異的骨質角更是被認為是動物進化史上器官形狀創新的奇蹟。王文告訴《中國科學報》,反芻動物是現存唯一具有骨質角的動物類群,且不同科的反芻動物具有不同形態的角。

王文介紹,「比如長頸鹿科的角由僅被皮膚和毛髮覆蓋的骨突組成;牛科的角也有一個骨質的核心,但被一個角質鞘所覆蓋,終生生長,不分叉也不能再生;而鹿科動物的角則周期性脫落,每年再生一次,在生長階段時被稱為鹿茸。它的生發組織在鹿茸上方,所以會分叉生長。生長停止後,鹿茸會鈣化為鹿角,也沒有角鞘。部分有角下目的動物還會不長角,比如麝和獐子。」

尤其是鹿科,其犄角具有極快的生長速度。每年春季到夏季,新生長出的鹿角大約長為1~2米,而這就意味著平均一天就能增長1.7~2釐米,細胞分裂增殖速度甚至超過了癌組織的生長速度。

而更為有趣的是,就是這犄角生長堪稱「癌症速度」 的鹿科動物,自身反而具有較低的癌症發生率,其患病概率僅佔其他物種的1/5。

同樣都是角,為何差別這麼大?撇開這各異的顏值不說,憑什麼鹿角還擁有這特殊的神仙技能?甚至連物種的身子骨似乎都比同類更「結實」?科學家陷入了沉思。

神奇的鹿角,開啟抑癌新技能

為此,研究人員採用進化和比較基因組學手段,大數據比對尋找有角反芻動物與其他哺乳動物的基因組差異和角組織裡表達的基因。

「首先我們要知道,這些角並不是本身連接頭部的骨頭,而是由組織產生的新器官。在發育過程中,它原本是一個獨立的、小的細胞團,從神經嵴細胞遷移過來。「姜雨說,團隊收到這些物種新鮮的組織後,開始進行轉錄組的分析,並針對早期胚胎進行染色等生理生化實驗。

實驗發現,這些細胞逐步獨立發育成犄角的核心骨骼,最終與頭骨融為一體。姜雨向記者打了一個形象的比喻:「就像嬰兒出生時擁有多達305塊骨頭,但是隨後部分骨頭可能融合,比如顱骨會由十幾塊融合為六塊。這說明在細胞在分裂增殖過程,它可以導致組織的融合。」

那麼,問題來了,為什麼這些組織會發育成形狀各異的角呢?甚至出現無角情況?望著這一盤盤「新鮮出爐」的犄角組織,實驗人員對其基因組表達進行了分析。

通過比較不同類型的反芻動物基因組和多達270個轉錄組,團隊發現羊角和鹿茸具有相似的基因表達模式,其特異高表達的基因主要募集來自在骨、皮膚、腦和睪丸組織表達的基因。這些角組織特異高表達基因,連同一些快速進化基因都參與了神經脊細胞遷移通路,而這就意味著,反芻動物的角可能具有相同的細胞「祖先」,即頭部神經脊幹細胞。

「為什麼有些動物沒有角,很簡單,因為它們基因『壞了』。」姜雨俏皮地說。

當然,最令科學家感興趣的還是那神奇的鹿角,這種如同「打不死的小強」的物種極大引發了癌症研究者的興趣。

團隊研究發現,多個原癌基因通路在鹿角組織被激活並發生遺傳改變,可能在調控鹿茸快速再生過程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幾個重要的抑癌基因也發生了鹿科特異的遺傳改變,其可能強化了抑癌作用。

為什麼鹿角能夠迅速增長且動物本身不易得癌?原來只緣身在「癌山「中。如今,邱強及其合作團隊將針對證明快速受控的細胞生長的潛在機制以及探索鹿作為器官再生模型和癌症模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這些將為癌症治療和預防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邱強說。

從明天起,做一頭溫柔的牛

不過對於長期研究動物育種的姜雨來說,此項研究最大的收穫還是有望培育出類似「無籽西瓜」等的新型變異反芻物種,譬如無角牛、無角羊等。

別看這些犄角平時威風的很,在畜牧生產中它們可不受歡迎。

「有些牛的角非常碩大鋒利,用於對付天敵或互相爭鬥。甭說在同類間可能造成互相傷害,要是心情不好往你身上一頂,後果更是不堪設想。」姜雨攤了攤手,「所以使用無角的牛羊進行畜牧生產,對於飼養員、擠奶工以及動物自身的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此外無角的反芻動物還可以把用於長角的養分更多地用在產肉和產奶上。」

不過想要選育出這類無角品種還面臨著極大的挑戰。一是種類尚未選育齊全。雖然育種工作者投入大量精力選育無角的牛羊品種,利用基因編輯技術,培育出了不會長角的黑白花奶牛,從而使小牛出生後無須經歷被烙去牛角的痛苦過程。但用於山羊和綿羊基因編輯育種的無角突變至今還沒有被確證。

其次,選育出的新品種也未必帶來畜牧業的增產。「原本有角的奶牛若想選育成無角品種,需進行無角品種的雜交,但是雜交後其產奶量可能會出現降低,反而造成了損失。一家美國基因編輯育種公司已經通過基因編輯對無角基因進行定點突變的方法,獲得的高產奶量的無角黑白花奶牛。」姜雨說,為此團隊正進一步探索影響無角綿羊和無角山羊的無角基因的定點突變並進行編輯。

王文表示,研究結果對於人類理解反芻動物的演化歷史、再生醫學、腫瘤生物學,以及培育新品種家畜都有重要意義。

畢竟對於這種改良新品種來說,還有什麼比大家無角鬥的「和睦相處」更重要的呢?

相關論文信息:DOI: 10.1126/science.aav6335

相關焦點

  • 研究揭示反芻動物角的進化起源和發生發育機制
    原來這都是「反芻」機制搗的鬼。  「這類動物採食非常迅速,稍加啃咬就立馬吞下去了,但是它們吃的時候是沒有嚼碎的,所以很多食物都沒有消化。而它們的胃很特別,分為4個腔室,依次被稱為瘤胃、網胃、瓣胃和皺胃。其中主要進行儲存和消化植物纖維的是瘤胃,它可以像嘔吐反射一樣,將沒有嚼碎的食物重新返回嘴裡(反芻)。」姜雨說。
  • 科學網—發展反芻動物產業 補齊畜牧業短板
    ■本報記者 秦志偉 很多人都有同樣的經歷,小時候好奇有些動物一直在吃東西,長大後才知道它們有多個胃,名叫反芻動物,比如牛、羊、駱駝、鹿等。3月29日,在河北省石家莊市,記者從首屆反芻動物大會既2018規模化牧場可持續發展高峰論壇上獲悉,反芻動物是我國畜牧業發展的短板,具有很大的發展潛力。 「反芻動物作為草食畜牧業的主體,在鄉村振興戰略中,即承擔重要的歷史使命,也將迎來重大的歷史機遇。」中國畜牧業協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何新天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
  • 為何食草動物頭上都有角呢?肉食動物為何沒有?今天算是長見識了
    在我們的認知範圍內,諸如獅子、狼、老虎這樣的肉食動物頭上都是沒有角的,取而代之的是鋒利的爪子和牙齒,而對於食草動物,牛、羊、鹿等等,都是頭上長有犄角的,那麼難道說可以通過有沒有犄角來判斷動物是肉食還是食草的嗎?
  • 養殖反芻動物簡單原理入門,看懂了少走彎路
    一直沒有聊過反芻動物的內容,今天說說牛羊的一些東西吧。 說到反芻動物,通常就是講瘤胃。不能說錯了,但是除去瘤胃相關的東西,反芻動物和單胃動物差不多。而反芻這個過程,就是發酵的過程。發酵就離不開細菌,簡單講,反芻動物的瘤胃就是一個發酵罐。
  • 百歲老人頭上長怪異犄角,謠言是長壽的徵兆……
    在河南農村的百歲老人張瑞芳可是名人,隔壁村莊的人都對她有所了解,主要是因為她是唯一長壽的百歲老人,二是因為張瑞芳老人的頭上竟長有犄角。這兩件神奇的事情都發生在張瑞芳老人的身上,在當地張瑞芳老人也頗有名氣。張瑞芳老人共生育六個子女,如今都是四個兒子照看著她的生活,別看張奶奶已經百歲了,但她的精氣神是很好的。
  • 反芻動物有哪些?反芻動物的進食和消化特點
    反芻動物就是有反芻現象的動物,有四個胃,通常是一些食草動物,因為植物的纖維是比較難消化的,所以需要反芻。反芻是指進食經過一段時間以後將在胃中半消化的食物返回嘴裡再次咀嚼。那麼常見的反芻動物有哪些呢?據資料顯示,駱駝、鹿、長頸鹿、羊駝、羚羊、牛、羊等偶蹄類動物都是反芻動物。
  • 反芻動物?不要讓這種想法害了你!
    不要讓消極情緒生根發芽這種想法有一個專業名詞:反芻(chú)思維(rumination)。反芻思維?反芻動物?牛羊吃過草料一段時間後將半消化的食物從胃裡返回到嘴裡反覆咀嚼視為反芻動物。反芻思維早有提及,但學界進行系統研究是在1987年,當我們遇到痛苦時,不去積極解決問題,而是反覆思考痛苦產生的原因和結果,獨自沉浸痛苦當中不能自拔,影響人們正常的生活行為。
  • 反芻動物瘤胃中的微生物家族
    瘤胃中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細菌,真菌和原生動物,此外還有少數的噬菌體。這些微生物對反芻動物飼料中營養物質的消化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它們能幫助反芻動物消化纖維素和合成大量菌體蛋白,最後進入皺胃(真胃)被全部消化,成為反芻動物的主要養料。 瘤胃中的細菌 瘤胃中的細菌數量巨大,種類繁多,佔瘤胃生物量的50%~80%。
  • 反芻動物營養揭秘——脂肪篇
    那就再說點反芻動物脂肪營養的內容。以後有機會再慢慢拓展蛋白類、能量類的內容。講到反芻動物營養,一定要從反芻動物進化原理來講起,這樣才能舉一反三。反芻動物在進化的過程,是以粗纖維類食物為主。反芻動物整個食譜中是不會出現大量脂肪類的營養物質。所以反芻動物也沒有進化出來專門大量吸收消化脂肪營養的功能。
  • 研究揭示植物提取物調控反芻動物甲烷排放機制
    近日,中國農業科學院飼料研究所反芻動物飼料創新團隊,研究揭示了植物提取物分別在高精料和高粗料條件下調控瘤胃甲烷產生的微生物機制。這項成果對於合理利用植物提取物降低反芻動物甲烷排放具有重要意義。據刁其玉研究員介紹,畜牧養殖業超過95%的甲烷排放主要來自反芻動物,排放量約8000萬噸。傳統的甲烷排放調控劑包括莫能菌素等抗生素,植物提取物成為近年來甲烷調控研究的熱點,與莫能菌素相比,瘤胃微生物對植物提取物產生的抗藥性更低,且使用後的動物產品中基本無殘留。
  • 百歲老人頭上長犄角,兩年長了10釐米,專家一句話解惑
    世界之大無奇不有,原來因為信息傳遞慢,閉塞了眾人的聽聞,但是如今擁有便捷的網絡,發生在世界各地的事情都是能夠快速得到,前不久聽說在河南有一位百歲老人,她的頭上長出了像羊、牛一樣的犄角,引得村裡眾人很是疑惑,並且還有人傳出離奇的謠言。
  • 頭上有犄角特好看
    你見過頭上長著六隻角的魚嗎?其實六角龍魚屬於蠑螈,只是因為名字中帶個魚字。小傢伙不僅頭上有犄角,身後有尾巴,還長著四隻腳呢。雖然長得好看,但是卻並不好養,六角龍魚適應力也屬於比較強的,講究卻很多,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看它的飼養方法吧。
  • 「思維反芻」是什麼意思?
    「本文是來自北京大學心理與認知科學學院李同歸老師的今日頭條--悟空問答--中【「思維反芻」是什麼意思
  • 【科研新進展】(117)姜雨教授團隊揭示反芻動物瘤胃功能創新的多種...
    我校動物科技學院反芻動物遺傳與進化研究中心在反芻動物瘤胃進化研究領域取得了新進展,並以「Modes of genetic adaptations underlying functional innovations in the rumen」為題,於11月5日《Science China-Life Sciences》雜誌在線發表。
  • 飼養野生動物 遺傳後果嚴重—新聞—科學網
    納爾遜·曼德拉大學動物學家、論文作者之一Graham Kerley說,該決定提供了「一種馴化野生動物的法律機制」,這項修正案允許南非越來越多的娛樂飼養者註冊協會,以決定獅子或獵豹的長相。他說,這製造了一個「漏洞」,使得飼養者可以選擇商業上需要的特徵,比如更長的角或更大的體型,而這是國家野生動物法所不允許的。科學家寫道,這種選擇性繁殖可能會給動物帶來「嚴重」的遺傳後果。
  • 以下哪種動物不是反芻動物?森林驛站9月7日答案
    今天9月7日的問題是:以下哪種動物不是反芻動物?三個選項分別是:長頸鹿、大象、駱駝,小編這就來告訴大家9月7日的森林驛站小課堂答案。 2020年森林驛站9月7日森林小課堂問題 以下哪種動物不是反芻動物?
  • 學會「反芻」
    街頭巷尾,人們還在熱烈談論著開、閉幕式的難忘之夜;火熱的軍營裡,官兵們還在回味著賽場上的精彩瞬間;報紙版面上,依然蕩漾著奧運的餘波;電視屏幕上,仍舊延續著奧運的話題……這種對奧運戀戀不捨的回味現象,使我油然想到一個動物學上的名詞:反芻。  所謂「反芻」,是指一些偶蹄類動物把粗粗吞咽下去的食物再返回到嘴裡細細咀嚼,然後再緩緩咽下的現象。反芻的過程,就是反覆咀嚼、不斷消化和吸收的過程。
  • ...畜牧所與江蘇波杜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反芻動物營養研發中心」
    11月25日,江蘇省農業科學院畜牧所與江蘇波杜農牧股份有限公司共建「反芻動物營養研發中心」籤約儀式在畜牧所二樓會議室舉行。院成果轉化處副處長王寧、畜牧所所長仲躋峰、副所長丁成龍、草食動物研究室及畜牧環境與飼草加工研究室負責人參加籤約儀式。
  • 最新研究揭示反芻動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碼
    最新研究揭示反芻動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碼 2019-06-22供圖  據了解,這一研究在國際上首次對反芻動物基因組進行了系統分析研究,揭示了反芻動物部分重要特性的基因密碼。其中,西工大為兩篇論文的第一完成單位、另一篇論文的第二完成單位。這標誌著西工大在生態與環境保護領域基礎研究取得了重大進展。